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2-09-24 10:28:22 中班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中班教案范文集锦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中班教案范文集锦8篇

中班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唱歌课-《画妈妈》是教案的四月“有趣的纸”这一主题活动中出现的。它是围绕了三月的活动“亲亲好妈妈”及四月的纸开展的一项唱歌活动。此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能看着图谱练习歌曲,并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难点则是幼儿唱准附点音符。

  选材目的:

  在四月份的各种活动中,只有唯一的一首纯粹的儿歌-《画妈妈》。它的节奏欢快,鲜明,情绪饱满,并且贴近幼儿的生活。在刚刚结束的三月活动中就有许多关于妈妈的主题,由此选择这个活动,已有了很好的铺垫。这个活动是唱歌与美术的整合,本班幼儿特别喜欢画画,但是不是很喜欢唱歌,由此我想到了把画画带到歌唱活动中,这样,幼儿会更感兴趣。进行此活动,不仅能让幼儿会唱这首歌,还能体验与妈妈之间的亲情,这是对幼儿最好的情感教育。

  学情分析:

  由此,我观察了本班幼儿,看看他们到底对妈妈了解多少,爱不爱他们的妈妈。大部分的幼儿对妈妈都有很大的依赖性和爱,这已为本活动做了最好的铺垫。所以我想通过此活动让幼儿对唱歌活动更感兴趣,让幼儿对于唱歌不再“偷懒”;让幼儿尽情的,大声的,快乐的歌唱。

  活动目标:

  1.在歌曲中体验与妈妈之间的亲情,抒发爱妈妈的情感。

  2.学习看图谱演唱的方法,唱准附点音符。

  3.感受歌曲的民族特色,了解唢呐的音色特点。

  活动准备:

  图谱一份唢呐若干勾线笔若干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话题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我们都有自己最爱的妈妈,妈妈也最爱我们。老师今天就来画一画我的妈妈,唱一唱我的妈妈。(教师边唱边画妈妈)小朋友也会画自己的妈妈,那好,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小蜡笔准备好,我们一起来画-妈-妈!

  二、教授歌曲

  1.出示教具,让幼儿熟悉歌词。

  教师:小朋友,你们来看看这是什么?这个叫图谱,这个图谱能做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教师清唱歌曲,并在有附点的音中拖长音)

  提问:歌中都唱了什么?(说唱一部分)直接说一遍,有的小朋友说的真好听,那我们再来一遍。

  2.理解歌曲中的咪里咪,感知咪里咪的声音

  ①教师:小朋友,老师发现了有几个很好听,也好玩的声音,是这个。你们注意到了嘛吗?这个叫唢呐,它是咱们中国传统乐器,咪里咪就是唢呐吹出来的声音,你们的小椅子下也有个唢呐,你们拿出来看一看,我们一起来吹一吹吧!(用各种动作表示咪哩咪,感受其附点的不同)

  ②教师弹琴,幼儿学唱。

  教师:现在呀,我们都会唱了,那么请跟着老师的琴声唱一唱吧!要唱的好听奥。(师幼一起唱)

  小朋友刚刚没有用好听的声音来唱,今天我们这儿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我们用好听的声音唱给客人老师听,好不好?(唱一遍)

  ③教师与幼儿一起听录音机学唱

  教师:你们唱得可真好听,录音机里的小朋友也很爱他的妈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会唱的小朋友也可以跟她一起唱一唱,吹一吹。

  3.利用游戏,进行练习。

  一部分幼儿吹唢呐,一部分幼儿唱歌词。

  三、延伸活动

  画妈妈-美术活动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在幼儿的生活中时时能捕捉到数学的影子,幼儿对数学的感知也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此开展了《小猫钓鱼》活动。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教育的素材,有利于幼儿构建连续、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幼儿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贴近幼儿生活的数学教育中,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帮助他们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为幼儿学习数学提供广泛的基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教育的素材,有利于幼儿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游戏目的

  1、训练幼儿点数的能力以及知道在1的基础上添上1是2,再添上1是3,再添上1是4;

