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珠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09 17:45:5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水珠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水珠从哪里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课文,下面是《水珠从哪里来》教学设计,为大家提供参考。

水珠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

  3、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4、根据经验和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多新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2只250毫升烧杯,其中一杯装清水、一杯装冰块,餐巾纸。

  教学过程:

  一、观察现象,大胆质疑:

  师:我小的时候见过一个奇怪的现象,今天我把它带到了课堂上。你们看,这是一瓶冰饮料,来请你们摸一摸。有什么发现?

  生1:这瓶饮料摸起来很凉。

  生2:摸起来硬硬的。

  生3:里面有气泡。

  生4:外面有水。

  师:这外面是一层细小的水珠,如果现在是夏天,那可就是豆大的水珠了。我当时看到这个现象时大喊,快来看,饮料瓶出汗了。我爸爸,笑着告诉我,这不是汗,这是水珠。

  师:这个现象你们见过吗?

  生:见过。

  师:看到这个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能不能提出一个值得思考、值得研究的问题,说给大家听听呢?

  生1:我想知道里面为什么会结冰?

  生2:我想知道外面的水从哪儿来?

  ……

  师:我发现咱们实小的同学真棒,提出了这么多值得思考、值得研究的问题。不过,我们今天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研究完,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进行研究,好吗?刚才有个同学可以说是我的知音,我看到这个现象后最先想到的也是水珠从哪里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珠从哪里来?是怎样形成的?(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冰镇饮料外壁的水珠是常见的生活现象,每个学生都见过,并且都会产生疑惑。引发学生思考,水珠从哪里来?怎么形成的?从而来揭示课题。】

  二、合理推测,引发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首先就是要大胆的猜测,许多猜测后来看来可能是很幼稚的,但它们仍然有价值。现在就请你们大胆猜测一下这瓶子外面的水珠从哪里来?是怎样形成的?(学生猜测,老师板书。)

  生1:是瓶子漏了,流出来的。

  生2:是冷刺激的。

  生3:是里面的冰变的。

  生4:是冰箱里的气体变的。

  生5:是外面的空气变的。

  师:我先问问大家,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生1:我见过,苹果从冰箱里拿出来,过一会就有水。

  生2:冰棒从冰箱里拿出来,过一会袋子上会有水。

  生3:冬天,坐公共汽车时,玻璃上会有水。

  生4:冬天,在家洗澡时,墙壁上会有水。

  ……

  师:看来你们都是善于观察身边现象的孩子。请根据你们的这些生活经验,分析这些猜测合理吗?

  生1:我认为第一种猜测不合理,因为如果是瓶子漏了,谁应该从一个地方漏出来,不是向这样的。

  生2:我认为第一种猜测不合理,不是冷刺激产生的。

  师:还有补充的吗?

  (学生都不发言了)

  【设计意图:实验之前的推测有时比实验更重要,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这里的推测实际上是体验之前的更深层次的引发。】

  三、体验探究,适时内化:

  师:既然还有一些猜测我们无法判断它是否合理,那怎么办?

  生:用实验证明。

  师:好,我们就来做实验。请组长把桌上的实验器材拿下出来。观察一下,有什么?

  生:有两个杯子,一个是空的,一个装着半杯水。

  师:对。先请大家用一个手指摸一摸两个杯子的外壁,有什么感受?

  生1:冰凉的。

  生2:滑滑的。

  师:杯子外有水珠吗?

  生齐答:没有。

  师:现在,我来给每个小组发冰块,把冰块装在空烧杯里,请你们静静地观察。

  (一分钟后)

  师:再分别摸一摸两个杯子,有什么感受?

  生:装冰的杯子冰手。

  师:说明装冰的杯子温度怎样?

  生齐答:降低了。

  师:再请你们静静地观察,有没有水珠出现?

  (两分钟后)

  生:有水珠了!

  师:哪个杯子有水珠?

  生:装冰的杯子有水珠。

  师:其他同学是不是也看到了这个现象?

  生齐答:是的。

  师:根据这个现象,你们认为水珠的出现和什么有关?

  生:和冰有关。

  师:你为什么说和冰有关系?

  生:刚才烧杯里没放冰块时,两个烧杯都没有水出现。后来放了冰块以后,放冰块的烧杯出现了水珠,没放冰块的烧杯还是没有水珠,所以说,和冰块有关。

  师:说得真好,我们为他的发言鼓鼓掌!

  师:我有一个疑问,刚才我们说浴室洗澡后墙壁上会出现水珠,浴室的'墙壁上没有冰啊,为什么会出现水珠呢?

  生:因为墙是冷的。

  师:我们往烧杯里放冰块是起什么作用的?

  生:让烧杯变冷。

  师:分析的真有道理。

  (板书:冷)

  师:实验做到这里我们还没有真正解决水珠从哪里来的问题,我们再来做个试验好不好?

  生:好。

  师:我有一个办法让水珠的形成加快,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师:请组长先用餐巾纸把装冰的烧杯外壁擦干,然后小组成员分别一起向烧杯外壁吹气,一个同学吹累了就换一个继续吹,然后我们一起观察现象。开始。

  (学生实验。)

  师:水珠出现了吗?

  生齐答:出现了。

  师:和刚才比是不是变快了?

  生齐答:是的。

  师:那根据刚才的实验,请大家想一想,现在烧杯外壁上的水珠来自哪里?

  生:来自我们吹出的气。

  师: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齐答:同意。

  师:那请问,这瓶冰饮料放在这儿,没有我们吹出的气,那它上面的水来自哪里?怎么形成?请你们分小组讨论。

  师:请讨论完的小组坐好,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冰饮料瓶外面的水来自哪里?

  生1:饮料瓶外面的水珠来自空气,空气碰到冰冷的饮料瓶变成了水。

  生2:我们小组也认为是空气中的一种气体变的。

  师:空气中有什么气体可能会变成水呢?

  生:可能是水蒸气。

  (板书:水蒸气)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解释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的现象?

  生: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饮料瓶变成了水。

  (板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饮料瓶变成了水。)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是有层次的,实验分为两步,先通过对比实验观察水珠的出现(初次体验),推断出水珠的出现与冰有关(初步内化),再通过生活经验来修正推断(再次引发),然后通过吹气实验(再次体验),学生知道了和吹出的气有关,最后讨论,推断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来的(最终内化)。】

  四、始于生活,回归生活

  师:刚才同学们的猜测现在再来看,不少还是有道理的,我建议我们一起给每一个大胆猜想的同学以掌声。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用刚才得出的结论解释我们生活中的现象?

  生1:我知道了,苹果从冰箱拿出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苹果变成了水。

  生2:我知道了,冬天坐公共汽车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玻璃变成了水。

  师:说得真好,下课的时间到了,希望有机会再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愿意吗?

  生齐答:愿意!

  师:下课!

  【设计意图:这节课始于生活中,让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假设、寻求证据、修正假设……”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过程,最后又拓展到生活中去。】

【水珠从哪里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你从哪里来的800字作文12-01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01-21

春天是从哪里来的作文200字01-14

春天是从哪里来的?200字优秀作文12-09

高中数学基础差从哪开始补12-27

骄傲的小水珠睡前故事04-2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1-2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2篇02-28

《城里来了大恐龙》大班教案12-22

养水珠二年级作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