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时间:2020-11-02 08:39:13 重阳节 我要投稿

【精选】重阳节的作文900字合集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重阳节的作文900字7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重阳节的作文900字合集7篇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1

  在那连绵不绝的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一个个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化作无数晶莹的浪花,翻滚而来,其中李东阳的一句“万古干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见证了重阳佳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众所周知,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从古至今,重阳节在人们心中早已生根。孟浩然的“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的豪爽,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念,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哀伤,如此名篇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吃重阳糕,登最高峰,赏菊花,放纸鸢,敬老人,献爱心,体现了一代又一代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接力。

  在那金色的秋日里,天高气爽,万里无云,人们结伴而行,攀登生命高峰。一步步的艰难攀行,一次次的勇往直前,重阳节给了亿万炎黄子孙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立于山顶,俯瞰脚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金色的果实是农人一年劳作的汗水结晶,金色的落叶装点了群山大地,诠释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上的人生价值。瞧,远处的孩子们正在放飞他们“亲手制作”的纸鸢。五彩缤纷的纸鸢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这是孩子们金色的笑脸,金色的理想,金色的心。

  金色的秋风带来丝丝凉意,凌霜不屈的菊花也在悄悄的绽放。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菊花是寒秋之魂,自古以来被看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一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就精辟地道出菊花神韵清奇的特点。菊花有的形神一体,风流潇洒;有的群芳簇拥,体态婆娑;有的玲珑俊秀,生动传奇。重阳节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欣赏,还是精神上的升华。“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吟出了南宋诗人郑思肖对菊花那种坚持正义、矢志不渝精神的赞美之情。菊花还是长寿的象征,让我们在这重阳佳节里向长者们献上金色的菊花,道出自己金色的祝愿。

  金色的秋天也给老人们带来了长寿与活力。每逢重阳佳节,敬老院里人流如潮,热闹非凡,我也有幸能身临其境。那天清晨,往常静谧的小巷一改常态,脚步声、欢笑声在院子里荡漾起伏。原来是重阳佳节热心的人们都来看望这些孤寡老人,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我也赶去四宜糕团店买重阳糕以赠老人。门口大红的灯笼,里面朱红的雕梁画栋,张显这节日的喜气,这是老人们的金色假日。提着糕团,我快步走到敬老院,里面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带着自己最真挚的祝福,与老人们共度佳节。我急忙献上热乎乎的重阳糕,软软的甜糕是爱的传递。老人们那些饱经风霜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正如窗台上那株迎风怒放的黄菊。

  金色的重阳,带给我们金色的希望,奋斗的汗水,浇灌祖国壮丽的河山。让我们将爱传递下去,让爱之芳香沁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2

  每当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时节,中国人又一次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重阳节。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举办,那时的老奶奶们在县村里跳舞、唱歌为自己过重阳。九九重阳正赶上丰富多彩的秋季,它也染上了秋天的五彩和美丽。"九"包蕴着长久,吉利,祝福老人们延年益寿,健康。"九"代表着中华人民的喜悦、兴奋。

  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不辜负这大好光景,增添了这个秋天的快乐,有多少人画上了这个秋天的快乐,为多少人画上了一丝微笑,它看不见,摸不着,要发自内心去感受。重阳节它又可以称为茱萸节、菊花节,甚至"野餐节"。秋天是野游的好季节,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对身体有益的活动,这是对身体非常好的哦。我国已经把九九重阳节定为老年人的节日。同学们,九月初九时,你为爷爷奶奶做了什么,怎样让他们过得难忘,快乐呢?听听我的亲身经历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顶上……到处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层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灿灿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历,原来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阳节呀。我想了好一会儿,正当心情烦躁时,我随手拿了一张报纸,看见了"重阳节"这三个字,喜出望外,认真地阅读起报纸来,报上清楚地写着每当重阳节时,做孙子孙女的应该陪自己的爷爷奶奶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点,看看菊花,这就是最好的礼物,体验这个秋天带来的幸福。看了这张报纸,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盘。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奶奶的记性就笑着说:"奶奶,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奶奶疑惑地说:"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过了好几个月了。"奶奶又思索起来,"难道今天是国庆节?""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阳节,是你们的节日。"奶奶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继续说:"我陪奶奶到郊外去吧!"我搀着奶奶走了。我和奶奶一边谈,一边走,走得更远了。我们看着清澈池水,饱览壮丽山色,顿时感觉神清气爽。我陪着奶奶不知不觉度过了一天可爱的重阳节。

