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

时间:2020-12-25 14:21:4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初中音乐《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音乐《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音乐《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歌曲,在了解特点的基础上感受歌曲带来的鼓足干劲儿的场景,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弘扬民族音乐。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能够完整表现歌曲,体会歌曲的精神内涵。

  【知识与技能】

  掌握劳动号子的概念特点及分类,学生能够完整、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完整呈现歌曲。

  【难点】

  总结劳动号子的特点,唱出鼓足干劲的感觉。

  三、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导入

  1.教师播放众人喊口号的音频,提问:音频中的人们在做一件什么事情?

  2.教师追问,引导学生思考喊口号的场景,从而导入新课。

  (二)感知歌曲

  1.教师播放歌曲,学生初听歌曲,体会歌曲表现了什么情绪?在劳动号子下劳动的心情和在单纯的喊口令下劳动的心情有什么不一样,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讨论交流后由老师总结:情绪是热烈的、欢快的;劳动号子的律动性更强,分散了劳动带来的疲惫感觉,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号子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作品背后的人文知识。

  (1)教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自主找出民歌的分类有哪些,并请同学们踊跃举手回答。

  (2)教师继续追问,本堂课的歌曲属于民歌的哪一种类型,概念是什么?分类有哪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中出现的知识点,并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号子又叫劳动号子,分为搬运号子、挑担号子、工农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号子类别的划分,主要依据是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

  (3)教师对作品的背景进行介绍,学生理解的音乐背景《军民大生产》。

  《军民大生产》为陇东民歌,讲的'是在陕甘宁边区内部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民大生产运动,描绘了当地军民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用提出问题的形式回忆2/4拍的强弱变化规律(强、弱),感受二拍子的节奏韵律。

  2.教师弹琴,带领同学识唱乐谱。

  (1)教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重音记号并讲解。

  (2)教唱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变化音,教师引导学生纠正音准。(识唱乐谱第二行,请学生自己说出变化音名称,并进行反复跟琴演唱练习。)

  (3)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反复记号的演唱顺序。(歌曲分为五段,前四段唱到结尾处进1房子,第五段唱到结尾处跳过1房子,直接进2房子)

  3.加歌词完整演唱。

  教师带领学生思考衬词的作用。同学们大声读歌词,引导学生说出“嗬嗨”、“西里里里”、“擦啦啦啦”等都属于衬词,并提问衬词有什么作用。

  4.师生共同总结劳动号子的特点。

  教师提问:这首歌中哪一句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顺势总结音乐特点:音调粗犷有力,常用一领众和演唱形式,节奏较为固定,号子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律动感强。领唱者的唱词多为即兴的鼓动性唱词,众合者的唱词多为力量型的衬词。

  5.展示环节。

  (1)教师带领学生采用多种演唱形式。

  (2)提出问题:你最喜欢哪种演唱方式?

  6.歌曲刻画了军民在生产运动中什么样的精神面貌?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源于劳动,当地军民热火朝天、充满干劲儿的劳动场面所感染。

  (四)巩固提高

  1.教师引导学生以《师生大扫除》为题,用《军民大生产》的旋律,改编歌词,自主创编自己的劳动号子。

  2.组织活动进行自主的展示。(组内互评与他评相结合)

  (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的知识,建立热爱劳动、珍惜生活的积极情感。

  2.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一下东北地区的号子《哈腰挂》并思考同样是北方民歌,东北地区和陇东地区的音乐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下节课与同学们一同讨论分享。

  四、板书设计

【初中音乐《军民大生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02-26

政治初中教学设计12-29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09-16

中班音乐活动设计08-26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设计08-21

中班音乐活动设计(15篇)08-31

中班音乐活动设计15篇08-27

初中英语词汇课教学设计08-25

我的音乐生活初中作文05-11

中班音乐活动设计(合集15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