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时间:2022-01-12 15:56:1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通用5篇)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通用5篇)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65-6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2、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

  3、情感目标:

  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分数所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具准备】:

  圆形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剪刀、直尺、圆形纸、彩笔。

  【课前游戏】:

  1、IQ题。

  (1)毛毛很怕打针,但今天医生替他打针时,他觉得屁股不痛了,为什么?

  (2)一只山羊,在它的左边放一块牛肉,在它的右边放一块鱼肉,请问它会吃哪一块?

  2、玩相反游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0分钟)

  1、师:林老师想知道我们班有哪位同学准备要过生日呢?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边学数学,一边跟这位同学庆祝生日好吗?

  师:同学们请看,林老师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8个蛋糕)

  2、师:如果要把这8个蛋糕平均分给这个同学所在的小组里面的4个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

  师指名由那名生日的同学回答。

  生:2个,8÷4=2(个)(师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3分钟)

  (1)课件出示例1。

  师:同学们真棒,现在将8个小蛋糕变成1个大蛋糕,把这个大蛋糕平均分给他们4个人,每人又可以分得多少个呢?现在请每个同学用手上的圆折一折,分一分,然后同位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板书)

  (2)学生议论,教师巡视。(巡视时找一组同位汇报)

  (3)生1:1÷4=0.25(个)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生:要求每人分得多少个,就要算1÷4得多少。

  生2:1÷4= (个)

  师:你是怎样想的?

  (如果第1个学生说得不好,再找第二个)

  (4)教师用课件演示验证: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吃,就是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其中的1份,这1份占这1个蛋糕的 ,也就是 个蛋糕。

  (5)师:请同学们拿着你们手上的圆,自己说一次分的过程。

  (6)补充练习: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现在看谁学得最棒,老师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平均分给7个人呢?(师提问时指着板书说)

  生回答,师同时板书。

  (7)引出课题。

  师:两个数相除,商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究竟怎样准确地用分数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

  2、教学例2。(7分钟)

  (1)把例1变例2。

  师:刚才老师带了1个蛋糕平均分给你们4个人,今天我们跟这位同学庆祝生日,请问你愿意带1个蛋糕来吗?(生:愿意),你呢?你呢?好,现在有3个蛋糕。

  教师在四人小组身边说完后,先改正板书,再用课件出示3个蛋糕。

  师:现在将他们带来的3个蛋糕平均分给他们4个人,求每人分得多少个,要怎样列式呢?

  生:3÷4

  师:你能猜想一下它的结果吗?

  生:3÷4= (个)(板书: (个)?)(?号用红色粉笔板书)

  师:大家的猜想都是这样吗?

  (2)师:他的猜想对不对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5页,四人小组利用桌面上的学具合作来分一分,剪一剪,并讨论这两个问题。(课件出示)

  1、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蛋糕?

  2、你是怎样分的?

  (3)学生动手剪拼,先独立思考,后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9分钟)

  (教师可用激励语言:这个小组合作得很好)

  (4)学生汇报,集体探究。(14分钟)

  生1:一个一个分,把每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1份就是1个蛋糕的 ,每人可分得3个 个蛋糕,就是 个蛋糕。

  (学生汇报分时,教师站在讲台与学生之间,听请学生的汇报,特别是“平均分”三字,教师订正时注意把圆摆正。)

  师:小组的另外几个同学有补充吗?其他同学对于这种分法有补充非吗?对,这个小组1个1个地分。其它小组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2:把3个蛋糕摞在一起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这1份占这三个蛋糕的 ,相当于一个蛋糕的 ,就是 个蛋糕。

  师:小组的另外几个同学有补充吗?其他同学对于这种分法有补充非吗?对,这个小组很聪明,三个一起分。

  生3:先把2个蛋糕摞在一起,平均分成2份,得4个 个蛋糕,再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然后把 个和 个蛋糕拼在一起,就是就是 个蛋糕。

  生4:1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 个蛋糕,3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3个 个蛋糕,就是 个蛋糕。

  (教师不可重复学生的汇报,注意引导)

  (5)课件演示分饼过程:

  师:刚才两个小组为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的分法,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种方法:一个一个地分,把每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1份就是1个蛋糕的 ,每人可分得3个 个蛋糕,就是 个蛋糕;第2种方法:把3个蛋糕摞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每份占这三个蛋糕的 ,相当于一个蛋糕的 ,就是 个蛋糕。

  师:全班齐读这句话。

  生:3个蛋糕的 ,就是1个蛋糕的 。

  师:其实3个蛋糕的 ,就是 个蛋糕,而1个蛋糕的 也是 个蛋糕。(师指着投影说)

  (6)师:通过我们的合作,证明这个同学的猜想是对的。3÷4= (个),但要记得答数。

  师:请同学们完成书中的填空并指着例2的过程图说一说分这3个蛋糕的过程。

  (7)补充练习: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出2道题考考大家,把5个蛋糕平均分给7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学生口答:5÷7= (个)。

  师:如果把7个蛋糕平均分给9个人,每人又分得多少个呢?