  天暗下来了,妈妈爸爸回来了,还带了一袋糕点,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准备给奶奶过老年节。上面缀着各种花纹,有的是嵌着几棵小草……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尝起了糕点,可好吃了。奶奶笑了,像年轻了五年。一家人嘴里甜甜蜜蜜,心里更加甜蜜。爽朗的笑声传遍了…… 这个重阳节我过的很有意义。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3

  重阳节也称作老人节,理应把为老人祈福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们这里却很少有见到如此的,也许是缘自忌讳。人到暮年,脑子已大不如壮年时灵光,想得最多的就是大限之时。愈想愈怕,于是愈发受不得一点刺激。别说是祝福长寿了,光是翻翻日历都会默然良久。比如我外婆寿已七十有六,眼睛也不大好。我们这一带以九的倍数为人寿的灾祸之年,视为不祥。比如二九十八岁岁,八九七十二岁等等。时不时就听见外婆叹气,八九七十二,要不要还呐。逢年过节给我们压岁钱时总以“现在不给就来不及了……”开头。我望向夕阳,西沉的日头给眼睛带来一丝刺痛。很多老人就是这样的心态,固执得像一头牛,什么重阳不重阳对他们来说真的没有什么意义。

  渐渐发现,现在的节日更像是一种为了忘却的纪念,忘却古老,忘却过去。在我们一次次用食物和整天的锣鼓喧嚣深化节日这个仪式时,节日真正的精神与内涵却在渐行渐远。若有一日一觉醒来,重阳节凭空消失,如同从未出现过一般,不知我们是否会感到讶异,寂寞,抑或是漠然。

  也许一个节日最好的结局是这样的:最后一个记得这个日子的老人躺在一把摇椅上,目光随着落日下降,渐渐闭上。这就如同一个文明的覆亡。别妄想与天地同寿,那只不过是一个水中的梦。当社会已不再需要,当再也没有的理由让它存在时,有一个完满的终点,比它如何开始更为重要。

  当然也有可能是由这个节日衍生开去,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新的含义,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比之彻底消亡的说法,我也更为认同这种说法,毕竟走极端的只是少数,完全维持中平不被同化的概率几近于零,还是融合来得更为妥当,弱化了具体的概念,而能将精神内核提炼出来。

  于是就想到一个关于民族大同的问题。早些时候我对他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后来砖头与我提起,一个民族的走向,无非是两种,即同化他人和被同化。对当今这个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的世界来说,出现统领全局的文化只是迟早的事,当然现如今这个问题便转化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争斗,简言之就是中华文明与欧式文明的一场战争。中华的儒家文化存在了几千年,自然有它的道理。平正,中庸,凡事不争第一也不落最后,于是团队作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欧式文明更讲究竞争,也催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这场战争也许会旷日持久,也有可能因为一个微小的细节而闪电结束,总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许要靠来自外太空的非自然可抗力了。砖头更倾向于中华大同思想的最终获胜,但究竟以何种方式来结束,就要留给历史来印证了。

  一个文明的推演,要依靠一次次的铭记与深化;而希望这一次,不会仅仅流于形式。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4

  独立金秋,群山绵延,菊花怒放,纸鸢漫天,放飞金色梦想。

  在那连绵不绝的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一个个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化作无数晶莹的浪花,翻滚而来,其中李东阳的一句“万古干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见证了重阳佳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众所周知,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从古至今,重阳节在人们心中早已生根。孟浩然的“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的豪爽,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念,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哀伤,如此名篇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吃重阳糕,登最高峰,赏菊花,放纸鸢,敬老人,献爱心,体现了一代又一代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接力。

