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2-04-07 10:26:39 中班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教案(通用15篇)

中班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发现并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2、能按不同条件给叶子分类,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

  3、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采集的叶子。

  2、不同的叶子实物和图片。

  3、分类盒、纸、笔。

  4、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采集叶子的成果。

  (幼儿的桌上陈列有采集来的各种叶子)

  师:大家来相互说一说,你采集到了什么叶子,它是什么样的?

  2、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1)师:这些叶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叶子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比较有关叶子。

  教师小结:叶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大小、叶脉、边缘都不一样。

  (2)师:叶子有共同的特征吗?

  教师小结:每片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和叶柄。

  3、给叶子分类

  (1)教师:你会给叶子分类吗,看看谁和谁一家?为什么要这样分,给他们做个标记。

  幼儿在分类盒中将叶子分类,并制作分类标记。

  (2)请幼儿讲述分类情况。

  4、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

  (1)了解可以吃的叶子。

  师:叶子可以吃吗?你吃过什么样的叶子?

  教师(出示一些蔬菜):你吃过这些菜的叶子吗?你还吃过哪些菜的叶子?

  (2)了解有特殊本领的叶子。

  教师(出示盆栽含羞草、猪笼草和毛毡苔、合欢的图片):你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他们的叶子可有着特殊的本领。

  教师演示、介绍这四种植物叶子的特殊本领。

  总结性谈话▼

  师:你看了那么多有趣的叶子,觉得大自然奇妙吗?大自然中是个神奇的大宝库,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活动延伸:

  孩子收集不同的树叶,使孩子积累有关叶子的经验。(幼儿教育)

中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经过观察不一样的玻璃片,引起幼儿对周围物体现象的探索兴趣。

  2、初步培养幼儿自我尝试动手制作的本事。

  活动准备

  1、图片:小花猫

  2、三块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长方形纸、玩具望远镜、双面胶。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观察桌上放着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猫图片请幼儿分别用这三块玻璃片去看小花猫图片。

  (3)提问:透过这三块玻璃片看到的图片是不是跟原先的一样大?(大了、小了、和原先一样)。

  2、启发、探索。

  (1)为什么透过三块玻璃片看同样的东西,大小不一样呢?

  (2)请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这三块玻璃片是不是一样?

  (3)教师示范并告诉幼儿:“先摸玻璃片两面的中间,再摸边缘是不是一样,然后把玻璃片竖起来用眼睛看。”

  3、师幼进一步探讨平、凸、凹玻璃片。

  (1)请幼儿取出中间和周围一样厚薄的玻璃片,告诉幼儿这是“平玻璃片”。

  (2)请幼儿取出中间厚、周围薄的玻璃片告诉幼儿这是“凸玻璃片”。

  (3)请幼儿取出中间薄、周围厚的玻璃片告诉幼儿这是“凹玻璃片”。

  4、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平、凹、凸三种玻璃片的作用。

  (1)请幼儿分别用平、凹、凸三种玻璃片去看周围的事物,讲讲有什么不一样。(平:—样大;凸:放大;凹:缩小)。

  (2)教师小结:玻璃片真趣味,用不一样的玻璃片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科学家真会动脑筋,他们利用不一样的玻璃片,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尝试制作望远镜,教师巡回指导。

  (1)请幼儿用玩具望远镜看一看周围事物,引起幼儿制作兴趣。

  (2)请小朋友动手把长方形纸卷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纸筒后面,凸玻璃片放在纸筒前面,望远镜就做成了。教师重点指导双面胶的用法。

  (3)请幼儿用自我制作的望远镜再一次看一看周围事物的变化,进一步了解望远镜的作用并享受自我动手制作的乐趣。

  (教师提示望远镜的作用。如看文艺演出、看体育比赛、看风景、解放军瞭望。)

  活动延伸

  幼儿自由玩耍自制望远镜,对周围事物进一步探索。

中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经过有序探索、自由发现,让幼儿感知磁性这一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探索本事。

  2、引导幼儿运用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研究,体验与同伴探索交往的乐趣。

  3、培养幼儿乐于帮忙别人的品质。

  活动准备

  1、磁铁若干,各种试验材料(铃铛、木块、布条、钉子、曲别针、夹子等)若干,

  2、小猫头饰、钓鱼杆、小鱼若干条,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扮猫妈妈,邀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

  在音乐伴奏下进入教室。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请幼儿打开礼物,帮猫妈妈寻找礼物中的秘密。

