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9 08:23:3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范例[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范例[4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讲普通话的习惯,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

  2.继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让学生经历策划、准备、实施、展示、交流的全过程,再次感受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师:人们都说黑板报是一个班级的`窗口。我们班的黑板报太老了,班委会决定办一期反映祖国美丽风景的黑板报。也好让大家能透过这个窗子来了解祖国。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这期黑板报我们怎么办。看那个小组想的全面,介绍的具体。

  出示题目要求。(书上的五条)

  二、各小组准备

  1、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动手先在纸上创作。

  3、选一名中心发言人汇报本小组的成果。

  全班交流

  1、各组派代表边说边演示。其他学生可以适时提问,小组成员也可以补充。

  2、评出最佳创意小组、最佳表达小组。

  师在此环节中,要适时引导学生用普通话交流,说话时态度大方,语言完整,能准确表达自己或小组的意思。同时渗透本单元的文化主题,达到课程资源的整合。 以自己班为切入点,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全面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竞争意识和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调动。

语文教案 篇2

  I.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

  2.指导写简单的读后感。

  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指导写简单的读后感。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1.词语听写。

  2.指导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

  (1)复习。

  前面学的两课文,我们是怎样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

  (在课题前后添加时、地、人,起因,经过,结果。)

  (2)这个添加内容的思路适合于记事类文章(或写入的文章),这是一介绍人物的文章,写的事比较多,怎样借助课题添加内容?可以依据课题中心词,联系课文内容提几个问题。

  围绕中心词“了不起”试提问--综合归纳板书:

  谁了不起?怎样了不起?在什么活动中谁因为什么表彰她了不起?怎么表彰她了不起?

  (3)逐项回答提出的问题。

  (4)综合语言完整归纳主要内容。(李欢身患绝症,她以顽强的毅力战胜疾病和学习上的困难,成绩优秀。1992年5月应邀参加“给孩子一个世界”国际慈善活动。临行前,她用无力的小手剪了一幅象征儿童热爱世界和平的剪纸送给活动组织者。组织者命令在儿童村升起国旗表彰李欢。)

  (5)完成作业本第5题,课堂交流并语言综合。

  3.。写简短的'读后感。

  (1)说说你从李欢身上学到了什么?

  (2),指导写读后感。

  李欢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归根结底是她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写读后感就要紧扣这一点,简要引用课文一二个事实,展开议沦,赞美、颂扬新少年儿童的风貌。也可以联系自己或周围同学的实际,寻找差距。(防止写成检讨。)

  (3)课堂一交流、。

  4作业。

  (1)联系句子写出带点词语的意思c

  ①妈妈铁着心没上前扶她一把。()

  ②被邀请者必须是身患绝症而学习成绩优秀的儿童。()

  ①老亨利无法相信这件精巧的礼物,竟然一位几乎瘫痪的儿童之手。

  ()()

  (2)缩句。

  ①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儿童村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五十多个孩子。

  ②这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孩送给他的礼物。

  ③儿童村的工作人员和来自世界各国的孩子都赞叹不已。

  (3)选择作业。

  照样子写词。例:出神入化(一对反义词夹在其中。)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2. 反复阅读,整体把握课文。

  3. 比较阅读,了解鉴赏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重点

  1. 把握文章主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2. 培养鉴赏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学习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读

  1.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 诵读课文,画出富有哲理的句子。

  二、课堂阅读

  (一)引领学生读懂课文

  1. 导入。

  多年来我们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今天我们不妨打破这个格局,老师不讲,大家先做,看看能否完成教学任务。

  2. 请大家对照讲义一(讲义一:把课文内容写在页前的2/3,留有1/3的空白给学生写点评),针对画线的句子或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写出你的点评。

  3. 交流评议(理解的正误,文采的优劣)。

  A.“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C.“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因为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

  D.“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等等。

  4. 归纳课文主题。

  生命诞生于自然,最终又归于自然;生命的真谛在于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断前进的过程。

  5. 放声朗读课文,将自己喜欢的语段或富有哲理的语句多读几遍。

  6. 然而,现实中却有两种戕害生命的暴力行为层出不穷:一是不尊重与伤害他人生命的暴力行为;二是青少年的自我伤害行为。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教师随机点评)

