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阅读作文

时间:2021-01-08 10:03:46 阅读 我要投稿

【热】碎片化阅读作文11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碎片化阅读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碎片化阅读作文11篇

碎片化阅读作文1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掌上碎片化阅读也是有利有弊。尽管它方便快捷,但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因难以监管往往夹杂着随意的和不可靠的内容,良莠不齐。文化的传承还是需要传统的纸质读本来沉淀,一些经典名著还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阅读细细去体会。阳光午后坐在沙发里,手捧自己喜爱的书,闻着墨香静心研读的这种感觉是和阅读电子读物完全不同的。很多文学爱好者仍是非常喜欢逛书店,书店的文化氛围令人心境宁静祥和,催生人们探索求知的欲望——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电子科技飞速发展,近几年来通过网络、电子阅读器、手机等进行读书看报开始日益盛行,这种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掌上阅读形式,称之为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正悄然代替传统阅读方式,走进我们的生活。

  国外的科技领先于国内,而且互联网也比我们发展的早,那是不是外国人现在也和我们一样拿着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在读书呢?其实不然。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统计,我国全民的阅读状况堪忧,每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不足5本,而排名第一的以色列每年人均阅读量则高达64本;美国也不低,每年每年人均阅读量在50本左右。这跟他们从小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和正确引导是分不开的。那么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怎么能轻易把这些瑰宝舍弃。对于文化的传承不是快餐式的碎片化阅读能够做到的,这需要回归传统,需要代代相传,需要从娃娃抓起培养阅读习惯和正确的引导。

  所以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否定碎片化阅读,也不能因快速便捷的电子阅读而丢弃传统纸质读本。

  很多人都认为灵活的掌上碎片化阅读非常方便,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够见缝插针看自己喜爱的书,并且不用跑诸多书店就有大量的书籍可供挑选,比纸质书更为便宜。因为网络的优势节约了店铺人员等成本,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确实给传统书店报亭等面向纸质阅读的带来了巨大冲击。《现代金报》曾有报道,由于书店入不敷出,席殊书屋、新世界书店相继关门;民营书店在夹缝中艰难地挣扎,撑不下去的就只能关门。

碎片化阅读作文2

  碎片化阅读容易遗忘。我时常也去碎片化阅读,偶尔在简短的课余时间内看一两页外国文学。然而,在时间的推移中,碎片化阅读更加容易将看过的内容忘却,再一次要去翻阅这本书时,我早已忘记了之前的内容情节,反而要重新去回顾重温,阅读变得没有效率,没有用处,没有理解。

  万物皆有利弊。碎片化阅读既然有它受欢迎的有利条件,自然也有它的不利方面。

  碎片化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在这样信息化的时代,人们都运用手机,电子书来阅读,便于携带,也便于随时随地在简短的时间里看一两页内容。许多人选择短小精简的文章来阅读,缩短了阅读时间,也同时阅读更多种类的文章,得到更多的知识,从而达到拓宽知识面。

  所以我们在这样被数据冲刷的信息时代,更要学会如何去利用碎片化阅读,剖析碎片化阅读,而不是盲目去跟风去阅读。这样,碎片化阅读才真正有益于生活,让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创造真正有益的碎片化生活。

  碎片化阅读有更多的选择更加便捷。在地铁上,公车中,人们都选择运用手机来阅读,碎片化阅读不同于传统书籍,要去图书馆借阅。而手机直接搜索便可得到想要的书籍,即便捷也可以收藏多样的书籍选择。

  眼前的真实变为数据代码,手中的笔杆变为智能设备。如今科技不断发展,生活节奏也逐渐加速。人们无暇腾出时间去阅读,碎片化的阅读逐渐变为如今最流行的阅读方式。

  碎片化阅读使人变得急躁。碎片化阅读追求快与短,这样会使人们不会学会放慢自己的脚步。书中文字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不仅仅会使在读书中追求速度没有质量,也会在工作学习中变得焦躁,最终酿成大祸而失利。

