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3-02-12 16:27:0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级数学教案【热】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教案【热】

六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了解归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够正确地解答这种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学习例5(为了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计算,将例题进行了改编)。

  (1)教师说:小华读一本书,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学生各抒已见)。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告诉他们:知道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3)小组展开讨论,并独立列式试做。(教师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

  (4)小组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点拨,小组间相互质疑问难。

  (5)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情况,边小结边进行必要的板书:

  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126=72(页)

  再求几天能读完?729=8(天)

  (6)让学生根据分步算式,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2、改编例题,引出题目:(如果小华8天读完,他每天读几页?)

  (1)学生独立思考,并试着列式解答出来。

  (2)请一名学生汇报。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问难,教师根据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小结:要求每天读几页?首先知道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遇到问题,一定要分析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3、比较例题和改编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相同点:都是先求这本书的'总页数。不同点:例题是求几天读完,改编后的问题是求每天读几页。

  4、教科书第112页做一做的第2题和例5,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做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完成,并找出两个小题的异同点。

  2、教师:小林从家往学校走,每分走100米,需要用8分走到学校。如果每分走80米,你知道需要用几分走到吗?

  让学生说一说想法,然后独立列式解答。

  3、做练习二十五的第3、4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通过师生交流,突出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

  两步应用题

  (1)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2)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126=72(页)126=72(页)

  再求几天能读完?再求每天读几页?

  729=8(天)728=9(页)

  答:8天可以读完。答:每天读9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2

  学情分析

  掌握条形和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

  学习目标

  11、掌握条形和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加深对条形和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的理解,能利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

  2.联系实际进行统计,经历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作用,培养统计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导学策略

  导学法、尝试法

  教学准备

  利用条形和折线统计图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 生活动

  一.复习

  (1)复习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

  (2)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二、学生实践活动

  1、请学生测量全班的身高,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2、学生完成书中表格。

  3、师生核对。小结。

  4、完成书中复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认为完成一项统计要经过哪些过程,

  说明:一项完整的统计,先要收集数据并进行分类整理,再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或

  5.做P63练习四实践活动第(3)小题。

  让学生看第3题,说一说第3题的题意和从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研究,派代表发言。

  2.统计表表示出相关的数据,然后对数据作出比较,分析、推理和判断。

  三.实践性练习

  1.做补充练习。

  让学生了解题意。要求两名学生相互合作,按要求从复印的身高记录上收集自己

  和同伴的身高数据。要求在课本上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与自己的同伴讨论从

  图中能得出哪些结论。组织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得出的结论。提问;你认为复式折线

  统计图有什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数据,帮助我们进行分析?

  2.统计家庭电话费支出情况。

  让学生拿出事先收集的家庭电话费支出情况,要求学生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额。你能与自己的同桌同学合作,制作出你们两家的电话费支出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吗?学生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制作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看看你们家的电话费支出情况怎样,比比两家去年下半年的电话费支出有什么不同。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问题?

  五.作业

  自制练习纸(每生一张:内容是身高、体重统计图)

六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探索按比例分配的解决方法,并能用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3、树立用自己学来的知识帮忙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按比例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课前调查

  奶茶中牛奶和红茶的比是2∶9。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

  牛奶是红茶的2/9,红茶是牛奶的9/2,红茶是奶茶的/9/11,牛奶是奶茶的2/11。

  2、实际操作

  要配置220毫升奶茶,需要多少牛奶和多少红茶?

  学生讨论,研究不同算法。

  解法一:220/(2+9)=20ml,20*2=40ml,20*9=180ml

  解法二:2+9=11220*(9/11)=180ml220*(2/11)=40ml

  讨论出几种就是集中不强求,比较后找出自己认为的.最简单的解法。

  学生配置奶茶,共同品尝。

  活动二

  1、教学例2

  书上例2,列式计算

  2、生活中常常要把一个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比的应用。(板书:比的应用)接下来希望大家能够学以致用,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活动三:

  1、请帮忙配糖:

  一种什锦糖是由奶糖、水果糖和酥糖按3:5:2混合成的,要配制这样的什锦糖50千克,需要奶糖、水果糖、酥糖各多少千克?(鼓励求异思维)

  3、帮刘爷爷收电费

  刘爷爷管收四家电费,四家合用一个总电表,四月份供付电费83.2元,按每家分电表的度数分摊电费,每家各应收多少钱?