  2、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准确的判断力。

  游戏内容

  1、家长先要准备好小猫钓鱼的玩具一套。

  2、家长告诉幼儿。"你今天扮演小猫,看看你能钓多少条鱼?"幼儿拿起钓杆开始钓鱼(这种玩具是一直转动的,而且鱼的嘴巴一张一合,可以锻炼幼儿)当幼儿钓到一条时,家长就问"钓到几条?"幼儿会回答"1"条。当幼儿再钓到一条鱼时,家长说"一条与再添上一条鱼是几条?"幼儿回答"2条"。第三条时引导幼儿说出"2条鱼再添上一条鱼是3条鱼"当幼儿钓到第4条鱼时,家长问幼儿:一共钓了几条鱼?并且让幼儿仔细数钓到鱼的个数,说出总数,"3条鱼加上1条鱼是4条鱼"。

  游戏指导

  1、幼儿钓鱼时,家长要鼓励幼儿不慌不忙的钓鱼,锻炼耐心。对于钓不到鱼的幼儿,家长可以手把手的帮助。

  2、幼儿在达到游戏目标时,若有兴趣,把鱼放在里面重新进行。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思维还是很活跃的,参与积极性比较高。针对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他们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及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性。活动关键在于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老师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匪浅。

  数学活动“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已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数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及时肯定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幼儿有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2、懂得小树和小熊一样,也会生长变化。

  3、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活动准备:

  1、配套幼儿画册、挂图。

  2、幼儿有比高矮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谈话讨论,引出故事。

  1、师:小朋友,今天你们早餐吃了什么呢?(幼儿回答。)

  2、原来都吃了那么多赋有营养的东西啊,难怪都长的这么高。那谁来说说你是小班个子高呢还是中班个子高?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自己长高了的?

  3、幼儿回答。

  4、长高了就更象大班的哥哥姐姐了。你们知道吗?有一只小熊也非常非常的想长高,就让我们来听听是怎么回事。

  三、欣赏故事《小熊想长高》, 发现问题.

  1、教师有表情的讲述一遍故事。

  (1)故事里有谁?

  (2)小熊妈妈是怎样帮助小熊量身高的?

  (3)过了很久,小熊发现自己有没有长高呢?

  2、教师再次讲述故事。

  (1)小熊妈妈怎样给小熊做的标记?

  (2)你觉得小熊长大了吗?你从什么地方知道小熊长大的?

  (3)为什么小熊长大了却还是觉得自己没有长高呢?

  四、讨论问题,找出答案

  1、故事中的小熊真的越长越矮了吗?

  2、幼儿讨论,讲述自己发现小熊长高的方法。

  3、教师小结:小熊长高了,但是小树也在长高。而且小树长得比小熊更快,所以,那标记就变得比小熊高了。

  五、启发想象,发散思维

  1、小熊会慢慢地长高,小树也会慢慢地长高,小朋友也会慢慢地长高,你知道还有哪些事物会长高呢?

  2、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会长高”想象讲述其他会长高的生物和植物,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中班教案 篇4

  一、设计意图。

  笔是人类的一大发明,是供人们书写或绘画用的工具。笔是通过笔尖将带有颜色的固体或液体(墨水)在纸上或其它物体上写字或画画,教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笔是为了了解掌握笔的特性,然后能正确使用各种笔和保护各种笔。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学习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笔,能说出常见的笔的名称。

  2、使幼儿知道各种笔的作用,而且用处都很大。

  3、教育幼儿要爱惜学习用具,知道保护它们。

  三、活动准备。

  1、每桌摆放各种笔:钢笔、圆珠笔、毛笔、粉笔、铅笔、水彩笔、蜡笔等等。

  2、以上各种笔的笔迹(画或字)各一张

  3、墨汁、墨水每桌各一瓶;橡皮若干块。

  4、白纸每个幼儿一张。

  四、活动过程。

  (一)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笔:

  1、看一看、说一说:它们都叫什么?比一比它们相同处和不同处?你还见过什么样的笔?

  2、画一画、说一说:各种笔有什么不同?

  (二)引导幼儿操作拆装笔:

  1、给圆珠笔换笔芯;

  2、给钢笔装水;

  3、启发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三)老师展示各种笔的笔迹:

  1、利用各种笔示范演示笔迹;

  2、出示准备的笔迹让幼儿观察。

  (四)组织幼儿使用各种笔:(涂涂、画画、写写)

  1、老师指导幼儿使用各种笔。

  2、比较笔迹的不同。

  3、讨论交流:那些笔迹能消除?那些笔迹不能消除?(可尝试利用橡皮)使用这些笔要注意什么?怎样爱惜笔?

