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29 08:16:0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经典(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经典(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读写补课、竭力、发誓等词语并能理解。

  2、通过阅读,走进达丽玛的内心世界,深刻感受达丽玛的情感变化。

  3、理解春天的雨点的深层涵义。

  4、感受教师对学生无私的关爱。

  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的首尾照应,引发对达丽玛情感变化的探究。

  教学难点:深入文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希望的季节,而春天的雨,润泽万物,有时也洒在人的心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春天的雨点》,去感受春天的雨点撒过的痕迹!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自由阅读文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2、交流识字并结合语境解词。

  (过渡语:读完了课文,我有一个疑惑:这篇文章是主要写春天的雨点吗?那究竟主要写了什么?)

  3、默读课文想一想:

  (1)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2)事情是如何发生的?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最后结果怎样了?

  4、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5、经过以上分析,你能概括地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6、师生交流。

  三、引领自我感悟:

  1、过渡: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淡的故事,让达丽玛的人生从此改变。我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试着将感动自己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是什么感动了你?)

  2、交流。

  四、小练笔:能不能将自己的点滴感受写在课本的一边?就算是我们自己的收获也好!

  第二课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写下了自己初读的感受。实际学习生活中,我们很多同学都有过这样一种经历上课溜号!

  1、谁给大家解释一下自己对溜号的认识?

  2、你有过溜号的记忆吗?能不能将这段记忆找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没关系的,这种事情可能很多同学都有过的!有时见到你们上课听讲的情景,老师也会偶尔想起自己上学时候的事情,这也算是溜号吧!)当时,想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呢?

  3、引导学生交流。

  (过渡语:文中的达丽玛在老师上课的时候也溜号了,你能看出她溜号的时候心情怎样吗?)

  二、感悟变化

  1、阅读文章第1自然段:

  (1)交流达丽玛溜号的心情。重点读悟她的心正和春风一起,游荡在大草原上这句环境描写。(通过环境描写衬托达丽玛当时内心的自由与轻松。)

  (2)此时此刻,达丽玛想到了什么?

  (3)有没有注意到,在文章的结尾处也出现了这些小动物,读来听听。

  (4)达丽玛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吗?

  (5)难道达丽玛不再喜欢这些小动物了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

  2、阅读全文,看一看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能不能给每个小故事加一个小标题?

  3、学生交流。

  4、四个小故事,显现出达丽玛情感的变化,你能看出她的情感是怎么变化的吗?

  三、感悟师生情

  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从文中找到支持你观点的语句。

  (1)达丽玛坐下来,她竭力忍住,才没让眼泪掉下来。她多像一只渴望飞出笼子的小鸟,偏偏还要多关一会儿!(生活中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是怎么想的呢?)

  (2)、达丽玛听出来了,老师的嗓子沙哑了。达丽玛看到了,老师的嘴唇发干了。(适时引导:老师为什么嗓子哑了,嘴唇干了?生活中,你可曾体会过这一点?体会老师对达丽玛的付出。)

  (3)老师,我只听见您给我补课了。(这说明了什么?)

  (4)她没答理跑来讨好的自己的叭儿狗,没去看心爱的小羊羔儿,不理睬调皮的小牛犊儿。细雨打湿了达丽玛的头发,她一直望着老师的背影消融在绿蒙蒙的原野里。

  2、面对老师的背影: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写在本子上。(旁白:老师的背影,承载着对我们的责任;承载着对我们的关爱,她用自己坚强的身躯为我们遮挡风雨,却淋湿了自己。老师,我想对您说: )

  3、绵绵的春雨一直没有停:于是,乌罕娜在家门前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诵读语段,体会达丽玛的笑脸!

  四、感悟希望:

  1、诵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你觉得这春天的雨点还是简单的雨点吗?怎么理解草原上正萌发蓬勃的生机?你觉得春天的雨点儿,仿佛也落在了乌罕娜和达丽玛的心里。中,这雨点还是冰凉的吗?为什么?