  在那金色的秋日里,天高气爽,万里无云,人们结伴而行,攀登生命高峰。一步步的艰难攀行,一次次的勇往直前,重阳节给了亿万炎黄子孙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立于山顶,俯瞰脚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金色的果实是农人一年劳作的汗水结晶,金色的落叶装点了群山大地,诠释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上的人生价值。瞧,远处的孩子们正在放飞他们“亲手制作”的纸鸢。五彩缤纷的纸鸢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这是孩子们金色的笑脸,金色的理想,金色的心。

  金色的秋风带来丝丝凉意,凌霜不屈的菊花也在悄悄的绽放。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菊花是寒秋之魂,自古以来被看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一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就精辟地道出菊花神韵清奇的特点。菊花有的形神一体,风流潇洒;有的群芳簇拥,体态婆娑;有的玲珑俊秀,生动传奇。重阳节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欣赏,还是精神上的升华。“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吟出了南宋诗人郑思肖对菊花那种坚持正义、矢志不渝精神的赞美之情。菊花还是长寿的象征,让我们在这重阳佳节里向长者们献上金色的菊花,道出自己金色的祝愿。

  金色的秋天也给老人们带来了长寿与活力。每逢重阳佳节,敬老院里人流如潮,热闹非凡,我也有幸能身临其境。那天清晨,往常静谧的小巷一改常态,脚步声、欢笑声在院子里荡漾起伏。原来是重阳佳节热心的人们都来看望这些孤寡老人,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我也赶去四宜糕团店买重阳糕以赠老人。门口大红的灯笼,里面朱红的雕梁画栋,张显这节日的喜气,这是老人们的金色假日。

  提着糕团,我快步走到敬老院,里面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带着自己最真挚的祝福,与老人们共度佳节。我急忙献上热乎乎的重阳糕,软软的甜糕是爱的传递。老人们那些饱经风霜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正如窗台上那株迎风怒放的黄菊。

  金色的重阳,带给我们金色的希望,奋斗的汗水,浇灌祖国壮丽的河山。让我们将爱传递下去,让爱之芳香沁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5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素秋的天很蓝,独自倚在红叶铺成的小路旁,脚下踩着柔软的树叶,感受着秋阳洒下,溜进树叶间的斑斑驳驳,倦读一卷诗篇。偶尔挑起眼帘望一眼那享受日光的安详面容和那一缕在微风里摇曳的青丝。

  抿一口菊酒,任一股清涩的.酒香在口腔中肆意弥漫,像一朵清菊深深地绽开,一直暖暖地开到心底。沉淀着醇香的菊酒是他送的。泡菊花酒是重阳节的旧俗,想必很少有人再记起了吧。“这酒味道清淡,却并不难喝,是以前常作饮品来喝的,而今酿这酒的机会是不多了。”他说,“这酒香是儿时最深的记忆了。”

  他是一个老兵,这是他对我讲述的最多的故事,他说,那是他一辈子的闪光点。我与他在素秋的林荫道上相遇,我一脸关切的望着他满脸的苦闷,他却拉我听他讲《诗经》《楚辞》,读惯了北岛的朦胧与汪国真的悠扬,我自然是不懂古文的,却又不忍打断他热切的话语和兴奋的目光,也便耐着性子听他诉说。他本该老有所依,却从未听他提及自己的子女,我也曾试着打探,他却冷笑一声“无子亦可活!”对于他的气话,我只是笑笑。每当提起他日益变白的鬓发,他眼眸中的无奈与愁闷我全看在眼中。

  我只拿他当一个慈祥的长者,而在旁人眼中,他却是一个怪人,脾气暴躁,终日孤独,嘴里又常常嘟念着什么,被看成怪人也不足为奇了。他说,“实在闲着无聊了,便自己和自己聊天,畅谈生活,宛如一双好友。”我捧着肚子咯咯直笑,心里却好似被什么刺痛了一下,仅轻轻一触,却隐约的作痛。看着他一副得意的样子,我苦涩一笑,主动捡起了那卷《红楼》,轻轻地吟诵,看到他如一个孩子般天真的细细聆听,我十分欣慰。

