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阅读心得体会

时间:2023-02-02 18:53:1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关于教师阅读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教师阅读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教师阅读心得体会

关于教师阅读心得体会1

  每读完一本好书心里不免会有种大彻大悟、感触颇丰的感觉。读了虞永平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忽然间觉得自己参加工作至今为止短短几个月的一些工作方式与教育策略还是有很多没有达到应有的价值与目标,很多时候,我们太过于追求教育结果而忽视了教育过程给幼儿带来的多元智能发展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利用好区域和环境带给幼儿的学习兴趣,错失了让幼儿探索发现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引导者、支持者,机械式的灌输让幼儿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这本书读完后,我的`脑海里自然而然的浮现出三个观点: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学做合一。“幼儿园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充实幼儿的生活,促进幼儿生命。幼儿园课程应该切实关注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只有在那种关注幼儿生活、为了幼儿生活的课程中,幼儿才可能快乐、充实并感受挑战,才能真正享受幸福的童年。”这些都是书中的原话,生活化课程设计的核心任务就是让幼儿做什么,教师的教学设计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幼儿想做的、可以做的,然后才是教师为其可以做什么。幼儿就是在做什么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的。幼儿的“做”包括观察、探索、发现、表达、交往、欣赏等活动。要让幼儿主动地学习,充分的发挥主体性。张雪门指出:“经验不是特殊的东西,经验是和环境相接触而来的。”陈鹤琴指出的“活经验”的观点就是指幼儿园课程是现实的,要向社会生活、民情风俗和自然物学习,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体会。虞老师书中的一些文章所阐述的观点正是为了体现了这些观念,如儿童的表演区室、儿童博物馆、图书馆、科学发现室、民间工艺坊、饲养区、微型社区、炊事区、种植园地等,无不是在强调“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学做合一”这一观点。

关于教师阅读心得体会2

  早教老师心得体会一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一边汲取前辈们的经验,一边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开展教育。儿子上幼儿园后,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壮成长。他的每一个进步都令我们为人父母者深感骄傲和自豪。首先要求孩子的同时,我们自己就要做榜样。主动去了解孩子,尊重他们的爱好。孩子喜欢什么或不喜欢什么都是孩子的权利,父母应顺其天性,顺其自然,在沟通中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对孩子的兴趣进行正确的保护和培养,让兴趣成为孩子走向成注意聆听,鼓励孩子多谈关于他自己的事。

  家长关心孩子,不仅要用眼睛“看”,而且要用耳朵“听”。这个“听”,就是要鼓励孩子多谈谈自己的事情。尊重孩子的发言权,让他觉得自己很重要。人际交往中,我们知道这样的一条原则:尊重他人发言权。但在亲子交流中,家长们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很多家长习惯以自己的意识领导孩子的行为当孩子发表言论的时候,或者驳斥说“不懂就不要乱说”,或者毫不在乎地敷衍这样做会减低孩子的存在感,让孩子产生“我的观点一点也不重要”“我不值得尊重”的想法。。很多时候我们家长忽略孩子的想法。

  孩子也是一个有自己需要和情感需求的独立个体,对于孩子的要求,一些父母都是对孩子有求必应,吃的、用的、穿的、玩的完全满足,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也一概应允在这方面是这样做的:当孩子想拥有一个特别喜欢的玩具或其他方面的请求时,我们会和孩子约定好,如果每天能好好吃饭,在幼儿园能好好睡午觉,上课时能尽量认真听讲,需要时能帮妈妈收拾整理。

  我觉得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耐心地等待,增强了控制自己的能力,学到了一些做事的技能;而且还懂得了要想得到什么东西,需要自己去努力,并付出相应的劳动或一定的代价;也在无形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不仅是孩子,我们家长也要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给孩子做榜样。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早教老师心得体会二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一边汲取前辈们的经验,一边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开展教育。儿子上幼儿园后,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壮成长。他的每一个进步都令我们为人父母者深感骄傲和自豪。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心得。

  一、让孩子慢慢完成

  那是初次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初次看到那么多小花朵们在阳光下绽放光芒,惊喜地发现厚朴不仅会跟着老师唱歌跳舞,还独立完成各种“生活动作”,还学会了人际交往,待人接物,深深地感觉到宝宝的成长,感慨万千。在活动中,老师让家长和自己的孩子合作完成手工制作,又粘,又剪,一眨眼功夫,多数作品已展示在作品栏内。可是,儿子却不紧不慢,不急不躁,加上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当时我一激动也没多想,就帮忙完成。后来,一次宝宝在早教中心上独立课,也是手工画画课,我在门外观摩,看着别的孩子都上交作业了,只是他还在慢吞吞地摆弄,我那个急啊,都想冲进去帮忙,但还是忍住了。

  课后,我拿着厚朴完成的还算满意的作品与老师交流经验时,老师反问了我一句“让他自己慢慢完成吧!难道你想破坏他的专注力?”我顿时语塞。后来,看到宝宝在幼儿园的作业,深感惭愧。没想到,这么个小细节却折射出我的大失误,宝宝虽然速度有点慢,但自己的却得到了提高和锻炼。我们不能急于替孩子完成作业,要让孩子成为主体,让孩子在慢慢实践中得到提高。

  二、让孩子学会遵守承诺

  我跟孩子解释的就是,说到就要做到。厚朴喜欢听睡前故事,但从不边听边睡,反而激动地要求讲多个故事,之前都到了10点了还不睡。我想,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这样下去可不行。正好,《婴儿画报》里有一篇《说到做到》的故事,我故意反复地讲他听,多次解释后,加入实践。这个方法就这样开始了,很快就收到了各种成果,以至于到宝宝上幼儿园没发现不适应情况,老师都惊讶地表扬厚朴“相当淡定”。

  当然,除了厚朴从6个月开始接受早教,过早得到课堂学习氛围的熏陶和各种锻炼分不开之外,我们也是有约定的,比如,答应他坐妈妈的车去幼儿园的要求,答应准时去接他等等。我想,要让孩子遵守承诺,首先家长要说到做到,答应孩子的事情要及时去完成,如果家长不遵守约定,孩子就会有样学样,养成不遵守承诺的坏习惯。另外,还要做好跟孩子提前沟通,多让他体会到遵守承诺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只要孩子能做出承诺,那么孩子的表现往往会出乎大人的意料。