  学生口答:7÷9= (个)。

  (分别请2名学生回答,师同时板书))

  3、观察,发现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20分钟)

  (1)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请独立观察思考。

  (2)师:请同位交流。

  (3)学生同位交流讨论。

  (4)生汇报。

  生1:我发现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让学生拿着棒指着黑板的数字说)

  (学生能够说出“相当于”教师要表扬,学生没有说出“相当于”,教师待学生说完后订正)

  师板书:相当于。

  师:再请1个同学说一说。

  生2: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学生汇报时教师划线,板书时把第2、3组算式往下移)

  (5)师小结:请每个同学看着这些算式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板书)

  师:我们能不能反过来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什么?

  生: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师在板书上把另一端箭头补上)(激励)

  (6)师:如果用字母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谁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这种关系。

  生: ,b≠0(师板书: )

  师:为什么b≠0?

  生: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在b不能为0。

  师:这位同学非常细心。对,除数和分母都不能为0。(师板书b≠0)

  4、质疑问难。(24分钟)

  (1)师:请同学们看课本65和66页,画出重点知识,再看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2)生1:如果商是整数,可不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哪位同学能帮助一下这位同学?

  生:可以,但我觉得用整数表示比较合适。

  师:对,像8÷4,它的商可以怎样表示?(板书: )

  (3)生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区别?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谁知道?

  生:分数是一个数,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运算,而除法是一种运算。

  师:你真棒,掌声鼓励。我们在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要用“相当于”来说。

  (教师不要问:懂吗?)

  (4)生3:如果被除数大于除数,商应该怎样表示?

  师:谁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生:同样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比如9÷7,商应该用 表示。

  三、扎实训练,活用新知。

  1、课本P66做一做:第1题。(27分钟)

  (1)师:刚才同学们带来很多好吃的东西让我们共同分享,同学们都很团结,合作。今天是你的生日,你有什么生日愿望呢?

  生:我希望得到很多不同的礼物。

  师:现在这里有4份礼物,我们先看看第1份礼物是什么?请同学们在课本中完成66页做一做的第1题。

  (2)学生在课本中独立完成。

  (3)师指名回答。(学生用实物投影展示)

  (4)师: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仿照这3道题,自己写出几道等式。

  (5)师:请同位互相检查,选其中1题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6)用钥匙打开礼物。

  2、课本P67练习十二:第1题。(31分钟)

  (1)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打开第2份礼物,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完成课本P67页练习十二第1题。(课件出示)

  (2)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题目。

  (3)指名回答,课件出示答案。

  (4)师:如果现在有2千克葡萄干,平均装在3个袋子里,每个袋重多少千克?(课件出示)

  生:2÷3= (千克)(课件出示答案)

  (5)用钥匙打开礼物。

  3、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33分钟)

  (1)师:同学们真棒,让我们再看第3份礼物,先看看这道题。

  (2)课件出示题目: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1、9÷16= ( )

  2、 =13÷10 ( )

  3、把4块月饼分给5个人,每人分得 块月饼。 ( )

  (3)学生抢答,及时订正。

  (第2小题,判断后改为正确的)

  (第3小题,判断后要求说出正确的一句话)

  (4)用钥匙打开礼物。

  4、综合练习。

  (1)师:现在打开最后1份礼物,其实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呢!(课件出示)

  (2)出示题目:

  小明和小红都用包装带包装礼物,小明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取其中的1段,而小红用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取其中的3段,谁用的包装带长一些呢?

  (3)教师指名回答。

  (4)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把3米长的包装带平均分成5段,取其中的1段,就是 米,而把1米长的包装带平均分成5段,取其中的3段,也是 米,所以两个人用的包装带是一样长的。

  (教师不要问超过2个人,第2个学生答不出师就引导)

  (5)教师课件演示小结。

  (6)师:每个同学自己说说这句话:3米的 与1米的 同样长。

  (7)用钥匙打开礼物。

  四、全课总结,拓展新知。(39分钟)

  1、师:大家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生:我学会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要求学生具体说)

  师:今天我们跟你庆祝生日,你感觉怎样?

  2、师:你觉得自己今天表现怎样?你觉得同学们的表现怎样?你觉得老师表现怎样?课堂上你高兴吗?

  3、唱生日歌。

  五、时间调控性练习:课本P67:练习十二第2题。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3、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难点: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复习:76是()数,它表示()。10/7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观察:5÷8=4÷9=这两道题能得到整数商吗?