  2、幼儿交流自我的新发现,认识磁铁。

  3、幼儿动手把礼物中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放到小桶里,

  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4、得出结论:磁铁只能吸引铁制品。

  三、合作探究,了解磁铁的特性。

  1、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哪些物品能被磁铁吸引。

  2、启发幼儿用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捡起撒在地上的针。

  四、游戏―钓鱼

  在音乐伴奏下,来到池塘帮猫妈妈钓鱼。

  活动延伸

  设立科学发现角,利用磁铁发现更多的秘密。

中班科学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沉、浮的含义,在活动中知道哪些物品放在水里会沉没,哪些会漂浮,并初步理解沉浮的原因,尝试改变物体沉浮状态。

  2、技能目标:能够动手动脑参与实验,并大胆地讲述出自己操作的过程与结果。

  3、情感目标:喜欢参与到实验中,乐于去探索物体沉浮现象。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喜欢参与到实验中,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2、难点:能够动手操作实验,并大胆的讲述出自己操作的过程与结果。

  三、活动准备:

  1、《蚂蚁过河》的挂图一副;

  2、盛水的大玻璃缸、各种能沉浮的物品(如:小木块、勺子、橡皮、小石头、泡沫板、海洋球等等);

  3、物体沉与浮的实验记录图表。

  四、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蚂蚁过河》的挂图。

  2、师幼互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小蚂蚁想过河,可是不会游泳,你们能帮他们想想办法么?如果他们直接下水会发生什么?

  (二)活动展开

  1、观察材料,猜测物体的沉浮现象

  (1)出示材料(盛水的大玻璃缸、各种能沉浮的物品)。

  (2)师幼互动:看看小蚂蚁都找到了哪些工具。这里都有什么啊?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到水里他们会怎么样呢?能帮小蚂蚁过河吗?和幼儿一起探索让沉下去的“小蚂蚁”浮在水面上的方法。

  2、动手操作,验证物体的沉浮现象,并记录结果。

  (1)观察记录纸,教师指导记录的方法;

  (2)教师示范操作并作好记录;

  (3)分小组让幼儿们自己操作,自由的探索物体的沉浮,并对沉浮作好记录。

  3、交流讨论结果

  各组展示并讲出自己的操作结果,教师与幼儿们一起进行验证。

  4、游戏——“看谁反应快”

  老师出示物品卡片,幼儿判别沉浮。

  (三)游戏结束——“小蚂蚁过河”

  出示水缸用彩条划分三条赛道,出示黑豆作为“小蚂蚁”,请幼儿分为三组,选取各自的“渡河”工具,看哪一组最先把“小蚂蚁”送到“对岸”。

  五、活动延伸:

  与艺术领域美术相结合,延伸到美工区,折一些纸的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中班科学教案5

  小蝌蚪变青蛙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教学重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教学难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操作步骤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成长过程操作卡(人手一份)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2)模仿青蛙的叫声。

  (3)师:你们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青蛙和蝌蚪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主要特征。

  (1)出示青蛙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青蛙的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四条腿。)

  (2)师: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

  出示蝌蚪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蝌蚪的特征。(黑黑的身体,大大的脑袋,细长的尾巴。)

  3.观看课件《小蝌蚪变青蛙》,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分发小蝌蚪变青蛙的步骤卡片进行操作。

  (1)引导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青蛙,在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教师把操作卡分发给每位幼儿。

  (2)幼儿分步骤操作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幼儿作品。

  4.与幼儿一起欣赏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加深幼儿对小蝌蚪变青蛙成长过程的认识。

  5.教育幼儿要爱护青蛙。

  (1)师:青蛙有什么本领?(青蛙的本领就是捉害虫。)

  (2)师:那你们知道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虫吗?

  (青蛙是捉虫能手,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灭一万只害虫,保护了庄稼。)

  6.师:青蛙的本领这么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帮我们保护庄稼,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不能伤害小青蛙,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若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他们,好吗?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幼儿的情绪高涨,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短短活动运用了一系列活动方式,使得幼儿无暇分神,乐此不疲。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让幼儿对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有直观的影响,而且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进行了反复练习。在活动过程前,我还担心会出现混乱的现象,但在活动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用多媒体教学,并且掌握住了幼儿年龄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表现的都很积极。

  二、不足之处

  通过这节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还需要提高,在活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幼儿的操作时间较短暂,虽然有动手操作可是操作过程中幼儿的协作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如果让我在重新上这节课我想在活动中幼儿操作的环节可以让幼儿一整组进行分步骤的操作,加强幼儿协作能力的培养;在活动完成后可和幼儿进行小青蛙保护庄稼的故事创编,并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儿保护青蛙的意识。