语文教案 篇2

  复习目标:复习二单元基础知识,阅读背诵《木兰诗》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整理。

  复习重点:二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基础。

  复习用具:多媒体。

  复习过程:

  一、常规字词复习2——40个3—6课

  二、默写《木兰诗》1---3段

  三、复习二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

  (1)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12个:

  第7课?1.征发?2.哽第9课3.炽痛?4.标直?5.嗥鸣?6.谰语?7.亘古?8.污秽

  目标册:崎岖?阻抑?回环曲折?亦复如是

  3.目标册重点

  四、《木兰诗》

  1.词语解释22个

  2.通假字2个?⑴帖?⑵火

  3.翻译、理解

  4.默写

  见文言文练习2

  五、作业:

  注音40个,解释词语12,每个一遍,文学常识一遍。

  文言文解释词语22个,通假字2个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

  8*将心比心

  阿姨 奶奶 将心比心

  母亲 护士 将心比心

  人 人 将心比心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质”等重0个生字,会写“册”等重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3、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具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化石和矿石标本

  3、学生课前搜集或教师提供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

  教学类型:精读课。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你们听说过世界上最大而且没有文字的书吗?今天学习的—篇课文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揭示课题,说说课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引号,课文中的叔叔是什么人?结合理解“勘探队员”。

  二、 朗读感悟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

  三、分组议读

  让学生各自默读“叔叔”说的话,想一想下面几个问题:

  1、“叔叔”为什么把这块岩石称作是“一册厚厚的`书”?

  2、为什么岩石上会留下这些雨痕和波痕呢?

  3、你知道读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除了书晒纳感说的,你还知道别的用处吗?

  (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思考结果)

  四、汇报交流

  1、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学习结果,师随即引导学生朗读有关课文内容、理解“雨痕”、“波痕”等词语。

  2、默读“我知道”读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卡片

  地质 勘探队员 一册书 厚厚的 岩石

  刨根问底 煤炭 宝藏 脚印 波浪

  二、自读课文,相互交流

  1、边读边思考:从“叔叔”说的话,你懂得了什么知识(读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实物。

  三、总结谈话

  读课文最后一段,你能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复习本课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

  2、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字形。

  3、书写字的笔顺,边指导边书写。

  4、学生写字,师随即指导组织评议。

  五、拓展阅读

  绿色情报员

  植物科学院请小燕子选一批绿色情报员。

  一大早,小燕子刚飞出,就被小桃树拦住了。

  “你能干什么?’”燕子问“我能预报农时。”桃树对小燕子说,“我一开花,农民伯伯就得忙着种谷子。”

  “好,算你一个。”燕子飞过一片胡杨树林,胡杨树叫住了她,小燕子问:“你有什么本领?”

  “我能报告地下水。”胡杨树说:“不信,顺着我的身子挖下去,准能找到地下水。”

  这时,山坡上的篦子草又喊住了燕子:“我可以报名当土壤化验员。”

  小燕子有点儿弄不懂,篦子草说:“我喜欢长在钙质土壤中。”

  “噢,原来是这样。“小燕子语音刚落,那边的蓝玫瑰又说话了:“我也能做情报员,我的脚下就有铜矿哩!”

  “花朵能报矿?”“小燕子掏出小本子记下、,还有什么花有这种本领?”蓝玫瑰花说:“七瓣莲能报锡矿,蝴蝶花能报锌矿。”

  忙了一天的小燕子高兴极了,这一天,她增加了多少知识呀!

  六、课堂作业

  重、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交换,订证。

  2、书面补充句子:这本书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它还能告诉我们。

  3、读“我知道”中的小知识,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七、本课小结: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韵母ao、ai,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会读它们的四声,复韵母ao ai教案(第一课时)。

  2、能准确拼读声母与ao、ai 组成的音节。

  3、拼读儿歌,感受阅读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单韵母,做“认读接龙”游戏。

  2、课件出示a、o和 a、i 单韵母的组合,激发学生认字形、读其音,引起探究的兴趣。

  二、学习新授

  (一)ao的教学

  1、根据学生学前掌握的情况,相机引入ao的认识

  师:你是怎么学会读的?又是怎么记往的?

  (生谈学习体会、方法、经验,师鼓励推广。)

  师:哪些小朋友还需要老师的帮助?

  (生举手,师统计举手的人数。)

  师:大家有兴趣跟着老师用新的方法学习吗?

  A、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利用“棉袄”图发ao音

  师:图上是什么?(读“棉袄”两遍)与衣服有什么不同?

  (建立学生对比区辨能力,抓住棉袄“厚”的特点,可借多媒体图片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师:图的右上角是什么字母?他们合在一起叫什么名字?