  三、用欣赏和表扬的眼光看孩子

  我们家的教育主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我的体会是如果你用欣赏的,表扬的眼光看他,他真的会变的如你所想的一样。比如,厚朴的初次翻身,初次抬头,初次向前爬,初次对着我们笑,初次叫爸爸妈妈,初次迈开脚步自己走,初次对妈妈说:“宝宝好爱妈妈”。太多太多的初次,他的每一个进步都让全家人欣喜若狂。慢慢地发现他有许多优点。比如,他能熟练背诵三字经、古诗、儿歌,能说出好几十种水果的名称、清楚地分辨十几种颜色和形状;能认识1000以内的数字,正、倒数1-200数字,5以内的加减法,会熟知并拨打家人手机号码,会说1-100数字英文单词、10种水果英文单词及简单常用的英文短语。

  超喜欢音乐,能唱如种太阳、捉泥鳅、找朋友、一分钱、ABC等歌曲,并熟知歌曲名与出处(在哪里听过)。随着音乐,喜欢自编自导自演。熟知班上每个同学的学号和姓名,会清楚地表述在班上的所见所闻,如今天谁没来上课,和谁成为好朋友,谁抢了他的玩具,谁哭了他去帮忙安慰,还说到哪个老师更关心他,他更喜欢哪个老师等等。有一次,我们还惊喜地发现他居然会弹《两只老虎》的头一句,我们掌声雷动,他欢喜不已。

  只要他每获得进步,我们都会大方表扬,如“你会弹琴啦,太棒了!”、“宝宝喜欢上幼儿园,宝宝长大了,妈妈为你感到骄傲”等。如果他遇到失败,我们也不过份责备,如“宝宝,积木倒了,没关系,下次你会搭得更高更好看”等等。让他在赞美声中不迷失方向,在批评声中不缺失自信。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老师和父母是他的领航员。在他不自觉的时候,我们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检查督促;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及时进行指导。同时,我们注重发现他的不足、特长和兴趣,如他的性格比较内向、胆小,不善于表达情绪、表现自我等,对数字、音乐、英文等比较兴趣。我们将开展有针对性引导,也贪心地希望能得到老师们更多地关注与帮助。希望他在今后的生活中因为有能力而更自信、更多地体味生活的乐趣!

  以上是我育儿的三点粗浅心得,我们深知,儿子的每一步成长都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真诚感谢帮助厚朴获得知识、快乐成长的'老师们!

  早教老师心得体会三

  一、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家长对孩子大声地呵斥:“你怎么连这都不知道。”“快点过来,听到没有?!”……这样的事在我自己身上也时有发生,我们做父母的往往认为这样居高临下,命令式的语调能体现自己的威严,能让孩子更听话。可是你试过另外一种方法吗: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无论是在自己、亲戚、朋友家里还是在公共场合,当你要对孩子说什么的时候,请试着蹲下来,让自己与孩子处在同一高度,用你的手握住孩子的小手,用亲切的目光看着他,然后和颜悦色地对孩子说出你的要求。你是不是发现,用这样的方式对孩子说话,孩子同样听你的话,而且还会更开心地去执行你的“指示”,而且完成得更快更出色呢?达到的是同样的甚至是更好的效果,所不同的只是你说话的方式而已,而孩子却更开心了,对你的“命令”同样是执行的。这就是因为你蹲下来了,你用和蔼的口气和他说话。

  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当着生人和外人的面教训孩子科学育儿知识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其实,小孩子的领悟能力相当强,当你不想让他做某事时,只要轻轻地摇摇头,或悄悄地对孩子瞪瞪眼睛,他幼儿园托班育儿知识就会明白的,完全没有必要大声说出来。如果你还是不放心,也可以在出门前和孩子达成默契,就当是你们之之间的秘密:“如果你看见爸爸摇头,那就说明不能那么做;如果爸爸点头,那就是同意了。”

  三、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的自主意识也会随之增长。当你喂他吃饭时他说“我自己吃”,当你帮他穿衣时,他说“我自己穿”,可能他会弄得满身是饭,可能他会把衣服穿得一团糟,但我们不要打击你的兴致,而要信任他,鼓励他,给他学习的机会,否则孩子将永远不会“长大”。

  四、适时调整关爱的方式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要适当调整自己的关爱方式,不要把孩子当成永远长不大的人,事事都包办代替。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好时机,对孩子提出新的要求,帮助他成长,这样不会压抑孩子的才智。例如,当孩子过两岁生日时,你可以对孩子说:“宝宝又长大一岁了,从明天开始就要自己刷牙洗脸了”;又如,当准备送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你可以对孩子说:“宝宝下个月就要上幼儿园了,从现在开始要自己一个人睡觉,学会盖好被子。”……

  五、相互间多多交流

  幼儿育儿知识不要只是一味想知道幼儿园育儿知识大全孩子的各幼儿园春天育儿知识种想法,也应该把你的大班育儿知识想法告诉孩子,例如,爸爸上班时做什么工作,妈妈平时喜欢吃什么,爸爸妈妈对宝宝什么表现感到很高兴等等。对孩子敞开你的心扉,孩子也会同样对待你,交流的问题解决了,父母和孩子相互之间就有了默契,这对孩子的成长有裨益。

关于教师阅读心得体会3

  作为一名从教15年的教师,最喜欢的节日莫过于教师节,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在教师节这一天收到来自祖国各地自己学生们的祝福,最浪漫的事也莫过于收到学生送的鲜花……但当一阵阵幸福、浪漫的感觉还未曾消退的时候,我就在提醒自己反思:要怎样做才能对得起这份幸福与荣耀?

  无数个答案被否定之后,我终于意识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很多很多种方式,很多很多种角度,但最根本的,也最属于教师本份的就是提升自己的水平,使自己的课堂更能吸引学生,更能让学生为之喜欢,这才是教师最基本的爱,也是最有含金量的爱。

  当教师用心良苦地设计教案,滔滔不绝地讲解时,部分学生却毫无兴趣,千呼万唤唤不回。其原因有种种:也许是这部分学生讨厌学习;也许是他们跟不上老师的节拍;也许是他们觉得乏味……而产生这些原因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学生到底在渴望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呢?