  3、谈话:同学们,在计算整数除法时经常会遇到除不尽或得不到整数商,有了分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2)同桌讨论交流:根据分数的意义怎样解决“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这个问题。

  (3)汇报讨论结果

  (4)观察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2、教学例2、

  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1)平均分同样可以列式为:3÷4。

  (2)小组合作探究: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表示呢?

  (3)通过进一步探究,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了吗?

  师生共同小结: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a÷b=ba(b≠0)想一想:为什么要注明b≠0?

  三、拓展应用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64cm,它的边长是周长的几分之几?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第50页"做一做"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会对假分数与带分数进行正确互化。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师出示例1:我想调查一下,最近那位同学要过生日?指一名同学说说你过生日的时候必须要买什么食品?(生:蛋糕)买了蛋糕是自己吃,还是同爸爸妈妈一起吃?

  师:同学们愿意帮xxx同学分一分蛋糕吗?

  生:愿意!

  师:出示蛋糕,接着出示例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平均每人能分得多少?

  师:这时,应该把什么看作单位“1”?

  要把蛋糕平均分成几份?怎样列式?(指名口述算式)1÷3=

  师:大家拿出练习本来计算这个商是多少?

  生:3(1)

  师:对了!那么上面的算式1÷3的商可以用分数1/3表示了。

  即:1÷3=3(1)(个)

  答:每人分得3(1) 个。

  活动二:剪一间,拼一拼。

  师:“六一”联欢的时候,我打算买3张非常好吃的比萨饼,想和班主任刘老师、还有两名在这学期进步最大的同学A和B共同分享,大家能帮我们合理的分一下吗?

  生:想!

  师:出示例2 :把3张饼平均分给我们4个人,每人分得这3张饼的几分之几呢?

  ①议一议:这里应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量?用什么方法分?有哪些分法?(让同学们充分考虑好后,说说自己的想法)[课件显示3张饼]

  ②剪一剪:下面我们用事先准备好的3个圆形表示这3张饼,请同学们以小组剪一剪,并把分好的四份摆在桌子上。[课件显示把3张饼分成了4份] ③拼一拼:分好后,请同学们每人取一份拼在一起,看看每份是一个“饼”的几分之几? [课件显示拼好后的3/4个饼]

  ④列一列:怎样用算式表示分饼的数量关系?谁会列式?

  ⑤算一算:师指一名同学板演算式:3÷4= 4(3)(张)

  答:每人分得4(3) 张。

  观察刚才所得结果:

  1÷3=3(1) 3÷4= 4(3)

  讨论、感知关系

  讨论完毕后,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学生口述的过程中,教师出示课件: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如果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师板书:a÷b= a/b

  师:大家考虑: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这里的b≠0

  师:左侧b≠0,那么右侧的b是否可以是0?为什么?

  师:讨论完后,教师用红色粉笔标上: b≠0

  活动三:总结提升,归纳关系。

  1、让学生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2、判断:“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活动四:课堂检测(一)

  1、填空:课本P39试一试1。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1÷4= 3÷4= 8÷3= 7÷3=

  1÷7= 13÷4= 5÷2= 4÷9=

  活动五:假分数带分数互化。

  师:观察练习2中的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如何将这些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呢?

  生:小组讨论思考

  师:以7/3为例讲解,课本P39 T 2、3

  师生共同总结互化方法。

  1、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分母不变,分子除以分母所得整数为带分数左边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

  2、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分母不变,用整数部分与分母的乘积再加原分子的和作为分子。

  活动六:课堂检测(二)

  课本P40 练一练 的2、3。

  课后作业

  用一张16开的纸设计一张数学报,说说各栏目所占的篇幅约占这张报纸的几分之几。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构筑探索交流的平台,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4张同样大小的圆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揭示例题

  口答题

  1、把8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

  2、把4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

  3、把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

  怎样列式?板书3÷4

  引导:把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能分到1块吗?

  不满1块那该怎么表示呢?

  生:小数或分数

  二、实践操作探索研究

  师:那怎样用分数表示3÷4的商呢?请大家拿出3张同样的圆片,把它看作3块饼,按题目的要求把它分一分,看结果是多少?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是怎样的想的,当学生表述比较好时,教师有选择的把圆片贴在黑板上,等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师:接下来我们请同学汇报一下他们研究所得结果。

  (生讲述这样分的理由)

  教师总结:(1)把一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所以就平均分成4份,每人就可分得1/4块,现在一共有3块饼干,每人就可得到3个1/4块,就是3/4块。

  (2)如果把三块饼干放在一起分,每人就可以分得3块的1/4,就是3/4块。

  总结:把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3/4块

  板书:3÷4=3/4(块)

  师:如果我想把3块饼干分给5个小朋友呢?,每人分得多少块?

