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祝福》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09 19:17:5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鲁迅的《祝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鲁迅的《祝福》教学设计

  1、抓住学生在自主阅读小说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指导学生紧扣文本细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

  2、通过问题导学、师生互动讨论,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和社会意义;

  3、指导学生从民族文化反省的角度,认识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和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重点:

  1、结合文本细节,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以及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现代意义;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如何收集学生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对文本进行深层次解读;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步骤:

  一 课前准备:

  1、学生认真阅读小说,自主进行字词整理,结合小说三要素提出自己的问题。

  2、理清小说内容,为“我”写日记,给祥林嫂列年表。

  3、对学生问题进行收集与整理,制成学案,发给学生合作探究。

  二 课堂教学:

  1、导入

  同学们,著名作家陈忠实在他的长篇小说《白鹿原》的扉页上引用巴尔扎克的名言: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是啊,同学们都已经读过很多的小说,知道小说包罗万象,常常在整个民族生存繁衍的大背景中展现人物的形象和命运,从而构成一部部壮观的民族秘史。今天,我们就将通过《祝福》的学习,走进鲁迅先生笔下的中国秘史,来感受我们民族文化在千年发展中的痛与悲。

  2、细读课文,感知情节,理清线索。

  (1)展示小说情节结构

  (2)展示学生所列的“祥林嫂年表”。示例:

  到鲁镇以前 二十六七岁前,在卫家山和祥林结婚。

  到鲁镇元年 春天死了丈夫,年底(冬初)逃到鲁镇做工。

  到鲁镇二年 春天被迫改嫁。年底生阿毛。

  到鲁镇三年 卫婆子说她交了好运。阿毛两岁。

  到鲁镇四年 贺老六得伤寒死。

  到鲁镇五年 春天阿毛被狼衔去。秋天到鲁镇。

  到鲁镇六年 祝福时柳妈建议她捐门槛。

  到鲁镇七年 秋天捐门槛。冬天祭祀,仍不能拿酒杯和筷子。

  到鲁镇八年 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

  到鲁镇九年 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

  ……

  到鲁镇十三年 迎春之时 问我三个问题。死亡 。

  请学生用一段话简要概括祥林嫂的生平:模样周正、健壮耐劳的祥林嫂在丈夫死后逃到鲁镇帮佣,却被迫改嫁;改嫁后过了短暂的安稳生活,又遭遇夫死子亡的厄运;走投无路的祥林嫂再到鲁镇帮佣,却失魂落魄,最终沦为乞丐,惨死雪地。

  师总结:勤劳善良的祥林嫂竟然在富有生机的春天到来之际孤独的死去,这是多么凄凉又多么令人心酸的结局啊。

  3、展示问题,分析原因,筛选重点。,

  同学们在课前认真阅读课文,在小说里“走了几个来回”之后,产生了很多的疑惑,也提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大家在和鲁迅先生对话的过程中产生的,大多闪烁着思想的光芒。这些问题中,有的非常具有代表性,有的很有深度,但也有的问的很“潮” (展示问题):(1)既然嫁给第二个男人生活会变好,为什么祥林嫂还“嚎、骂 ”“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呢?(2)祥林嫂为什么不离开鲁镇,再次改嫁,寻求新的活路呢?

  请学生回答并点评这两个问题。

  清代的金圣叹曾说: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

  同学们细读小说,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和有意义的问题。

  4、结合文本,讨论探究,解决问题。

  问题1:祥林嫂的不幸为什么大多发生在春天,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祥林嫂几次不幸遭遇具体发生在什么时间?

  明确:祥林嫂所经历的丈夫死亡、被卖改嫁、痛失爱子、一命归天的不幸遭遇都发生春天或迎春之际。

  引导得出结论:一方面,这样写看似偶然,却符合生活的逻辑,体现“生活的真实”;另一方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是美丽的,春天是幸福、生机、希望的象征,而作者刻意把丧夫、再嫁、失子几个最关键的情节都安排在春天发生,并且让祥林嫂死在春天到来之前,用生机盎然的春给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作自然背景,有着深刻的用意,“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牡丹亭》),以乐景衬哀情,它能造成强烈的对比,更有力地提示出封建制度的罪恶。

  问题2:是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

  列出鲁镇上除祥林嫂以外的所有人物:鲁四老爷、四婶、婆婆、夫家的堂伯、夫家的大伯、卫老婆子、柳妈、冲茶的短工、庙祝、鲁镇的人们、“我”,请学生分类研究人物言行细节。

  从亲人、主人、众人三方面入手,把大问题化整为零,变为几个有针对性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寻找答案。

  ⒈祥林嫂本来也有自己的家,但她的亲人是怎样对待她的?

  小结:祥林嫂嫁给卫祥林后,就被称为“祥林嫂”,没有自己的名字,说明她没有自身的人格地位可言,“嫁夫从夫”,这是夫权的体现。祥林死后,婆婆是绝对的权威,卫家的堂伯也帮忙抓她回去卖,凭的是族权,“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第二个丈夫死了,儿子没了,依封建礼教制度,只有男人才有继承权,妇女无子可从,就失去赖以生存的活路。贺家大伯来收屋赶她,凭的也是族权。由此可见,祥林嫂没有自身的人格地位,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

  ⒉为了维持生计养活自己,祥林嫂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到地主家做女工,但她的主人又是怎样对待她的?

