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2-10-13 14:10:14 小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通用22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通用22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盒子的大小、形状、用途等过程中,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

  2、能根据不同盒子外形特征进行有序的收纳,知道一些整理物品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各种大小、形状不一的盒子。

  2、布置场景:小动物的家。

  活动过程:

  一、说说自己的盒子

  (1)你的盒子是什么样子的,放什么的?

  (2)把盒子举起来,找找看谁的盒子宝宝跟你是好朋友?为什么?(用途)

  小结:这么多的盒子宝宝,它们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放的东西也不一样,有的放好吃的东西,有的盒子是放有用的东西。

  二、根据盒子所装东西的用途归类

  (1)送盒子宝宝回家

  装好吃的东西放在一边,装有用的东西放在另一边

  (2)就幼儿送盒子回家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讨论

  你觉得牙膏盒应该放哪?到底是放吃的这边还是用的这边呢?

  三、学习收纳盒子

  (1)一连串盒子从大到小有序的归纳整理

  (2)幼儿自己学习整理大小不同的盒子

  四、理理各种各样的盒子

  (1)创设游戏情境,两人一组合作整理

  今天小动物们也想请你们来帮忙整理它们的家,你们愿意吗?

  (2)参观评价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探索,初步了解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2、乐意大胆猜想,尝试集体记录。

  3、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 泡泡水 记录纸 各种形状标记 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 幼儿在玩中学习吹泡泡的方法

  1、师:你们吹过泡泡吗?老师也为你们准备好了吹泡泡的材料,请你们去吹一吹,比比谁吹得泡泡多、泡泡大。吹得时候请宝宝找个空地方,不要吹到小脸上,也不要把把小工具贴在小嘴上,听明白了,那就行动吧!

  2、交流吹泡泡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吹泡泡的?(幼儿自由说说)

  小结:先拿小工具在泡泡水里浸一下,然后慢慢拿起放到嘴边轻轻吹一吹,这样泡泡就吹出来了。

  2、想不想再试一试?

  好!这次老师要请你们不仅都要吹出大大的泡泡,还要看看你吹出的泡泡什么形状的

  幼儿再次操作

  二、探索圆形工具吹出来的泡泡形状并做好记录

  师:宝宝们,真棒!都成功了,告诉我你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圆圆的)哪个小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圆圆的。

  小结:原来圆形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圆圆的。我们来找个圆形标记贴在圆形工具的下面。

  三、出示不同形状的工具,大胆猜想

  师:这又是什么工具?(星星形工具)猜猜它又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呢?我们找个标记贴到星星工具的下面。

  以同样的方法出示长方形工具并做好猜想记录。

  四:幼儿自由探索,观察泡泡的形状

  长方形和星星形吹出的泡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们自己去吹一吹、看一看。

  五:交流发现并进行记录

  1、师:星星形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呢?(圆圆的)长方形形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呢(圆圆的)

  2、记录操作结果

  小结:

  原来不管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泡泡都是圆的,真有趣。让我们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去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吧。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橘子宝宝的内外特征。

  2、体验剥橘子、吃橘子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布袋一个,内装有橘子,每组一盆橘子,毛巾每组一块

  活动过程:

  (一)神秘礼物导入

  1、教师出示布袋,以神秘的口吻,请幼儿猜猜布袋里装的是什么。

  2、请个别幼儿上来摸摸、说说是什么礼物?结论:是橘子宝宝。

  (二)、感知橘子宝宝的外形特征

  1、橘子宝宝长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等观察)

  2、这么多的橘子宝宝都一样吗?

  结论:橘子宝宝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圆、有的扁、有黄黄的,有绿绿的等。

  3、圆圆的橘子宝宝像什么呢?

  4、请小朋友摸一摸、捏一捏橘子宝宝,感觉怎么样?

  (三)、体验剥橘子、吃橘子的快乐。

  1、老师把橘子宝宝剥开来,看看橘子宝宝里面的秘密。

  老师把橘子皮剥掉,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2、你吃过橘子吗?是什么味道呢?

  小结:橘子宝宝酸酸的、甜甜的、冷冷的、

  3、幼儿尝试自己剥橘子、吃橘子。

  4、你吃的橘子是什么味道的?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围绕主题《秋天的水果》,选取橘子这个农村自然物开展了这次小班科学活动。活动中能够使幼儿对生活中最常见的橘子有进一步认识,对橘子的内外特征有了较深的感知和了解。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猜一猜、做一做、尝一尝等活动方式不仅锻炼了幼儿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和规范,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大胆表达的欲望,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能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辨别不同果味的饮料。

  2、体验自己动手调制饮料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装有热水的杯子、勺子、小篮筐、饮料、6种味道的果真、糖果图片一张与水果图做成PPT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黄色饮料,引起幼儿兴趣

  1、我带来了一瓶好喝的饮料,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水果也是黄色的呢?今天,水果宝宝要和我们捉迷藏,刚刚你们说了这么多黄色的水果,到底哪一种躲在里面呢?谁来闻一闻,看你猜得对不对。

  2、出示红色饮料,这是什么颜色呀?什么水果宝宝也是红色的呀?哪个红色的水果宝宝会躲在里面呢?请你来尝一尝。

  (二)幼儿动手调制饮料

  1、小朋友,你们喝过果真吗?还有一些水果宝宝呀也想和我们小朋友捉迷藏,他们躲在了果真里面,我们一起去找出来好吗?