  (二)比较阅读,领会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的区别

  1. 阅读法国作家蒙田的《热爱生命》,用他的生活态度为讨论作个小结。

  作者是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要求人们珍惜生命,利用生命,享受生命。

  2. 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

  相同点:

  两篇文章的主题相似,都谈到积极进取的生命观。

  不同点:

  A.文体和表达方式不同。一篇是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而议论文则是侧重于运用概念、判断进行逻辑论证,文学性和情感性较弱。课文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表达生命的意义;这篇文章通过对比论证,批判悲观厌世虚无主义的人生观,给人以警醒;倡导积极乐观的人生观,给人以启迪。

  B.作家风格不同。冰心,我国现代文学著名作家,以细腻、清新的诗歌、散文见长。蒙田,法国文艺复兴后期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与培根、莎士比亚等伟大作家一样,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作品“明哲善辩”“精于心理分析”“文风简朴”。

  C.语言风格不同:前者细腻、含蓄、清新;后者朴素、明辩,富有逻辑性。

  3. 齐读《热爱生命》

  附:

  热爱生命

  法国 蒙田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的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他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见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情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来自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力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却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三、课后拓展

  1. 搜集关于“生命”的格言、警句。

  2. 品味下列语句,写出你的理解。

  A.“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

  B.“生之本质在于死。”

  (有生就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

  C.“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因为好好享受过生活,对死亡就不感到遗憾。)

  D.“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关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E.“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用“丰盈充实”的生活使生命相对延长。)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积累文言常用实词,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义。

  教学重点

  了解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应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用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曾任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后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掌管禁旅,参与机要。后因事被杀。《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能隶书,晓音律。”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八十卷,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二、人物介绍。

  董宣是东汉一个执法严格的官员,被刘秀赏赐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强项令”,意思是脖子刚强、不肯低头的县令。他为官正直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不仅赢得了汉光武帝刘秀的信任,敢于大胆任用他,而且也受到当时人们的称颂。他的事迹被写进了《后汉书·酷吏列传》,流传至今。

  三、教师范读、正音。

  晔( ) 圉( ) 匿( ) 骖乘( )叩( ) 叱( ) 箠( ) 楹( )敕( ) 桴( ) 臧( )

  四、课文解析。

  课文主要记叙了几个故事来表现人物?又是怎样记叙故事的呢?请你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2. 在这个故事中,汉光武帝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他的变化?

  3. 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4. 董宣为什么被称作“强项令”?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5. 课文在塑造董宣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用了什么手法?

  6.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采用过这样写法(侧面烘托)的篇章?请举例说明。

  五、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介绍董宣执法的故事,赞扬了他刚正不阿、执法严明、清廉的优秀品质,侧面反映出刘秀知过能改、爱才的特点。以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为主塑造人物形象,课文语言精练、详略有致。作者在记叙故事过程中客观地交代故事,不加以议论。

  六、课堂练习。

  准确理解下列重点句子。

  (1)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明确: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人,因为藏匿在公主家,府吏不能够捕获(他)。

  (2)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明确:等到公主出门,(他)凭家奴(的身份)陪乘。

  (3)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明确:董宣在夏门外的亭子等他(看到车马),就拦住车马,用刀在地上比画着,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呵叱(那)家奴下车,就打死了他。

  (4)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明确:陛下圣明德政复兴,但是纵容家奴杀害(无辜)百姓,将凭什么治理天下呢?

  (5)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明确:董宣不顺从,勉强使他跪下,董宣两手撑在地上,始终不愿意低头。

  (6)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明确:公主说:“您是平民百姓时,隐藏逃亡犯和死刑犯,官吏不敢到门前(来捉拿)。”

  (7)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明确:因此,(他)捕捉打击豪强,(那些人)没有一个不害怕得发抖的。

  2.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他廉洁为官的,并且把句子译成现代文。明确:“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这句话表现了董宣的廉洁奉公的美好品德。句子大意是:(使者)只看见布做的被子盖在尸体上。(董宣)的妻子和儿子抱头哭泣。(家中)只有大麦几斗,破车一辆。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及配套练习册。

  2. 积累书下注释中的实词。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19

(经典)语文教案11-30

语文教案[精选]11-26

语文树教案12-06

(精选)语文教案09-17

(经典)语文教案08-01

(精选)语文教案09-24

《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识字教案03-16

语文园地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