  住户王家张家赵家李家

  分电表度数40382953

  3、陆老师和高老师合租一套房,高老师住30平方米的房间,陆老师住20平方米的房间,客厅厨房等公用部分的面积是30平方米,每月房租1000元,房租怎样分配才合理?

  4、总结全课

  比的应用广泛,在工业、农业、医药......用途很广,同学们今后要留心观察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重点

  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制条形统计图的第(2)、(3)步,即分配条形的位置和决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单位长度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我们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统

  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拆线和扇形统计图(用投影器逐一显示)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已初步认识了条形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探求新知

  (一)介绍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及特点

  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

  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特点:从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教师提问:

  l、图中统计的内容是什么?

  2、图中画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请你看看水平射线和垂直射线分别表示什么?

  3、每个车间多少人?哪个车间人数最多?哪个车间人数最少?

  (二)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制作方法,师边示范边讲解

  ①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讲述:要制的`统计图有年份和降水量两方面的内容,需要用两条射线来表示

  先画一条水平的射线(向右)表示年份,再画一条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表示降水量

  教师说明:水平射线下面及垂直射线左面都要留有一条空白,因为水平射线下面要注明每个直条所表示的内容,垂直射线旁要注明各直条的数据,两条射线不能画在图纸的中间部位,因为那样会因高度不够画不下,或排不下五个直条

  ②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教师提问:例1的统计表中有几个年份?那么图中要画几个直条?

  ③在垂直射线上根据数的大小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教师讲述:年降水量最高的数据是1005毫米,垂直射线的高度要略高于最大的数量在垂直射线上方要注明单位

  ④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教师讲述:为了准确地表示各个数据,还应在每个直条的顶上注明数量

  (三)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8年降水量最多,1005毫米)

  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9年降水量最少,670毫米)

  3、最多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几倍?(1005670,是1。5倍)

  教师提问:对照统计图和统计表说一说,用哪种方式表示的数量关系更直观?

六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以及成数与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理解成数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李庄去年种小麦50公顷,今年种小麦60公顷。今年比去年多种小麦百分之几?

  2.小华家承包了一块菜田,前年收白菜41.6吨,去年比前年多收了25%。去年收白菜多少吨?

  师述:农业收成,有时用成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板书:百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1.电脑出示例题:商场里每台电视机的进价是1800元,售价加两成,每台电视机的售价定为多少元?

  2、成数的含义。

  师述:什么是成数呢?在五年级我们学过“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它相当于10%。

  (1)口答:

  “三成”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三成五”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2)七成 二成五 五成相当于百分之多少?

  3、售价加两成是什么意思?求售价应先算出什么?

  还可以怎样算?学生交流解题思路。

  4.出示例2。

  例2:曹庄乡去年产棉花37.4万千克。今年遭受虫灾,减产一成五,今年大约产棉花多少万千克?

  (1)学生读题,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

  (2)减产一成五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述: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化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板书:

  37.4×(1-15%)

  =37.4×0.85

  =31.79(吨)

  答:今年产棉花31.79万千克。

  3.练习。

  小丽家承包了一块地,前年收小麦8000千克,去年比前年增产一成半。去年收小麦多少千克?

  6.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师述: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成数”的知识,知道了“成数”的.含义,以及“成数”与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且学习了有关“成数”的一些实际的、简单的应用题。

  (三)巩固反馈

  1.填空:

  (1)某县今年棉花产量比去年增产三成。这句话的意思是( )是( )的30%。

  (2)一块麦地,改用新品种后,产量增加了四成五。这句话的意思是改用新品种后产量是( )的( )%。

  2.把下面的百分数改写成“成数”。

  75% 60% 42% 100% 95%

六年级数学教案6

  学习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过程。

  3、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建立空间观念

  2、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式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具准备:

  PPT,剪刀,圆柱模型

  教学过程

  整体感知圆柱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呢?

