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文学常识征集

时间:2023-03-09 14:09:18 蔼媚 文学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常识征集大全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古代文学常识征集大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常识征集大全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常识征集1

  一、中国古典诗歌的文体常识

  (一)诗 :

  1、概述:诗从唐代其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以前的诗都称为古体诗,如《诗经》、《离骚》、两汉南北朝乐府。近体诗指的是格律诗。

  注意:唐以后也有诗人用古体写诗,如“歌”“行”“吟”“引”。

  五言绝句

  绝句

  七言绝句

  2、格律诗

  五言律诗

  律诗 七言律诗

  排律

  3、格律诗常识:

  (1)绝句:五言或七言

  无须对仗

  押韵:五绝首句一般不入韵,七绝首句入韵较多

  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2)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

  押韵

  对仗(对偶):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

  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例: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首联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颔联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颈联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尾联

  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词

  1、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如《东坡乐府》、《白石道人歌曲》、《稼轩长短句》。此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2、词的分类:

  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3、词的术语:阕——“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三)曲

  1、元曲的分类: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属戏剧,散曲属诗歌。

  2、散曲的常识:

  (1)分类:散曲分小令和套曲。小令的基本形式是单支曲,每支小令只有一个曲牌,一韵到底;套曲,又称套数,就是在同一宫调内,联接许多曲牌成为一组曲,来歌咏一个内容,不仅可用于写景抒情,也可以叙述一个故事片断。

  (2)基本概念:

  二、 重要作家作品

  (一)先秦:以《诗经》、《楚辞》为代表。

  1、《诗经》——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1)概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又名《诗三百》,被列入儒家“六经”之一。

  (2)分类:《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诗经》中的诗歌与音乐密切联系,最初都是和乐歌唱的歌谣。风,是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曲调。在古代,国,指诸侯国,共十五国风。“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的乐调,是当时典范的音乐,体现出了尊王的传统。《大雅》31篇,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74篇,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3)《诗经》的艺术手法:赋、比、兴

  赋就是直叙其事,也就是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打比方, 诗人把事物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开头。

  (4)“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5)风格:《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主义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2、屈原和《离骚》

  (1) 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

  古人认为屈原的作品包括《离骚》、《九歌》《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二十五篇。据考证,《远游》、《卜居》、《渔父》是后人所作。

  (2)《离骚》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共三百七十多句。离骚据说是在屈原第二次被放逐时所作。前人解释“离骚”的含义,为离忧,或遭忧。

  (3)作为一种文体的楚辞与《楚辞》

  楚辞的本义即楚地的歌词,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新诗体,以屈原和宋玉为代表。楚辞用楚国的方言写成,句式长短不一,多用“兮”字,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多用神话故事传说,注重抒发诗人自己的主观感受,语言瑰丽,词采绚烂,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而后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 汉武帝时,刘向整理古藉,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

  (3)《风》《骚》并称

  后人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二)汉魏晋诗歌:汉代诗歌主体是乐府诗,大多数是五言诗。汉末魏初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东晋最著名的大诗人是陶渊明。

  1、 汉乐府诗歌

  (1)综述:

  乐府本是秦汉时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构,一方面为文人创造的诗歌制谱配乐并演奏,一方面采集民间歌辞。魏晋以后,人们将乐府所唱的诗也称乐府,于是“乐府”便由音乐官署的名称,一变而为诗体的名称。现存的两汉乐府民歌大多收在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

  乐府诗歌主要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有少数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汉乐府代表作:《孔雀东南飞》、《陌上桑》

  (2)《孔雀东南飞》

  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南朝的《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2、《古诗十九首》——文人创作的最早的`成熟的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些诗人的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2、建安风骨——三曹与七子

  (1) 综述: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汉已经名存实亡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不断招纳才士,在北方形成一个文学中心。这一时期的文学被称为“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三曹”和“七子”,因其作品多慷慨悲凉,风格有一致之处,文学史称 “建安风骨”

  (2)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歌“颇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代表作《短歌行》。

  3、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是东晋的大诗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生平的重要经历是辞官归隐,曾说:安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诗歌代表作《归园田居》、《饮酒》

  他的散文也很著名,代表作《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

  4、南北朝民歌

  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收入南朝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

  (三)唐诗

  1、流派:盛唐山水田园诗与边塞诗

  (1)边塞诗:边塞诗因较多描写边塞征戎生活而得名,主要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故亦称“高岑诗派”。该诗派其他诗人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等。他们的边塞诗写边塞的苍茫壮阔,写戍边生涯的艰苦,写战争的惨烈,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也表达浓郁的乡思边愁。

  (2)山水田园诗: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山水田园诗人长于描写自然风光、农村以及安闲的隐居生活,他们发掘了山水的自然美,并借以抒发对官场的厌恶,对隐逸的向往,表现出悠闲自得的情致,创造出物我浑然的境界。田园诗起源于东晋的陶渊明,山水诗源于南朝的谢灵运。

  2、诗歌运动:

  中唐新乐府运动:

  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的理论主张理论是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3、杰出诗人