  (强调a和o是一个整体,再现a与o的组合,引出“复韵母”。板书:复韵母)

  师:再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发现图片和字母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激发学生认知事物的兴趣,也同时增强学生对ao形的感性认识)

  B、启发学生比较情境图,认识“棉袄”汉字

  师:你们发现和学习声母时,所出示的情境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拼一拼,读一读。(出示“棉袄”词、拼音卡片或课件)

  2、强调ao的读音教学,练习发音方法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老师读,并且用心观察老师的口形,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复韵母ao ai教案(第一课时)》。然后说一说和发单韵母时是否相同。(在观察、对照、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单韵母发音口形、舌位不变,复韵母是由前一个音快速向后一个音滑动,读成一个音。)

  师:请小朋友们按这个方法自由练习。并仔细观察声调应当加在哪个字母的头上?(师板书:āo áo ǎo ào)

  师:我们来进行一次男女同学小比赛,看谁读得好,赢得掌声多。

  3、ao写法教学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ao在四线格里占哪几格?(中格 和单韵母一样)观察一下a和o之间的间隔距离不要写得太远。(再次强调整体性)

  师:同时请仔细观察老师书写,你们一边书空,一边说出笔画。(板书:ai)

  师:请同学用拼音本书写,比一比,看谁写得最好。(一边检查书写情况,一边观察学生书写姿势,及时表扬和纠正不良书写习惯)

  (二)ai的教学

  1、做“比高矮”游戏,练习用ǎi音说话

  (师指名坐在前边和后边各一名学生起立,让学生说谁矮。注意加上“前边的`同学”把一句话说通顺说具体。师又指名坐在左排和右排各一名学生起立,让学生说谁矮。注意加上“左排的同学”。还可以指导学生加上称谓、姓名来说。)

  2、观察图画,强化认识ai(示图)

  师:谁能用前面学过的人名,为图上的两个小朋友起个名字,并带名字说一说谁高谁矮。(引出“高矮”,初步帮助学生建立形成反义意识)

  师:ǎi是几声,它的一声该怎么发?请小朋友们齐读。(āi)

  师:ai是由哪两个字母组合在一起的?(板书:ai)大家再大声的齐读两遍。

  3、借助ao的发音方法,自主练习领略ai的发音四声的发音。

  师:还记得ao是怎么发音吗?(可再示范一遍)请小朋友们自己试着带上声调读一读。然后小组读。(观察学生发音情况,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师板书:āi ái ǎi ài)

  师:有自信的同学能单独读一读吗?(再次强调口形的滑动变化)

  4、自主练习ai的写法

  师:有谁愿意上黑板写这个复韵母?

  师:请你给这位同学一个合理的分数,说一说为什么值这个分数?

  (补充评正)

  师:请你们以最快的速度在书上43页写一写ai(和写ao一样,注意学生书写时的正确姿势、两个字母的间距)

  (三)儿歌教学

  1、借助多媒体,学习重点字词

  师:请小朋友们把儿歌中含有ao、ai的音节分别用△和○标出来。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师:你们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方法拼一拼吗?哪些音节拼读起来还有困难请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辨字组词的练习,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形近字并学会使用;学习体会比喻的修辞方法;体会分号的用法,学习使用分号。

  2、积累与北京有关的诗词。

  3、了解关于北京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4、以“话说北京”为主题,办一期墙报,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展示多姿多彩的北京,增强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好用好比喻句。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让学生搜集与北京有关的诗文、图片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龙龙和文文:(课件演示)“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呀!你瞧,这是活蹦乱跳的猴子、威风凛凛的狮子,还有……

  小伙伴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七色光八”,一同走进动物世界,关注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们愿意吗?”

  1、你们认识哪些动物呢?(自由认)

  (老师点击鼠标,学生大声说出动物的名称)

  2、“开火车”认动物名

  老师出示卡片:孩子们真棒!动物园的叔叔阿姨奖你们一道智力趣题!请看

  考考你:(屏显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及文字)

  给下面的五个字加上同一个偏旁,就可以使这些字都变成动物的名称,你知道应该加什么偏旁吗?

  师者星苗句

  3、小组合作学习(动脑想一想,动手写一写),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4、小组汇报:(屏显课件)读读这个新字都是什么,为什么要加上这个偏旁?

  5、博士升级: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反犬旁”的表示动物名称的字吗?看谁知道得多,就可以升级成为“小博士”,加油啊,小朋友!

  生汇报/师点击鼠标:狐狸、狼……(请大声读读它们的名称吧!)

  二、自主发现,交流积累。

  (出现文文和龙龙的奖励话语:孩子们真棒!这些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有趣的是许多成语中也带有动物的名称呢!)

  1、(屏显成语)学生凭借音节读准字音,自由读3-5遍。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指名读,全班读。

  4、看一看,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思考交流)

  5、在书上画出每个成语中的动物名称,大声读读这6个成语。(a、读成语;b、说成语中的动物名称,老师点击这个字并出现相应的动物)

  6、大显伸手:像这样的成语你还能说出几个吗?(每说对一个,奖励小动物粘片一张)

  三、自主阅读,拓展延伸。

  导入:打开知识窗,你会发现,动物世界奇妙无穷,精彩无限。你瞧,“动物之最”闪亮登场了!请你一饱眼福。(屏显多媒体课件)

  1、自由读短文。

  提示: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读拼音,作记号)

  2、标出自然段序号,指名分段读短文。

  3、小组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把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同学听。

  4、生汇报,相机指导朗读。

  5、全班齐读。

  6、文文和龙龙: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之最”呢?