  家人与亲友对“开心辞典”的喜爱,让我深受启发:“开心”是关键。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借鉴其可取之处,比如它的游戏规则:“降低难度”“求助于现场观众”和“求助电话”。“开心辞典”告诉我们,在“降低难度”的环节中,所谓的“障碍”就变得清晰,答题者自我诊断和矫治的水平便会迅速提高,成功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这正是学生在答题时需要的帮助,并且这种帮助使学生感到正大光明。在“求助于现场观众”的环节中,答题者的思维得到启迪,信心得到强化,并且群体参与使个人的答案得到了矫正。这可帮助教师掌握答案在学生群体中的正确率,并让学生懂得群体的智慧和经验的可贵,纠正部分自我中心论者的思想。而在“求助电话”的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到答题者心理的一角,即相信谁。这可帮助教师掌握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确实,教育应该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开心辞典”。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爱学生,就必须“降低难度”。“降低难度”才可能把握学生发展的实际程度;“缩短距离”,才可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应该把“开心”带进课堂,让学生开开心心地掌握知识,让学生在释放智慧能量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享受成功的愉悦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而我们的教育、教学视野似乎都很少离开教室和课本,尽管很多问题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甚至是视野之外的,但由于经验和理念的原因,学生已经习惯于用熟悉方式等待老师指导性的处理,全然没有面对陌生的新鲜,以及开阔视野的好奇。自然,我们的教育、教学就失去了生机。在这个天地里,涌动着的生命热情,不仅使求助者的`思维得到启迪,信心得到强化;同时,群体的智慧和经验唤醒了求助者的自我意识,对自己有了比较准确的自我评价,从而作出符合自己实际的自我发展的选择;共享丰富有余的心理资源,拓展一个益智舒心的世界。显然,教育应该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开心辞典。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让使用“求助电话”,让学生自主拓展求助空间,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就能开拓到鲜为人知的“冰山”之下。

  可以想象,“冰山”之下的世界,更加开心、更加美丽。我们清醒看到,受过去和现实奴役的应试教育,不仅使教育失去了蓬勃的生机,而且让学生学习生活失去了开心和快乐。不难发现,开心是教育最为丰富的宝藏,教育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开心辞典,我们为什么不珍惜呢?

  我时时刻刻在告诉自己,自己要用一生去教书育人,要用一生去诠释“师德”二字,要用一生去为“师德”二字努力奋斗。

关于教师阅读心得体会4

  最近,读了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先生《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对其中教育条件的论述感受深刻。

  是的,教育学是应该具备根本条件,缺少了它们,教育生活就不可能了,至少是不可能成功了。

  一、爱和关心孩子是教育学的条件

  这是因为学生不是老师选择的,老师与学生的联系也不是血缘的那种关系,而是非常简单地,当孩子出现在教室里时老师与他相见。所以说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必须具备爱心,且这种爱心真是教育者的伟大之处。老师对学生的爱成了教育关系发展的先决条件,大凡一个爱学生的老师总是一个好老师,一个成功的老师。反之,一个不太爱学生的老师其教育生涯总是不成功的。

  爱是教育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心去爱每位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只有投入“情”和“爱”,才会尽心尽力去帮助学生,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遵循“师爱为本”的思想,用爱心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像春雨润物似的浸润、感染,关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他们感悟生活,做有心人,从周围的人和事中汲取有用的养分,不断地完善自己。爱护每位学生,展现教师人格魅力是我们教师的工作原则。今天的孩子不缺少物质上的爱,缺少的是精神上的。而精神上的爱是那些爱呢?概括起来就是几种爱: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民主的爱。如果我们做老师的做父母的都能经常不断的与孩子进行民主平等尊重信任这样的交往的话,那么我们的教育一定是服务型的而不是管理型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一个老师爱他的学生,师生感情好,那么老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如果一个教师不爱他的.学生,师生关系紧张,那么表扬,学生认为是在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在故意找岔、整人。

  二、对学生的希望,信任是教育的条件

  “我不会放弃对你的希望的,我知道你可以造就你自己的生活”。希望指的是那些给了我们对学生的发展的各种可能性的耐心和忍耐,信念和信任。信任的希望激发了孩子,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发展和前途充满了自信。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因为信任而改变的学生数不胜数,一个学生偶而犯小错,老师对他说;”相信你会该好的,老师对你是信任的”,又是比严厉的训斥效果要好的多。

  多年来的我深有体会:信任对师生是双向调节的,老师对学生信任,学生也会对老师信任。有据话说得好,信则灵,不信则无,所以说,给学生的希望,信任也就是给你自己的希望和信任。总之爱的教育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爱的教育是一本大书。让我们用爱的实践来谱写教育职业生涯的亮丽乐章。

关于教师阅读心得体会5

  当我跨入教师这一职业生涯,面对铺天盖地的教育类书籍,说实话我困惑了、迷失了——什么样的阅读是适宜自己成长的阅读?怎样的阅读旅程使我既收获风景又收获感悟?

  学生时代所读的书本是经过国家教育部研发制定的,相对来说是比较专业、科学的,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逐步掌握知识、技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时代所读的书本是一段进行过谋划的阅读旅程。而要成为一名书香教师,我想除了一份强烈而持久的阅读热情,也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阅读旅程,那么什么样的.阅读是适宜自己成长的阅读?怎样的阅读旅程使我既收获风景又收获感悟?

  正在我困惑之际,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邂逅了这一本书《教师阅读地图》。

  这是一本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极大帮助的书。它有四大亮点:一、教师要读什么书?书中介绍“根本书籍”、学科知识重点图书、专业知识重点图书、人类基本知识重点图书,提供了近200本参考书。二、怎样读书?根据专业发展过程分时期阅读、阶梯性阅读、知性阅读。举例说明如何阅读一章节,如何阅读一本书。三、优秀图书和优秀电影的评介。四、阅读误区、阅读失衡举例。

关于教师阅读心得体会6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提高的阶梯。”读书使人提高,读人明理,一本好书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乐趣和享受,甚至使我们终身受益。“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每一位教师成为“读书人”是一种职业召唤,一种义务,一种职责,所以营造书香学校,教师必须成为学生读书的楷模。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我,跟上时代的脚步。仅有经过读书才能更新自我的观念,丰富自我的头脑。所以,“读书”——既是响应学校的号召,也是对自我的一种鞭策。

  我读了许多篇章,深有感触。明确了很多道理。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我。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我。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所以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首先,教育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教师对完美的事物应坚持敏锐的态度。教师应对的孩子就是最完美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教师对完美事物坚持高度的敏锐,才会发自内心的爱孩子,并因为爱而满心欢喜。教师要有“赤子之心”。做个很单纯、很简单、很好奇、很幼稚,有时有点傻劲的人。教师应有独立思想,让我经常思考教育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应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和手段。学生作为人,是需要灌输精神梦想的,那么教师首先应当做的就是顺乎人性。学生需值得去珍爱,在工作过程中要学会宽容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另一方面,教师在尊重学生时,也要学会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所谓“惩戒”,是指经过对不合规范的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但惩戒必须注意几点:一、教师惩戒学生应具有教育性;二、尊重学生人格;三惩戒应合理并公正;四、惩戒要贴合相关程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学会不培养乖孩子。如果我们将一个个乖孩子树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而必然的报应就是,在这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调皮捣蛋的孩子越来越多,而那些当初的乖孩子,将来他们也许就是“弱势群体“,汇入茫茫的失业大军。