  (1)初唐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杜甫《戏为六绝句》中有“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之语。高中课本选入王勃的《滕王阁序》。

  (2)盛唐

  ①王维:字摩诘。盛唐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善书法、绘画。官至尚书右丞,后世称王右丞,作品集《王右丞集》。

  苏轼曾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②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高峰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作品集《李太白集》。他是中国古代诗歌积极浪漫主义风格的高峰。他的绝句自然明快、清新俊逸,乐府与歌行体诗歌富于创新的个性。李白入长安时贺知章惊呼“谪仙人”,后世称他为“诗仙”。

  高中课本收入作品:《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晚居成都浣花草堂。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为杜工部。作品集《杜工部集》。风格以沉郁顿挫著称,其作品反映了唐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代表作:叙事诗“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4)中唐

  ①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作品集称为《白氏长庆集》。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中唐诗歌的新乐府运动,“元白”并称;因于刘禹锡多有唱和,故也“刘白”并称。白居易的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讽喻诗《秦中吟》和其他乐府诗歌。

  课文选入白居易的《琵琶行》。

  ②刘禹锡

  刘禹锡,字孟得。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诗歌通俗清新。作品集《刘梦得文集》。课本收入他的《石头城》。

  ③李贺

  李贺,字长吉。有“诗鬼”之称,诗歌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作品集《昌谷集》,课本其他读背篇目收入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5)晚唐

  ①李商隐

  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豀生。咏史诗多借古讽今,“无题”诗很有名。其诗歌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②杜牧

  晚唐著名诗人,字牧之,后人称“小杜”,以济世之才自负,其诗歌风格,豪迈俊爽,遒劲峭拔。有《樊川集》。

  (一)宋词

  1、 流派

  宋词的风格流派一般分为婉约,豪放两派。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内容多为离思别愁、闺情绮怨,主要作家:李煜、柳永、周邦彦

  豪放,是豪迈放纵之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

  2、五代花间词人

  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的词为《花间集》。在内容上多写男女情爱,在艺术上则是文采繁华、轻柔艳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晚唐的温庭筠被奉为花间词派的鼻祖。

  3、 宋词重要作家

  (1)李煜:五代时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南唐灭后入宋,为宋太祖毒死。前期词反映宫廷生活,后期词多些亡国之痛。

  (2)柳永:原名三变。曾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婉约派代表词人。善于写羁旅行役之情。著有《乐章集》。

  (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迈一派。词集称《东坡乐府》。

  (4)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婉约词代表作家之一。有《淮海集》。

  (5)周邦彦:号清真居士。北宋晚期词人。作品多写男女情思和羁旅之作。有《清真居士集》。

  (6)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我国第一位女词人。生活于两宋之际。前期词。词风婉约,前期词多写闺阁生活,后期词写国破家亡后流离的凄苦。集称《漱玉词》。

  (7)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世传诗多于词。诗集《剑南诗稿》。

  (8)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派代表,世称“苏辛”。词集《稼轩长短句》。

  (9)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词人。集称《白石道人歌曲》。

  (二)元曲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1、关汉卿,号己斋叟。元杂剧作家。作品《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

  2、白朴,著名元曲作家。杂剧代表作《梧桐雨》。

  3、郑光祖,元曲四大家之一。杂剧代表作《倩女离魂》。

  4、马致远,元曲四大家之一。杂剧代表作《汉宫秋》。小令《天净沙 秋思》很著名,被称为“秋思之祖”。

  5、王实甫,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作《西厢记》。

  (宫调,是表示曲调声音高低的音乐名词;曲牌名,以“本宫调”第一支曲子的曲牌作为“曲牌名”;还有标题,概括了“套曲”的中心内容。)

  (三)明清诗人

  1、龚自珍,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定庵全集》,诗作以《己亥杂诗》著名。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常识征集2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常识征集3

  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的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29.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

  31.三秦:雍王(西)塞王(东)瞿王(陕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红绿蓝

  34.三坟五典: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

  35.三体石经:尚书春秋左传/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常识征集4

  1.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

  11.文房四宝:湖笔微墨宣纸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棋书画

  14.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15.书四库:经史子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仲叔季

  17.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火辣花-玩杂耍的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皮-卖草药的彩-变戏法的挂-江湖卖艺的平-说书评弹的团-街头卖唱的洞-搭蓬扎纸的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千阮瑀应瑒刘桢

  22.七政(七纬):日月金木水火土

  23.战国七雄:赵魏韩齐秦楚燕

  24.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25.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魏宋晋齐梁陈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30.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

  33.九州指: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

  34.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本身子孙曾孙玄孙

  35.九章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3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韫鲍令晖(鲍照之妹)薛涛李清照朱淑贞

  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41.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42.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43.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4.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

  45.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脯时日入黄昏人定

  46.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大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常识征集5

  1、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着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

  【谦称】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

  2、古代官职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安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阊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长史”指张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着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常识征集】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常识总结01-30

小学生古代文学常识11-05

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常识08-19

高考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08-12

高中语文常见文学常识10-17

盘点高中语文文学常识汇总08-22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学常识大全04-11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文学常识知识点04-02

古代文学作品有哪些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