  (1)钢笔:注意笔尖不能损坏。

  (2)圆珠笔:笔尖处有一个很小的圆轴不能碰掉。

  (3)毛笔:要保护好毛,损坏会分叉。

  (4)铅笔:容易断铅。

  (5)粉笔、蜡笔:容易折断。

  4、根据以上各种笔的特点要求幼儿使用时注意保护和爱惜笔。

  (五)讲解各种笔在学习中的用途

  师讲解哪种笔是用来画画使用,哪种笔是用来写字使用,边讲边示范操作,并提示幼儿防止损坏。

  (六)小结:笔的用处很大,很广泛,我们大家都离不开它,鼓励幼儿将来当一名发明家,发明出更好的、更实用的笔。

  (七)延伸活动:组织幼儿学习使用各种笔(发纸、笔作画写字)

中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因此,我采用以停电后猜黑影的形式来想象画,正是对他们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这堂课打破了以往美术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幼儿在巳有的生活经验上能够自由、充分地发挥扩散性思维,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用自己手中的笔来确实地表达出自身的所感、所想。

  教学目标:

  l、通过停电后黑影的猜测,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由表现出自身的.所想、所感。

  2、巩固蜡笔画的作画方法,使作品丰满。

  教学准备:

  l、各种形状的黑影若干,每人一张白纸,一支勾线笔、一副蜡笔。

  2、投影机一台。

  教学过程:

  (一)欣赏讨论

  1、“小朋友,昨天晚上李老师在家看电视时,忽然,停电了,真糟糕!你们想一想,晚上停电的时候,看见的东西会是怎么样的呢?”(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2、出示黑影

  (用投影机将黑影放大到黑板上面的白纸上。)

  “是啊,我就看见许多黑乎乎的黑影,而且我用照相机把它们拍了下来,请你们看看,这圆圆的黑影可能会是什么呢?”(如皮球、饼干、盘子……)幼儿讲一种,教师就画一种(画的时候,用勾线笔在白纸上将黑影描下来)。

  3、“瞧!李老师拍下来的黑影还有许多(同时出示许多各种形状的黑影)你们想想,它们可能是什么呢?

  (幼儿自由回答)

  (二)联想作画

  “现在,李老师把这些黑影都放到了你们的桌子上,请你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用勾线笔把轮廊勾出来,然后把你刚才说的画出来,并涂上漂亮的颜色。拿到黑影后不要急着画,要多看看。多想想,想好了再画。”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引导幼儿从不同方向观察、想象,千万不要忘记外形的边。

  2、指导幼儿涂色要均匀、鲜艳、画面要丰满。

  (四)讲评

  l、请个别幼儿将自己的作品给小伙伴们看,并说出:我看到的这个黑影可能是什么?

  2、“啪嗒”一声,灯亮了。“小朋友,快带着你的作品去李老师家找找,有你们画的东西,好吗?”

  3、幼儿出教室,结束。

中班教案 篇6

  我是小主人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自己在家是个小主人,学会当小主人的基本礼仪。

  2、培养幼儿做小主人的能力。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准备:

  图片三幅重点:引导幼儿学做小主人难点:学会当小主人的基本礼仪

  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主题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图片上画了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小结:

  图片上的小朋友看到客人会很有礼貌的和客人主动打招呼,会端上茶给客人喝,大人在说话时不随便插嘴……,她真是一个有礼貌得好孩子。

  二、幼儿讨论:

  平时你家来了客人,你是怎么来招待她的?

  (幼儿自由讲述)三、情景表演请幼儿扮演角色,表演怎样来做有礼貌的小主人。

  引导幼儿欣赏儿歌“我是小主人”

  家中门铃叮咚响,小小客人到我家。

  你好你好快请进,我请客人快坐下。

  找来玩具让他玩,拿出糖果招待他。

  两人一起做游戏,大家乐得笑哈哈。

  我做主人有礼貌,爸爸妈妈把我夸。

中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户外活动中,孩子们经常会在沙地上踩出许多小脚印,或用作界限,或用作“水池”。下雪时,孩子们更喜欢沿着他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走来走去。据此,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各种脚印的探索,发展孩子们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同时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用脚的不同部位能踩出不同的脚印。

  2、让幼儿练习在不同脚印拼摆的小路上连贯、准确地行走,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

  1、 脚印图板(40厘米×35厘米的彩色儿童泡沫地板,上面粘有不同的脚印)人手一块(见右图),铺有橡皮泥的木板3-4块。音乐磁带一盘。

  2、拱形门两个,独木桥一座,大树模型4棵,相同脚印铺成的小路3条。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铺有地板的活动室内,教师和幼儿赤脚,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起进行全身运动,重点引导幼儿用脚跟、脚尖、单脚、双脚,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