  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出示:岗亭等,你们还见过这样的物体吗?形如这样的物体在生活中你能举几个吗?

  学生:圆形的柱子、罐头等

  教师:你们举得这些物体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直直的、圆的、上下一样粗细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直直的、圆的、上下一样粗细的物体。我们把这样的物体叫做圆柱。

  板书:圆柱的认识

  一、认识圆柱各部分(摸一摸)

  1、教师:同学们,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学生: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教师:请各个小组拿出你们桌上的圆柱体,摸一摸说说发现了什么?

  各小组交流汇报,教师补充

  学生:有3个面

  教师:用手平摸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教师:其他组还有补充的吗?

  同学们看看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你有什么办法证明呢?

  学生:量一量直径,把两个底面剪下来比一比

  教师:看看这个侧面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它是一个弯曲的,光滑的面。

  教师:我们这个弯曲的,光滑的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教师补充:圆柱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底面,一个侧面(是曲面)

  2.圆柱高的含义。(量一量)

  教师:请各个小组量一量,找一找圆柱的高在哪里吗?(学生指)

  教师划一条侧面上的斜线,这是圆柱的高吗?为什么?

  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是高吗?高有多少条?

  学生: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也就是说圆柱有无数条高。

  教师补充: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圆柱有无数条高。圆柱的高矮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

  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1、指出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2、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二、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剪一剪)

  1、教师: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呢?

  学生:想知道

  动手操作:教师:请各小组小组拿出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学生大胆猜想:不同的剪法会有哪些形状呢?

  各小组分别发言

  (1)沿着高剪开,(长方形)

  (2)斜斜的剪开,(平行四边形)

  (3)随意乱剪开,(不规则的图形)

  教师指出: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学生:当圆柱的底面圆的周长等于圆柱的高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就是一个正方形。

  教师小结: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斜斜的剪开是一个平行四边形,随意乱剪开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

  三、寻求发现.圆柱侧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操作概括)

  教师: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这个圆柱的什么有关?

  学生: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1、教师: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教师补充: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这个底面圆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四、巩固练习

  1、判断

  (1)圆柱的高只有一条。( )

  (2)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相等。( )

  (3)圆柱体底面周长相等和高相等时,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侧面是一个正方形。( )

  2、填空

  1、 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9厘米,高是5厘米,则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2、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3厘米,则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

  3、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是12.56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 )厘米,高是( )厘米。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六、实践作业

  用硬纸做一个圆柱,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六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例的意义。

  教学比例的意义。教材提供了含有国旗的四个情境图,由每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的,引出比例意义的教学。

  2.比例的基本性质。

  先介绍组成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项、内项、外项;分别计算比例中两个内项之积与两个外项之积,发现两个乘积的关系;再把比例改写为分数形式,把等号两边的分子与分母交叉相乘,发现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教材首先介绍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解比例,让学生体会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解用分数形式表示的比例。教材只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解方程则由学生自己完成。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正比例的意义。通过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引出正比例的`意义,说明体积和高度成正比例关系,体积和高度叫做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把正比例的关系进一步抽象概括成(一定)。

  教学正比例图像。教材直接呈现例1中体积与高度的正比例关系图像,再让学生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反比例的意义。编排思路与例1类似。

  (三)比例的应用

  1.比例尺。

  教材通过主题图教学比例尺的认识。首先给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结合两幅地图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然后,教材通过一张机器零件放大的图纸,让学生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

  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应用方程求实际距离。

  综合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学校操场的实际长度,画出操场平面图。

  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材呈现了照像、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大图表、人和影子等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

  教学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点。

  3.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

  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编排思路与例5相似。

  【单元教材分析】

  1.体现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首先知识由实际问题引入,例如由大小不同的国旗引入比例的意义,从“世界公园”的埃菲尔铁塔模型引入解比例,从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现象引入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其次练习中安排了较多的根据比例意义解比例的实际问题。

