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

时间:2022-06-21 17:10:52 小班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通用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通用9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自主寻找周围坏境中的声音。

  2、发现用同一种“工具”敲击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活动重难点:自主寻找周围坏境中的声音并发现用同一种“工具”敲击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活动准备:

  小勺若干,

  活动过程:

  一、 设计情景引导幼儿说出生活当中的各种声音

  师:我们家里有个小懒虫,每天早上都要等到听到一种小动物的声音才 会起床,你们猜猜会是哪一种小动物的声音。 启发幼儿想想各种动物的声音。起床以后这个小朋友会做什么(上厕所,洗脸 刷牙 吃饭 喝水。。。) 吃饱饭了,这个小朋友要去幼儿园,一路上他会听到什么声音(各种车声,小摊小贩的吆喝声。。。)来到幼儿园会听到什么(老师小朋友互相问候) 小结:在我们的周围你只要细细的聆听,就会寻找周围坏境中的声音。同时我们还能自己制造出很多声音。

  二、用勺子敲击出不同的声音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一把勺子,大家动动脑子看看它能发出什么不同的声音。

  三、 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周围环境中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来,而且有些声音还非常的好听,而且我们也能自己创造很多不同的声音,下面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外面看看还能发现出什么特别的声音 。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开火车的游戏是小班孩子非常喜欢的游戏,他们经常会抢着做火车头。《火车轰隆隆》这个故事中的小火车突破了孩子思维中传统的火车的模式,它会根据装进去的燃料冒出不同颜色的烟,这样的故事情景能有效的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师选择这个绘本贯穿整个活动。活动中根据小班幼儿数经验的特点,将5以内的数物对应作为新的经验让孩子初步尝试,并复习手口一致点数。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注意激发和保持幼儿的参与激情和活动兴趣,最后用蔬菜拓印的方式让孩子的情感得到满足。

  活动目标:

  1、在帮助火车司机加燃料的过程中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并尝试5以内的数物对应。

  2、初步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重点:利用儿已有的点数的经验,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难点:幼儿要看懂颜色和数字标记并用粘贴的方式进行5以内的数物对应。

  活动准备:

  布局:草原上火车轨道的背景三块(上贴红绿黄三色火车头各一个)放置黑板架上层,各种蔬菜制成的印章(藕、青菜根、玉米、土豆、芹菜根等)、颜料放置在黑板架下层

  材料:多媒体课件、纸制车厢12个、各种水果蔬菜剪纸若干(红绿黄三色),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故事主角

  1、听,这是什么声音?火车开来了(进场)

  2、火车把我们送到了浦南幼儿园,谢谢火车司机。

  3、你们觉得火车司机开着火车会到什么地方去呢?小司机就像你们说的那样,想到中国的各个地方去,小司机再见。

  二、欣赏故事——了解燃料和冒烟的颜色关联

  1、轰隆轰隆,小货车继续向前开着,突然火车停了,发生什么事情了,火车为什么会停了呢?燃料不够了,那请火车司机快点给火车加燃料呀。告诉你们哦,这可是一辆神奇的火车,加进去什么燃料,就会冒出什么颜色的烟。看看火车司机给火车加了什么燃料呀?苹果和樱桃,火车轰隆轰隆冒出了红彤彤的烟。

  2、火车司机觉得好玩极了,开着开着他又给火车加上新的燃料。瞧,火车冒出什么烟了,他给火车加了什么燃料呀?火车司机加了胡萝卜和桔子以后,火车冒出了金灿灿的烟。

  3、火车越开越快,这回冒出的烟是什么颜色的呀?猜猜司机给火车加什么燃料让它冒出了绿色的烟?火车司机加了......,火车冒出了绿油油的烟。

  三、添加燃料——根据标记数物对应

  1、这真是一辆神奇的火车,听说加了不同的燃料就能冒出各种颜色的烟,又来了很多小火车,它们也想要变成神奇的火车,冒出好看的烟,你们愿不愿意帮它们加燃料呢?

  2、这些小火车想要加和它们车头颜色一样的燃料,看看车厢上有一个小标记,这个标记可以告诉我们怎么装燃料,装多少燃料,你能看懂吗?(解读标志3 这个标记表示需要3个红色的燃料)

  3、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给小火车装燃料吧,(幼儿根据标记,选择相应颜色和数量的蔬菜图片粘贴在火车车厢上)别忘了告诉小司机你给火车加了什么燃料?