  要求:先看一看果真粉末的颜色,然后用勺子舀一点放到杯子里,搅一搅,再用鼻子闻一闻,猜一猜,把自己猜的水果名字记在心里,再来尝一尝验证自己的想法。喝完以后把杯子放回框子里面。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你喝到了哪种水果的味道,(苹果)他是什么味道的。(酸酸的,甜甜的,香香的)

  4、总结:刚才,我们用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嘴巴尝一尝的方法,找到了许多的水果宝宝,真棒。

  (三)经验迁移

  1、展示PPT,看,这些是什么呀?(五颜六色的糖果)看起来真好吃,你看见了什么颜色的糖果,红色的糖果让你想起了什么水果呀?(红色的糖果让我想起了红色的草莓)

  2、除了糖果,水果宝宝还会藏在哪里呀?(饼干、面包等)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寻找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处都有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的特点,空气的作用;

  2、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塑料袋、玻璃杯、每人一个塑料袋塑料管、打气筒、游泳池

  三、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感知空气的存在

  1、教师把一个空杯子压入水后,会发现水中有什么?为什么?

  (杯子里没有水,如果把杯弄翻,有泡泡冒出来)

  师:泡泡从哪儿来的呢?(从杯子里跑出来的)

  师:空杯子怎么会冒泡泡呢?原来这杯子不是空的,里面有空气。(一起说“空气”)

  2、幼儿操作:

  (1)玩泡泡:蹩气吹水,水就鼓起来、动起来,证明泡泡里有空气;

  (2)用塑料管往水里吹气:水里会有泡泡冒出,证明有空气;

  (3)玩皮球:打气筒往塑料袋里打气,塑料袋鼓起来。证明皮球里有了空气;

  师:小朋友,找到空气了吗?你们在哪儿找到的?

  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回答。

  师;原来,不仅杯子里有空气,塑料袋、嘴里都有空气。你们想想,除了这些东西里有空气,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哪儿有空气呢?请你们告诉身旁的小伙伴。

  (幼儿自由讨论)

  师:谁来告诉我,还有哪儿有空气?(轮胎里有空气……)

  师:小朋友讲得真好!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什么样子的?

  四、通过尝试感受空气的特点:

  师:请小朋友把身边的塑料袋拿出来,我们来玩个“装空气”的游戏:把袋口张开,然后用力一晃,把袋口捏紧,这时口袋里有了什么?(空气)我们看一看袋子里的空气能不能看见?有没有颜色?有没有形状?闻一闻有没有气味?把手伸进去摸一摸能不能摸到空气?(不能)

  总结:因此我们说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形状的气体。

  师:请小朋友把塑料袋收好,我看谁收得最快,我请他和我一起玩个“放空气”游戏,你们看我这儿有个装满空气的泡泡,现在我要把它里面的气对着你们的小脸放掉,这时你们的小脸会有什么感觉?(师边说边对幼儿脸蛋演示)

  生:凉飕飕的感觉(甚至会痛)

  师:还有谁愿意来试一试(教师挨个给幼儿试一试)是不是凉飕飕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生:里面的空气溜出来了。

  师:对了,因为里面空气溜出来了,而且溜得很快,就像水池里水把塞子一拔去很快就流走了。因此,我们用一个好听的词形容空气溜得快“流动”。

  小结:空气会流动、无色无味、会流动的气体。

  结束活动:现在请你们把面前有空气的东西里面的空气放掉,幼儿自由玩“放空气”游戏。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水果类食物要洗干净后再吃。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洗水果。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从家中带来各种水果(苹果、梨、桃子、香蕉等)。

  2.布袋、人手一只小盆。

  过程:

  1、游戏:摸摸是什么?

  将水果放在神秘布袋内,幼儿蒙着眼睛,伸手在袋中摸水果。

  提问:你摸到的是什么?

  2、讨论:吃水果的好处。

  知道水果水分多,维生素丰富,多吃可以让我们幼儿长得又白又健康,漂漂亮亮。

  3、给水果宝宝洗个澡。

  幼儿观察水果表面。

  了解水果表面很脏,知道水果洗干净才能吃。

  教师和幼儿共同洗水果。

  洗的时候要把水果的每个地方都洗到,不要把水溅出来。

  活动建议:

  1、可以让幼儿品尝洗干净的水果。

  2、与家长联系,鼓励幼儿在家也要讲卫生,洗水果。

  活动评价:

  对洗水果感兴趣,愿意动手洗水果。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讲讲的活动中了解车子是由不同数量的轮子组成的

  2、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轮子是可以滚动的

  活动准备:

  PPT、幼儿带来的各种车子

  活动过程:

  一、介绍各种不同数量轮子的车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个神奇的宝贝,你们知道是谁吗?

  (一)出示两只轮子,引起兴趣

  1、你们看这是什么?有几只? 2、你见过的两只轮子的车吗?是什么车?

  小结:两只轮子的车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

  过渡:还想接着往下看吗?