  我认为碎片化阅读既有利也有弊。

  就像郑板桥所写:“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碎片化阅读没有时间去深入了解书中的精华。孔子读书韦编三绝翻阅几百遍才能更加深入了解书中的主旨意义。而碎片化阅读只能是我们了解片面,错失书中藏有的真正的宝藏。

碎片化阅读作文3

  通过手机、电子书阅读器等进行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这种阅读模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当今的一种普遍现象。

  这种阅读方式快速、便捷,是传统阅读所不具备的优势。人们不必在渴望阅读的时候,因手边没有一本合适的书籍而感到懊恼,而是可以随时随地的阅读;人们不必像过去那样专门去到图书馆、书店,在漫天书海中寻找自己要看的书籍,只需要用手指轻轻一点,在网上一搜即可,一条条的信息扑面而来……因此,它深受不少人的推崇、喜爱。许多人利用碎片的时间浏览各种信息,比如在等车的时候刷几条微博、瞥几眼每天的新闻。碎片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代表着一种阅读的趋势,又或是时代的象征。

  碎片化阅读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们丧失了对信息的甄别能力,由于碎片化的阅读,人们根本不会对所读的内容进行深刻的辨别,很容易被蛊惑性的标题,煽动性的语句,夸大的事实,PS合成后的相片所蒙蔽,经常无意间就成了谣言的传播者。碎片化阅读还让真正有效的阅读变得困难起来。真正的阅读是不可复制的、每个人独有的体验,它能带给人精神的触动与心灵的升华。而微博、微信等平台所带来的信息,虽然多种多样,从天文地理到娱乐八卦,甚至还有许多冷门生僻的知识,但却也由于信息量太大,而难以深入阅读,更别说金下心来深入思考了。许多人都没有太大的耐心在手机上去仔仔细细阅读一篇文章,常常只是囫囵吞枣般把一段段文字快速扫过。

  在社会节奏日渐加快的今天,人们也许浮躁到无法静心翻一本书,也许没有很多的时间品一首诗,碎片化阅读的确是更切合多数人实际的阅读。但是,这种浅层化阅读方式让人们无法体会到蕴藏在阅读里的乐趣碎片化的阅读,也难以带给人内心的震撼与精神的洗礼,更不必说心灵的净化和提升。所以,人们仍然需要深度化阅读,静下心去思考,去慢慢领悟,去享受阅读的过程……

碎片化阅读作文4

  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于我看来,“碎片化阅读”虽是大众阅读的趋势,我们仍需理性对待。

  固然,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很难静下心来认真的阅读思考,也难以抽出时间来进行系统的阅读,在这种情况下,“碎片式阅读”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及时性补充,利用网络进行的终端的碎片化阅读,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

  然而,伴随着“碎片化阅读”而来的,不仅仅是便利,更多的是它的消极影响。

  “碎片化阅读”借助于网络收集,表面上方便人们时时刻刻都可以阅读,实际上,使人们渐渐失去专注力。在手机网络这样的平台上看一篇文章时,不断跳出的信息、通知不断地打断我们的思考,使我们陷于一种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尴尬境地。这样的阅读方式,并不能带给我们实质性的精神盛宴,反而只能是一种仿佛读懂的幻觉。

  并且,“碎片化阅读”还会使我们的思维趋于同质。人们在终端阅读中获取得到相同的信息,了解相类似的执事,阅读相同的文章等等,使我们易于形成相似的思考方式。在思维与想法上变得平庸,大众。人们被碎片化阅读灌溉了极为相似的想法和观点,失去自我的独特和个性,这样的阅读方式,应理性对待。