  学生发言,老师相机补充资料(课时展示)。

  四、合作交流,资源共享。

  1、点击鼠标,文文和龙龙说:“了解了‘动物之最’,我们再去‘动物之家’做客吧!”

  屏显文字:你知道动物们的家都是什么样的吗?把你查找的资料和同学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说说你的资料是怎么查找到的?

  小结:搜集资料的方法

  (1)看课外书;

  (2)问爸爸妈妈;

  (3)看电视;

  (4)上网……

  3、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整理资料。

  (1)粘贴图片,配文字说明;

  (2)画一画你喜爱的一种动物的家;

  (3)读动物的儿歌;

  (4)猜动物的.谜语;

  ……

  4、作品点评,师生点评

  5、课件补充

  (1)不同动物的家;

  (2)警犬——“侦破英雄”;

  (3)“护婴保姆”——大蟒蛇;

  (4)勤务员——大象(洗车,搬重物……)

  看了这些有趣的动物实例以及不同动物的家,你想说些什么?(激发对动物的喜爱、赞叹)

  6、小结:不同的动物有不一样的家,它们的家各种各样、别具特色,展示了它们不同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这些多可爱、多能干的动物呀,它们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都需要我们共同的关注和保护。

  7、请给动物世界教学设计>设计一份宣传标语

  (1)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2)保护动物,手下留情;……

  a、点击鼠标:文文和龙龙说:小伙伴们,我们马上就要结束在动物世界的旅行了,在动物世界里,我们快乐着,也收获着。你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自由发言)

  b、结束语

  文文深情地唱:竹子开花啰喂——

  龙龙接着唱: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师生一起唱)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

  有关冬雪的录相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家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1.看录相,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录相,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呢?(大雪纷飞时的景象)。的确,在我国的北方,每当冬季来临,那漫天的飞雪,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思,无限的喜悦,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场雪》。让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入冬后的第一场雪的,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2.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及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呢?

  学生甲:我来为大家介绍本文的作者峻青的有关资料。峻青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自幼家贫,只读了几年小学,抗战爆发后参加革命。这篇文章写于1962年。 1960年—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时期。当时粮棉欠收。国民经济遭受到了严重的困难。人们多么盼望能有一个好收成呀!1962年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这第一场大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里无比喜悦,就写下了这篇散文,收录在散文集《秋色赋》中。

  二、预习课文。

  1.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并组词。

  3.画出难以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自己试着解决。

  三、交流自学效果。

  1.掌握字音。出示幻灯片投影,指名带读。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茸:本音读“ ”,在“毛茸茸”中读“ ”。指又短又密又软的毛发。

  甸:本音读“ ”。在“沉甸甸”中读“ ”。

  骤然:突然,忽然。

  凛冽:刺骨的寒冷。

  寂静:没有声音,很静。

  谚语: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想一想,作者分哪几个方面来写这场雪的?

  2.指名分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是从四个方面来描写这场雪的。

  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联想

  (2)你能试着分段吗?

  雪前(1—2自然段)

  雪中(3自然段)

  雪后(4、5自然段)]

  联想(6、7自然段)

  3.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你的同桌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雪后美景。

  2.体会作者情感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雪不仅能给人带来欢乐,还能给农民们带来丰收。让我们跟随作者共同去体验一下吧!

  2.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你还记得吗?

  板书:雪前——雪中——雪后——联想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雪前、雪中、雪后的景色各具哪些特点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二)抓住重点语句深入体会。

  我们就用读的形式汇报。

  1.雪前

  (1)学生甲:雪前的特点就是天气变化大。

  (2)学生分别读句子、谈体会。

  ①前些天还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

  从“骤然”这个词体会到天气由暖变冷,变化特别突然。

  ②空中布满了钻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雪来。

  铅色的阴云说明天阴得很沉,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风很刺骨。呼呼地刮着。

  (3)教师小结:作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雪前气象的变化:阴——风——雪。

  (4)谁愿意把这种变化读出来呢?请学生练读后汇报读。

  2.雪中

  (1)按照雪前一部分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用读的形式进行汇报。

  (2)学生汇报。

  学生甲:雪中的特点是雪下得很大。

  (3)谈重点句的体会。

  ①开始下雪时还伴着小雨,不久就只见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上一会儿就白了。

  鹅毛般的雪花表明雪片很大。

  一会儿就白了,也说明雪下得很大。

  ②冬天的山村到了夜晚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

  “簌簌地”“不断”表明雪下得又大又急。

  ③偶尔咯吱一声响,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

  “压断”说明积雪很多,枯枝承受不住厚厚的积雪,就被压断了。

  (4)教师小结:这一段雪中的景象作者就是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不仅写了样子——“鹅毛般的雪花,”,颜色——“地上白了”,而且写了声音——“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偶尔压断枯枝“咯吱一声响”,因此,这部分内容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序。