  4、(完成以后,幼儿将车厢连接在火车头背景上)你给司机添了什么燃料(检验)火车车厢排对了吗?(是否按照1——5的顺序排列车厢)

  四、火车冒烟了——在情景中用蔬菜拓印

  1、火车司机看到你们装了这么多燃料高兴极了,他把这些燃料加到火车头里,瞧,火车冒烟了(边说边示范用各种蔬菜印章拓印)

  2、让我们一起帮火车冒出更多的烟吧(幼儿在背景上拓印)

  3、(旁白、音乐响起,活动在歌声中结束)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 篇3

  活动分析:

  豆浆、豆制品,是幼儿园经常要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爱吃豆制品,老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注重教学的趣味性,运用拟人化的口吻,和变魔术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教育孩子爱吃豆制品。教师主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情感方面都得到发展。如:在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时,教师运用了观察的方法,接着又比较和观察,使幼儿了解泡过和没泡过的黄豆的不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又运用电教手段丰富了幼儿的认知;最后,通过品尝豆制品,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爱吃豆制品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喜欢吃豆制品。

  2、通过观察、比较黄豆的外形特征,初步提高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

  3、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黄豆外形特征的基础上,知道豆浆的简单制作过程,并了解黄豆还可制成其它的豆制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干湿两种黄豆人手一份、豆浆机、小杠子每人一个、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以给幼儿介绍新朋友的形式,引出课题。

  (二)展开:

  1、初步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

  (1)课件中提出问题:观察黄豆宝宝长什么样的?

  (2)教师进一步引导:“黄豆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形状的?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盒子里的黄豆宝宝。”

  (3)教师小结:黄豆宝宝是一粒粒黄颜色的圆溜溜的小豆豆。

  2、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干湿不同的黄豆的外形特征,发展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

  (1)利用课件提出问题:“泡过的黄豆和没泡过的黄豆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观察干湿不同的黄豆。

  (3)教师小结:黄豆宝宝只要在水里泡上一天,就会比原来的大一些,软一些,颜色浅一些。

  3、观看豆浆的制作过程,知道黄豆可以做成豆浆。

  (1)利用课件观察做豆浆的过程,了解制作豆浆的方法。

  (2)现场制作豆浆。

  4、在煮豆浆的同时让幼儿观看课件,了解黄豆还能做成其他的豆制品。并丰富“豆制品”一词。

  5、知道黄豆营养丰富,培养幼儿爱吃豆制品的情感。

  (三)结束:幼儿听音乐喝豆浆。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吹泡泡

  1、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哪里有泡泡,引起幼儿探究兴趣。

  2、通过游戏活动,了解泡泡的特征。

  活动准备:

  1、用纸杯装肥皂水若干,吸管(精细不一),有图案的盆。

  2、前经验准备:在平时洗手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搓洗肥皂时发生现象。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主题——刚才你在洗手时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区分可吹出泡泡的肥皂水。

  1、教师出示装有肥皂水和清水的杯子放在一起,提供(吸管、小棒、勺等)材料,让幼儿用(看、闻)等感官,并通过搅拌知道两杯水不同,是什么水?

  2、请幼儿介绍自己区分方法(可吹泡泡、可搅拌出泡泡是肥皂水)。

  3、认识泡泡,通过观察让幼儿了解泡泡形状、大小、颜色。

  三、吹泡泡

  1、提供粗细不一致的管吹泡泡(可吹出大小不同的泡泡)。

  2、提供若干盆(盆底有图案)(可知道泡泡是透明、无色的)

  延伸活动:

  1、选择有阳光地方观察泡泡,看泡泡颜色(解决问题:为什么泡泡有时会有颜色?)

  2、教师用各类型小管吹泡泡(如:2个管合在一起,4个管放在一起,吹泡泡引起幼儿再次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有用的垃圾

  1、有废物利用的意识,对回收垃圾、给垃圾分类有兴趣。

  2、养成回收垃圾的习惯,增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3、知道垃圾可以回收变成新的物品,垃圾是有用的,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认知准备:幼儿对生活中的垃圾有一定的认识,看见过垃圾场、垃圾堆。

  2、材料准备:

  (1)垃圾场图片,玻璃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一套,几个大篮子。

  (2)每个幼儿从家里带来报纸、易拉罐、纸盒子、玻璃瓶等废旧物品(装在大篮子里)。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话题。

  师:什么是垃圾?(不要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就是垃圾。)

  二、观察垃圾场图片,了解垃圾的去向,知道垃圾多了的坏处。

  1、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害处。

  师:我们每天都要扔掉一些垃圾,地球上的垃圾越来越多。这么多的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呢?用以下这些方法来处理垃圾有什么缺点?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害处?