  总之,经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自我的理论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确了,方法更具体了。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这一次的理论学需必将使自我获益匪浅。

关于教师阅读心得体会7

  假期里,我读了《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不禁为小林宗作校长那无痕的教育艺术和真正关注孩子的爱心所深深折服和感动。

  小林校长创建的学校——巴学园是一所令人向往的学校:教室是用电车做成的,教室的座位可以根据当天的心情和方便自由选择,上课时可以从自己喜欢的那门功课学起,如果大家学习很努力,上午便把一天的学习计划都完成了的话,下午便可以去散步,散步时,老师便相机教授理科,历史,生物等知识,还可以去露营,去野炊,去温泉旅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融洽相处中,孩子们像小鸟一样快乐地学习着,成长着——巴学园真是孩子们学习的宝库,成长的乐园!

  是的,巴学园的确是一所独具特色的学校,而它的每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无不渗透着小林校长的良苦用心,凝聚着他对学生真挚的关爱。正是这种对孩子的真正关心,才使他能够时时、事事、处处站在孩子的角度,从孩子的需要出发,想孩子所想,做孩子乐做,这正是他教育成功的秘诀。是爱,创造了奇迹!

  爱是什么?爱是耐心与尊重。为了训练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小林宗作校长专门设计了午饭时说话的节目,他认为“孩子们在别人面前清楚、自由、毫不羞涩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是绝对必要的。”其中一个男孩无论如何也“不想说”,因为“我没有什么可说的。”通常,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能就让学生坐下了,但是小林宗作校长没有这样简单地行事,而是一步一步地引导,从“哎”到“起床了”到“刷牙了”到“到学校来了”。小男孩一点一点地找到了要说的话,并且获得了师生热烈的掌声。我相信,这掌声会使他终生难忘。这期间一点点树立起来的自信,也会使他终生受益的。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如果我们也能像小林宗作校长那样,多一份耐心,少一点呵斥;多一点尊重,少一点轻视;多一些循循善诱,少一些粗暴专横,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会发展得更好?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个男生起来回答问题时,总是要颠来倒去地重复好几遍,而且频率很快,几乎一眨眼的功夫他能重复两三遍。比如说背诗吧,记得有一次,我检查他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前边两句背得还可以,第三句便开始重复,“气蒸云梦泽,气蒸云梦泽,波撼波撼波撼……”每当此时,学生便忍不住哄堂大笑,“哎呀,这都念的什么经呀,烦死了!”“拜托x大人,您就别结了,俺都晕了。”更有甚者,竟低声吹起了口哨。那个男生面红耳赤,重复的频率更快了。每当这时候,我都会严肃地要求学生保持安静,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我们要给他时间!”“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不是吗?”往往这个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后,脸上总是汗涔涔的,但同时也浮现出一丝笑容,如释重负般。慢慢地,该生说话重复的毛病渐渐改掉了,而语文成绩也越来越好。我想,这正是我们的耐心和尊重给他的鼓励吧。诚然,课堂时间是宝贵的,该生回答问题确实费时较多,但是如果我没有足够的耐心,给他充足的时间让他把话说完,而是无情地把话打断,让他在一片哄笑声中坐下,试想,他会怎么样呢?

  爱是什么?爱是信任和鼓励。在书中,小林校长一有机会就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对高桥一直说的是“你绝对能做到!”正因如此,在别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内心也怀有了“我是一个好孩子”的自信,每天心情都是好的。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最后成了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和社会活动家。而身有残疾的高桥君后来则成了某公司的要员。

  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女孩,长得很靓丽,忽闪着一对黑葡萄似的眼睛,透着一股聪明伶俐劲。这个女孩初一时学习还不错,可是到了初二,不知为什么,忽然好像换了个人似的,每天只忙着梳妆打扮,不爱读书学习了,还经常在课堂上打瞌睡。作为班主任,我多次找她谈话,女孩理直气壮:“我就是不愿意学习了”。“学不进去了”。“学好了有什么用”。“能考上好大学吗?”“考上好大学能找到好工作吗?”虽然我讲了好多道理,举了很多事例,但是人家一点也不为所动。有时候嘴上答应得好好的,但课堂上照常心不在焉。唉,人呀,失去了目标和动力,怎么能够奋发进取呢?但我还是不甘心放弃,苦苦思索怎样才能帮助她。

  偶然的,我听到她在教室里唱歌,唱得还挺不错。我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我冲她竖起大拇指说:“哎呀,小彤,你唱得真好呀!”“是吗?老师?你听到了?好听?”她脸上立刻露出了惊喜的神情。“好听,好听极了,都快赶上阿兰了。”“谢谢老师!我就是喜欢唱歌。”

  我的眼睛一亮,“那你可以学个音乐呀!学点艺术很不错的.。”“我这样还能考上高中吗?”她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疑虑。“没问题!依你的素质和能力,考个三中音乐班还不是小菜一碟?”“真的吗?老师,你真的这么认为?”她的眼睛亮晶晶的,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嗯。”我用力点了点头。她的脸顿时笑成了一朵菊花。

  那节课我们学习杜甫的长诗《石壕吏》,没想到她竟然很快背过了,而且默写时只错了几个字,看着这样的成绩,怎能不令人欣慰?更令人欣慰的是,她上课时的那种状态,背书时的那种神态,那么投入,那么专注,一颗心完全沉浸在书本里了。而这不正是我们老师最希望看到的情形?

  我心里欣喜:“小彤,你终于回来了。”我和她约定,“小彤,希望能再看到从前的你!”“一言为定!”她爽朗地说道,并向我扬起了小手。听着她银铃般的笑声,心中荡起的是只有教师才能体验到的幸福。

  是的,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扬起风帆前进的动力!