  第三安排了“比例的应用”一节内容,其中既有正、反比例的实际问题,还有比例尺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是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小学,主要是通过一些知识的学习,渗透函数思想。本单元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因为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实际上反映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教材通过实例,用列表的形式,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的式子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认识正比例关系时,教材通过图像表示两个变量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正比例关系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难点: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教学建议】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是本单元学习的几个基本概念,十分重要。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都有赖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解答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首先要对两个量成何比例做出判断,然后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数量关系的特点解答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同时通过应用,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单元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所以学习中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要注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材的编写也注意体现知识的综合应用,例如比例尺的一些练习,不仅限于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而且涉及到测量、图形、方向与位置的知识以及根据实际设计比例尺。

  【课时数】

  比例(11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六年级数学教案8

  学习内容:“分梨”的问题

  学习目标:

  1.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尝试学会用逆推的策略解决问题。

  3.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发现、欣赏并学习同伴身上的优点。

  4.提高加减乘除的口算能力。

  学习重点: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1.老师考勤学生,点名。

  2.认识新同学,每个同学进行1分钟介绍自己。

  3.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座位。

  4.讲解解决“分梨”的问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梨,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其余一半又一个给第二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梨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梨多少个?

  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⑵小组内交流

  ⑶反馈交流,老师引导启发思维。

  ⑷小结策略:逆推的解题策略就是从结果倒着推回去,在逆推过程中总数是不变的,我们要能找出关键条件,即最后得到的数量入手分析。

  5.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对应例题的反馈练习:一只篮子里有若干梨,取他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余下梨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二个人;最后只剩下2个梨。问篮子里原来有多少个梨?最后集体交流反馈。

  6.进行扑克牌“24点”小游戏。

  学习内容:“水桶和油桶”的问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的多种形式。

  2.另外教授一些数学计算的巧妙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水桶和油桶”问题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简便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学习数学。

  学习形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引入

  师:提出问题: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展台出示题目。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取出1号靶,认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

  2.小组交流,探究解决。

  3.请同学们取出2号靶,尝试解决。(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如果有的学生做出来,让孩子展示,教师给予赞赏;如果学生做不出来,充分调动组内力量,探究解决。

  4.请同学们按照组内交流出的方法各自解决。(小组合作,互相帮助)

  三、课堂拓展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是不是觉得数学充满了奥秘呢?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络上找很多有关“水桶和油桶”的知识,然后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吗?

  今后老师会继续为你们介绍一些更有趣的数学现象,这些数学方法更贴近你们平时的数学学习,有助于你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六年级数学教案9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感受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通过对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圆是在学生呢过学过了直线图形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这一平面上的.曲线图形,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它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点,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自己获取一些有关圆的特征的知识,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顺利完成本节内容的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让学生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探索中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能利用圆的特征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的24时计时法,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使学生初步认识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学会计算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问题,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具:教具钟面、学生准备学具钟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提问口答。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1个世纪是多少年?一年是多少个月?1个月的天数有哪几种情况?

  2、引入新课。一天又叫做一日。一日是多少小时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24时计时法。

  二、教学新课1、教学24时计时法。

  (1)说明:1天就是1日,1日的时间就是一昼夜。在一日的时间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想一想,一日共多少小时?

  (2)演示:第一圈从夜里12时也就是0时起,夜里1时、2时、3时上午8时、9时、到中午12时,是12时。

  提问:这是从夜里12时起走了几圈?现在是什么时候的12时?经过了多少小时?

  板书下面的直线图:第二圈再从中午12时走,下午1时、2时、3时、晚上8时、9时、再到夜里12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也是12小时。提问:第二圈是从中午12时到什么时候的12时?也就是经过了多少小时?板书直线图:

  提问:谁来说一说在一日里,钟表上的时针走了怎样的两圈,共多少小时?