中班科学教案6

  【活动来源】

  在开展主题活动"我的社区"中发现,孩子们生活的社区里种植着许许多多的树木,孩子们觉得树木能够"美化小区环境,让小区变得更漂亮",为了让孩子对树木的作用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所以决定生成"树儿作用大"这节综合活动。旨在透过讲述故事、交流讨论,让幼儿自由探索树木的多种作用,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资料,明白树能够防风、防沙、防尘。

  2.探索树木的多种作用,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对树木有必须的认识。

  2.收集"树木作用大"资料。

  物质准备:PPT记录纸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前几天,我们在"参访社区"后发现,社区周围种植着许多的树木,这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关于树木的故事,和大家一齐分享。

  从前,有一个美丽的村子,它的周围种了好多树。在离村子不远处,住着三个恶魔王,风魔王、沙魔王、雨魔王。有一天,这三个恶魔王凑到一齐要比试本领,风魔王说:"我的本领最大,我能够把村子吹得稀巴烂!"沙魔王说"我的本领大,我能够把村子用沙全埋了!"雨魔王说:"你们的本领都不如我大,我拼命下雨构成洪水,把村子全淹没!"他们的话被过路小喜鹊听到了,小喜鹊赶快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全村的人,人们听了十分害怕,但是又没有办法,决定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这时,忽然听到大森林里树叶"哗哗"作响,一个声音在喊着:"别害怕,我会保护你们的!"风魔王来了,它鼓起腮帮子"呼呼"拼命地吹;沙魔王来了,狂风卷着黄沙"呜呜"地刮;雨魔王来了,倾盆大雨"哗哗"地下……

  二、互动学习

  (一)理解故事资料,明白树能够防风、防沙、防尘。

  师:聪明的小朋友,村子被风吹倒了吗?被沙埋了吗?被洪水淹没了吗?

  为什么?

  师:我们之后往下听故事:

  所有的树木都挺直了树干,撑展了叶子,叶子与叶子之间连在一齐,变成了一扇坚不可摧的屏风,挡住了风魔王、沙魔王;所有的树木舒展了树根,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吸收了雨水,挡住了雨魔王。风魔王、沙魔王、雨魔王最后被森林里的树木打败了,村民们欢呼着、跳跃着,从此以后对大森林的树木更加爱护了。

  师:此刻你们明白了大森林的树木有什么作用?

  师小结:(出示图片)原先树有防风,防沙,防洪的作用。

  (二)幼儿讨论交流,完成记录表。

  1.师:树木还有哪些作用?请你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和小朋友们一齐交流、讨论。

  2.小组完成记录表

  3.小组个别幼儿交流

  三、出示PPT,归纳提升。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交流了自己的意见,那我们一齐再来看一看(出示PPT)

  1.美化环境的作用师:树能够把周围环境打扮的十分美丽,使人们情绪舒畅、愉快,所以树能够美化环境。

  2.净化空气的作用师:刚才小朋友们提到树能够净化空气,你们明白树是怎样净化空气的吗?

  这两幅图片里的小区上空有什么不同?(乙图冒着许多黑烟,甲图冒着淡灰色烟)如果让你在冒黑烟的小区里生活,你会有什么感觉?(呛得咳嗽、恶心,时间长了还会生病)树多的地方为什么烟是浅灰色的?

  师小结:原先,人们发现了一个秘密,树多的地方,空气个性新鲜,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树木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烟尘,排出氧气和水,使空气变得新鲜干净。于是,人们就在小区的周围种了好多树。

  3.调节气候的作用师:树是怎样调节气候的?

  这两幅图上正在玩耍的小朋友表现有什么不同?(表情不一样,一个小朋友满头大汗,树多的地方小朋友玩起来很凉快)师小结:原先夏天天气炎热,树木里的水分超多蒸发,带走一部分热量,它像空调一样能够使温度降低。

  4.减少噪音树木浓密的树叶对声音的吸收作用很强,当噪声的声波透过树木时,树叶就会吸收一部分声波,使噪声减弱。

  (三)复习巩固树的作用,加深印象

  四、拓展延伸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许许多多树木的作用,其实树的全身都是宝。

  (树叶能够做衣服御寒,遮体,能够做菜,能够为其他植物做营养来源,一些树叶(银杏树)能够做药材;树根能够做雕刻品;树皮能够用来做地砖,中药)

中班科学教案7

  水宝宝不见了

  活动目标:

  1、激发探究兴趣,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2、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可以吸水的东西。

  3、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教师应充分了解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吸水。

  (2)幼儿已认识一些常见的操作材料。

  2、物质材料准备。

  (1)八宝粥瓶子人手一个(里面装有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杯子人手一个。

  (2)每组一盆水,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毛线等材料若干。图表一张。

  活动过程:

  1、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

  (1)将一杯水倒入八宝粥瓶子里,请幼儿猜猜水能否倒回杯子,并以实验证明。

  (2)出示另一个瓶子(里面装有毛巾),猜猜看结果是否一样,并验证。

  (3)集体讨论水到哪里去了?