  (5)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3.雪后:

  (1)雪整整下了一夜,雪后的大地是什么样的呢?板书:景色壮丽

  (2)大家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请你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作出记号,用读的形式进行汇报。

  (3)学生自学。

  (4)讨论后交流。

  ①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粉妆玉砌,指用白色粉打扮,用玉石砌成。用在这里,说明雪后世界变成了白色,非常壮丽。

  ②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这句话作者用了比喻,把积雪的柳条比作“银条儿”,把堆满雪的松柏枝叶比作“雪球”,描写出了雪后树木的'形态、十分好看。

  ③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这里作者写出了两种色彩:玉屑似的五光十色的彩虹。阳光和雪花互相辉映所产生的瑰丽色彩。

  (5)教师小结:作者即写出了雪后的静态美,又写出了动态美,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那么,雪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带来了欢乐。孩子在堆雪人,掷雪球,欢乐的叫喊声使我们体会到人们的欢乐。)

  4.看到场大雪,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瑞雪兆丰年”。)

  5.什么是“瑞雪兆丰年”?这么说有根据吗?请同学们把有关的语句划在书中,再作交流。

  6.学生汇报。

  学生甲:“瑞雪兆丰年”指的是这场雪下得正是时候,预示着来年是个丰收年。

  学生乙:这么说是有科学依据的。积雪可以冻死害虫,雪化后可以促进庄稼的生长。

  学生丙:农民们也有着丰富的经验。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积雪可以保护麦苗安全过冬。

  7.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甲:表达出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

  学生乙:表现了作者的满腹喜悦。因为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连年的自然灾害使人们企盼着丰收。看到这场瑞雪,人们必然联想到来年的丰收,所以人们的心情万分激动、欣喜。作者正表达了这种情感。

  8.带着这样的情感,把这部分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

  三、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方面很有特色。作者无比喜爱这场瑞雪,把这种感情蕴含在对雪中、雪后景色的描写上,也直接通过联想表达了出来。)

  2.你认为文章的哪部分写得好?好在哪儿?

  3.围绕重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1)有序:按时间的顺序,按下雪的过程写。

  (2)有物:从写景到写人,再联想到来年的粮食丰收。

  (3)有情:为雪景而欢乐,为来年的丰收而喜悦。

  四、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看录相资料,再次领略雪的美丽壮观。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

  3.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在《采蜜集》本上。

  五、作业

  1.读课文。

  2.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写结合,写写自己经历过的微笑。

  二、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自读课文。提示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3、学生试读课文,指名学生愿意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4、整体感知:让学生说说读了诗歌以后,你对“微笑”这个词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理解。

  5、认读生字、生词。

  (二)再读生疑,研读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质疑提问。

  如:为什么说微笑的价值很高?为什么说微笑是朋友间交流的信号?为什么说“在人生旅途上,最好的身份证就是微笑?”

  2、小组内研读,讨论。

  3、集体交流,感悟诗文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

  a、微笑很容易做到,你是不是常常对别人微笑?如果你以前不爱微笑,以后回怎么做?

  b、诗人把“微笑”比作“身份证”,想一想还能把微笑比作什么?

  (三)反复练读,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画出句尾押韵的字,自己反复练读,体会朗朗上口的感觉。

  2、指名读诗,互相评议。体会这首诗语气亲切的特点。

  3、尝试背诵课文,同桌互背。

  (四)读写结合,积累词语。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把微笑送给别人或接受别人微笑的.经历,先说一说,注意要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为什么把微笑送给别人(为什么接受别人的微笑),“我”的心理活动以及别人的表现(动作、语言、神态)等,然后再写下来。

  2、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如:转瞬即逝,善良淳厚。在人生道路上,最好的身份证就是微笑。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19

《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教案07-21

(经典)语文教案08-01

语文园地教案03-07

语文识字教案03-16

语文《赶海》教案03-19

语文《燕子》教案12-26

语文阅读教案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