  时下“低头一族”随处可见,“标题党”也不在少数,他们以快速、便捷为主要目的,在自由的网络世界中畅游,并以此为乐,然而,这样的方式带来的并不是安全、高效与积极,反而使人们盲目、低效而不自知。我们可以预想得到,若是人人都盲目的进行低效的“碎片化阅读”,并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长此以往,更不利于个人的发展。

  但,“碎片化阅读”是网络发展下的必然趋势,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排斥和不接受,我们该考虑如何在碎片化的潮流中将自己修炼的更加完美。在“碎片化阅读”中我们不应只停留于月度表面,而应该深入挖掘阅读的精髓。

  因此,我们应顺应碎片化阅读趋势。理性对待并且认真思考。

碎片化阅读作文5

  看到“碎片化”这三个字,思绪带出了一个从小学开始,学校举办的读书节活动时的调查问卷上总会出现的,屡用不爽的问题:请问你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间是多少?

  小学时的答案大概是一至二个小时,到了初中,时间减少到半小时到一小时,现在高中,在忙碌的学习和成堆的作业中,我斟酌着在问卷上写下三十分钟。真是羡慕小学时候的我,忍不住怀疑那时候的我怎么这么闲。

  忙碌的生活还是需要放松的,我的放松方式总是固定那几个,读书看漫画做手工之间来回切换。而我所阅读的所有书目中,除了一些比较有名的,老师推荐的阅读书目,剩下的则是各种各样的小说。身边的很多人说,用电子书阅读起来总归是没有实体书那样有感觉的,可是我的想法和我的朋友们有些不同,比起实体书,我更喜欢电子书。理由和同样喜欢电子书的人们不约而同:方便啊,轻巧啊,书目多啊。赞美科技的发展。

  因为时间的碎片化,阅读也变得碎片化。这碎片化的阅读时间和电子书让我能够同时阅读两三本书,却少了以前的沉迷书中无法自拔,已经许久没再出现别人喊了三四遍却仍在书中幻想的局面。这本应是好事,却让我有些许惋惜。虽然每次阅读的时间很少,我只能在课间,在完成作业后,亦或者在睡前阅读,但是一天的时间过去,半个小时往往还是可以攒到的。

  我并非特别喜欢同时阅读两三本书,但是却常常“不小心”那样做。碎片化的阅读使得书中的剧情发展变慢,读完一本书往往要用以前两倍的时间,然而在这段时间里,也许是旁人或友人又推荐了本好书,也许是自己手痒又找到了本有趣的小说,在试读这些书目时,被剧情勾了魂儿。彼时事情又发展成了这本书放不下,昨个儿的书又有趣得不忍松手的局面。真是两面为难,有时更是三面为难。

  纵使碎片化的时间让我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但是如果我不利用这些时间,又该如何找到大把的时间进行阅读?“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只是这生活的快节奏让水一滴滴出现,成为时间碎片。

  我只能抓住这碎片化时间,读我喜欢的书。

碎片化阅读作文6

  说起碎片化生活,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生活中的阅读,一种碎片化阅读。

  初二的暑假,我一直窝在家里。难得放一次大长假,终于可以放松放松,犒劳犒劳自己了。所以,我准备去图书馆借几本书回家看。可不知怎么地,自从把书借回去后,明明空闲的时间很多,可阅读时间却变得少了。每天的读书时间大约也就是中午与晚上,或者有时突发奇想随手拿起一本就进行阅读。就这样借来的几本书参杂在一起月,中午读这本书,晚上读那本,这本读一点儿,那本都一点儿,最后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到底在读什么。

  在我看来,现在式的阅读就如我在暑假读书那般,很急躁,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品读一本书。而现在式的阅读又是又像似一种形式,一种虚荣的形式。兴许很多人认为:哦,我读书了啊!我读了很多书呢!天真,可笑而又可悲!是的,或许你是读了很多书,甚至还包括一些明珠。可是,请你们问问自己,你们都进去了什么?书最后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想给我们呈现的又是什么?当然,我这也算在反省自己,反省自己以往读书的错误方式。而我在写这些话是,内心更多的是后悔和遗憾。后悔与遗憾自己没有把我曾读过的书读透。