  追问:一日等于多少小时?板书:1日=24小时

  指出:从夜里12时起,走一圈正好是中午12时,是12小时;再走一圈到午夜12时又走了12小时,共24小时,所以1日等于24小时。

  (3)认识24时计时法。说明:像上面这样分上午几时和下午几时来记时的方法,通常叫做普通计时法。邮电、交通、广播电视等部门为了记时方便,不使上午和下午时间混淆,一般都采用的是从0时到24时的记时方法。就是把时针走第二圈时,时针所指的钟表上的数分别加上12:下午1时叫13时、下午2时教14时晚上12时叫几时?24时也就是第二天的几时?

  指出:像这样的0时到24时的'记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比,上午的时刻相同,下午的时刻要把普通计时法的时刻数加上12。中央电视台每天19时播放新闻联播节目,这里的19时就是下午几时?

  说明:在24时计时法里只要直接说几时,比较方便,在普通计时法里,一定要说明是上午几时或者是下午几时。

  (4)巩固练习练一练第1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练习十第1题。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练习十第2题。小黑板出示,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写在作业本上。集体订正。强调普通计时法要说明是上午还是下午。

  2、教学求经过时间。

  (1) 教学例1。出示例题,读题。画直线图。

  提问:题里用的是什么计时法?

  这辆汽车从南京的开车时刻是什么时候?

  到达上海的时刻是什么时候?要求什么?

  说明:求路上用了多少小时,就是求14时30分到18时30分经过了多少时间?

  追问:路上用了多少小时?你是怎样想的?这里的14时30分、18时30分指的是什么?4小时指的是什么?

  (2)教学例2。出示例2,指名读题。提问:题里用的是什么计时法?在24时计时法里,这两个时刻各是几时?每天从8时到19时,营业了多少时间怎样计算?老师板书。

六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

  解比例。(教材第42页例2、例3及练习八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2、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带未知数的比例改写成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就是解比例。

  板书课题:解比例。

  【新课讲授】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第1、2行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做解比例?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并说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呢?学生很容易想到比例的基本性质。

  2、教学例2。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指名读题,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110或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

  让学生列出比例,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教师板书∶320=1∶10,你能试着计算出来吗?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做完后,师问:怎样把比例式转化为方程式?学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师接着板书:10x=320×1。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把方程解出来。注意:解方程要写“解”,那么解比例也要写“解”。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

  生: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x看做一个因数,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可以求出x。

  小结:从刚才的解比例过程中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项x。

  3、教学例3。

  解比例:

  过程要求: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解:2、4x=1、5×6

  x=

  x=3、75

  提问:还可以用其他的知识解比例吗?

  学生交流后,可能会说出:根据比例的意义,等号左边的比值是,要使等号右边的比值也是,x应等于。

  4、总结解比例的方法。

  教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转化成方程后再怎么做?

  学生回忆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

  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3~44页第6、7、8、9、10、11、12、13题。

  答案:1、x=7、5x=x=0、6

  2、第6题:判断小红说得是否正确,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方法一:计算1分钟(60秒)心跳的次数,看是不是72次,因为45秒跳54次,1分钟也是60秒就要跳54÷45×60=72次,由此判断小红说得对。方法二:运用比例的知识。计算54∶45与72∶60的比值,看是否相同,相同说明小红说得对。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同都是1、2,说明心跳速度没变。

  第7题:组织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第8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解题思路,再动手算一算。学生汇报。

  第9题:组织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并独立练习。

  第10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指名汇报。

  第11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列比例式,共同完成后相互交流。

  第12题:组织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改写等式,在小组中交流订正。

  第13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相互验证。此题答案不唯一。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六年级数学教案12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利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倒数的认识。这些内容都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以及百分数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单元学习目标

  1.建立分数乘法的原型,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会利用分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三、单元课时总数:9课时

  课题:分数乘整数1课时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已学的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这里变成了分数。因此,教材通过人跑一步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问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这一情境来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学习。通过分数加法来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约分和分数加法计算。学生可以利用分数加法导出分数乘整数时只需把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刚学习分数乘法时可能会有时想不到先约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在这方面还要加以强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原型,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爱学习数学。

  教学过程备注

  活动一:创设情境,初步理解分数乘法的原型

  教师出示例1: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审题后独立试做。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做法:

  (1)学生用连加法列式

  (2)用乘法列式

  借助于分数加法来理解理分数乘法的原型。

  活动二:教学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师:++和3都是求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你又都是怎样计算的呢?

