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六年级下册《矛与盾》教案

时间:2021-02-26 14:58:2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矛与盾》教案

  导语:《矛与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12册第25课的一则古代寓言故事。课文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困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欢迎阅读。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矛与盾》教案

  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则寓言中的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故事内容。

  3、领悟文中所告诉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矛和盾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古代的两种兵器矛和盾。并作简要介绍。再出示以矛攻盾的图片,以及课文插图。

  问:这个人在干什么?(在卖矛和盾)今天我们就去现场看看,他是怎么夸他的矛和盾的。(板书:矛和盾)

  这是一篇文言文,以前我们已经接触过这类文章。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学习这类文章呢?(出示:学习方法)学生齐读。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听配乐朗读,注意听清停顿、重音。

  3、生再读课文。尽量模仿范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和重音。

  4、跟读。以达到最佳朗读效果。

  三、理解句意。

  1、生根据注释自己理解,同桌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出示带注释的原文)让学生弄清每句话的意思。

  3、指名说出全文意思。教师适当点拨。

  4、小结全文意思。(出示课件:原文译文)

  5、想一想,写一写:围观的人走散了,这个楚国人会怎样?(出示课件)

  四、表演这则故事。这则故事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自相矛盾”。

  五、归纳寓意

  讨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小结:(出示课件)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现实社会中有这样的人吗?说一说。

  六、再读课文,试背课文。

  七、观看自相矛盾的视频材料

  八、总结:

  刚才的`片段好笑吧。在笑过以后,人们都能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短小故事还很多,被人们收集在《韩非子》里。(出示课件)

  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

  教学难点: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揭题设问

  1、分两组比赛说成语,要求必须来自寓言故事。

  2、说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个寓言故事《矛与盾》。(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写好“矛与盾”三个字)

  4、说说读了课题,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矛与盾各是什么样的,分别用来干什么?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自主学文,释疑懂理

  (一)解题(解决第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插图及注释,引导学生了解矛与盾各自的作用。

  (二)读通

  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断句停顿。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4、齐读全文。

  (三)读懂(解决第二个问题)

  1、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书上标出来。

  2、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句子一: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a:学生尝试说句意,教师引导学生用现代语言说明白,说通顺。板书“坚”

  b:想一想,“誉之曰”的“之”指的是什么?

  c:这个人是怎样夸赞的呢?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a:提示:于,对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尝试说句意。板书“利”

  b: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a:学生尝试说句意。引导将“穿透”换一种说法。板书“何如”

  b:想一想,问话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问这句话的?应该怎样说好这句话?(引导学生以年轻人和老年人这两种不同的身份来说好这句话。)

  3、练习把整个寓言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讲。

  (四)明理(解决第三个问题)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这个故事演出来。(提示:根据你们小组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课文的原话,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丰富故事中的情节,表演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2、选择两个小组上台表演,学生评议。

  3、看了这样一个故事,你有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学生通过讨论可得出:这个人不论怎样回答,都会和自己刚刚说过的话相抵触。进而教师乘机揭示成语“自相矛盾”)

  4、进一步讨论:你觉得这个人可笑吗?可笑在哪里?

  5、情景延伸:这个人被这么一问,自知失言,灰溜溜回到家里,他长吁短叹,非常懊丧,这时,他的一位好友来到他家中,了解了情况后,就热心地开导他。就请你扮演他的朋友来开导他,好吗?(教师扮演卖矛与盾的人,请学生在稍作准备后上台表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明确寓意。)

  6、现在,我们也用“自相矛盾”比喻语言和行动不一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与同学交流一下。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基础性作业: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实践性作业:排练课本剧《矛与盾》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矛与盾》教案】相关文章:

《矛与盾》教学设计02-28

矛与盾的生活作文03-08

矛与盾扩写作文09-14

矛与盾的故事扩写04-15

《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02-13

扩写《矛与盾》600字作文03-31

《矛与盾》小学扩写作文03-28

扩写矛与盾作文250字03-01

《矛与盾》扩写作文450字04-02

《矛与盾》扩写作文500字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