  掩埋法:占空地,污染地下水,容易滋生老鼠、苍蝇、病菌;焚烧法:容易产生烟尘污染;积肥法:农业生产几乎都不用积肥了。

  2、启发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垃圾?

  三、引导幼儿为垃圾分类。

  1、出示幼儿带来的各种废旧物品,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

  (1)观察“玻璃瓶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悦一说废旧玻璃瓶是如何变成崭新的玻璃制品的。

  (2)讨论:废纸怎样变成新纸?旧的易拉罐怎样变成新的易拉罐?

  小结:垃圾并不是非丢不可,很多垃圾还是可以再利用的。有工人叔叔专门把废旧物品收回去,重新制成新的物品。

  2、引导幼儿给垃圾分类。

  师:为了方便回收,我们应当把垃圾分类整理。看一看,哪些废品可以分为一类呢?允许幼儿互相讨论,可提示幼儿,把质地相同的东西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并探索用图案标志来标明种类。

  一般来说,垃圾中可以回收的物品可分为四类:

  (1)金属:如铁罐、铝罐、锡等,回收后送往工厂,可以再冶炼成各种金属制品。

  (2)纸张:利用旧纸做原料,制成再生纸。

  (3)玻璃:汽水瓶、酒瓶等玻璃罐,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再重复使用或重新加工制成新的玻璃制品。

  (4)其它

  3、提出要求。

  以后小朋友把家里的废旧物品拿到幼儿园来,并分类放好,再卖给收废品的人。愿小朋友都争当小小环保尖兵,让好多废品又变成新的有用的东西,为地球减少垃圾,节约能源

  活动目标:有软有硬

  1、通过对玩具的把玩与触摸,感知软软的、硬硬的,尝试按玩具的软硬分类。

  2、乐意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大胆表达和表现。

  活动准备:

  1、玩具球两个,一软一硬;百宝箱一个。

  2、“玩具王国”场景;各种软软的、硬硬的玩具若干。

  3、软软的和硬硬的玩具的“家”。

  活动过程:

  1、比一比,初步感知软和硬。

  教师出示两个小球,比比它们有什么不同(幼儿用手触摸后发现一个是软的,另一个是硬的)

  2、猜一猜,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出示百宝箱,猜猜里面是什么,用手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受。(软软的和硬硬的)

  3、玩一玩,进一步感知物体的软硬属性。

  教师带领幼儿爬过软软的草地,走过硬硬的小桥去玩具王国玩,幼儿通过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把玩各种玩具并进一步认识玩具的特质(有软软的、硬硬的玩具)。

  4、分一分,给玩具归归类。

  出示软软的和硬硬的玩具的“家”,幼儿尝试对软硬玩具进行分类。边放边说:软软的(硬硬)xx放在了软软(硬硬)的玩具家里。

  5、找一找,巩固软软的和硬硬的。

  出示糖果盒,请幼儿每人挑选两颗糖果,一颗软软的,一颗硬硬的,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 篇5

  目标:

  1.认识静电这个自然现象。

  2.亲身操作利用"静电"钓起小鱼。

  3.感知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笔

  2.餐巾纸的小鱼

  3.池塘挂图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小猫钓鱼"

  1."谜语"导入:

  师:苗苗三班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小动物吗?

  (八字胡,往上翘,说起话来喵喵叫)

  幼:小猫咪师:对,就是小猫咪。那小猫咪喜欢吃什么呢?

  师:就是小鱼,那我们今天就去钓鱼吧!

  2.提出矛盾点师:哎呀,粗心的小猫咪只带来了钓鱼竿却没有带来钓鱼线,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小猫咪。

  幼儿:

  二、教师展示"静电"实验

  1.展示静电现象师:小静老师,今天要用一个神奇的方法来钓鱼哦。

  (摩擦笔杆,去吸池塘里面的小鱼)

  师:我一边做你们一边和我说"霹雳啪哩轰""霹雳啪哩轰"

  师:你们看!小鱼钓上来了!

  师:你们想不想试试看?

  2.教师介绍静电师: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小鱼杆可以钓鱼呢?