  (二)出示三只轮子

  1、你们看这里有几只轮子? 2、三只轮子是什么车?

  小结:三只轮子的是三轮车

  (三)出示玩具车

  1、这是一辆什么车?这辆车有几只轮子? 2、出示四只轮子,四只轮子有些什么车?

  小结:四只轮子的有轿车、警车、消防车、公共汽车等等

  二、讲讲玩玩:知道车有了轮子会滚动

  1、讨论:为什么这些车都要有轮子呢?

  2、你们想不想开开自己带来的车?(幼儿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车有几个轮子)

  3、幼儿开开自己的车,开完后将车按轮子数量放进不同的停车场

  总结:原来我们刚才看见的车和你们玩的车都是有不同数量的轮子组成的,有了这些轮子车才可以在马路上开。

  活动延伸

  你们玩得开心吗?还有很多宝贝也想出来和你们见见面,我们请他们出来好吗?

  1、你见过这么多轮子的车吗?

  2、平时请你们爸爸妈妈带你们一起找找看哪些车有这么多的轮子,好吗?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2、知道耳朵能听声音,要保护好耳朵。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小动物头饰,小铃一个。

  2、空铁罐每人一个,石块、沙子、米粒或者用黄豆、树叶若干。

  活动过程:

  一、探索活动,感知声音。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我们班级里来了许多铁罐娃娃,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做游戏吗?每人抱一个铁罐娃娃和他一起玩一玩。(引导用不同的方式玩铁罐)

  二、交流讨论,了解声音。

  1、讨论自己的探索过程。

  师:刚才你是怎么和铁罐娃娃玩的?(有的单手摇、有的双手晃动、有的放在桌上、地上滚动、还有的用脚踢……)

  2、了解声音:你在玩铁罐的时候,发出了什么?或者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3、听辩声音。

  ⑴选出分别装着石块、沙子、米粒的铁罐。

  师:在摇动时,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

  ⑵依次摇动铁罐,让听辩。

  师:他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引导幼儿用哐啷哐啷来描述石块发出的声音,用滴沥滴沥描述米粒发出的声音,用沙啦沙啦描述沙子发出的声音同时依次让幼儿猜猜看铁罐里装的是什么,并出示给看?

  ⑶小结:原来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⑷摇动装着树叶的铁罐。

  师:你听到了什么?(什么都没有听到)铁罐了有么有东西?(没有)打开铁罐,出示树叶,铁罐里装的什么?那为什么刚才你什么都没有听到呢?

  ⑸小结:有的会发出很响的声音,有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很轻,有时几乎听不到。

  三、知道耳朵能听声音。

  师:你们用什么来听声音的?(耳朵)摇动装沙子的铁罐,请捂上耳朵听一听。师:沙啦沙啦的声音听得清楚吗?(不清楚)

  四、游戏:谁的耳朵灵。

  ⑴师:森林里的xx小动物要开会,想请我们班耳朵最最灵的小朋友参加,你们想不想去?

  xx小动物:小朋友,请你们戴好头饰,蒙住眼睛,竖起小耳朵。

  ⑵帮助小朋友戴好头饰。

  师:我们可以学哪个小动物走路?(小猫)怎么样走?(轻轻地)为什么要轻轻地走路?(脚步声音太响了,我们的耳朵会听不到小铃的声音,会走错路的)

  ⑶小结,引导要保护耳朵。

  师:声音太响,我们的耳朵会不灵的,那能不能大声的说话?(不能)⑷准备出发。仔细的听,轻轻地听着小铃的声音到森林里。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现在是冬季,初步感知北方冬天和南方冬天的一些简单特征。

  2、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观察,并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挂图。

  1、教师(指着北方冬天的场景):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场景?为什么?

  2、教师:北方冬天会下雪,地上、屋顶上都积了一层厚厚的雪,叔叔正在铲雪呢。小朋友们有的穿上厚厚的棉衣在堆雪人;有的在锻炼身体;河面上结冰了,有的小朋友在河面上滑冰。这是北方的冬天,南方的冬天和我们这里一样吗?

  3、教师:南方的冬天与北方的冬天不一样哦!南方的冬天是怎样的呢?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吧!(教师手指南方冬天的场景,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4、教师小结:南方的冬天很少下雪,但是也很冷,人们也要穿着厚厚的衣服。

  三、活动结束。

  表扬上课认真的小朋友。

  小百科:冬天,又称冬季。北半球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其他的为春、夏、秋。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2月,中国习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十二”三个月。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意图: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人类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主观前题,是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内驱力。孩子们对声音特别敏感与好奇,发现用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他们对制造声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设计了此次活动“制造声音”。满足孩子们的探究欲望。

  活动目标:

  1.借助各种材料制造声音。

  2.感知材料与声音的关系。

  3.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各种瓶子(如: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纸盒子(大小)、不同类型的纸(挂历纸、报纸、硬纸壳)、塑料带(薄、厚)、豆豆、米粒、纸片。

  活动过程:

  一、声音的秘密

  1.出示:瓶子、豆子。

  2.听听瓶子有没有声音?再听听豆子有没有声音?

  3.想办法使他们发出声音?