  全班交流,感觉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总结分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教学例2:6=

  让学生试做,然后教师强调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教师板书。

  活动三:反馈练习

  1、完成9页中的做一做。

  教师注意强调学生的书写格式以及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注意体会在什么情况下用分数乘法来解决问题。

  2、完成练习二中的1、2题。

  活动四:质疑总结。

六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第119页的应用广角,第27~31题,及自我评价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应用广角

  1、问:你在生活中发现过哪些数学问题吗?

  你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吗?

  2、完成第27题

  (1)课前预先布置学生按要求去调查

  (2)课上,让学生分组汇报调查得到的数据

  学生根据数据计算,完成填空

  (3)分析:从这些信息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用百分数或比表示相关的信息有什么好处?

  3、完成第28题

  收集一些用百分数或比表示的信息,在小组里交流

  4、完成第29题

  根据本校一年级的班级数,让学生分成相应的小组,让每个小组调查一个班级的数据。

  全班交流,统计分别知道三个应急电话号码的人数,再让学生按要求计算。

  5、完成第30题

  (1)每位学生带一张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

  读题,思考:剪去的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几厘米?

  (2)学生动手剪一剪、折一折

  找一找:这个纸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算一算:

  制作这个纸盒用了多少硬纸板?

  这个纸盒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6、完成第31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二、自我评价

  1、回顾自己本学期学习的表现,对照书上的几个要求,给自己评一评,看看分别能得几颗星。

  2、在学习中,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特别成功的?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和经验同大家交流一下。

  3、在学习中,你觉得自己又有了哪些收获和进步?还有什么地方也有所欠缺,需要改进和努力的?

六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统计天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

  2、使学生会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教学过程:

  一、提问:

  问:我们在学习可能性的知识时,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呢?你们能举例说说吗?

  我们还会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活动方案,对此,你有什么体会?

  二、完成第25题

  读题,理解题意。

  可演示主持人两次抽奖的过程,使学生明白:

  第(1)题 用4种不同颜色的彩纸表示4种不同颜色的'座位票,演示从中抽出一种颜色的座位票,启发学生思考每个同学获得开心奖的可能性。

  第(2)题 用10张红色彩纸表示10张红色座位票,按1~10编号后,演示从中抽出一个编号的座位票,启发学生思考拿红色票的同学获得幸运奖的可能性。

  三、完成第26题

  出示题目,读题

  问:要使落下后红色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1/3,必须有几个面涂上红色?有几种涂的方法?

  要使落下后数字2朝上的可能性是5/6 ,必须有几个面写上2字?有几种写法?

  在交流中使学生认识到:

  符合要求的涂色或写数方法不是唯一的,但第(1)题必须有2个面涂成红色,第(2)题必须有5个面写2。

六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重点:

  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同学们,百分数单元的新课学习已经结束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百分数单元整理和复习二、整理复习,形成网络1、小组合作,系统整理(1)独立整理。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百分数单元知识整理在作业本上,注意突出所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学生整理,教师巡视,对不会整理的学生给予指导。

  (2)小组交流。

  整理好的同学请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整理的。

  2、汇报展示,交流评价。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三、复习巩固:

  1、练习六第2题。

  (1)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小数是怎样互化的?(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练习六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并说一说是怎样做的?3、练习六第5题。

  (1)说一说:上座率指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4、练习六第6题。

  (1)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说一说:选择哪类土壤比较合适,为什么?5、23页算一算:

  (1)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6、练习六第7题。

  (1)学生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强调“一成”表示的含义。

  (2)思考:“增收一成”是什么意思?(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四、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关于百分数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数学教案01-30

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01-13

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02-11

六年级数学教案07-08

【推荐】六年级数学教案02-10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9-24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07-08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07-08

关于六年级的数学教案-《比的应用》07-08

六年级数学教案-负数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