  幼:自行发言师:这个就是静电宝宝的威力!当我们用笔擦擦我们的头皮时,由于摩擦(边说边做动作)静电宝宝就会出现三、幼儿亲手操作,教师指导

  1.请幼儿亲身试验这个现象。

  2.教师观察总结幼儿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师:我们请刚才成功的小朋友来试试看师:那么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三、拓展静电的相关知识

  1.教师进一步介绍静电这个现象而且,静电宝宝经常会在秋冬天的时候出现。你们注意过他们吗?

  穿衣服的时候听到噼啪的声响;

  拉手的时候会突然电一下;

  梳头发的时候梳着梳着就会头发飞起来。

  这些现象的原因都是因为静电宝宝,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宝宝。

  二、延伸活动:防静电

  拓展环节--防止静电宝宝出门前去洗个手,或者先把手放墙上抹一下去除静电。

  科学区角:可以讲课上的道具放到区角,让幼儿可以在课下时候再次进行操作。指导幼儿重点关注不同纸张的区别会对静电产生造成的影响。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尝试探究纸杯的'多种玩法。

  2、愿意与同伴合作进行搭建游戏。

  【活动准备】

  1、一次性纸杯若干个,纸板若干个,纸杯制作的各种手工作品若干个。

  2、糖果一个,玩具小猴一个,乒乓球若干个,游戏音乐。

  【教学重点】

  探索纸杯的玩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活动过程】

  1、出示纸杯,让幼儿说说纸杯有什么作用?

  小结:我们可以用纸杯喝水喝饮料装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2、老师和幼儿玩变魔术的游戏,老师把糖果变到纸杯里,让幼儿猜一猜糖果被变到那个纸杯里去了?[老师和幼儿玩变魔术的游戏能调动幼儿探索纸杯玩法的愿望。]

  3、每幼儿取一个纸杯,随音乐和纸杯游戏,活动中教师启发幼儿探索纸杯的多种玩法。[顶在头上、脚上、肩上玩,抛着玩,滚着玩,吹着玩等]

  总结:“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玩法,有下面看看老师要和纸杯做一个游戏”{根据幼儿自由探索的玩法,进一步加深}

  4、教师创设钓鱼岛和吹球乐园,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

  游戏玩法:

  《1》纸杯装满水放入一个乒乓球,幼儿用嘴吹球,球能从一个纸杯吹到第二个第三个或更多纸杯中。

  《2》用纸杯做成各种小动物,用自制钓鱼竿钓小动物。

  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交流:谁把球从第一个纸杯吹到了第四个纸杯中。数一数谁钓的鱼最多。

  5、创设情景,启发幼儿合作用纸杯玩游戏。

  教师:小猴来到了我们班,它想去花果山摘果子,会经过好多地方,它想请小朋友为他设计出它的行走路线。{小河,居住的小区,小路,山洞}

  教师提问题:小河是什么样?小区里都有什么?小路是什么样的?

  教师引导幼儿会描述这些地方:宽宽的小河、干净的社区、弯弯的小路。

  教师组织幼儿自由搭建{鼓励幼儿合作完成}

  游戏一:引导幼儿将纸杯口朝下叠高搭建,或借助老师提供的不同形状的大纸板进行搭建。

  游戏二:引导幼儿把纸杯摆放一排,一个挨着一个,或者摆放两排。

  游戏三:引导幼儿把纸杯摆放两竖,或直直的或弯弯的。

  6、小猴邀请幼儿一起去摘果子

  孩子们跟者小猴随着音乐迈过或跳过小河,穿过美丽的社区,走过弯弯的小路,钻过黑黑的山洞。{活动中不要把纸杯碰倒,会发生安全事故,要保护好自己。}

  教师组织幼儿把摘到的果子放入水果篮中送给小猴。幼儿可自由进行摘果子游戏。

  7、幼儿欣赏纸杯作品

  小动物、小桌子、漂亮的娃娃、笔筒、电话、小鼓、灯笼等。

  8、随音乐整理纸杯。

  9、活动延伸:结束后观看活动中的图片,组织幼儿讨论活动中孩子们的亮点和需要提升的地方。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2、彩操作活动中付息5以内的数数。

  3、学习按数量取物。

  活动准备:

  贴有点卡的塑料袋(同幼儿数)、串珠积木六篮、动物图形卡1——5一套。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以小狗开糖果店的游戏来应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今天又各客人来我们班作客,你们看是谁?(小狗)

  教师:小狗开了一家糖果店,生意很忙,有很多的小动物来帮忙,看看是谁来了?

  2、复习5以内的数数师:这是谁?有几只?