  小结:在主人家里,祥林嫂倍受歧视和鄙视,被榨取血汗,被剥夺精神上的寄托,打入精神的“死牢”,最后沦为乞丐。

  ⒊鲁镇上的众人是怎样对待祥林嫂的,他们要对祥林嫂的死负责吗?

  小结:封建的贞节观和妇女的“三从四德”深深烙在了鲁镇人的灵魂深处,他们“集体无意识”的把祥林嫂看作一个异类, 充当“看客”,对祥林嫂冷漠厌烦,嘲笑唾弃,是增加祥林嫂痛苦的“软刀子”。其中“我”作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虽有正义感,对祥林嫂充满同情,但还比较软弱,无力帮助祥林嫂,给她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在学生的合作讨论中适时补充若干小问题,如:

  a. 祥林嫂婆婆有什么权力来卖她?大伯有什么权力来收屋?

  b. 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侮辱和迫害,靠的又是什么?

  c. 祥林嫂的名字是什么?她的丈夫祥林死了,人们为什么仍然叫她祥林嫂?而她的第二个丈夫明明叫贺老六,但人们为什么还叫她祥林嫂?她的再嫁为什么被认为“败坏风俗”?

  (杰奎琳·肯尼迪·欧纳希斯)

  d. 祥林嫂为什么不断重复阿毛的悲惨故事?

  总结: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结合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用一段话来阐释鲁迅先生的这句话。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了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致被旧社会吞噬。正是以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为指南的鲁四老爷和受这种思想文化熏染毒害的人们,把一个善良、质朴、顽强的妇女推向恐怖的地狱,封建社会的.四道绳索——政权、夫权、族权、神权,把祥林嫂置于死地。

  正像丁玲同志所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还有许寿裳所说的“人世间的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所以祥林嫂这个人物的悲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无可避免的,是社会悲剧。

  问题3:对剥夺祥林嫂春天的人或事,祥林嫂有没有进行反抗?如果有,说明了什么?

  注意四个细节:

  祥林嫂“逃”到鲁镇。

  祥林嫂再嫁的“哭”“嚎”“撞”。

  祥林嫂倾其所有到土地庙捐门槛。

  祥林嫂临死前对“灵魂”的怀疑。

  明确: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祥林嫂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曾进行过不断的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出卖、被迫再嫁时,她挣扎反抗;面对种种讥讽、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上的迷信枷锁、她更是拼命地抗争,直至怀疑灵魂的有无。

  这“疑惑”非同一般,不可等闲视之。千百年来,长期封建的野蛮统治,造成了中国劳苦百姓的麻木、愚昧和奴性;他们,尤其是底层的劳动妇女,有谁怀疑过人类社会之上,冥冥之中还有一个鬼神世界主宰着?而祥林嫂,竟对它表示“疑惑”了,这是破天荒的事。对鬼神的“疑惑”,就是对封建统治意识的“疑惑”,也就是对中国劳动妇女传统命运的“疑惑”; 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个很不容易被压垮、被吞噬的人,但终究还是被旧社会压垮、吞噬了,“想做奴隶而不得”。不但平平安安做人的权利没有争得,就是完完整整地保全自身的希望也破灭了。

  当然,祥林嫂的抗争是自发的,缺乏明确的认识,而且方式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所以,抗争的结果只能是逃出“苦海”,又进“狼窝”。封建礼教与迷信思想在祥林嫂头脑中也是根深蒂固的,落后与愚昧仍然是祥林嫂性格中相当突出的因素。

  然而反抗是觉醒的前奏,鲁迅在《忽然想到·五》中曾说:“世上如果还有真活下去的人们,就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

  总结:通过学习探讨,我们可以知道《祝福》的主题: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在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5、文本拓展,延伸思考。

  罗大佑在歌里唱到,野百合也会有春天,那么,祥林嫂的春天在哪里呢?(学生自主讨论)

  (1)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祥林嫂们(广大底层劳动人民)的觉醒

  (3)“我”(知识分子)的成长与成熟

  (4)看客们的转变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纪念刘和珍君》)

  课堂结束语:从祥林嫂的“疑惑”到我们对祥林嫂“疑惑”的疑惑,这中间已经过了很多很多年,经历了很多很多事,走过了很多很多路。生命总是不断向前,文化总是不断进步,历史也总是不断改写,我们中华民族已经发生了沧桑巨变,正在朝民族复兴之路走去。感谢鲁迅先生“肩起黑暗的闸门”,放我们到宽阔的地方,感谢他写下《祝福》这些“永远新的旧故事”,让我们在民族反思中看到前行的方向。慢慢走,欣赏啊!

【鲁迅的《祝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祝福》教学设计07-28

续写鲁迅祝福的作文03-27

2016鲁迅的雪优秀教案设计05-18

2016鲁迅藤野先生教案设计02-26

鲁迅的作文10-30

《春》的教学设计12-28

《母鸡》的教学设计05-27

《桥》的教学设计04-10

速度的教学设计03-15

林海的教学设计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