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12 15:35:4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压强优秀教学设计

  压强优秀教学设计就在下面,欢迎各位老师借鉴。

压强优秀教学设计

  压强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且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2.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了解改变压强大小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实验器材】

  多媒体、海绵12块、小桌12个、图钉2个(其中1个去尖)、木块2块,文具盒(自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 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前面我们相继学习了一些力的知识,今天老师想找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来讲台上比比力气,谁愿意上来呢?

  师:比赛规则是每人一枚图钉,一块木版,看谁先钉进去谁为胜,好吗?(发下器材,教师记时)

  (比赛结果是女同学先钉进去,全班学生都很吃惊)

  师:很出乎意料是吧?你们猜猜是什么原因呢?

  师:同学们都想得不错(教师出示木版—相同)

  师:你们再看一下图钉,又有何不同呢?

  师:原来只有力气大还是不够的,钉帽受到手指的力其实就是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那么要想很顺利地钉进去还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师:刚才图钉帽的面积一样大,又该如何解释呢?

  师:好!这个和物体相接触的面积我们就叫受力面积吧。

  师:下面请大家看四副图片,你能从中提出你想要知道的问题吗?(课件展示图片)

  师:好,大家都提的不错,其实上面的问题就是关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问题?老师和你们现在就共同探讨一下这些问题,好吗?

  ● 进行新课

  (一)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

  【猜想和假设】

  【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交流和合作】

  师:大家做得不错,但是,在上面的实验中采取的是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二)压强的定义

  师:既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那么有如何来表示这一个效果呢?同学门先看下表,小组讨论后填完最后一空:

  路程/s

  质量/m

  电能/W

  压力/F

  时间/t

  体积/v

  时间/t

  受力面积/S

  速度

  (s/t)

  密度

  (m/v)

  电功率 (w/t)

  运动快慢

  疏密程度

  做功快慢

  作用效果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

  ①如何理解压力?它和重力有人说是一回事,你们同意吗?

  ②如何确定受力面积的.大小呢?

  师:从下面的几副图中你能想到什么呢?(展示)

  归纳结论:1、从力的三要素比较,大小和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同,作用点不同。

  2、产生的原因不同

  因此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师:好了,现在我们可以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下一个定义了。

  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师:同学们既然学习了计算压强的公式,下面我们共同思考一个问题,请看例题:

  例题:桌面上平放一本教科书,书的重量约2.5N,与桌面接触面积约4.7×10-2m2,试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如果次书的页码为200,试计算一张纸平放在桌面上的压强;如果让书对桌面的压强增大一倍,怎么办?

  解:教科书静止地放在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所以F=2.5N

  桌面的受力面积S=4.7×10-2m2

  所以压强

  书对桌面的压强为53Pa。

  师:一张纸桌面的压强如何计算呢?

  师:说得真是很好,那再找一位同学回答下一个问题。

  师:你说呢?

  师:他们说得好吗?

  师:如果在桌面上不断的放书,行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分析的真透彻,是的,其实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压坏。请同学们课下调查一下各种物体的承受压强的能力。

  师:现在同学们和老师一块儿分析一下如何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从何处入手分析?

  ●课堂小结

  师:总结得不错,下面谁能把今天的内容总结一下?想一想我们学到了什么?

  ●拓展思维

  1、一位农村小孩放学后在田间拾稻穗时,不慎陷入泥坑,无力自拔,处境危急。假如你此时正好路过,你该怎么办呢?

  2、池塘水结了一层冰,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强为2×104帕斯卡,问体重为500牛顿,每只脚跟冰接触面积为2分米2的人能在冰上步行吗?

  ●布置作业

  压强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思想】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本节课,是留在沙滩上的脚印和捏笔时手指的不同感觉将学生带进了压强的学习之中,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这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和积极性。在学生探究出了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按图钉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对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意义有了深刻的感知。这时利用课件展现八组学生倍感亲切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分类,并从中找出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途径,这些会使学生感到物理不是抽象而枯燥的,而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趣味盎然。在课后,又引导学生通过采访、调查、网络查询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本学所学知识分析“国道不堪重负”的原因,并结合社会实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意识和利用正确的价值观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

  2.自由开放,自主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本节课,在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的环节中,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照单抓药”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探索发现的空间,表现在:一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器材,甚至从身边找一些代用品来完成实验;二对同一探究问题,探讨出多种实验方案,摆脱了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探究的过程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又是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解放学生的双眼去观察,解放学生的双手去实验,解放学生的大脑去思考,解放学生的嘴巴去交流,使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尽情发挥,充分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领略探究过程的美好与和谐,体验探究问题成功时的喜悦,呈现出一种开放的、自主的学习格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授之以渔,终身受用

  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本节课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这一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弄清了原来未知的知识──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与科学家的创新发明在本质上并没什么两样。在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同时,还对学生渗透求知方法的教育,正是控制变量、比值定义、类比、对比、分类、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丢掉“拐杖”,主动地参与到知识获取过程中去,这些方法将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

  【教材分析】

  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它是在学习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在本节教学内容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此因素有关”,是学生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载体,“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此外,压力、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教材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进社会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另外,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学习运用比值定义法和类比法。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生活、物理、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活动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压强大小决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

  2.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及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谈话与讨论相结合。

  学法: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类比法、对比法、分类法、归纳法。

  【教具学具】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圆珠笔、压力小桌、砝码、钩码、木板、木条、面粉、细砂、海绵、橡皮泥、铁钉、杯子、砖头、纸盒、图钉、木块及周边其它物品。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

  让学生同时捏住圆珠笔的笔尖和笔帽,认真体验手的感觉。

  3.鼓励学生从看到的、感觉到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通过观察和体验,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

  问题一:沙滩上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问题二:脚印的深浅为什么不同?

  问题三:捏住笔时,手为什么会感到疼痛?

  问题四:为什么捏笔尖的手感觉更疼一些?

  ……

  之所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一是帮助学生消除压力都是由重力产生的、大小总等于重力的误区;二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压力的存在与作用效果的不同;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初步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初步解决上述问题。

  2.明确探究课题:

  教师引导:既然上述现象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引起的,那么现在,你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

  3.猜想假设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或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4.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回顾“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确定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5.进行实验

  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从课桌上已备的器材或身边的一些物品中自主选择器材,来验证猜想。

  6.分析论证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7.交流评估

  鼓励各小组展示各自的实验方案,并对自己及他人的实验提出评估意见。

  8.教师小结

  表扬各小组的创新设计,提出改进意见或期望,并板书实验结论。

  经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沙滩上留下脚印是因为沙滩受到人的压力,手感到疼是因为手受到了笔的压力,而脚印的深浅不同,手的疼痛感觉不同,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

  提出探究课题: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压强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压强教学设计09-21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02-15

优秀《桂林山水》教学设计08-09

《歌词两首》优秀教学设计12-23

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优秀教学设计推荐02-24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04-02

《跨越百年的美丽》优秀教学设计3篇04-28

《学画》教学设计02-19

《画》教学设计01-12

《纪念》教学设计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