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0-16 16:01:4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六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六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

  教学准备:

  1、用于演示把圆柱体积转化成长方体体积的教具。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学会了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圆柱的体积。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体积?(指名回答,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我们学会计算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呢?(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演示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1、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揭题: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其中我们学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3、教师: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圆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课件演示。

  二、自主探究,精讲点拨

  1、教师:那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圆柱的体积,能不能也像刚才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一样,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推导出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呢?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同学们自己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1)你准备把圆柱体转化成什么立体图形?

  (2)你是怎样转化成这个立体图形的?

  (3)转化以后的立体图形和圆柱体之间有什么关系?

  3、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学生交流,教师动画演示。

  (1)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

  (2)怎样转化成长方体呢?(指名叙述:把圆柱体底面分成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例如分成16份),然后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你会操作吗?(学生演示教具)

  (3)教师说明:底面扇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4)教师:这个长方体与圆柱体比较一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生:形状变了,体积大小没变。)

  (5)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讨论:切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切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相当于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课件。)

  教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板书: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高

  V = S h

  三、运用公示,解决问题

  教师:根据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如果要求圆柱的体积,你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就可以求?

  ①知道圆柱的底面积和高,可以求圆柱的体积。

  练习七的第1题:填表。

  ②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可以求圆柱的体积。

  试一试。

  ③知道圆柱的底面积直径和高,可以求圆柱的体积。

  练一练的第1题: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④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可以求圆柱的体积。

  一根圆柱形零件,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四、迁移应用,质疑反馈。

  1、判断正误,对的画“√”,错误的画“×”。

  2、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3、智慧屋:已知一个圆柱的侧面积为37.68平方厘米,底面半径为3厘米,求这个圆柱的体积。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且能够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今后的学习中,特别提醒大家一定正确计算出圆柱的体积,并且能灵活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六、作业布置:

  完成作业纸上的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可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圆柱的体积》,以前教学此内容时,直接告诉学生: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公式:V=Sh,让学生套公式练习;我教此内容时,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实践中体验,从而获得知识。对此,我作如下反思:

  一、学生学到了有价值的知识。

  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得到的知识是“活”的,这样的知识对学生自身智力和创造力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所有的答案也不是老师告诉的,而是、学生在自己艰苦的学习中发现并从学生的口里说出来的这样的知识具有个人意义,理解更深刻。

  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方法。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

  三、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传统的教学只关注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学习只是被动地接受、记忆、模仿,往往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维根本得不到发展。

  而这里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景,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经历了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等过程,发现了教学问题的存在,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不足之处是:

  1、

  2、 留给学生自由讨论、实践和思考的时间较少。 教学时教师语言过于平缓,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课时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在图画情境中感受大海带来的乐趣。

  2. 学会“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话。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感受做一名海边孩子的快乐,初步培养爱大海,爱家乡的感情。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字词。

  1. 认读词语并口头造句。

  住在、海洋、海滩、金色、黄金、一面、上面、方面、歌唱、唱歌、各位、捡到、捡起。

  2. 听写课文要求的生字新词。

  二. 进入情境,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朗读第一段。

  看课件指出“海”与“海滩”。

  朗读:你能用你的声音把大海的宽广,海滩的美丽表现出来吗?

  2、学习第二、三段。

  (1)、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感受小主人向我们介绍的海边情景。交流。

  体会:又松又软的感觉是怎样的?你能举个相似的例子来说明吗?“松”和“软”的反义词是“紧”和“硬”。

  大海会唱哪些歌?也许是《赶海的孩子》,也许是《小海螺》……

  (2)、通过联想,体会乐趣。

  说海:我们小朋友非常幸福生活在大海边,大海给我们带来许多快乐。请你告诉住在城里的孩子好吗?(大海是无边无际的,海上船只来来往往,节假日大人小孩尽情玩耍,有的堆沙,有的拾贝,有的游泳,有的划船……

  (3)、开展海滩捡贝壳比赛。

  海滩上的贝壳多么讨人喜欢啊!颜色鲜艳,形状各异,大小不同,希奇古怪的品种看也看不厌。就一会儿工夫我们都捡了满满一小篮。

  练习说话:用欢快的语气对小伙伴们喊:“嗨!快来看啊!我捡了许多贝壳。有……有……还有……”

  (4)、有感情的朗读2、3段。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配上欢快的夏天歌曲有感情的集体朗读。

  (5)、用一句话说说大海给我们大家和广大的游览者带来了什么?