  有时候,看他的某一缕青丝在风中抖动,我便想象着我的夕阳岁月是否也如他这样,老无所依。在人生最后一段道路上,即使眼花了,走不动了,也要孤独的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那么,这条路上,我望着前方的路,那里将是无尽的黑暗和漫长的孤独。从幻想中回过神来,我竟惊恐的冒了冷汗。

  原来孤独可以在心中积攒到如此沉重,我定一定神,却意外地发现爸妈的头上也多了几缕银发,参杂在枯黄的发丝中却显得格外刺眼。他们静静的躺在那里,没有言语,却默默诉说着岁月,作为他们已经走过的痕迹。

  待到他们双鬓发白,只求有人陪他们金秋里登高望远,有人为他们吟诵《诗经》《楚辞》,有人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有人陪他们饮酒,醉里笑看鬓发一点点泛白,有人为他们的夕阳之路再点燃一盏灯火……在风风雨雨中捱过了人生,终于在风烛残月之年放慢脚步,用仅剩的时间再把美好的世界深深的印在记忆里,带到轮回中。能为他们引路的只有我们。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忽然看透了很多: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索求,真正得到的却很少,就像我们的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辈子,我们是他们唯一的收获。我们自然是不该忘恩的,更重要的是,谁都不愿意在古稀之年,面对着苍凉大地,还在苦苦寻求“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6

  手微微地颤抖着,恨愤愤地燃烧着,心默默地疼痛着。

  拿着报纸,一字又一字地读了一遍又一遍,我不相信这竟然是真的: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被韩国申报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惊讶,我愤怒,我感到莫大的耻辱。怎么可能?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两千多年的携手相伴,两千多年的荣辱与共,两千多年的悲喜交织,难道一瞬间,就这样被强行撕裂、一笔抹杀了吗?难道华夏神州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两千多年的岁月积淀所形成的文化大厦,就这样不堪一击、一触即溃吗?

  谁能告诉我?谁能告诉我,这不是真的,不是,绝对不是……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刻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我们的母语外,恐怕也就只有我们的传统节日了。在无数稍有良知的中国人心里,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五千年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传统节日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承载着文化的宝藏,承载着我们对先人的追念与景仰,亦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的祝福与期望。透过它,我们隐约听到了春节时,那辽阔夜空上五千多年来不变的爆竹声响;透过它,我们似乎看到了中秋佳节时,那小小的庭院中,全家人围坐赏月、把酒欢谈的温馨夜场……

  然而,透过它,我们也看到了传统节日所面临的危机。

  对于我们中的某些人而言,他们或许不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但他们绝对记得圣诞节是耶稣的诞辰;他们或许不了解七月七日是什么节日,但他们绝对忘不了2月14日,自己该买什么花送给什么人;他们又或许不明了中秋节有着怎样悠久而典美的传说,但他们绝对清楚愚人节源于一个多么“乏味、无聊、意义肤浅”的故事……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们数亿中国人不敬屈原而敬耶稣呢?为什么我们对外国节日是如此的推崇,而对我们自己的节日冷眼相待呢?为什么我们五千年的文明竟抵不过一个个毫无内涵、毫无文化底蕴的外国节日呢?是不是因为我们害怕耶稣,害怕当我们死后,它会阻挡我们通向天堂的道路?是不是因为我们爱慕虚荣,不知情人节会被别人笑话为“老土”?又或是不是因为我们争强好胜,不过愚人节显现不出我们的聪明程度?