  2、引导幼儿自己变魔术,寻找原因。

  (1)鼓励幼儿像教师一样变魔术。

  (2)打开瓶盖,发现水是被毛巾吸掉了。

  (3)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可以吸水。

  3、幼儿自由选择一至两种材料,再次实验。

  4、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吸水的,并以结果记录在图表上。

  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活动结束,让我们去外面找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吸水的。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可继续研究家中有哪些东西是可以吸水的。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的知识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8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数字

  1.谈话:你在生活当中什么地方见到过数字?它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自由讨论

  (1)出示PPT:我这里也有很多数字宝宝,它们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讨论

  小结:这些数字宝宝是我们平时看到或听到的数字,那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意思,比如:汽车的车牌,这是这辆汽车的身份证,代表就是一辆,没有第二辆的。

  二、寻找规律,给数字排队

  1、出示PPT请小朋友们看一看、猜一猜、找一找数字宝宝

  今天我也请来了数字宝宝,但是它们可淘气,都藏起来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但要记住要按照0-9的顺序一个一个的数,才能找到哦

  那这几个数字宝宝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提示从大到小,从小到大 顺序,倒序 顺时针,圆形,三角形)

  2、幼儿进行操作 你们可真棒,数字宝宝都找到了,谢谢你们,那你能再帮我给它排排队吗,可以怎样的排,请你试一试?

  3、游戏 给数字排序,教师观察指导幼儿

  我知道你们都想试一试,今天我也准备了好多的数字宝宝,找找在哪啊,对,就贴在你们的椅子上,玩游戏之前,可要听好我的游戏规则哦!

  规则:①、小朋友分成两组(红、蓝),面朝客人站好

  ②、音乐开始,取数字宝宝贴在胸前,按一定顺序排队,音乐停止,你们也要马上停下来

  ③、能按照一定数字顺序排序的队伍为优胜队

  请客人自评,校对两队是否正确

  3、小结并分享老师展示的各种排列方式教师

  三、有趣的数字组合图形

  1、出示图片魔术师师:除了数字宝宝,还来了一位魔术师,他把一个数字变不见了,你能把它们都找出来吗?记住0-9一个一个的数,你就会发现不见的数字哦。

  2、出示PPT,看,魔术师又把数字宝宝变成什么了,幼儿逐一观察每个有数字宝宝组成的图形,说一说画的是哪些图形?是有哪些数字宝宝组成的?

  3、小结

  四、延伸

  数字宝宝本领可真大啊,会变成小女孩,变冰激凌,变···可以变成那么多好玩的东西,那请你们也挑选自己喜欢的数字宝宝,我们回教室动手来画一画吧!

  活动反思与意见

  这节课中,就是以数字为中心,贯穿整节课始终。我让孩子从身边的环境开始观察,让幼儿找出跟数字有关的东西,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有数字的部分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重要。

  接着再通过运用课件上不完整的数字形象使神奇的数字猜测引起了幼儿浓浓的学习兴趣,让数字排队和玩数字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对数字有一步的认识,从而也让孩子在活动中丰富对数字的认知能力。孩子的学习能力非常强。

  通过数字组合图形的图片观察,让幼儿自己想象,并用数字做出有趣的画,感受数字的趣味性。因时间关系只能做为一个延伸活动。

  还有就是在上课的时候各个环节之间的链接不是很流畅。经过这次的课,发现数学课,并不是那么简单,而是要搜集很多资料,在自己的脑海里有大量的信息存储,在引导幼儿的时候要把自己存储的信息简单化教给幼儿,这样才能达到数学课的目标。今后我将在工作中好好消化,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我的实际工作中。

中班科学教案9

  一、活动名称:小种子大集合

  二、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不同的种子。

  2.观察并辨认种子的外形特征。

  三、活动准备

  挂图、各种种子数颗、纸盒或瓶子。

  四、活动过程

  1.教师展示种子后提问。

  教师:①你曾经看过哪些种子?数一数你认得几种?

