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案《对鸟》

时间:2024-05-13 22:31:41 秀雯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音乐教案《对鸟》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教案《对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教案《对鸟》

  小学音乐教案《对鸟》 1

  一、教学内容:

  1、乐清民歌《对鸟》

  2、介绍山歌及特点

  3、创编歌词及表演

  二、教学目标

  1、过对温州民歌《对鸟》的学唱。感受温州乡土音乐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地方音乐的喜爱。

  2、分析比较山歌的风格特点,并用明亮的歌声表达歌曲欢乐,爽朗的情绪。

  三、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山歌具有高亢,嘹亮,悠长,奔放,节奏自由的特点。

  难点:用乐清方言来演唱《对鸟》及创编歌词

  四、教材分析: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理环境差异大,语言和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生产方式都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音乐风格,艺术特色,演唱方法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的迥异。温州民歌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因地处沿海山区,故形成多散板式的民歌。它的旋律优美,高亢,朴实,华彩,歌唱者可以根据其声音条件,充分发挥其演唱才能和演唱风格。

  五、教具准备

  录音机幻灯片大歌纸道具(在教室旁边用椅子和桌子搭成两座山)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温州民歌《叮叮铛》的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气氛

  (二)基本教学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地方的音乐呢?(温州民歌《叮叮铛》)对,很多同学都熟悉它并会演唱这首歌。我请一位同学来唱唱。那谁还知道我们家乡还有什么乡土音乐呢?(………)哦,原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也是温州非常有名的山歌《对鸟》(出示大歌纸)请同学们仔细的听一听,想一想,它是用温州什么地方的方言来唱的。(乐清)那这首歌中那些歌词跟温州话不同。

  2、出示歌纸,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念一念。

  “介姆”“过”“打”“胭脂”“唇”这几个字与温州话区别比较大

  A:介姆:乐清方言,什么的意思

  B:天主鸟又名鸡鸟

  C:长尾巴丁:嘴似鹦鹉,尾长似凤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试念来趋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好歌词做好准备。

  3、学唱这首歌

  A师无伴奏范唱

  B师对学生进行口头传唱。唱好下滑音(铜绿鸽夹嘴这几个字)

  C学生学会后由第一排对第二排,一排排接下去传唱。

  设计意图: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学生不一定要会唱曲谱这一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口头传唱以及学生排与排之间的传唱,充分体现出民歌口头传唱的这一特点,而教师的范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介绍山歌及特点并与劳动号子的区别

  A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歌之一劳动号子的节奏,演唱形式,曲调的.特点(出示幻灯)

  劳动号子

  节奏:固定

  演唱形式:一领众和

  曲调:粗犷有力

  B师:通过今天学唱的山歌《对鸟》,你认为山歌是怎样的?它与劳动号子有什么区别,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来听《对鸟》和《打夯歌》(出示幻灯片)

  劳动号子山歌

  节奏固定自由

  演唱形式一领众和对唱

  曲调粗犷有力高亢嘹亮悠长

  设计意图:由于教材的连贯性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劳动号子的特点,这里利用上下课联系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思考了解山歌与劳动号子的区别,从而达到了既巩固了劳动号子的内容,又能加深对山歌特点的理解

  5、齐唱《对鸟》

  师:我们知道山歌应用高亢,嘹亮,奔放的声音来唱,那么让我们再来齐唱《对鸟》,唱出山歌的特点。(学生无伴奏唱,有教师来指挥)

  设计意图:加深印象,起到巩固的作用

  6、创编歌词与表演唱

  师:我们知道民歌在歌词上有不断创新的过程,那么老师请同学们展开想像也来即兴创作歌词怎样。

  A小组讨论,要求在小组中先试唱

  B每组有由两名学生来表演,先问后答的形式

  C汇报时,先演唱,再问学生“你们听出他们那些地方体现出山歌的特点。”

  D同学们你们在山上边劳动边唱歌过吗?我请两位同学登上这两座山进行劳动,用上我们今天所学的《对鸟》和你们创编的歌词,一起来体验山野劳动的愉快心情(先表演《对鸟》,再表演自己创编的歌词)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气氛。同时对山歌特点的理解也起到了加深巩固的作用,并做到了初步运用。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对鸟》的学唱和表演,我们初步掌握了山歌的特点及与劳动号子的区别,还学会了几句乐清话,以后老师还会带着你们去熟悉更多的温州乡土音乐。

  小学音乐教案《对鸟》 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学会演唱《对鸟》这首民歌,掌握其旋律特点和节奏型,了解并模仿歌曲中的鸟鸣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教学准备

  《对鸟》音频及视频资料

  音乐教室或多媒体设备

  鸟类图片或视频,用于介绍不同鸟类及其叫声

  音乐教具(如音条、小鼓等),用于模拟鸟鸣声

  歌曲乐谱和歌词打印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出鸟儿对话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视听结合:播放一段包含多种鸟鸣声的音频或视频,引导学生猜测是哪些鸟在“说话”,引入《对鸟》这首歌的背景。

  2. 新课讲授(20分钟)

  初步聆听:播放《对鸟》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歌词学习:分发歌词,带领学生朗读,理解歌词内容,讲解歌曲中的.问答形式和鸟语模拟。

  旋律学习:教师弹奏或播放旋律,学生跟唱,重点学习和模仿鸟鸣部分,使用教具辅助模拟鸟叫,增加趣味性。

  分组练习: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学习歌曲中的一部分,包括歌唱、鸟鸣模拟和问答互动,然后全班合练。

  3. 深化理解(10分钟)

  文化拓展:介绍《对鸟》的地域文化背景,展示温州或更广泛意义上的江南水乡风光图片,讲解民歌与当地生活、自然的关系。

  环保教育:引导学生讨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保护鸟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 展示与评价(15分钟)

  表演展示:各小组上台表演《对鸟》,可以是歌唱、戏剧化表演或创意改编,鼓励创新。

  互评与师评:学生相互评价表演中的亮点与可改进之处,教师总结点评,提出建设性意见。

  5. 总结与作业(5分钟)

  课堂总结: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民歌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及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收集家乡或周围环境中的自然声音(如鸟鸣、风声等),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自然之歌,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关注学生参与度、学习效果及情感反应,以便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持续探索和欣赏音乐及自然美的习惯。

【小学音乐教案《对鸟》】相关文章:

有关《一只鸟仔》小学音乐教案10-03

大班音乐教案《蜗牛与黄鹂鸟》10-30

中班音乐教案蜗牛与黄鹂鸟06-21

大班蜗牛与黄鹂鸟音乐教案10-31

小学音乐《蜗牛与黄鹂鸟》的教案设计(通用10篇)02-27

啄木鸟音乐教案(通用17篇)05-17

小学美术《美丽的鸟》教案10-04

小学音乐教案12-07

小班音乐快乐的百灵鸟教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