  二、声音的产生

  第一次尝试操作验证:

  1.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2.怎样制造声音。(空瓶子、罐子、盒子、豆豆、米粒、纸片)

  三、声音的不同

  出示:不同材料的瓶子(如: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纸盒子(大小)、不同类型的纸(挂历纸、报纸、硬纸壳)、塑料带(薄、厚)让幼儿听辨。(这个声音像什么?并出示给幼儿看)

  辨析探究声音的特点:

  1.撕纸(有的声音长,有的声音短)

  2.塑料带、瓶、豆、盒子、米粒、纸片(有的声音是“砰砰的”“扑扑的”;有的说这声音“沙沙沙”“叮当叮当”象下雨,象打雷)

  活动反思:

  孩子们通过“动脑想、动手做、用眼看、用耳听”了解到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兴趣和欲望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同时也教会了幼儿认识事物的方法。整节活动孩子的兴趣很浓,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与快乐。

  不足之处:

  活动中没能关注每个孩子,以至使孩子注意不集中。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11

  设计背景

  本次活动设计背景是结合我班对于气味的已有生活经验,以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既有科常方面的认知经验、方法能力,也有情感态度,但不缺乏领域特质。

  活动目标

  1. 分辨几种经常接触的不同气味,体验鼻子真有用。

  2. 愿意说说自己闻到的气味。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分辨几种经常接触的不同气味,体验鼻子真有用。

  难点:愿意说说自己闻到的气味。

  活动准备

  1. 一次性杯子(分别装有白开水、白醋、果汁、中药);

  2. 护手霜;

  3. 每位幼儿一个笑脸。

  活动过程

  一、闻一闻、找一找

  1. 出示瓶子,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①你们看到了什么?

  ②杯子里装了什么?

  2. 找一找,学习闻气味的正确方法(幼儿闻气味)

  提问:①你们都闻到了什么气味?

  ②我们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白醋和白开水?

  小结:我们的鼻子真有用,可以呼吸还可以闻气味,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二、闻一闻、说一说

  1. 闻气味贴笑脸(出示笑脸)

  提问:①这是什么?

  ②笑脸表示什么?

  (幼儿闻气味,把笑脸贴在喜欢的气味前)

  2. 说一说闻到的气味

  3. 提问:

  ①小朋友,哪里的笑脸比较多?

  ②你为什么喜欢这种气味?它闻起来怎么样?

  ③小朋友想一想,你以前还闻到过什么东西也有这种气味?

  ④为什么喜欢这种气味的小朋友不多呢?

  小结:我们的鼻子可以分辨两种不同的气味。

  三、闻一闻、抹一抹

  提问:①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

  ②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③冬天为什么要涂护手霜?(请幼儿洗手涂护手霜)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结合我班对于气味的已有生活经验,以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目标既有科常方面的认知经验、方法能力,也有情感态度,但不缺乏领域特质。整个活动环节清晰,在找一找、闻一闻中,让幼儿初步感知鼻子可以闻气味;在闻一闻、说一说环节中,让幼儿在探索中知道鼻子可以分辨不同的气味;在最后一环节涂一涂、闻一闻中,知道保护自己的小手。因是小班幼儿,所以在设计教案中,融入了较多生活元素,既有预防甲流的知识,也有冬季保护小手的方法。在提问上,考虑到年龄特征,大多数体访问设计成了封闭式和半封闭式,有二个是开放式提问,有利于幼儿的回答。在整个活动中,也考虑到动静交替,请幼儿把笑脸贴在喜欢的气味下,加入了他们的互动。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但若在下次活动中,能完善材料的选择,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会更好。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糖果的特征,知道糖果的种类是丰富多样的。

  2、喜欢观察,大胆表述,乐意与老师、同伴交流分享。

  3、知道吃糖果要适量,初步建立保护牙齿的意识。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糖果若干,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盒子,猜一猜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宝贝呢?(幼儿自由猜测)

  请幼儿从盒子中摸出一个糖果,观察。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

  1、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形状、颜色。

  ①幼儿观察后,提问:

  你们拿到的糖果都是一样的吗?

  你拿到的糖果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上来介绍自己的糖果。

  ②游戏《糖果宝宝在哪里》

  方法:教师出示三种图形,请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教师出示圆形,说“圆形的糖果宝宝在哪里?”拿到圆形糖果的幼儿回答:“嗨嗨嗨,我在这里。”依次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方法同上。

  2、摸糖果,感知糖果的软硬。

  ①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糖果,感觉是怎么样的?

  和同伴交换糖果摸一摸,比一比和自己的糖果一样吗?摸上去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②游戏《站圈圈》

  请拿到软软的糖果的幼儿站到圆形的圈圈中,拿到硬硬的糖果的宝宝站到方形的框框中。数一数,两边分别有几位小朋友。游戏结束,幼儿回到自己的座位。

  3、剥糖果。

  你们想吃手上的糖果吗?你自己会把它剥开吗?怎么剥呢?

  请个别幼儿示范剥糖果的方法,然后请其他幼儿一起将自己的糖果剥开。

  4、尝糖果,品尝糖果的口味。

  现在我们一起来尝尝糖果的味道,等会请你告诉大家,你吃的糖果是什么口味的?