  学生口述理由。板书:3÷5

  师:想想该怎么去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下。

  指名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板书:3÷5=3/5(块)

  师:如果分给7个小朋友呢?

  学生口述3÷7=3/7(块)

  三、归纳总结,围绕主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和除法算式之间有和联系?这也正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生相互交流。教师板书:被除数÷除数=

  师:除法算式又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生补充: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师: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a÷b又可怎么写?

  生:a÷b=a/b

  师:这里的a和b可以取任何数吗?为什么?

  生:除数不能为0。

  师: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们吗?

  生交流讨论并回答

  师总结,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请大家把书本打开到第45页,马上完成“练一练”的第一小题。

  集体校对。

  师引导:比较上下两行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用分数可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成两个数相除。

  师:接下来请大家独立完成“试一试”两小题。

  然后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师:把7分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

  生:7÷10=7/10(米)

  师:第二个呢?

  生:23÷60=23/60(时)

  师: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二题

  集体讲评校对。

  师:完成“练习八”的第一题口答

  师:完成“练习八”的第三题

  学生在书本上完成,

  教师追问:把1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3份,求1份有多长,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把2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3份,求1份有多长,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八”的第二题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应用题以及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逆解题,从而认识到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也突出了分数除法的意义,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数量关系的分析,判断哪个量是单位“1”,难点是用解方程的方法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复习辅垫

  1. 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体内含量最好多的物质是什么吗?(水)

  对,水是我们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它对我们人体是至关重要的,是构成我们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那么你们了解体内水分占体重的几分之几吗?

  师:老师查到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

  2.复习旧知

  师:现在你们知道了吧!同学们如果告诉你们,我的体重是50千克,你们能很快算出我体内水分的质量吗?

  学生回答后说明理由。

  师:算一算你们自己体内水分的质量吧!

  生答

  师:一儿童的体重是35千克,你们能帮他算出他体内水分的质量吗?你们都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生回答后出示:儿童的体重× 5 (4 )=儿童体内水分的重量

  35× 5 (4 )=28(千克)

  师:谁还能根据另一个信息写出等量关系式?

  成人的体重× 3 (2 )=成人体内的水分的重量

  2.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以前的知识学得可真好,如果老师告诉你们小朋友们体内有28千克水分,你们能算出他的体重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 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 课件出示例题。

  2. 合作探究

  师:同桌互相商量一下,要解决这个问题,数量关系是怎样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并解答出来。

  3. 学生汇报

  生1:根据数量关系式:儿童的体重× 5 (4 )=儿童体内水分的重量,再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进行解答。(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出示课件)

  生2:直接用算术方法解决的,知道体重的 5 (4 )是28千克,就可以直接用除法来做。

  28÷ 5 (4 )=35(千克)

  4. 比较算法

  比较算术做法与方程做法的优缺点?

  (让学生进行何去讨论,通过比较使学生看到列方程解,思路统一,便于理解。)

  5. 对比小结

  和前面复习题进行比较一下,看看这题和复习题有什么异同?

  (1) 看作单位“1”的数量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

  (2) 复习题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

  例1单位“1”的量未知, 可以用方程解答。

  (3) 因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相同,所以这两种题目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根据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再确定是用乘法解还是方程解。

  6.试一试: 一条裤子的价格是75元,是一件上衣的 3 (2 )。一件上衣多少元?

  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谁和谁在比?哪个量是单位“1”?

  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的?

  根据学生回答画线段图。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学生列出等量关系式。

  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找学习板演,其它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师:这道题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解答吗?

  (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只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为用除法计算。)

  三、 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 (投影)看图口头列式,并用一句话概括题中的等量关系。

  (1)

  (2)

  2.练一练:

  (1)、小明体重24千克,是爸爸体重的3/8 ,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2)、一个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5 (2 ),正好是160米,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

  3.对比练习

  (1)一条路50千米,修了 5 (2 ),修了多少千米?

  (2) 一条路修了50千米,修了 5 (2 ),这条路全长是多少千米?

  (3)一条路50千米,修了 5 (2 )千米,还剩多少千米?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①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②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③单位“1”是已知的用什么方法解答?单位“1”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教师强调: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因此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注意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解答后要注意检验。

  设计意图:

  一、从生活入手学数学。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用介绍该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存在偏差。教师喜欢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喜欢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地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我想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本主义教育思想。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 有破度有层次地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案还精心设计了练习题,通过看图,找等量关系,巩固了学生的分析思路;通过三类题的对比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三类题的异同点,增强了学生的辨析能力,对于学生分析和解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使学生无论遇到什么题,都会做到:抓住特点,学而不乱。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通用5篇)】相关文章: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04-25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04-09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07-26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03-15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02-28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12-01

钓虾与放牛教学设计05-03

《聚与散》教学设计03-26

《矛与盾》教学设计02-28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