  3、学习第四段。

  引读第四段:小主人和大家一样了解海,喜爱海,难怪他要说……。

  4、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轻松、舒适、欢快的语调)

  三、课后延伸。

  收集有关大海的各类资料、文章,来写一写我们的家乡。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课文中标有音节的词语。

  2、学习生字:

  穆 玛 涓 滔 脉 卉 罕

  二、分析

  1、边读边思考,理解文章大意:

  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思考:

  ⑴ 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⑵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

  2、学习词语、句子,感受文章写作特点:

  ⑴ 丰富的语言,例如:

  “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堪称”、“号称”、“美誉”。

  “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⑵ 特定作用的句子,例如:

  “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三、总结全文

  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

  四、资料袋的学习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8,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难点:将优美的语言通过积极的想象变成美丽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对荷兰风光的憧憬之情。理解文章词句,体会词句的美、文章的美。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在我们这本书的第一组课文当中,我们领略了漓江之水的静、清、绿,感受到桂林之山的奇、秀、险;观赏了金华双龙洞的独特、神奇;更饱览了七月天山的奇丽景色。那么,除了课文中向我们介绍的这些优美风光,你还知道哪些美丽的景物呢?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生发言)

  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啊,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也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游玩,这是欧洲的一个美丽国度,在这个国家有很多的花,尤其是郁金香,多达200多个品种。还有水仙、风信子……每年的三月到九月,这里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被人们称为“花之国”(课件出示)。不仅如此,这里运河纵横交错、大小不一的风车随处可见,于是又有“水之国,风车之国”(课件出示)的雅称。大家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吗?(根据回答课件出示:荷兰)

  是啊,荷兰不仅是水之国、花之国,荷兰的牧场更是辽阔无垠,占全国领土的三分之一,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牧场之国”(课件出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荷兰的牧场。(板书、读题)

  看到“牧场”这个词,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同学们的想像力很丰富,现在我们就赶紧牧场之国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吧。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先请一位同学把阅读提示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指名读)

  大家听清楚了吗?现在就请你们带着要求自由读读课文,要注意(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要字字入目;

  2、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课件出示词语)

  毛毡 镶嵌 模样 羊圈

  牛犊 骏马 牲畜 公爵

  吆喝 呼噜 哞哞声

  极目远眺 膘肥体壮 仪态端庄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默默无言

  3、学会了字词,咱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美美地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出感情读出体会,同时用笔划你喜欢的句子。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所选段。

  三、深入阅读,欣赏牧场之美

  1、学生间交流

  2、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怎么读?指导朗读)

  四、小结升华,感悟牧场之美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四次,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多次的说这句话呢?(其实这不仅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由衷的赞叹。)

  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许许多多花牛的家园就是真正的荷兰!成群的骏马的王国就真正的荷兰!羊、鸡、猪……的天堂就是真正的荷兰!牧场的静谧、恬美就是真正的荷兰!

  好一幅优美的、动人的、动物与环境与人的和谐画卷啊!此时,我们和作者一样发出了由衷地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好一个牧场之国!(看板书说)

  让我们一起从图片中再去欣赏一下荷兰美丽的风光吧。

  五、小练笔

  如此美丽的牧场,作者就用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了,相信同学们通过课文的学习,一定也学会了许多吧。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

  试着写一写(任选一题):

  1、这就是真正的新桥三小!

  2、这就是真正的家乡的桔园。

  板书:

  22、牧场之国

  黑白花牛的家园

  成群骏马的王国 真正的荷兰!

  绵羊猪群的天堂

  静谧恬美的夜晚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

  增添(zeng tian)姿态(zi tai)遮挡(zhe dang)

  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第一节:

  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第二节:

  绒帽(rong)缠绕(chan rao)

  系 ji 系鞋带

  xi 关系

  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

  弥漫:(雾气)布满、充满。

  缠绕:环绕。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第三小节:

  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第四小节:

  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1、默读,理清文章脉络。

  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结分别写了什么?

  1)、总学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

  2)、庐山云雾千姿百态。

  3)、庐山云雾瞬息万变。

  4)、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四、作业 :

  1、抄写词语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精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味庐山云雾的奇丽,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特别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尤其)(神秘美)

  3、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__________________,漫步山道,__________________)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象__________________。

  4、那么奇丽的云雾想想细细去欣赏?

  三、精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2、指名说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吃来的?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你能象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写写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五、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想说什么?

  六、作业 :

  1、练习册。

  2、朗读背诵课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山头 绒帽

  千态姿态 半山 象玉带

  庐山的云雾 山谷 大海

  奇丽 瞬息万变 眼前刚刚

  转眼间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乖”“凭”“职”“痒”“淘”“辟”“勃”;会写“性”“格”等13个生字;积累“无忧无虑、任凭、尽职、屏息凝视、温柔可亲、抓痒、丰富多腔、变化多端、稿纸、踩印、梅花、跌倒、撞疼、开辟”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找出作者喜欢猫的文句与他人交流。

  4、会用“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造句。

  5、能结合课后的“阅读链接”,培养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页的挂图。

  2、课前发动学生带来自己家饲养的宠物或喜欢的小动物图片、照片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展示,插图揭题

  1、课前让学生将自己带来的图片或照片贴在班级的墙上,临时布置一个小小“动物角”。

  2、同学们,从你们带来的照片来看,大家都非常喜欢小动物,老师也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们想见识吗?(师挂上课文插图)这小家伙,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它吧!