  爱是什么?爱是宽容和理解。在掏粪事件中,我们看到了小林校长对孩子的宽容。小豆豆为了一个掉在粪池里的心爱的钱包,居然连课也不上,而是奋不顾身地在厕所掏口舀粪,舀出来的东西在地上堆得像小山一样高。当我们看到这种情形,了解到事情的原委,我们会怎么做?怎么处理小豆豆?是不是会罚她的站?甚至让她写检查?而小林校长只是“稍微把脸凑近了小豆豆的面孔,像好朋友似的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然后就走开了。既没有发火,也没有训斥。而这样处理的结果是:小豆豆不但把那座小山完全放回了原处,而且从此改掉了她之前一上完厕所就往下看的坏毛病!神奇吧?而这,其实正是先生获得成功的原因:他总是怀揣着爱,总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看问题。所以,他总能很好的理解孩子的心理,因为他走进了孩子的心灵。

  这就是教育!你看不到一点教育的痕迹,但的确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是爱创造的奇迹!

  愿我们的心中多一些这样的真爱吧!多一些这样的宽容吧!蹲下身来,弯下腰来,在与孩子平等的对视中,倾听他们的心声。

  但愿我们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这样的爱的教育!

关于教师阅读心得体会8

  童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时期。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对于我们的教育工作甚是有益。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医生,她凭借着革命性的教育方法在儿童教育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利用今年暑假,我阅读了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这本书。书中详细地阐述了儿童的成长遵循一定的规律,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适宜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

  书中指出儿童的发展存在“敏感期”这一特殊阶段,它与儿童的成长密切相关。在敏感期,儿童会有充足的内在活力。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他们会不知疲惫、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的东西,一旦新的东西学会了,才会感觉疲劳和乏味。儿童始终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态度来学习新事物。在敏感期过去之后,人要想在心智上有所进步,就要靠主观努力、不断研究和思维的创造了。所以儿童的早期教育中,一定要把握好孩子的敏感期,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书中还提出了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犯下的错误,引导父母反省自己的行为。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定义孩子的世界,在不知不觉中会犯下错误。比如说孩子在专注地玩玩具时,成年人喜欢摸摸孩子的头,拉他们的手亲吻他或者让他做别的事情,这些行为在无意之中打断了孩子的专注力,孩子的心理构建也会受到阻碍。我们也许会发现有些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比较难集中,我想这也许和早期的心理构建受阻也有一定的关系吧。在跟家长的日常交流中,有很多家长会抱怨青春期的孩子特别难管,特别不听话,其实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是有原因的。我们有时候会感觉和孩子很难交流,走不进孩子的世界,原因不是成年人掌握的文化知识不够,而是我们跟孩子理解的出发点不一样。我们有时总是以为自己是正确的,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难道我们不爱孩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是做父母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自己,陪孩子一起成长。

  作为父母和老师,大家对孩子的期望是一致的。蒙台梭利结合了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通过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不打扰孩子的观察方法,终于了解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她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后,将自己的教育理念用于实践。“儿童之家”的第一批孩子是来自罗马最贫困地区的3~6岁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学历也不高,孩子身上有很多不文明没有修养的行为,但是几个月后,这样一群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全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美好的修养。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孩子,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自己,保证自己的内心是安静的,不断反省以完善自己,才能在教育中避开自己容易犯的错误,和孩子拥有良好的关系。面对出现不良行为的孩子,我们要及时和家长沟通,耐心找出原因,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我们选对了方法,儿童就会发掘出自己的本性,实现更完美的成长。

  在成长过程中的生命,都会按照一定的发展规律,这是一个必须遵循的规律。儿童的世界是奇妙而神秘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孩子的潜力有的时候真的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只要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动手,给予孩子合适的引导,相信孩子一定会成长的很好。

关于教师阅读心得体会9

  读饶杰腾《真语文就是语文》这篇文章时,一下子被文题所吸引。因为前些时间,读到一些关于真语文的文章,一直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一直喜爱着语文课堂,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想看看不同的人对语文的理解,于是,认真读完了此文,感觉受益匪浅。

  作者认为真语文需要语文教师的真功夫。什么是真语文真功夫?听、说、读、写的功夫就是语文的功夫,如果可以这样表述的话,那么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在这样的四项语文技能中,真的下了多少自己的功夫呢?单就后两项的读写,一个语文教师自己实践了多少。回看我们身边一线的语文老师,他们把自己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批阅学生作业上,用在自己日常繁多的教学事务上,真正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确实很少。至于写的方面,一个语文教师一学期下来,可能没有写过一篇自己的文章,那些参加功利比赛的论文除外。真做,是从自我开始;真做是从现在开始;真做,是从读写开始。我国的学者魏书生也说的这样的话: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己。这是一种思维,更值得语文教师思考。怎样更好地生活?怎样更好地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怎样让自己的语文课堂鲜活灵动?我们别无选择:语文老师需要真行动,需要听说读写的真功夫。这可能是从“源头”做起功夫。功夫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期一贯的习得。

  真语文需要学生的真阅读。说到阅读,只要稍微内行的人,都知道它对一个学生语文水平提高的必要性、重要性。现在的学生真正在读吗?学生课外阅读,我们只是倡导而已,一直很难得到真正的落实。一是孩子没有自己的书读,除了课本和教辅以外,孩子的书包别无其他。二是孩子连自己的作业都难以应付,大多数监护孩子的不喜欢阅读的家长更是无法指导孩子课外阅读。我班的40个孩子大多数父母都是打工一族,很多还是外地来胶州的打工者。本身文化层次不高,对学生的学习不是很用心,更别说读书了。让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一再落空。三是大量的作业压的孩子没有阅读的时间。各科都在抢学生那有限的时间,课内作业都疲于应付,课外阅读从何谈起?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全校教师尤其是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才能解决。

  真语文需要师生共振的真课堂。为什么这样说?我们静下来看看语文课堂上的一些现实:一是课堂里花里胡哨的东西多,表面热热闹闹,实在没有多少。老师“振动”的多,模仿的多,赶潮的多,标新立异的多。语文课越上越复杂,语文课越来越难教,这是事实。为什么?语文课要学的要表现的东西多啊。其实大道至简,大音希声。越是简单就是丰富。不要在语文教学中失去了语文的本真。

关于教师阅读心得体会10

  说来惭愧,从参加工作至今已整整二十个年头了,读的教育专著少之又少,而且读书也是为了应付考试。自从进入第二实验初中,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教育知识的匮乏和教育手段的单一,于是有了读书的冲动,李镇西的《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便第一次走进了我的视野。

  这本书是李镇西早期的教育随笔选,书中的大多数文章是八、九十年代的作品,虽然年代较长,但李老师当时的思考和做法,至今还有意义,对我们大多数老师仍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并且每一篇文章的后面又加上了“整理附记”,实际上是作者对当时问题的.重新审视,也开阔了读者的眼界。

