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行政区划文学常识

时间:2022-02-08 17:44:05 文学常识 我要投稿

古代行政区划文学常识

  在古代是如何规划行政区域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以下古代行政区划吧!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行政区划文学常识

  州: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名。如在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尚书》中记载,尧时分天下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预、梁、雍九州,也是中国别称“九州”的来历。东汉共分13州;晋初又分19州;到了唐代,全国共有300多个州,都是行政区。

  郡:早在战国时期,各国就开始实行郡县制,秦朝时,天下划分为36郡,征服南粤后,增加到40郡。直到隋唐以前,历朝都设有郡。隋朝取消了郡,唐代则州郡迭改,宋代以后郡被彻底取消。

  行省:原是官署的名称。后来,行省正式称为一级行政区划名,简称为省。

  国:诸侯王的封域,泛指古代侯王的封地,也是一级行政区划名称,地位相当于郡。这和今天国家的国有很大的'区别。

  邑:泛指城市。但大城市通常称都,小城市称邑。邑有时也指县。

  县:两千多年来县一直是中国的基层行政区划名。春秋以前,县大于郡,战国以后,郡大于县,秦统一六国后,乃确立郡县制,县隶属于郡。汉代的县属于郡和国,以后各朝的县属于州或府。

  道:始行于唐,不过当时属于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后来逐渐实化为一级行政区域。

  镇:古代在边要形胜之地设置镇,驻兵戍守,北魏时设镇之地有二:一类设于全不立州郡的地方,镇将兼理军民政务;另一类设于州、郡治所,即与州郡同设于一地,镇将绾军,由刺史、太守管理民政,但多数由镇将兼刺史、太守之任。唐代,镇戍之权较前减弱。唐末五代时期,节度使在其境内设镇,置镇使、镇将,除镇捍卫防守之外,还向人民征收器甲粮饷,掌握地方实权。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罢镇史、镇将,收其权归于知县,除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的镇以外,多数罢废。宋代以后,镇多指县以下的小商业都市。

  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宋代的路最初是为征收税赋转运漕粮而划分的区域,后来逐渐演变成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成为一级行政区。元代也有路,为二级行政区,相当于宋代的州府。

【古代行政区划文学常识】相关文章:

古代文学常识09-08

古代官职文学常识03-02

文学常识:古代文人绰号06-18

古代文学常识归纳05-18

文学常识:古代年龄称谓03-20

古代官职变迁文学常识03-06

语文古代文学常识03-03

秦汉古代文学常识03-01

古代文学常识歌谣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