  师板书课题:

  猫

  3、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家猫,而是作家老舍先生家里的猫,它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1、请学生各自轻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感受的地方请标注记号。

  2、同桌互读课文:

  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互抽字卡,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3、出示填空题:

  这是一只_________的猫,我是从_________看出来的。

  ⑴ 学生默读课文,独立完成上述填空题。

  ⑵ 学习小组(4人一组)交流,尔后全班交流。

  (预设:若学生回答既古怪又可爱的猫,师此时应进一步启发:猫的古怪表现在哪里?猫的可爱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若学生认为这是一只有趣好玩的猫,师不必追求答案的唯一,可因势利导,追问学生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三、精读“古怪”,体会情感

   1、细读第一自然段:

  尝试用“……既……又……,……既……又……”的句式来归纳猫的古怪表现。

  2、出示两个句子,深入理解,体会猫的古怪特点: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⑴ 用自己的话说说“任凭”“屏息凝视”“非……不可”的意思。

  (建议:“屏息凝视”用表演的方式来突破。)

  ⑵ 从这两个句子中,你体会到猫的什么特点?

  ⑶ 用“任凭……也……”“非……不可……”口头造句。

  3、用个别读、师问生答式、赛读、齐读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自由读第2、3自然段,说说这只猫还有什么古怪之处?

  ⑴ 生自由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

  ⑵ 理解“丰富多腔”与“变化多端”。

  (“丰富多腔”可采用全班协同表演的方式加以理解。)

  ⑶ 出示: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① 让学生把“无论……也……”与“任凭……也……”换词,问:

  能否把二者对调?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异同。

  ② 用“无论……也……”练习口头说话。

  ③ 体会第二自然段的写法:

  A、这一自然段写什么?段中的“:”号有什么作用?“冒号“前后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B、仿照这一自然段的写法,展开合理的想象,将“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说具体。

  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A、师范读,问: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猫的古怪了吗?

  B、生齐读,营造师生赛读的氛围。

  四、小结课堂,鼓动背诵

   1、师:这是一只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又多么目中无人,胆小时什么都怕,胆大时又勇猛无比的古怪之猫,老舍先生的笔墨真是酣畅淋漓,让我们一同来把这些文字“录进”脑际吧。

  2、说说该怎么记诵比较快。

  五、布置作业

   1、熟记并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2、背诵课文1~3自然段。

  3、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4、选做:

  尝试用简笔画把这只猫的古怪样画下来,并用简单的文句说明。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一、二、三自然段

   1、指名背诵课文的一、二、三自然段。

  2、听写本课的部分词语。

  二、学习末段,体会“可爱”

   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评议:

  小猫的“可爱”,你感受到了吗?

  2、挑战前面朗读的这位学生,学生再评议,尔后全班齐读。

  3、比较并积累词语:

  ⑴ 谁能说出与“生气勃勃”相似的词语呢?

  (生机蓬勃、生机勃勃)

  ⑵ 这些词语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建议用造句的方式加以比较。)

  三、回读课文,感悟“喜爱”

   1、这哪里是在写猫,分明是在写自己家里那个淘气的小孩。从文中,我们不难发现,老舍先生是非常喜欢他描写的那只猫的,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

  2、学生再读全文,用笔描画。

  3、指名学生交流。

  4、师生共同朗读学生交流的文句。

  四、阅读链接,学习写法

  1、指名学生朗读课后提供的“阅读链接”。

  2、与课文相联系,说说课后选编的两只猫与老舍笔下的这只猫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3、师小结:

  要想写好小动物,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⑴ 要对小动物充满喜爱之情;

  ⑵ 要细致观察小动物,并能恰当想像;

  ⑶ 要能找出小动物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进行细描。

  五、拓展练笔

   请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用一两段话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记述下来,与同学们分享。

  【评析】

   这份教学设计重在凸显以下特色:

  1、亲近文本,品词析句:

   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注重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抓住“古怪”与“可爱”,通过品重点的关联词、成语等,采用换词比较等的方式,以词推进到句与语段的学习上,环环紧扣,“步步为营”,在亲近文本中,触摸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注重迁移,“现买现卖”:

   学了第二自然段的总分关系的写法后,要求学生以此为蓝本,将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文句进行扩充“补白”,既立足文本,又寻求有效的“读写结合点”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3、追求朴实,操作性强:

  本份教学设计能有适当的预设,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应对策略,同时还能设计一些填空类的题目,引领学生有效地深入学文,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六篇】相关文章: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10篇03-12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8篇02-11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十篇10-01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5篇07-11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八篇06-26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五篇06-07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合集6篇03-04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锦7篇02-06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六篇02-04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六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