  这本书分四辑:第一辑《情寄教育》主要谈了自己追随教育大家,用永久的童心做教育,用爱心和学生沟通。第二辑《若有所思》主要对我国当时的德育和班主任工作进行认真地分析与反思,二十年后,李老师思考的问题似乎还末解决。第三辑《“素质”漫谈》李老师认为素质教育是一个无奈的概念,现在看来的确如此。第四辑《心灵写诗》李老师强调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发现身边的美,培养胸襟开阔的爱国者。

  读名家的书,首先感动的是李老师的童心。从工作开始到现在有三十多年了,竟然没有丢掉童心,当了校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这真是难得啊!正是因为对教育的热爱,才让他乐此不疲。

  其次,李老师的勤奋让人佩服。李老师在毕业之初就读了大量的教育书籍,特别是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的书。多读书才能使人快速进步,读书也能引起人的思考,所以李老师进步很快。

  第三,李老师还是一个豁达的人。李老师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做自己想做的教育事业,并提出了“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的观点。我非常认同这一点,人只有自我感觉幸福才最幸福。

  对于李老师的教育理念,我十分认同,特别是他提出的“最好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的观点,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和尝试的内容。李老师教给了我很多的方法和思路,我想,下一步自己的努力方向已经明确了。

  当然,李老师是一个勤学、善思的人,当时的所思、所感,离顶级的教育大家还是有差距的,但他的经验足够我学习和借鉴的了。正像他自己说的,这么大的中国没有出一个举世闻名的教育大家是一件憾事。经过近二十年的成长,李老师的眼界又开阔了不少,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的领军人物。有机会一定要读一读他近期的作品,相信一定会给我们带来醍醐灌顶的感觉。

关于教师阅读心得体会11

  初识《爱的教育》,真是缘于偶然,偶然间在学生课桌上发现,并随手翻阅了两页,而后便又翻了第三页,第四页,再然后便翻完了全册书,当时的情形真可称得上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少儿书”。书中那一个个平凡的人所做的一件件平凡的事无不深深的触动着我,让我为之魂牵梦绕;那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一个“爱”字,更是让我为之潸然泪下……

  本文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小说,通过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眼睛,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他四年级的全部生活点滴。“爱”是整篇小说的主题,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最真挚的情感,桩桩件件丝毫不见有什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却总能感人肺腑,引人深思。小说以时间为顺序,用“爱”贯穿始终。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书中,无论是学校家庭,甚至是整个社会这样一个大环境都在努力营造一种“爱”的氛围,使儿童在感受被爱的同时也学会付出他们的爱。作为一个老师,我不禁想到,其实我们也可以挤出一个固定的时间来让我们的孩子也来听听类似的“爱的故事”。就像书中老师讲的“每月故事”一样,给我们的孩子感受爱的机会,给他们的灵魂洗洗澡。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爱满天下,乐育英才。”老师只有充满了爱,教育才是快乐的,有效的。学生只有亲其师,也才会乐于信其道。那么,如何才能做一个让学生乐于亲近的老师呢?答案恐怕就在于一个“爱”字,热爱教育,更要热爱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如果老师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让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那些某方面存在不足的学生,当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前进。

  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人爱我们。其实,爱如同空气一般无时无刻不在环绕着我们,而我们却似乎总是少一双发现“爱”的眼睛。掩上书本,静下心来,平日里漠不关心的一幕又一幕便潮水般涌上心头……妈妈这个世界上最最无私的爱着我的人,记忆中好总是在不停的烦我:“多穿件衣服,天冷了!”“多吃点菜,还有肉,看你这两天都瘦了!”“记得打个电话!”……经常性的一句话要重复上好几遍,不耐烦的语气里却满是对我的无限的爱!爸爸是个内心情感丰富,但却不愿外露的人。他从来也没有对子女说过一个“爱”字,却又无时无刻不以他那无欲无求的'爱包围着我们,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支持的举动,甚至是一个细微的让你无法察觉的眼神……父爱无语、父爱无边……我们的老师啊,及至自己也做了老师,我才能理解你们那一句句的唠叨里包含的无限期待,一次又一次的示范,一遍又一遍的讲解,惟恐落下一个字,就怕少讲一个题,你用自己那一道道岁月的刻痕和不时沙哑的噪音深深的震撼了我们!我的朋友们,虽然我们有的并不能时常见面,可我明白,在我高兴时会有你们一起分享,在我面临困难与无助时,你们更会毫不犹豫的伸出友谊之手……感谢上天,让我拥有了你们,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爱我,疼我,让我知道我原本就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啊!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能够感受到别人的那份极为温暖的爱的时候,我相信你也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的,对吗?所以,我亲爱的朋友们,勇敢的去付出你的爱,并收获无数的即将回报给你的爱!

关于教师阅读心得体会12

  我校举行的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中,我讲授《我与地坛》。回顾整个历程,从准备到试讲到最终比赛,实际时间只有一个周,我却感觉像漫长的一个月,其中充满了各种慌乱与不满意,在此过程中,张新峰老师竭尽全力帮我稳定心态,从学案的编制、修订到试讲的督促、点评,都给予了宝贵意见,像师父也像大哥哥。孟丽梅老师参加德州优质课比赛时讲过此文,主动提供给我当初用过的资料,并在总体教学思路上给予了指导。隋秀晓老师也像看待自己的事情一般参与评课,帮忙制订学案。高一二部语文组像个大家庭,每一个成果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除了感谢我不知还能说什么,真的,谢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虽然辛苦,但经过这次历练,我自己也收获良多,并且发现自己平常教学中的许多不足,对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

  现简单说一下自己的收获:

  (一)对新授课课型有了更好的把握。

  1. 注重学生朗读。语文是知识学科,更是人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朗读,使其在朗读中体味作者的情感以及语文的美。《我与地坛》以深沉的笔调抒写着作者对生命苦难的感悟,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朗读对把握作者的感怀至关重要。

  2. 发挥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相结合。老实说在这次授课中,学生的很多表现让我十分惊讶,他们完全有能力独立或通过合作完成对课文某些方面的解读,我们应该多把讲台留给学生。当然,学生永远有没想到的方面,教师不能高估学生水平,遇到问题要沉着冷静地启发诱导,不能急于告知答案。

  3. 深化落实。教师讲完了和学生记住了是两回事,当堂巩固和提问是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一定要引领学生及时掌握该掌握的东西,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二)对五重发现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自学发现,使学生自主、独立学习;展示发现、探究发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深入探究文本;总结发现,使每节课都让学生有收获;拓展发现,开拓学生思维、视野。()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经过不断教学实践,我也由原本的.陌生,变得运用起来越来越熟练,也愈加体会出其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三)活动中成长