  ②这些种子是什么颜色?

  ③比较一下这些种子的大小形状。

  ⑴请幼儿根据颜色分类,把颜色一样的种子放在一起。

  ⑵请幼儿根据大小分类,把大小一样的种子放在一起。

  2.教师请幼儿摸一摸每种种子并提问。

  教师:①种子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②不同的种子摸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

  3.种子配对游戏。

  将各种种子放在一个纸盒或瓶子中,以本班种子的类别分成种子小组,把代表本组的种子摆放到桌子中间(例如

  红豆小组就把红豆摆放到本组桌子上)。教师请一位幼儿摸种子,用布或手蒙上幼儿的眼睛,让其在纸盒或瓶子中任意摸一颗种子,然后去找相应的种子小组进行配对。配对成功的幼儿可给予奖励。

中班科学教案10

  主要涉及领域:科学、健康

  活动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数学认知”领域提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这一目标。“今天你喝水了吗?”这一数学活动正是源于幼儿的生活,让孩子从数学中量的感知出发,将600毫升这一抽象单位具体化,引导幼儿初步理解了喝水次数与600毫升这一量之间的对等关系。孩子们通过观察、测量、探索、操作,感受到自己每天大概喝多少水才能使身体更健康。活动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幼儿在玩水、做小实验的过程中理解喝水的重要性,从而乐意主动安排饮水计划,自觉喝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活动目标:

  1.学习测量每天饮水量的方法,能够尝试安排饮水计划。

  2.懂得饮水对人体的重要性,有主动喝水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操作感知喝水次数与600毫升总量之间的对等关系。

  2.难点:初步感受理解总量不变,每次的倒水量和倒水次数呈反比关系。

  设计思路:

  迁移生活经验,了解喝水的重要性→学习测量饮水量的方法一用小茶杯倒水的方法,感知大概需要用小茶杯倒几次水才够600毫升→自主制订饮水计划表,讨论合理性。

  活动准备:

  1.课件:健康小博士;2.量杯、杯子、一瓶水,红色小贴纸和若干小杯子贴纸人手一份;3.每人一张计划表;4.一个大水桶;抹布。

  活动过程:

  1.讲一讲一了解喝水对健康的重要性。

  师:今天你喝水了吗?为什么要喝水?

  幼:口渴、健康。

  师:喝水之后有什么感觉?

  幼:舒服、不渴。

  师:如果你不口渴,还需要喝水吗?为什么?

  幼:结合生活经验,自由回答。

  看课件:健康小博士说喝水的好处。

  2.找一找——学习测量饮水量的方法。

  (1)了解幼儿大约每天必需的饮水量。

  师:我们每天需要喝多少水,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呢?

  幼:自由猜测。

  看课件:健康小博士说“小朋友至少需要喝600毫升白开水。”

  (2)认识量杯,找600毫升的刻度。

  师:600毫升是多少水呢?我们能用一个特殊的杯子量出来。这个大杯子就叫量杯,它能告诉我们600毫升是多少水。

  师:量杯上有什么?

  幼:观察发现有线——刻度,数字——多少毫升的水。

  幼:用红色贴纸给600毫升做个标记。

  3.量一量——操作探索,测量倒水的次数。

  (1)幼儿尝试探索测量倒几次水正好是600毫升。

  师:我们的小杯子上有没有刻度和数字?

  幼:观察平时喝水的小杯子。

  师:平时你每次要倒多少水喝呢?怎么才能知道我们每天喝多少水才够600毫升呢?我们要请大量杯来帮忙。教师示范测量方法。

  师:你平时喝多少水,就先在小杯子里倒多少,然后倒进量杯里,就像我们喝了一次水。试试要倒几次水才能到600毫升?

  幼:幼儿操作,倒一次水,就在桌角上贴一个水杯贴纸记录。

  师小结:矿泉水瓶里还有水吗?水到哪里去了?量杯里有多少水?原来,我们每天最少要喝差不多这样一瓶水呢!

  (2)幼儿比较倒水次数的多少与每次倒水量之间的关系。

  师:你贴了几个小杯子贴纸?

  幼:点数水杯贴纸。

  师:你倒了几次水?和__小朋友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

  师:同样倒了600毫升水,为什么有人倒4次水,有人要倒8次?

  幼:猜测倒水次数与每次倒多少水是有关系的。

  看录像:初步感受倒水量和倒水次数的关系。

  师:他们倒水的次数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多?(有的人每次要喝大半杯水,所以只倒了X次,有的人每次喝的水少.所以要倒很多次呢!)

