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之一次方程与一次不等式知识点

时间:2022-03-17 16:54:56 初中数学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之一次方程与一次不等式知识点

  方程是指含有 未知数的 等式。是表示两个数学式(如两个数、函数、量、运算)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等式, 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解”或“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数学之一次方程与一次不等式知识点题,欢迎参考阅读!

初中数学之一次方程与一次不等式知识点

  等式与方程

  1、等式:用等号把两个值相等的量或式子连接起来得到的式子称为等式。

  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注意:

  (1)等式中必须含有等号,故不含等号的式子就不是等式;

  (2)方程必须是等式,并且含有未知数,两个条件须同时具备;

  (3)方程中可以含有几个未知数。

  例题1、下列式子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1)-1+7=6

  (2)x+7=6

  (3) x+7

  (4)x+7=7-x

  (5)4+7=7十4

  (6)y3=1

  (7)4x+y=7


  

  方程中的项、系数、次数等概念

  1、项:在方程中,被“+”、“-”,号隔开的每一部分(包括这部分前面的“十”、“-”号在内)称为一项。

  2、未知数的系数:在一项中,写在未知数前面的数字或表示已知数的字母叫做未知数的系数。

  3、项的次数:在一项中,所有未知数的指数和称为这一项的次数。

  4、常数项:不含未知数的项,称为常数项。

  列方程的方法

  1、列方程:为了求得未知数,在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建立一种等量关系,就是列方程。

  2、列方程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根据题设条件设未知数;第二步要找到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的等量关系,从而得到方程。

  例题2、根据条件列方程:

  (1)某数的平方与它的4倍互为相反数

  (2)某数的相反数与8的差等于这个数的倒数

  (3)购买一本书,打八折比打九折少花2元钱,求这本书的原价

  例题3、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

  (1)a与6两数和的平方等于1

  (2)a与6两数平方的和等于1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方程的解: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注意:

  (1)方程的解一定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一个是求得的结果,一个是变形的过程,要区别开,方程的解中的“解”是名词,解方程概念中“解”是一个动词。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1、概念: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如:x+7=7-x

  2、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ax=b(a≠0)

  3、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0(a≠0)

  注意: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应把握:

  (1)是一个方程;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未知数的次数是1;

  (4)化简后未知数的系数不能为0;

  (5)分母不能含有未知数。

  等式基本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注意:

  (1)运用等式基本性质1时,一定要注意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才能保证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这里要特别注意“同时”和“同一个”;

  (2)运用等式基本性质2时,除了要注意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才能保证所得结果仍是等式以外,还必须注意,等式两边不能都除以O,因为0不能作除数或分母;

  (3)等式还有其他的一些性质,在解方程中也时常会用到,它们是:对称性:如果a=b,那么b=a.即等式的左、右两边交换位置,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传递性:如果a=b,且b=c,那么a=c。这条性质也叫做等量代换。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1、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具体步骤如下:

  (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是先利用等式性质1,然后再利用等式性质2,将ax=-b变形为x=-ba即可。

  (2)移项法则:方程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在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这个法则称为移项法则,移项的根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1。

  注意:

  (1)移项时,不要忘记对移动的项变号,如从3+4x=7得到4x= 7+3,是错误的;

  (2)没移项时,不要误以为有移项,如从-5=x,得到x= 5,这样的错误其原因在于对运用用等式的性质与移项的区别没有分清;

  (3)去括号的方法: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不变,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符号应变号;

  (4)去分母:要去分母,我们首先要找准方程中的各分母,然后再利用等式性质2,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即可达到去分母的目的。

  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核心问题

  一、什么是等式?1+1=1是等式吗?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可分三类:第一类是恒等式,就是用任何允许的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 等式的两边总是相等, 由数字组成的等式也是恒等式, 如2+4=6, a+b=b+a等都是恒等式;第二类是条件等式, 也就是方程, 这类等式只能取某些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时, 等式才成立, 如x+y=-5, x+4=7等都是条件等式;第三类是矛盾等式, 就是无论用任何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 等式总不成立, 如x2=-2, |a|+5=0等。

  一个等式中, 如果等号多于一个, 叫做连等式,连等式可以化为一组只含有一个等号的等式。

  等式与代数式不同, 等式中含有等号, 代数式中不含等号。

  等式有两个重要性质 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 所得结果仍然是一个等式;(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零, 所得结果仍然是一个等式。

  二、什么是方程, 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如2x-3=8,x+y=7 等。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只需看两点:一是不是等式;二是否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并且含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 未知数的次数是1, 系数不是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标准形式是ax+b=0(a不为0,a,b是已知数),值得注意的是 1)一个整式方程的"元"和"次"是将这个方程化成最简形式后才能判定的。如方程2y2+6=3x+2y2, 形式上是二元二次方程, 但化简后, 它实际上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2)整式方程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判断是否为整式方程, 是不能先将它化简的如方程x+1/x=2+1/x, 因为它的分母中含有未知数x, 所以, 它不是整式方程。如果将上面的方程进行化简, 则为x=2, 这时再去作判断, 将得到错误的.结论。

  凡是谈到次数的方程, 都是指整式方程, 即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一元一次方程是整式方程中元数最少且次数最低的方程。

  三、等式有什么牛掰的基本性质吗?

  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 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1。

  移项时不一定要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式的左边。如解方程3x-2=4x-5时就可以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而把常数项移到左边, 这样会显得简便些。

  去分母, 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则是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进行的。

  四、等式一定是方程吗?方程一定是等式吗?

  等式与方程有很多相同之处。如都是用等号连接的, 等号左、右两边都是代数式,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方程仅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是等式中的特例。就是说, 等式包含方程;反过来, 方程并不包含所有的等式。如,13+5=18,18-13=5都属于等式, 但它们并不是方程。因此, 等式一定是方程的说法是不对的。

  五、"解方程"与"方程的解"是一回事儿吗?

  方程的解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取值。而解方程是求方程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即方程的解是结果, 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中的"解"是名词, 而解方程中的"解"是动词, 二者不能混淆。

【初中数学之一次方程与一次不等式知识点】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知识点:一次方程(组)与一次不等式(组)11-24

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方程与代数12-07

高一数学知识点之一次函数11-21

初二数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点12-09

初中数学函数与方程的思想12-24

初中数学知识点必备:不等式12-14

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习方法12-16

高一数学《函数与方程》知识点12-02

初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