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风陵渡阅读理解及答案

时间:2023-01-05 15:10:38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感悟风陵渡阅读理解及答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因不同的人和事内心会有所触动,产生不同的想法,这时候,就可以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让自己铭记于心。不过,你知道怎样记录感悟会更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感悟风陵渡阅读理解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感悟风陵渡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解答14-17题(22分)

  感悟风陵渡

  郑彦英

  我在穿开裆裤的时候,就已经在头脑中勾画出风陵渡的模样,甚至我已经在小说里3次写到风陵渡,却还没有真正见过风陵渡。

  前年5月1日,我站在壶口黄颜色瀑布的东面,看着犹如脱缰烈马奔腾咆哮磅礴南下的黄河,禁不住联想到了风陵渡,想象着风陵渡的模样。

  既为渡口,水势不应这般凶险,应该稍微缓一些,但水面又不能太宽,否则难以为渡。既不能宽,水就会急,加上要拐那么一个几乎直角的弯,迎水的岸壁,就应该是陡峭坚硬的岩石,最初迎水的地方,肯定飞溅起很高的浪花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站在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彩虹,而渡口,不会在急弯处,应是在急弯之上或之下。

  有了这般联想,我自然对一睹风陵渡的风采,增加了几分迫切感。

  车已经开了两小时30分,按照计算,风陵渡的急弯处就应该出现在我的视野了,我的双眼就一直注视着前方,期待着那坚硬的峭壁的出现,期待着那飞扬的黄色水雾和金色的虹,但眼前的路面一直平坦着,只在遥远的西边,有起伏的黄色,那不应该是山,更不会是坚硬的峭壁,而应该是丘陵。我就闭住眼,期望听到波涛撞击岩石的声音。

  "这里就应该是风陵渡了。"身边的孟政委说。

  这怎么会是风陵渡呢!坚石在哪里?峭壁在哪里?急浪在哪里?水雾在哪里?还有虹,彩虹在哪里?没有,全没有!只有漫无边际满眼满世界的黄水!

  也许是我去年对风陵渡的设想太过于雄险峻奇了,所以面对着平展展铺在道路北面的黄河,我的眼里和心里一片茫然。

  不但没有峭壁,不但没有坚石,反而是可以冲刷裹带的黄土地阻挡住了黄河,阻挡黄河的不是坚硬,反而是柔软,柔软的黄土让黄河悄然地在这里拐了一个弯。

  和柔软同时的还有宽阔,这是一种近乎无垠的宽阔,面北而望,就见河面宽阔得几乎没有边缘,我也确实没有看到边缘,只看到了浩淼的黄颜色水气。

  奔腾咆哮的黄河如脱缰的野马狂奔南下,万钧之力从狭窄的晋陕大峡谷呼啸着冲锋而出,在风陵渡无垠的宽阔面前,在黄土地无限的柔软面前,无处可冲,无处可撞,泄了气一般分散开来,分散得连声响都没有了,分散得如朦胧的夜色一般温柔,温柔得让你不可以理解处在壶口瀑布的黄河

  正因为我们对于风陵渡的想象和面前的风陵渡之间巨大的差距,我和孟政委坐在黄河边四面透风的茅草棚下,坐在西下夕阳的余晖里,禁不住感慨万千。

  我想到了孔子问道于老子的故事,孔子问:"何谓柔能克刚?"老子没有回答他,只是将他的嘴张开。于是,孔子看到了老子掉了门牙的光秃秃的牙床,还有致使坚硬的门牙脱落的柔软的舌头。

  有一句古语:两兵相争,勇者胜。

  我想这句古语大概应该改写为:两兵相争,智者胜。

  风陵渡如果不是以自己的宽阔来迎击黄河,而是勇敢地用自己黄土的身子去阻挡黄河,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被黄河巨大的浪涛冲刷着,不断地坍塌,随后被黄河冲走。所以平坦宽阔就是风陵渡的胸怀,不阻不挡避其锐气是风陵渡的智慧。

  古韩信甘受胯下之辱,不正是勇敢地向自己内心的虚荣和世俗的目光挑战,不正是对自己雄才大略的坚信么!

  所以真正的勇,绝不是匹夫之勇。只有勇于战胜自己的人,才能征服天下!

  天已黑尽,风陵渡也静了下来,我们才听见了黄河的涛声,是那种深沉得似乎听不见,却又博大得几乎要将整个世界包容进去的浊音。我不禁想到,这不正是对大气磅礴的勇者的歌唱么!

  14.本文题目为《感悟风陵渡》,请说说感悟的内容。(5分)

  15.请结合本文,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来构建文章的?(6分)

  16.文中写到了“孔子问道于老子”的故事,如何理解老子怪异的举动?(3分)

  17.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感悟?请选择一点,结合社会实际或自己人生体验,写一段不少于80字的随感。(8分)

  14.从奔腾咆哮的黄河在风陵渡无垠的宽阔、黄土地无限的'柔软面前变得无比的温柔的景观中,(1分)作者感悟到“以柔克刚”(2分)以宽阔的胸怀转化硬性冲突(2分)的大智慧。