  4.贴一贴——自主设计饮水计划表,安排每天的喝水计划。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每天至少要喝多少水呀?

  幼:600毫升。

  师:可是如果我们一次喝这样600毫升的水,行不行?我们一天要分好几次喝呢!这么多水怎么在一天中喝完呢?我们来计划一下吧!这里有一张计划表,上面画着什么?幼儿讨论什么时候需要多喝些水,为什么。

  师:请你把刚才贴在桌子上的水杯撕下来,贴到表格不同的时间里。

  幼:相互交流,讨论同伴的计划是否合理。

  展示个别幼儿的表格,共同讨论合理性。

  师小结:如果我们按自己订的计划喝水了,身体会变得更健康。但有的孩子每次只倒一点点水,那可能要喝十几次呢!所以每次喝水时可以适当多倒一点,这样就能减少喝水的次数了。在夏天、运动或生病之后,还可以增加喝水的次数。

  5.理一理——结束活动。

  师:让我们把桌上的水倒回大水桶里,回教室再调整一下你们的计划,然后按计划喝水吧!

中班科学教案11

  小猫的眼睛

  活动目标:

  1、了解眼睛的作用,初步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2、学习保护视力的方法,注意用眼卫生,逐步养成好习惯。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编故事图片4张。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引出眼睛的论题,说说眼睛的作用。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要让大家猜一个我们身上的器官:"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猜出是什么了吗?

  师:对,它就是我们的眼睛。眼睛有什么作用?

  师:眼睛可以让我们看见这个美丽的世界。除了我们人身上有眼睛,动物身上也有,你看,小猫咪咪就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可是最近却碰上了大麻烦,我们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二、听一听--听故事,说说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提问:

  1、小猫为什么会眼睛疼?

  2、它后来怎么去做的?

  3、如果我们没有好的眼睛将会怎么样?(变成近视眼,无法看清东西,没有办法看好书)

  小结:眼睛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她。那么,到底有哪些办法来保护我们的眼睛,预防近视呢?

  三、说一说--学习保护视力的方法。

  注意用眼卫生出示图片,让幼儿说说这些保护视力的方法。

  小结:"二要"——看书、看电视、看电脑姿势要端正,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将胳膊肘撑在桌上,将小臂和手掌伸直,中指点到鼻尖或额头,即距离30厘米左右)--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二不要"——不要长时间的看电视、看电脑。

  ——不要在过亮或过暗的地方、晃动的车厢看书、画画。(看一看、找一找,教室的哪些部位光线过强、过弱,不宜看书画画)。

  总结: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出去看看外面的风景,看看谁看的最远。

  活动反思:

  教育活动内容选材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成功与失败。本次教育活动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与他们的身体息息相关,看似一个简单的.活动内容,却蕴含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孩子们对“眼睛”这一器官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眼睛是身体的器官,时时刻刻都能接触到,陌生的是对眼睛的认识缺乏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这次活动,不但让幼儿细致地了解了眼睛的构造及其作用,而且纠正了幼儿用眼方面的错误,同时学习了用眼卫生知识。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保持对活动的高度兴趣和关注,课堂气氛活跃而民主,他们对眼睛的构造还是用眼卫生,都能大胆地与同伴、老师交流,活动结束时,许多孩子都能说出不少保护眼睛的方法,这是我们希望达到的预期效果。

中班科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根据动物细部特征来辨别动物。

  2、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通过拼图等游戏活动了解动物特征,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3、有积极探索的欲望,能大胆的猜想,并萌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游戏用转盘、森林背景的课件。

  2、动物各部分图片、动物拼图、声音素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带领幼儿走进大森林的场景中。引导幼儿观察大森林的场景:“小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大森林,大家看看大森林里漂亮吗?里面有什么?”让幼儿通过观察,增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提问:“大森林是谁的家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动物名字,加深幼儿对动物的印象,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并使幼儿了解大森林是小动物的家,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游戏部分

  1、游戏:《玩转盘》转盘上是一些幼儿认识的动物的头部、尾部图片。教师出示大转盘,请幼儿自己将转盘的指针转起来,指针指到哪个动物,即说出动物的名字。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初步学习推断的方法,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帮助老师了解幼儿对动物的认识程度。

