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曲式教程

时间:2021-03-01 12:58:15 乐理教程 我要投稿

乐理曲式教程

  乐理当中的曲式如何表现的?欢迎阅读参考下面的文章,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

  曲式分析是研究音乐作品构成统一整体的和各部分的结构规律,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主题和非主题成分的组合及其调性布局的系统阐述。起承转合式结构,是作品的一种基本结构方法。我国古律诗常运用起、承、转、合。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在我国古代的诗词运用起承转合的例子很多,例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破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律诗是这样,古论文也如此。苏洵的《六国论》,全文五段:第一段总起立论,第二段正面承接,第三段六转(既是对第二段的旁转,又是对第一段的远承,)第四段是轻转――转入综合推理得出结论。文章末段以感叹作结。统观全篇,起承转合,十分分明,自然流畅。在音乐作品中,一个具有乐段规模的主题常常有四个过程,这四个过程就是曲式主题发展的起承转合。

  康和老师在他的论文《音乐结构思维的核心──“起承转合”》中提到:“音乐不能表现具体的情节,只能通过对一些事物运动听觉特征的模仿或对抽象感受的音乐描绘,来暗示出一定的情节。所以音乐结构中的 “起承转合”也只能通过对稳定、不稳定、紧张、松弛以及形式上的明确与单纯、复杂与简单、低落与高涨等的音乐描绘来体现。”

  在音乐作品中的“起”指的是,音乐开始的陈述部分;“承”指的是,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对陈述部分加以巩固;“转”指的是,变化发展或引进新的素材,并逐渐推向高潮,往往在总长度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处,称为“黄金分割点”;“合”指的是高潮后,音乐需平复下来,将主题予以结束。

  以柯勒作品《热闹的街道》为例:全曲16小节,乐段结构。分两个乐句(a、b)8小节一句,内分四个短句,每个短句4小节,共四个短句。每四小节代表一个起承转合的步骤。

  这是乐曲开始的'前四小节,前两小节旋律线条为上行,后两小节为下行,和声作用为起句,结束在主和弦上,结构安排为乐曲的“起”。

  这是乐曲的5-8小节,旋律线条5-6小节为上行,7-8小节为下行,和声作用为半终止,和弦用的属和弦的第一转位,结构安排为乐曲的“承”。

  这是乐曲的9-12小节,旋律线条9-10小节为上行,11-12小节为上行,和声作用为变化,和弦用的下属和弦的第一转位,结构安排为乐曲的“转”。

  这是乐曲的13-16小节,旋律线条13-14小节为上行,15-16小节为下行,和声作用为结束终止,和弦用的原位的主和弦,结构安排为乐曲的“合”。

  综上所述,起承转合贯穿在音乐中,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还有一些特点需要注意,第一句的“起”要明确调性,多使用主和弦,要以主和弦为中心。第二句的“承”继续强调主和属,多用属和弦作为半终止来结束这一乐句。第三句的“转”要强调不稳定的因素,常用下属系统,形成对比。第四句的“合”主要回到调性中心,以正格完满终止来结束全曲。

  起承转合在小规模的乐曲中是存在的,在大规模的曲式中更能完美地体现出来。比如奏鸣曲式,就是一种在发展上最充分也是最完善的起承转合的结构。变奏曲式也是另一种形式体现出的起承转合的过程。起承转合的结构原则符合寓变化于整齐的基本原则,也符合发展的规律。太整齐就会显得比较死板和单调,变化如果太多,又会显得杂乱无章,整齐中有变化,变化中有整齐,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呼应,这正是起承转合要表现的,这种表现的结果就是使得乐曲在形式上更加完美。起承转合随着不断地扩充和扩展,不断出现新的元素,将会使乐曲的结构越来越完整,这样乐曲的独立性也会越来越强。

【乐理曲式教程】相关文章:

奏鸣曲式的乐理知识08-15

乐理教程之拍号怎么画08-30

五线谱乐理基本教程09-04

曲式常识之变奏曲式03-31

音乐初学者的乐理知识教程10-29

曲式结构介绍11-09

曲式常识之复三部曲式11-15

曲式基础知识03-18

曲式常识之套曲11-06

曲式术语有哪些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