  2、让幼儿体会用脚的不同部位能踩出不同的脚印。

  教师和幼儿一同走相同脚印连成的小路,引导幼儿观察小路上的图板,提问:你是怎么走这个脚印的?请幼儿说一说并演示。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在“泥板”上踩脚印。

  教师:你的小脚印还会踩出哪些不同的脚印?个别幼儿在“泥板”上踩脚印,集体观察后,找出相应的脚印图板。

  3、引导幼儿走不同脚印图板拼成的小路,探索动作的连贯性。

  请几位幼儿任意取一块图板(图板上面粘有不同的小脚印),拼摆出一条小路。

  教师:这条路上的脚印有几种?有什么不一样?请这几位小朋友走一走。大家说说走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走速度快?请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试一试。(在连续走几种不同脚印时,跳比走的速度快)

中班教案 篇8

  [设计思想]

  夏天到了,班里的女孩子都穿上了盼望以久的漂亮花裙子,早上来到幼儿园,一见面就三五成群地互相欣赏,讨论,比谁的裙子好看,观察裙子的颜色以及裙子上的各种图案,还努力旋转好让裙子下摆飘起来,引起孩子们的阵阵喝彩,女孩子对此项活动总是乐此不疲,就连男孩子都加入其中。为了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以及动手、审美能力,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用有规律的花纹及有各种装饰物的花裙子,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2、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装饰裙子,培养幼儿设计的兴趣。

  3、初步会互相欣赏作品,评价作品,获得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带来自己喜欢的花裙子。

  2、每位幼儿一件用纸剪好的裙子式样,没有花纹及装饰。

  3、小白兔、小黄狗、小松鼠、小猴、小青蛙、小猪的图片。

  4、胶棒、即时贴、皱纹纸、彩色卡纸、贴花、亮片、扣子、蝴蝶结、花边等若干,分组摆放。

  5. 节奏明快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导入课题。

  教师说:“今天,森林里要开动物狂欢节,邀请小动物们参加,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可是有几个小动物说不想去,你们看都有谁?(依次出示小白兔、小黄狗、小松鼠、小猴、小青蛙、小猪的图片),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想),哦!原来呀,小动物说它们都没有漂亮的裙子穿,所有不想去了。小朋友,你们能想想办法帮助它们吗?(引导幼儿说出给每个小动物们做一条漂亮的裙子)我们就一起给每个动物做一条漂亮的裙子,送给它们好去参加动物狂欢节,好吗?”(好)

  二、请幼儿欣赏花裙子,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裙子款式,为设计做准备。

  1.欣赏花裙子,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条,为什么?(鼓励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裙子的花纹特点)。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出自己以前还见过哪种款式的花裙?是长袖还是短袖?是圆领口还是方领口?裙子的下摆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大胆发言。

  3.观察裙子上除了花纹还有没有其他装饰物,说一说这些装饰物是什么?

  三、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制作花裙子,教师进行指导。

  1. 教师:“咱们一起帮这些小动物设计、制作漂亮的花裙子,好让他们高高兴兴的去参加森林的狂欢节,好吗?”

  2. 请幼儿先商量好自己要设计什么样的花裙子,然后按款式自由组成小组,再商量裙子上用什么花纹和装饰物,最后根据需要选择各种材料,合作制作花裙。

  四、评价欣赏,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1. 幼儿互相欣赏完成好的裙子,说一说自己和别人的有哪些不同。

  2. 分别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穿上裙子,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和小动物们一起去参加森林狂欢节。

  [活动延伸]

  1.在美工区为幼儿投放剪好的不同款式的裙子式样,鼓励幼儿在上面设计自己喜欢的花纹。

  2.组织幼儿穿上自己设计的花裙子开一场“小模特表演”。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包纸棕》_中班教案06-23

中班活动教案:糖果妹妹_中班教案06-23

中班社会感谢卡教案「中班教案」01-31

春晓教案中班教案02-15

《走教案》中班教案03-01

中班教育活动教案中班02-15

中班儿歌《爱》中班教案02-20

中班社会:找路_中班教案06-20

中班美术:蚂蚁_中班教案06-21

中班活动:秋虫_中班教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