  三、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糖果的种类是丰富多样的。

  今天,小朋友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糖果,有的软软的,有的硬硬的;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红色的、有黄色的、有绿色的五颜六色的,还有奶油味、玉米味、巧克力味、水果味的各种各样的口味。

  四、吃糖的利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糖吃多了好不好?为什么?

  吃完糖后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牙齿?

  小结:糖虽然好吃,但是我们不能多吃,糖吃多了容易长蛀牙,还会使身体发胖,运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少吃糖,而且吃完糖后一定要漱口,晚上睡觉前千万别忘了刷牙。

  现在请宝宝们拿起自己的小茶杯去漱漱口吧,活动自然结束。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13

  一、活动目标:

  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

  (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

  四、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

  1、教师出示神秘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

  (三)巩固: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14

  目标:

  1.认识静电这个自然现象。

  2.亲身操作利用"静电"钓起小鱼。

  3.感知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笔2.餐巾纸的小鱼3.池塘挂图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小猫钓鱼"

  1."谜语"导入:

  师:苗苗三班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小动物吗?

  (八字胡,往上翘,说起话来喵喵叫)

  幼:小猫咪师:对,就是小猫咪。那小猫咪喜欢吃什么呢?

  师:就是小鱼,那我们今天就去钓鱼吧!

  2.提出矛盾点师:哎呀,粗心的`小猫咪只带来了钓鱼竿却没有带来钓鱼线,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小猫咪。

  幼儿:

  二、教师展示"静电"实验

  1.展示静电现象师:小静老师,今天要用一个神奇的方法来钓鱼哦。

  (摩擦笔杆,去吸池塘里面的小鱼)

  师:我一边做你们一边和我说"霹雳啪哩轰""霹雳啪哩轰"

  师:你们看!小鱼钓上来了!

  师:你们想不想试试看?

  2.教师介绍静电师: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小鱼杆可以钓鱼呢?

  幼:自行发言师:这个就是静电宝宝的威力!当我们用笔擦擦我们的头皮时,由于摩擦(边说边做动作)静电宝宝就会出现三、幼儿亲手操作,教师指导

  1.请幼儿亲身试验这个现象。

  2.教师观察总结幼儿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师:我们请刚才成功的小朋友来试试看师:那么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三、拓展静电的相关知识

  1.教师进一步介绍静电这个现象而且,静电宝宝经常会在秋冬天的时候出现。你们注意过他们吗?

  穿衣服的时候听到噼啪的声响;

  拉手的时候会突然电一下;

  梳头发的时候梳着梳着就会头发飞起来。

  这些现象的原因都是因为静电宝宝,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宝宝。

  二、延伸活动:防静电

  拓展环节--防止静电宝宝出门前去洗个手,或者先把手放墙上抹一下去除静电。

  科学区角:可以讲课上的道具放到区角,让幼儿可以在课下时候再次进行操作。指导幼儿重点关注不同纸张的区别会对静电产生造成的影响。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尝试探究纸杯的多种玩法。

  2、愿意与同伴合作进行搭建游戏。

  【活动准备】

  1、一次性纸杯若干个,纸板若干个,纸杯制作的各种手工作品若干个。

  2、糖果一个,玩具小猴一个,乒乓球若干个,游戏音乐。

  【教学重点】

  探索纸杯的玩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活动过程】

  1、出示纸杯,让幼儿说说纸杯有什么作用?

  小结:我们可以用纸杯喝水喝饮料装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2、老师和幼儿玩变魔术的游戏,老师把糖果变到纸杯里,让幼儿猜一猜糖果被变到那个纸杯里去了?[老师和幼儿玩变魔术的游戏能调动幼儿探索纸杯玩法的愿望。]

  3、每幼儿取一个纸杯,随音乐和纸杯游戏,活动中教师启发幼儿探索纸杯的多种玩法。[顶在头上、脚上、肩上玩,抛着玩,滚着玩,吹着玩等]

  总结:“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玩法,有下面看看老师要和纸杯做一个游戏”{根据幼儿自由探索的玩法,进一步加深}

  4、教师创设钓鱼岛和吹球乐园,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

  游戏玩法:《1》纸杯装满水放入一个乒乓球,幼儿用嘴吹球,球能从一个纸杯吹到第二个第三个或更多纸杯中。《2》用纸杯做成各种小动物,用自制钓鱼竿钓小动物。

  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交流:谁把球从第一个纸杯吹到了第四个纸杯中。数一数谁钓的鱼最多。

  5、创设情景,启发幼儿合作用纸杯玩游戏。

  教师:小猴来到了我们班,它想去花果山摘果子,会经过好多地方,它想请小朋友为他设计出它的行走路线。{小河,居住的小区,小路,山洞}

  教师提问题:小河是什么样?小区里都有什么?小路是什么样的?