  (就是逐一出示动物卡片,幼儿伸出手指点数,并说出总数)

  二、操作活动

  1、装糖

  (1)教师:来了这么多的小动物,可是还是来不及。小朋友们愿意帮助小狗吗?

  (2)提出要求

  教师:先每人拿一只塑料袋,数数上面有几个点子,就往里装几粒糖,一边装一边数,最后说:“我装了×粒糖。”

  (3)师示范一次

  (4)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提问:你装了几粒糖?为什么装了×粒糖?

  2、送糖

  (1)教师:请小朋友把糖送到糖果店的柜台里。

  (2)提出要求

  教师:你有几粒糖就放在有几个图形的框子里。

  一边送一边说:“我送了×粒糖。”

  (3)教师示范一次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结束活动

  教师:小狗说谢谢你们,欢迎你们到他的店里买糖吃。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2、3。

  2、幼儿学会用手指出示数字1、2、3。

  活动准备

  1、卡通数字1、2、3。

  2、数字1、2、3的大卡片及相应图片。

  3、各色数字1、2、3小卡片人手一套。

  4、自制数字箱三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认识数字1、2、3。

  1、听数字儿歌引出数字1、2、3。

  儿歌:

  1像铅笔能写字;

  2像小鸭水中游;

  3像耳朵听声音;

  4像红旗随风飘;

  5像秤钩来秤菜,

  6像口哨嘟嘟响;

  7像镰刀割青草;

  8像葫芦藤上吊;

  9像勺子来盛汤;

  10像筷子加鸡蛋。

  2、今天我们请来数字宝宝1、2、3,我们看看他们歌曲里唱的那样,像铅笔、小鸭和耳朵吗?

  (分别出示卡通数字1、2、3让幼儿观察数字形状)。

  二、让小朋友大胆想像数字1、2、3还像什么,感知字形。

  (对大胆想像、积极回答的幼儿给予鼓励)。

  三、感知数字1、2、3。

  分别说出大数字宝宝1、2、3,将数字和卡通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像歌曲中唱的一样。

  四、用手指表示数字。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哪些本领?(幼儿自由回答)

  那么你会用小手来表示1、2、3吗?

  2、教师出示不同数的实物,

  让幼儿点数并用手指比划1、2、3、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同时纠正幼儿的手势。

  3、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选择幼儿担任小老师。

  4、游戏:看实物出手指。

  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胶棒、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让幼儿点数。

  说出数量,同时用手指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几种秋天常见水果的名称,通过各种感官感知其特征。

  2、能够自己剥桔子和香蕉,喜欢吃多种水果。

  【活动准备】

  1、剥掉皮的橘子一个,用消过毒的手帕包好

  2、桔子,苹果、梨、香蕉等水果

  3、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样东西,请小朋友用鼻子闻一闻,看看是什么?(出示用手帕包好的桔子,引导幼儿用鼻子闻出桔子。)

  二、引导幼儿观察几种常见水果的典型特征。

  1、鼓励幼儿正确说出桔子的名称和其典型特征。如:这是什么?桔子宝宝长的什么样?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味道的?

  2、共同观察其它水果。

  出示几种水果,如:苹果、梨、香蕉。提问:你认识它们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的?

  3、教师小结:苹果、梨、桔子、香蕉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水果。水果很有营养,请小朋友们多吃水果,身体会很健康。

  三、游戏《送水果宝宝回家》。

  请幼儿将苹果、桔子、香蕉、梨等按名称分类,并放在相应的盘子里。

  四、鼓励幼儿练习剥香蕉皮、橘子皮,并品尝多种美味的水果。

  1、说说水果的吃法。

  这些水果怎么吃?请幼儿说出苹果、香蕉、桔子、梨的吃法。(香蕉、桔子要剥皮才能吃,苹果,梨要洗干净或洗干净后削皮吃。)

  2、教师和幼儿一起洗手。

  3、幼儿自己动手练习剥香蕉,桔子,教师将剥好的桔子,香蕉等做成水果拼盘让幼儿品尝。

  4、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品尝了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五、结束部分:

  表演《苹果歌》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科学《蛋》优秀教案04-05

小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12-11

小班优秀科学课教案01-22

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春天来了》03-10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捉蚂蚁02-13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舌头的秘密02-18

小班优秀科学《母鸭带小鸭》教案05-01

小班优秀科学《罐子里的声音》教案01-01

《春天来了》小班优秀科学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