  2、游戏:《辩声音,学姿态》

  (1)课件中播放动物的叫声,让幼儿猜是什么动物,并作模仿。猜对的话课件呈现该动物的图片。

  (2)一幼儿模仿该动物的走路、活动的姿势体态,让其他幼儿猜测是什么动物,最后一起模仿。

  3、游戏:《找动物》请幼儿将老师藏在大森林里的动物部分图片找到,这些动物并不是完整的,有的是动物的身体、有的是动物的脚、有的是动物的头。在找到后,还要推断出它是谁,然后告诉大家自己找到了什么动物。通过幼儿的寻找活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以及喜爱科学活动的情感。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通过讲述自己找到的动物,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4、将动物的部分卡片送到小动物的家里。教师将动物的完整图片展示出来,让幼儿通过自己手中的部分动物卡片找出相应的动物图片,进行对应摆放,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

  三、结束部分——《拼图游戏》请找出相同动物图片的小朋友,合作将动物的各部分拼成一个整体的动物。通过操作活动,能观察到动物的分割部分的特征,并能相互配合进行拼图,将动物图片拼完整。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尝试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活动建议:在区域活动中投放各种动物拼图,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内容。

中班科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是各种对各种食物的声音的独特形容方式,体验爸爸妈妈的慈爱。

  2、通过观察图片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尝试根据诗歌原有的结构进行仿编。

  活动准备:

  1、森林狂想曲,优美音乐。

  2、大图书一册,课件。

  3、“———的声音是——”字符人手一张。大卡纸五张。

  活动过程:

  一、倾听导入:

  “小朋友喜欢跳舞吗?那咱们一起随着音乐跳起来吧”。,请幼儿说说音乐的开始部分都有那些小动物?它是怎么叫的?并模仿它的叫声。小结:青蛙的声音是呱呱的。那还有那些小动物呢?。。。。。。他们又发出怎样的的声音呢?这么多不同的声音小朋友是怎么发现的(耳朵)我们的小耳朵可以听到好多不同的声音,还有一些声音耳朵听不到,眼睛能看得到,心可以感受到,那这种声音又是怎样的?咱们一起观看画面。

  二、理解诗歌:

  1、师出示大图书,请幼儿观看画面,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把自己的发现用一个好听的词语完整的描述给大家听,有小花,什么样的小花,什么样的树,什么样的太阳什么样的浪花。。。。。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词汇,使语句较为丰富。刚才小朋友用了这么多好听的词汇描述了这幅画面,声音其实就藏在这幅画中,你认为声音会藏在哪呢?

  2、欣赏诗歌(播放配音)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声音》。问:诗歌的题目是什么?诗歌中树叶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说树叶的声音是绿色的?这种声音是耳朵听到的吗?那又是怎么发现的?诗歌中还提到了哪些声音,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完整说出花朵、太阳、浪花、的诗句。那诗歌中又是怎样形容爸爸的声音?谁来模仿爸爸说一句话。谁来模仿妈妈说一句话,要甜甜的感觉哦,通过模仿让幼儿感受到爸爸妈妈的话语中对孩子的爱,

  3、学习诗歌,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帮幼儿掌握诗歌内容,大声领读,鼓励幼儿有感情的进行朗诵。“有个小朋友他朗诵的诗歌也非常好听”,再次欣赏诗歌。

  4“树叶的声音是绿色的,花朵的声音是五彩的,小朋友谁知道这首诗歌是一个什么样的句式,引导幼儿说出“——的声音是——”的句式,除了诗歌中所提到的,你还知道哪些独特的声音,组织幼儿行仿编。

  5、我知道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想创编出美丽的诗歌,下面老师给每个小朋友一张字条,把你的想法和发现用写或者画的形式表达出来。然后整齐的贴在老师为你准备好的彩色卡纸上,并与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成果。

  6、请小组长将本组创编的诗歌送到前面黑板上,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创编。

  结束部分:世界上每一样事物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只要我们用心去聆听,无论是用耳朵,眼睛,还是用心,都会感受到最美丽的声音。

中班科学教案14

  多彩的肥皂

  活动目标:

  1、认识肥皂的多样性,知道肥皂的不同作用。

  2、知道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肥皂。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从家中带来不同种类的肥皂:香皂、透明皂、药皂、旅游皂、液体皂等。

  2、新式肥皂的幻灯片。

  3、肥皂架子。

  4、幼儿提前了解自带的肥皂。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认识肥皂种类的多样性和肥皂的作用。

  1、猜一猜,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有一样东西,只要你和它交上朋友,它就会让你变得讲卫生爱清洁,而且我们天天都用它,这样东西是什么呢?