  教师引导幼儿会描述这些地方:宽宽的小河、干净的社区、弯弯的小路。

  教师组织幼儿自由搭建{鼓励幼儿合作完成}

  游戏一:引导幼儿将纸杯口朝下叠高搭建,或借助老师提供的不同形状的大纸板进行搭建。

  游戏二:引导幼儿把纸杯摆放一排,一个挨着一个,或者摆放两排。

  游戏三:引导幼儿把纸杯摆放两竖,或直直的或弯弯的。

  6、小猴邀请幼儿一起去摘果子

  孩子们跟者小猴随着音乐迈过或跳过小河,穿过美丽的社区,走过弯弯的小路,钻过黑黑的山洞。{活动中不要把纸杯碰倒,会发生安全事故,要保护好自己。}

  教师组织幼儿把摘到的果子放入水果篮中送给小猴。幼儿可自由进行摘果子游戏。

  7、幼儿欣赏纸杯作品

  小动物、小桌子、漂亮的娃娃、笔筒、电话、小鼓、灯笼等。

  8、随音乐整理纸杯。

  9、活动延伸:结束后观看活动中的图片,组织幼儿讨论活动中孩子们的亮点和需要提升的地方。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16

  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2、彩操作活动中付息5以内的数数。

  3、学习按数量取物。

  活动准备:

  贴有点卡的塑料袋(同幼儿数)、串珠积木六篮、动物图形卡1——5一套。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以小狗开糖果店的游戏来应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今天又各客人来我们班作客,你们看是谁?(小狗)

  教师:小狗开了一家糖果店,生意很忙,有很多的小动物来帮忙,看看是谁来了?

  2、复习5以内的数数师:这是谁?有几只?

  (就是逐一出示动物卡片,幼儿伸出手指点数,并说出总数)

  二、操作活动

  1、装糖

  (1)教师:来了这么多的小动物,可是还是来不及。小朋友们愿意帮助小狗吗?

  (2)提出要求

  教师:先每人拿一只塑料袋,数数上面有几个点子,就往里装几粒糖,一边装一边数,最后说:“我装了×粒糖。”

  (3)师示范一次

  (4)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提问:你装了几粒糖?为什么装了×粒糖?

  2、送糖

  (1)教师:请小朋友把糖送到糖果店的柜台里。

  (2)提出要求

  教师:你有几粒糖就放在有几个图形的框子里。

  一边送一边说:“我送了×粒糖。”

  (3)教师示范一次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结束活动

  教师:小狗说谢谢你们,欢迎你们到他的店里买糖吃。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1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2、3。

  2、幼儿学会用手指出示数字1、2、3。

  活动准备

  1、卡通数字1、2、3。

  2、数字1、2、3的大卡片及相应图片。

  3、各色数字1、2、3小卡片人手一套。

  4、自制数字箱三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认识数字1、2、3。

  1、听数字儿歌引出数字1、2、3。

  儿歌:1像铅笔能写字,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随风飘,5像秤钩来秤菜,

  6像口哨嘟嘟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藤上吊,9像勺子来盛汤,10像筷子加鸡蛋。

  2、今天我们请来数字宝宝1、2、3,我们看看他们歌曲里唱的那样,像铅笔、小鸭和耳朵吗?

  (分别出示卡通数字1、2、3让幼儿观察数字形状)。

  二、让小朋友大胆想像数字1、2、3还像什么,感知字形。

  (对大胆想像、积极回答的幼儿给予鼓励)。

  三、感知数字1、2、3。

  分别说出大数字宝宝1、2、3,将数字和卡通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像歌曲中唱的一样。

  四、用手指表示数字。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哪些本领?(幼儿自由回答)

  那么你会用小手来表示1、2、3吗?

  2、教师出示不同数的实物,

  让幼儿点数并用手指比划1、2、3、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同时纠正幼儿的手势。

  3、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选择幼儿担任小老师。

  4、游戏:看实物出手指。

  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胶棒、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让幼儿点数。

  说出数量,同时用手指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18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几种秋天常见水果的名称,通过各种感官感知其特征。

  2、能够自己剥桔子和香蕉,喜欢吃多种水果。

  【活动准备】

  1、剥掉皮的橘子一个,用消过毒的手帕包好

  2、桔子,苹果、梨、香蕉等水果

  3、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样东西,请小朋友用鼻子闻一闻,看看是什么?(出示用手帕包好的桔子,引导幼儿用鼻子闻出桔子。)

  二、引导幼儿观察几种常见水果的典型特征。

  1、鼓励幼儿正确说出桔子的名称和其典型特征。如:这是什么?桔子宝宝长的什么样?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味道的?

  2、共同观察其它水果。

  出示几种水果,如:苹果、梨、香蕉。提问:你认识它们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的?

  3、教师小结:苹果、梨、桔子、香蕉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水果。水果很有营养,请小朋友们多吃水果,身体会很健康。

  三、游戏《送水果宝宝回家》。

  请幼儿将苹果、桔子、香蕉、梨等按名称分类,并放在相应的盘子里。

  四、鼓励幼儿练习剥香蕉皮、橘子皮,并品尝多种美味的水果。

  1、说说水果的吃法。

  这些水果怎么吃?请幼儿说出苹果、香蕉、桔子、梨的吃法。(香蕉、桔子要剥皮才能吃,苹果,梨要洗干净或洗干净后削皮吃。)

  2、教师和幼儿一起洗手。

  3、幼儿自己动手练习剥香蕉,桔子,教师将剥好的桔子,香蕉等做成水果拼盘让幼儿品尝。

  (4)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品尝了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五、结束部分:表演《苹果歌》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19

  活动目标:

  1、掌握用果珍粉做果汁的方法。

  2、能仔细的观察果珍粉在水中的变化,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3、体验自制果汁饮料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温开水、幼儿人手一把小勺、一份果珍粉。

  2、布小熊一只,创设环境“小熊的家”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做果汁的兴趣。

  1、出示小熊,以小熊请客的形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小熊邀请我们小(1)班的小朋友去他家做客,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开着小汽车出发吧!