  1.突发情况牵引出的反思。在课堂最后“联系实际,回忆母亲打动我的一件事”环节时一学生深情讲述,原本是很好的收束,但由于语言啰嗦且口齿不清造成拖堂,大家也不知道说了什么,貌似是突发事件,却发映出我对时间把握的欠缺以及平时对回答问题要声音宏亮、清晰的训练力度不够,以后还需加强。

  2.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比赛时看到不少老师进行组内评比,并实施奖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所教的班级中也有学习小组,但平时主要进行组内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未很好利用组间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高一是学生高中学习阶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作为老师要促使学生夯实基础,引领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经验+反思=成长,我会不断在实践中改善自己的教学,望老师批评指导。

关于教师阅读心得体会13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烤问自己的问题。所以当我的目光触及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时,心中荡起震颤的喜悦与激情,就像久在黑暗中摸索的人突然看到了一盞明灯,在沙漠中跋涉的人遇到了一口清泉一样,我扑入这本书的怀抱,一气读完了这部著作。

  这位老人痴情着心爱的教育事业,用崇高的品格和对教育的痴情点燃人性的灯盏,照彻教育者的心底。这部书是一线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伦理教育的好教材,它会使你在迷茫困顿中洞启心扉,收获丰裕的教育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生主题是培养真正的人——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他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创造性地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融合在一起,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目标。在他看来,所谓"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即"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应当"第一,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创造者;第二,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第三,是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细心的保护者;第四,是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公民;最后,是树立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全面发展是指学生的身体、品德、智力、劳动和美感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忽视哪一方面或只偏重哪一方面的教育,都是片面的教育。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则要求"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织,使这几方面的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但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并非要求每个人的所有方面都均衡发展,也不意味着每个人能够胜任所有的工作,能够不停地从一个职业转到另一个职业。苏霍姆林斯基对此作了清楚的说明:"全面发展的思想是跟样样都做而又不求甚解是毫不相容的,"于是,全面和谐发展就与个性发展有了必然的联系。在他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同掌握高深的知识、同积极的社会活动和劳动活动、同任意选择职业的可能性联系着。所有这一切都要求个人兴趣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职业则应适合于人的天赋和志向。因此,可以说,个性发展和全面和谐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没有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是难以实现的。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观点是他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的基石,也是他的全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以当前上海市、青浦区“二期”课改“人本”理念观照大师充满人性的教育思想,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课改中的诸多倡导在其中早有精辟的阐述。他无意要穿透什么,而是依循了教育的'的本真——人的相互关系。在新课改大潮的背景下,阅读大师的书,感到无比亲切与温馨。

  苏霍姆林斯基把“培养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当作教育的首要任务,他认为,假如我们的孩子都能以乐观的情绪看世界,周围的世界都能向他展示美丽、精细、温和色彩,他就会贪婪地聆听你的每一句话,接受教导和进行自我教育。“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心灵中巨大的、无可比拟的精神财产和精神财富——欢乐和幸福。”可以读出,大师的“培养接受教育的能力”并非是教化孩子,而是通过与孩子和谐交往,给孩子的生活以无比的欢愉和幸福。而我们眼下又在做什么?我们的许多老师把精力疲于“执行”与“管束”,将生动活泼的心灵拘囿于所谓道德条例的狭小空间里,并非从“人性”情感的需求出发,做坦诚幽默的对话者和学生心声的倾听者,而是从教师的权威出发,将自己异化成德育条例的执勤者,尽管有些教育者摆出一副和蔼的动人姿态,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但最终还是将学生温柔地奴化。理解了这一点,我们的德育工作就不会仅剩余几面流动红旗和几张量化考核表,而是关注孩子健康的心态、昂扬的情绪、以及忠诚奉献、慷慨无私等敏锐崇高的道德感。这就需要教育者们抛开功利和权威的欲望,于细微处关爱学生,从“人性”而非奴性的角度出发,开辟自己的语言如音乐一般,铮铮奏响在学生心灵,使那些冥思苦想的话语,成为孩子无比的欢乐,这时的学生就成了灵动的受教育者。“要照着应该做的那样去做,不是为了给人看,不是为了让人看到你的好举动而夸你,而是凭着良心办事”,这样的话语似乎每一位教育者都会给孩子讲述,苏霍姆林斯基却认为,这是心灵中最细微、最娇嫩的一角——自尊心的轻微触及。要让孩子创设这样的感受:在他周围没有任何人监看,而是他自己善于扪心自问,让“自我”的声音在“人”的身上说话,也就是练就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反思在日常的教育中:要么是不厌其烦地催促,机敏地注视着学生的每一个动作,使学生最后变得麻木和意志的虚弱无力;要么是通过表扬或物质奖励来督促,使学生的良心依附于外在利诱。一旦形成这种外力的惯性,学生内在的自我教育能力就会弱化或丧失。也许他的一生都不会善于控制自己,靠自己的力量处理问题。康德说:“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执著地思考它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那就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和我们内心的道德法则!”只有外在的社会要求要求转化为自我内在的价值取向,内心的道德法则才会如星空一样发出璀璨的光芒。从“人”的相互关系来讲,启迪孩子用良心支配自己的行为,也意味着信赖和至诚,意味着“人性”的唤醒。

  夜色阑珊,那些充满人性的话语如醍醐灌顶,强烈撞击着心灵,“人生下来,并不是为了像尘埃那样无影无综地消失,而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永久的痕迹。”

  我们的身后是发展中的一个个丰满的生命,要培养真正的人,在教育身后留下动人的痕迹,就需教育者学会尊重学生的情感,站在人性的角度,用激情和智慧奉献自己衷爱的教育。

关于教师阅读心得体会14

  九月,开学季。为了使新教师能尽快适应岗位,也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冠县东古城镇联合校教研室的张老师在田马园小学对我镇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业务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我受益匪浅。

  一、用心交流,真诚相待。

  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真诚,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亦是如此。

  看,戴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真正践行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课堂一开始,戴老师风趣幽默的教学方式,便吸引了我。他用渊博的知识储备,精心的课前准备,透彻的作者分析加上丰富的表情,让全体学生整堂课都跟着他的思路游走。“我是客人,你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整堂课都是学生在做,他适时的引导,真正的做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做学生的指路人这一角色。戴老师用真心换真心,学生都被他带入了课堂,朋友式的`相处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面带微笑,走进课堂。