  2、幼儿能用有节奏的儿歌说出肥皂的名称和作用。

  设计提问:你带的是什么肥皂?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3、经验提升:知道肥皂的种类很多,而且每种肥皂都有它的专用性。

  二、感知肥皂的形状、颜色、气味、大小等的特点和多样性,增加幼儿对肥皂的喜爱之情。

  1、设置问题情境,请幼儿帮助选肥皂,学会看包装认识肥皂。

  设计提问:

  (1)你能帮我选一块芒果味的、黄颜色的香皂吗?

  (2)你是怎么找到的?

  (3)经验提升:在肥皂的包装盒上藏着肥皂的许多小秘密,我们可以根据包装上的画面和文字找到自己想要的肥皂。

  2、多种感官感知肥皂的特点,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肥皂。

  设计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你手里的肥皂是什么形状、颜色、气味、大小的?

  (2)经验提升:不同的肥皂它的形状、颜色、气味、大小是不一样的。

  (3)你喜欢哪种肥皂?

  (4)经验提升:因为每个人喜欢的肥皂不一样,所以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肥皂。

  三、欣赏课件,认识新式肥皂,进一步了解肥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1、幼儿看课件认识蛋糕肥皂、棒棒糖肥皂、不锈钢肥皂、竹碳肥皂等。

  2、经验提升:很多的新式肥皂看起来更漂亮,用起来更方便,对我们的健康越来越有好处,所以人们越来越喜欢使用肥皂。

  四、结合生活经验学习正确使用肥皂的方法。

  设计提问:

  1、你每天都用肥皂吗?什么时间能用到肥皂?

  2、说一说你是怎么使用香皂洗手的?

  3、说儿歌学习正确使用肥皂洗手的方法:

  (打开水管湿湿手,拿起肥皂打一打。两只小手搓呀搓,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头搓搓,搓出满手肥皂泡。打开水管冲一冲,小手洗得真干净。)

  4、经验提升:在使用肥皂的时候,我们既要节约,不浪费肥皂,不把肥皂泡在水里。又要正确的使用肥皂,让肥皂把我们的小手、小脸、身上、衣服上洗的干干净净的,去掉身上的脏东西,杀死身上的细菌,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清洁,越来越健康。让我们和肥皂做好朋友,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

  肥皂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孩子们在洗手时只是草草的使用,并不是想用它把手洗干净,而感兴趣的是搓出来的泡沫。因此,仅用看看、问问、猜猜的方法认识肥皂,既不能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又不能达到发展幼儿思维的目的。

  考虑幼儿的情绪、爱好和心里的因素,它巧妙地利用了幼儿求知欲,好奇心强,喜欢自己探索、自己动手等特点,让幼儿主动地了解实物的特点和规律,这于传统的注入式相比,显然是好多了。

中班科学教案15

  沙宝的秘密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离、挖、塑造、经验回忆等活动,感知探索沙轻、细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容易塑造的特性。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玩沙工具、水若干桶、纱布、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1、运用沙子宝宝的秘密这个话题引起幼儿活动的愿望。

  师:我们今天要和沙子宝宝交朋友。沙子宝宝呀,最喜欢和知道它秘密的小朋友玩。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找一找沙子宝宝的秘密吧。

  2、运用各种工具,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感官感知沙的特性。

  (1)用纱布分离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

  (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沙轻的特点。

  (3)把筛出的细沙倒入水桶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3、组织幼儿积极讨论玩沙活动中的发现。

  小结:所以我们小朋友在玩沙的时候不要把沙子拿来扔,避免沙子飞到眼睛里。

  4、再次玩沙,引导幼儿用水把沙浇湿,观察沙子遇水后结块的变化。

  往沙箱中倒入水,用手感知干沙与湿沙的区别,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

  小结:沙子可以和水一起玩,那么我们小朋友也可以利用水和沙子一起做游戏。

  5、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小组造型,体验干沙和湿沙的任意造型。

  幼儿自由分组玩沙,教师适当引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共同完成作品。

  6、评价幼儿的表现。

  你们今天表现都很棒,都找到了沙子宝宝的秘密。沙子宝宝说下次还想和你们做游戏呢!

  活动反思:

  联系生活揭示科学知识的意义。要做到科学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相结合,不仅是学习课题来自生活,还应该引导幼儿能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了科学知识可以为生活服务。这样做,可以拉近幼儿与科学的距离,使幼儿对科学产生一种亲切感。

【中班科学教案(通用15篇)】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通用26篇)03-07

中班科学教案03-19

中班科学教案(15篇)10-01

中班科学教案:相邻数08-24

中班科学教案15篇04-01

《吹泡泡》中班科学教案11-08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09-13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秘密09-04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24篇)02-22

有趣的指纹中班科学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