  15.(1)通过心中之景(虚)与眼前之景(实)的对比,来构建感悟的基础。作者先写自己久知风陵渡之名,但一直未亲临风陵渡,只好在心中构想风陵渡的模样,但现实中的风陵渡没有想像之姿。(2)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描写手法,形象地展现了黄河奔腾咆哮的动景和沉静从容的静景。(3)借助联想,拓宽了思维领域。作者联想到了孔子、老子、韩信以及古语名言,将感悟到的智慧与民族的文化巨人联系起来,深化了主旨。(每点2分)

  16.“老子没有回答”,那是主张无为而治,“将嘴张开”,让孔子看光颓颓的牙床,是要让孔子明白,牙齿正是因为坚硬,才会脱落;舌头还在,那是它柔软的缘故。老子是要让孔子明白“柔者生刚者亡”的道理。(3分)

  17.可以从以下角度谈:①也谈“两军相争智者胜”②也谈“两军相争勇者胜”③以柔克刚④以宽广的胸怀化解纷争等等(8分)

  拓展:汝窑

  汝窑在我国宋代已位居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位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临汝一带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之说。汝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仅存65件。

  汝窑产品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汝窑在制瓷工艺上开创了香灰色胎,超过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在烧成工艺上,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无仅有,汝瓷主要依靠釉中所含少量铁的成份,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纯正的天青色,使汝瓷釉面开裂纹片成为一种装饰,使在烧成过程中无意识的缺陷(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缺陷)变成了有意识的装饰。

  汝窑有两部分,其一是于北宋后期被官府选出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口。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也列汝窑为第一。此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记载,明代前期景德镇德御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时更有年希尧、唐英等督窑大量仿烧,但鲜有乱真者。临汝严和店、轧花沟、下任村三处遗址烧制民间用青釉瓷器,现称“临汝窑”,系汝窑中一部分。烧瓷时间长,主要烧青釉,有印花、刻花装饰,以印花为主;造型纹饰与耀州窑有不少共同点,质量比耀州逊色,烧瓷历史比耀州晚,明显受到该窑影响,属耀州窑系。

  由于文献记载不详,遗址出土甚少,汝官窑口在何处?汝窑之谜一直困扰着中国古陶瓷研究人员。从1987年开始,由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进行试掘,首次发现了为北宋宫廷烧制御用汝瓷的窑口,从而使这一重大历史悬案有了答案。到目前为止,对汝窑址已进行了五次发掘,发掘品中除了与原世品中相同的完整器和碎片外,还出土一些传世品中见不到的新器形,如镂空香炉、乳钉器及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等,获得了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为传世汝窑器鉴定与鉴赏提拱了可行的实物依据及新资料。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相信汝窑将会有更多的发现。

  《汝窑》阅读练习题

  1、下列对“汝瓷”或“汝窑”的表述,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汝瓷”得名于公元605年,隋炀帝在大业初年置临汝为汝州之时。

  B、“汝瓷”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超过了南方所有的青瓷,其器型规整的程度也是绝无仅有的。

  C、“汝瓷”釉面开裂纹片本是在烧成过程中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无意识的缺陷,后来却变成了一种有意识的装饰。

  D、“汝窑”有官窑和民窑之分,民窑的造型纹饰与耀州窑有不少共同点,质量比耀州逊色,烧瓷历史比耀州晚,明显受到耀州窑影响,属耀州窑系,不属于汝窑系。

  2、下列属于“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最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A、北宋官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记载,现今汝瓷传世品更是稀少,全世界仅存65件。

  B、明代前期景德镇德御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时更有年希尧、唐英等督窑大量仿烧,但鲜有乱真者。

  C、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也列汝窑为第一。

  D、由于文献记载不详,遗址出土甚少,“汝官窑口在何处”之谜一直困扰着中国古陶瓷研究人员和世人。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商彝周鼎是商周的青铜礼器,十分珍贵,能与商彝周鼎比贵的只有汝瓷。

  B、通过发掘品中大量存在与现存的65件原世品中相同的完整器和碎片以及一些可行的实物依据,古陶瓷研究人员得出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就是宋汝官窑口的判断。

  C、判断一件瓷器是否宋官窑汝瓷,“香灰色胎”、“细小而规整支钉痕”、“釉面开裂纹片”“天青色”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的重要依据。

  D、随着研究人员对汝窑址进行的一次次发掘,一些传世品中见不到的新器形相继出土,“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将成为历史。

  《汝窑》阅读答案

  1、C

  2、A

  3、B

  答案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考查考生最基础的“理解”能力。A、错“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B、“超过了南方所有的青瓷”应为“以前”,“其器型规整的程度也是绝无仅有的”应为“支钉痕”D、“不属于汝窑系”无中生有。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考点。能力层次为C,考查考生最基础的“分析综合”能力。只有A项是主要原因,属于“答非所问”。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考点。能力层次为C,考查考生最基础的“分析综合”能力。A、无中生有;C、“天蓝釉刻花鹅颈瓶”说明“天青色”并不是不可或缺的的重要依据; D、“说法将成为历史”没有依据

【感悟风陵渡阅读理解及答案】相关文章:

《风》阅读理解及答案03-31

《泊白沙渡》阅读理解及答案11-20

窗外的风阅读理解及答案03-16

关于风的阅读理解及答案03-09

山野的风的阅读理解答案02-10

渡湘江的阅读答案11-27

《渡》阅读答案参考02-17

渡汉江 阅读答案02-17

渡汉江阅读答案(精选)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