  (听音乐幼儿开汽车去小熊家)

  2、来到小熊家,与小熊问好。

  3、师:今天小熊为我们准备了一份好吃的东西,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出示一杯果汁饮料)是什么果汁饮料?小熊只准备了一杯饮料,但我们小朋友有那么多,怎么办呢?

  (幼儿想办法)

  那我们一起来每人做一杯果汁饮料吧!怎么做呢?需要用到什么呢?

  (杯子、勺子、果珍粉、温水)

  (评:以去小熊家作客的形式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更易于幼儿接受。在宽松的活动氛围中,激发了幼儿制作果汁的愿望。)

  二、幼儿做果汁。

  1、引导幼儿观察材料,提出操作规则。

  先看看你们面前的杯子里有什么?是什么颜色?喝一口尝尝有没有味道?(无色、无味)

  再看一看小碗里有什么?什么颜色什么样子?(黄色的果珍粉)

  师:有了这么多的东西,你会怎么做呢?(幼儿回答)

  提出操作要求,幼儿自已制作果汁。

  师: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来做果汁,你是怎么做的?果珍粉放到水里后就怎样?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20

  活动分析:

  豆浆、豆制品,是幼儿园经常要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爱吃豆制品,老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注重教学的趣味性,运用拟人化的口吻,和变魔术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教育孩子爱吃豆制品。教师主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情感方面都得到发展。如:在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时,教师运用了观察的方法,接着又比较和观察,使幼儿了解泡过和没泡过的黄豆的不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又运用电教手段丰富了幼儿的认知;最后,通过品尝豆制品,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爱吃豆制品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喜欢吃豆制品。

  2、通过观察、比较黄豆的外形特征,初步提高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

  3、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黄豆外形特征的基础上,知道豆浆的简单制作过程,并了解黄豆还可制成其它的豆制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干湿两种黄豆人手一份、豆浆机、小杠子每人一个、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以给幼儿介绍新朋友的形式,引出课题。

  (二)展开:

  1、初步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

  (1)课件中提出问题:观察黄豆宝宝长什么样的?

  (2)教师进一步引导:“黄豆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形状的?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盒子里的黄豆宝宝。”

  (3)教师小结:黄豆宝宝是一粒粒黄颜色的圆溜溜的小豆豆。

  2、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干湿不同的黄豆的外形特征,发展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

  (1)利用课件提出问题:“泡过的黄豆和没泡过的黄豆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观察干湿不同的黄豆。

  (3)教师小结:黄豆宝宝只要在水里泡上一天,就会比原来的大一些,软一些,颜色浅一些。

  3、观看豆浆的制作过程,知道黄豆可以做成豆浆。

  (1)利用课件观察做豆浆的过程,了解制作豆浆的方法。

  (2)现场制作豆浆。

  4、在煮豆浆的同时让幼儿观看课件,了解黄豆还能做成其他的豆制品。并丰富“豆制品”一词。

  5、知道黄豆营养丰富,培养幼儿爱吃豆制品的情感。

  (三)结束:幼儿听音乐喝豆浆。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21

  活动目标:吹泡泡

  1、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哪里有泡泡,引起幼儿探究兴趣。

  2、通过游戏活动,了解泡泡的特征。

  活动准备:

  1、用纸杯装肥皂水若干,吸管(精细不一),有图案的盆。

  2、前经验准备:在平时洗手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搓洗肥皂时发生现象。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主题——刚才你在洗手时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区分可吹出泡泡的肥皂水。

  1、教师出示装有肥皂水和清水的杯子放在一起,提供(吸管、小棒、勺等)材料,让幼儿用(看、闻)等感官,并通过搅拌知道两杯水不同,是什么水?

  2、请幼儿介绍自己区分方法(可吹泡泡、可搅拌出泡泡是肥皂水)。

  3、认识泡泡,通过观察让幼儿了解泡泡形状、大小、颜色。

  三、吹泡泡

  1、提供粗细不一致的管吹泡泡(可吹出大小不同的泡泡)。

  2、提供若干盆(盆底有图案)(可知道泡泡是透明、无色的)

  延伸活动:

  1、选择有阳光地方观察泡泡,看泡泡颜色(解决问题:为什么泡泡有时会有颜色?)