  微笑是一个人开心的表现。微笑谁都会,但整堂课都做到面带微笑却很难,但沈老师做到了!她的《端午粽》真是精彩!整堂课沈老师都面带微笑为学生答疑解惑。关于新知识的授受,她是用学生所熟悉的、所了解的直接知识来带动间接知识。她百灵鸟般的声音,满脸的笑容,亲切的话语,如今仍萦绕在耳畔。微笑,可以让我们跟孩子走的更近,可以带动孩子们的兴趣,也可以让孩子们愿意与我们交流。

关于教师阅读心得体会15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们搭建了这样的阅读学习和读书交流的平台和任务,我也才真正的有机会静下心来细细拜读了于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从中收获颇丰。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教了4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作为教师,应该按照自己喜欢的老师来塑造自己!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最令我最敬佩的是他始终向学生交出这样的名片:微笑,下面是尊重、理解、宽容;反面是负责。我想,让于老师永葆青春的奥秘或许就在于他有一颗永不褪色的童心和永远勤学的恒心吧!

  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美国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它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尊重是做人的原则,微笑是一张永恒的名片,掌声是有力的赞美,相信和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娥一种方式。是的,调整好心态,把握我好尺度,多换换角度思考,你的课堂定会收获别样的风景。

  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最美丽的,但可能是和蔼可亲的;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孩子王,但可能有着独特的魅力。

  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校的教师应该是一幕戏的导演,更应该是演戏中的一个角色,他应该指导学生怎样排演,并且跟着他们一起演。”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既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

  是呀,教师必须严于律已,时时做学生的表率。老师要身体力行。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到学生关注、给学生以影响,学生不仅听你说教,更在看你的行为。言传不如身教,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好;要求学生不做的,你自己首先不做。教师要在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如,作为班主任,早晨到校看到学生在上自习,可是班内地面上有垃圾,首先要做的不是训斥学生为什么不把地面打扫干净,而是亲自那笤帚把地面打扫干净。学生看到后也会这样做,下次就会把地面打扫干净,然后再上自习,而且会注意在以后不再乱扔垃圾。类似这样的事虽然看似生活中的小事,但是教育无小事,作为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同时还应该积极主动检讨自己的言行中有无不良习惯,用自己良好优雅得体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事事无小事,只有在小的.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才有可能在大的方面有所突破。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认为自己是与学生同样的人。真心地做学生们的朋友,永远保持欢乐,设法消除忧愁。我要作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作我的朋友。”叶先生真心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亲密朋友,把真心为了朋友好作为教师工作的目的,透出了对学生的真心爱护。如今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受挫体验和教育。因此,教师不要把自己置于高高的神坛上,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学生,给学生建议一些“好路”,让他们少走弯路;在问题前和他们一起分析综合,让他们作出理智的决定。但绝不替他们走路,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对学生采用激励式教育,对其点滴进步或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决不应视而不见。老师必须懂得爱所有的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

  我很有幸地成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现在的学生有时也在抱怨,现在的学生很难管理,也很难教育。现在想来,应该试着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他们,可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实生活中,我们都需要爱的阳光普照,没有爱就没有我们的世界,更谈不上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孩子们的眼里,老师就是爱的化身,在老师的身边,就会享受到爱的呵护与滋润。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有利于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能够减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这就是所谓的良师益友。为此,我们在工作中要真挚地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从而得到做人做事的经验。

  “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习惯的培养要具体在每一件事情上,做总比说更具有说服力而且效果也更好。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但往往我们总爱只挂在口头说说,最缺乏的就是做。养成好习惯,要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文中始终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书中在描述培养学生好习惯的几个细节上:开关门窗、种植蔬果……习惯成自然,把好的方法教给孩子,在这样优秀的自然性的牵引下,孩子会自觉地主动学习、努力劳作、关心他人。叶老朴实的话语中也为我们在班级中开展学生良好的习惯培养指明了方向: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作为首要任务,良好的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都要从细微处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要一个一个地提醒、引导,抓反复,抓落实,持之以恒,直到抓出实效为止。其实,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让良好习惯成为一种本能,一种能力,一笔财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像叶老所说的那样:“所谓教育,无非是从各方面给学生好的影响,使学生在修养品德、锻炼思想、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加强健康各方面养成好的习惯。”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我不怕多费学生的心力;我要教他们试读、试讲、试做探讨、试做实习,做许多的工作,比仅仅听讲多得多;我要教他们处于主动的地位。”

  “他们没有尝试过的事物,我决不滔滔汩汩地一口气讲给他们听。他们尝试过了,我才讲。可是我并不逐句逐句地讲书,我只是给他们纠正!给他们补充,替他们分析或综合。”是呀,作为老师我们不能总是把学生抓在手中不放,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动脑,不能一味地给学生答案和结果,而是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和获得结果的方式方法。教师的工作在于促使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寻求真知识,并用真知识来支配他们的行动。当孩子遇到事物,想不通,说不清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发生了求知的动机,这时,再加以点拨,引导他们亲自去探索、去试验,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对这一事物的新认识。这样一点点地去引导,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每节课教完知识后,都要让学生总结,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这节课都讲了什么、哪些是重点、自己理解掌握多少。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从中做好引导、辅导的工作。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学生就会渐渐的养成并提高自学能力。通过类似这样的教育引导,不仅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逐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高。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我们不但要站在“执导”的角度上精心设计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演活动”,自己也要积极的参与进去,同时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教学等方面做好充分的考虑。其实,学生就像是一粒种子,我们只有用科学的方法播种,种子才能生根发芽,不断壮大。因此,作为播种者的我们,课堂的教学设计要精细、科学、实用,就像一位导演一样,既要有宏观的策划和谋局,又要有微观的设计与优化,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积极的参与一系列的主体性活动。

  通过读于老师的书,我深深被于老师有着像水一样温润、奉献、宽容、清洁的品质所打动。我钦佩,我折服,钦佩于老师的智慧,折服于老师的中庸。最后引用于老师的话:“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教师,就让我们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因为生命与我们只有一次。”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将用最大的热情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不断学习着,不断进步着。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阅读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师阅读心得体会12-12

教师阅读心得体会范文01-21

教师阅读心得体会15篇12-19

教师阅读个人心得体会02-01

教师阅读心得体会14篇02-01

教师阅读心得体会(15篇)01-30

2016教师阅读《阳光心态》心得体会07-07

经典阅读心得体会01-08

阅读心得体会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