  我疑惑,我不解,我苦苦地思索着。

  当端午节时,一个小学生竟不知为何要吃粽子的时候,我们忧心了;当重阳节时,一个中学生竟不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诗人在何时有感而作的时候,我们伤心了;当中秋节时,一个月饼卖到八千八百八十八元的时候,我们痛心了。于是,我恍然大悟:在传统节日日渐失落的背后,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失落;伴随着商业的浮华与城市的喧嚣,我们的传统文化正一点一点地被蚕食,被湮没……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冷漠,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无知,是我们,是我们将它亲手抛弃,又亲手埋葬。

  传统节日在哭泣!

  传统文化在哭泣!

  传统的中国人在哭泣!

  哭泣声中,屈子渐渐地沉没了,嫦娥渐渐地憔悴了,织女也渐渐地黯淡了。一切都在哭泣声中,慢慢地消失、散尽、直至难觅踪迹。

  传统节日,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7

  在江河边孕育而生的民族,将历史融入江河。当传统节日随流水一同消失于天涯海角时,却在两岸留下了华夏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节日的韵味。

  华夏民族,众所周知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精彩文化的大民族,传统节日自然也是眼花缭乱的。传统节日不会被遗忘,它是每个时代的文明载体、在传统节日这个伟大永恒的载体,连续着中华文明的深深血脉。

  无论哪个传统节日,都寄寓着特殊的意义。然而如今,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却于历史的江河听到了传统节日的撕心裂肺般的哭泣声。传统节日又该何去何从?

  传统节日何去何从?曾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春节,现在又有多少人记得那些美好的习俗,那寄寓希望与祝福的“压岁钱”充满了铜臭味,越来越多的人在说过年没年味了。曾经“风雨端阳生晦冥,汩罗无处吊英灵”的端午节,又有谁会在房屋前插一根艾草,喝一碗黄雄酒呢?曾经“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中秋节,那轮圆月越发清冷、孤独,似乎那明亮的光辉都被璀璨的烟火夺走了。……曾经的曾经,有太多的回忆。可是国人对传统节日的淡忘,让我心头始终压抑着一股赶上哀愁。传统节日何去何从?

  传统节日何去何从?现在的世界,多种文化蔓延、滋生、跌宕的冲突,需要我们深思。这些现象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的影响是不容置之不理的。更多的国人趋向于过国外的节日,国人过洋节的气氛更是一年浓过一年。这不仅仅凸显出国人对待本国传统节日的冷漠,还说明国人对他国文化的过度盲目崇拜。为此我总感觉到内心的忧虑与不安。传统节日何去何从?

  当韩国成功申报“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国人一片哗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被抢注的消息,我们对此留下了太多的震惊和困惑,更是无法接受。也许,这本身说明了我国传统节日的魅力所在,但这并不允许传统节日成为他邦异族的文化遗产那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们真的要扪心自问,传统节日何去何从?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传统节日的批判审视就是直面文化冲突的高层面的心理认同。

  传统节日何去何从?“穿越”古今,“走读”传统节日。我们发现,传统节日之所以传承至今,是因为他们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面对传统节日,我们当然不可能“横冲直撞”,这样只会“折杀”你的锐气和意气。我们必须是虔敬而沉稳的。没有静心涵泳传统节日的过程,我们无法达到“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化境的。传统节日何去何从?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节日的征途才刚刚开始。拥有如此优秀的传统节日,我们应该将其发扬光大。同时国家也将传统节日列入全民性的节假日,以期国人能在闲暇之余静下心来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让我们中华大地掀起学习、保护、传承传统节日的热潮。

  历史如河,请仔细聆听传统节日的絮语。因为,那是灵魂的诉说。

【【精选】重阳节的作文900字合集7篇】相关文章:

精选重阳节的作文合集9篇03-04

【精选】重阳节的作文合集6篇02-21

精选写重阳节的作文合集8篇02-08

精选难忘的重阳节的作文合集5篇02-10

精选难忘的重阳节的作文合集8篇02-05

精选写重阳节的作文300字合集八篇02-21

精选写重阳节的作文300字合集8篇02-22

精选写重阳节的作文300字合集九篇02-17

重阳节的作文合集六篇02-03

精选写重阳节的作文300字合集十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