  2、教师用各类型小管吹泡泡(如:2个管合在一起,4个管放在一起,吹泡泡引起幼儿再次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有用的垃圾

  1、有废物利用的意识,对回收垃圾、给垃圾分类有兴趣。

  2、养成回收垃圾的习惯,增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3、知道垃圾可以回收变成新的物品,垃圾是有用的,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认知准备:幼儿对生活中的垃圾有一定的认识,看见过垃圾场、垃圾堆。

  2、材料准备:

  (1)垃圾场图片,玻璃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一套,几个大篮子。

  (2)每个幼儿从家里带来报纸、易拉罐、纸盒子、玻璃瓶等废旧物品(装在大篮子里)。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话题。

  师:什么是垃圾?(不要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就是垃圾。)

  二、观察垃圾场图片,了解垃圾的去向,知道垃圾多了的坏处。

  1、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害处。

  师:我们每天都要扔掉一些垃圾,地球上的垃圾越来越多。这么多的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呢?用以下这些方法来处理垃圾有什么缺点?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害处?

  掩埋法:占空地,污染地下水,容易滋生老鼠、苍蝇、病菌;焚烧法:容易产生烟尘污染;积肥法:农业生产几乎都不用积肥了。

  2、启发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垃圾?

  三、引导幼儿为垃圾分类。

  1、出示幼儿带来的各种废旧物品,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

  (1)观察“玻璃瓶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悦一说废旧玻璃瓶是如何变成崭新的玻璃制品的。

  (2)讨论:废纸怎样变成新纸?旧的易拉罐怎样变成新的易拉罐?

  小结:垃圾并不是非丢不可,很多垃圾还是可以再利用的。有工人叔叔专门把废旧物品收回去,重新制成新的物品。

  2、引导幼儿给垃圾分类。

  师:为了方便回收,我们应当把垃圾分类整理。看一看,哪些废品可以分为一类呢?允许幼儿互相讨论,可提示幼儿,把质地相同的东西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并探索用图案标志来标明种类。

  一般来说,垃圾中可以回收的物品可分为四类:

  (1)金属:如铁罐、铝罐、锡等,回收后送往工厂,可以再冶炼成各种金属制品。

  (2)纸张:利用旧纸做原料,制成再生纸。

  (3)玻璃:汽水瓶、酒瓶等玻璃罐,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再重复使用或重新加工制成新的玻璃制品。

  (4)其它3、提出要求。

  以后小朋友把家里的废旧物品拿到幼儿园来,并分类放好,再卖给收废品的人。愿小朋友都争当小小环保尖兵,让好多废品又变成新的有用的东西,为地球减少垃圾,节约能源

  活动目标:有软有硬

  1、通过对玩具的把玩与触摸,感知软软的、硬硬的,尝试按玩具的软硬分类。

  2、乐意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大胆表达和表现。

  活动准备:

  1、玩具球两个,一软一硬;百宝箱一个。

  2、“玩具王国”场景;各种软软的、硬硬的玩具若干。

  3、软软的和硬硬的玩具的“家”。

  活动过程:

  1、比一比,初步感知软和硬。

  教师出示两个小球,比比它们有什么不同(幼儿用手触摸后发现一个是软的,另一个是硬的)

  2、猜一猜,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出示百宝箱,猜猜里面是什么,用手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受。(软软的和硬硬的)

  3、玩一玩,进一步感知物体的软硬属性。

  教师带领幼儿爬过软软的草地,走过硬硬的小桥去玩具王国玩,幼儿通过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把玩各种玩具并进一步认识玩具的特质(有软软的、硬硬的玩具)。

  4、分一分,给玩具归归类。

  出示软软的和硬硬的玩具的“家”,幼儿尝试对软硬玩具进行分类。边放边说:软软的(硬硬)xx放在了软软(硬硬)的玩具家里。

  5、找一找,巩固软软的和硬硬的。

  出示糖果盒,请幼儿每人挑选两颗糖果,一颗软软的,一颗硬硬的,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22

  活动目标

  1、感知冰的各种特性。

  2、尝试利用工具积极探索,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观察冰块

  2、教具:吹风机、锤子、餐刀、热水。

  3、冰块(内含一颗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大冰块,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初步感知冰块的特性。

  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摸摸看,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手持冰块让每个小朋友先摸一摸,进行初步感知)

  你们能看见大冰块里有什么呢?

  (糖果)

  2、教师小结:原来冰块是透明的。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颗糖。

  提问:你们想吃冰块里的糖吗?怎么才能把糖果取出来吃呢?

  (幼儿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办法。)

  二、介绍工具

  教师:老师帮你们准备了很多工具,我们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

  (重点介绍电吹风及各工具的使用安全。)

  三、观察冰块,幼儿尝试。

  1、幼儿自己取冰块,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冰块,进一步感知其特性。

  提问:你拿的冰块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啊?

  (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幼儿取工具,尝试将冰块中的糖块取出。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糖果取出来的?

  (对已经取出糖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请其再拿一块冰换一种工具进行尝试。)

  四、幼儿集中分享经验

  1、提问:小朋友都很努力试过了,你们都吃到糖了吗?

  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取糖的经过?

  2、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很聪明,都利用工具从冰里取出了糖,我们来给自己鼓鼓掌。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认识萝卜科学教案05-04

幼儿园小班蚂蚁过河科学教案05-04

幼儿园小班放小船科学教案05-04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样本11-10

2017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01-16

幼儿园小班磁铁神奇的科学教案11-16

幼儿园小班不同的声音科学教案04-19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玩水》12-21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水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