  再论阅读吧,现在很多人阅读的已不是看纸质书本,而是电子书,手机等科技设备了。科技发达是好事,可人们在其中看的内容却很很令人失望。看网络小说的越来越多,看微博段子的就更不用说了。经历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巅峰后,21世纪最热门的文体莫过于段子了。曾有人调侃:“早上打开微博,有一种君临天下审阅奏折的感觉。”说实话,这种行为真的没意义。

  时代的快节奏让人们几乎没时间安安静静地独身享受阅读了。大家只能抽取零碎的时间来进行阅读,但这读书的意义不也大大下降了?而且,有时候人们并非没时间阅读,而是因为书本中字太多,太深奥,没意思罢了。人们在时代化的巨大书本迷宫中渐渐迷失自我,渐渐丧失了阅读的兴趣。

  请,别做一个被碎片化阅读,碎片化生活方式支配的人好么?即使再忙,也请抽些时间留给阅读吧!

碎片化阅读作文7

  不得不承认,在当今社会,忙碌已成为一种常态。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碎片化阅读正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大众阅读的趋势。然而,拥有五千年历史的灿烂中华文化,难道要在这短短140字中传承下去吗?

  碎片化阅读,看似为终日奔波忙碌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人们借助网络,以最迅捷的速度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求知欲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满足。可是,当我们仔细审视身边的那些低头族,便不难发现,那些忙里偷闲使用手机阅读的人,以看微博里的段子,和看网络上流行的小说者居多。经历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鼎盛时期后,21世纪最抢眼的文体——段子,趁虚而入了。曾经有人调侃,“早上打开微博,有一种君临天下审阅奏折的感觉。”而这种比皇帝上朝还繁忙的行为,多数时候却是无意义的。

  碎片化的'阅读,势必会导致碎片化的思想。你无法奢求140字的微小说能表达出10万字巨作的内涵;那些为了博人眼球故意夸大其词,甚至传播虚假新闻的所谓内部新闻,也不见得具有传统新闻行业的公正报道和深入思考。当人们都仅仅从事物的表象入手,变得不求甚解;当人们都人云亦云,疯狂的在朋友圈转发,丧失了主观判断的能力,人们的思想已经在一步步走向碎片化了。

  史学博士廖峰说:“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我想,这带有预言性质的警示就快实现了。曾经携一卷好书,温一壶阳光下酒;如今带一个平板,蹭WiFi浏览。越来越多的好书被尘封在历史的书架上,原因却可能仅仅是因为字太多。人们正在逐渐丧失阅读的习惯,中国人均阅读量不及发达国家一半。一个不愿意读书的民族,凭什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是否真的需要通过浏览大量信息来开阔自己的眼界?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没有人因为知道的八卦新闻多而被视作“家”。而现在网络上流传最广的,恰恰是那些毫无意义的新闻。于是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学者提出了“不知情权”——即“我有权选择不知道”,以此达到抵御碎片化阅读的目的。然而,我们真的需要让碎片化阅读发展成为一种需要抵御的洪流吗?

  阅读本无所谓对错,正所谓开卷有益。可是面对碎片化阅读日趋严峻的现实,人们也不得不抬起垂在屏幕前的头,仔细思考一番了。

碎片化阅读作文8

  时光飞逝,如今的社会随处可见一幢幢高楼大厦,电子屏幕,手触广告宣传……在这个高科技发达的年代中,人们早已习惯了“指尖阅读”,手指一动,信息纷至沓来,随时随地都携带着“移动图书馆”。一种新潮的碎片化阅读学习逐渐流行,可是这也就导致了人们对纸和笔,还有书本的疏远。

  我也发觉爸爸妈妈平日里也经常利用每日零碎的时间,上班的途中,晚睡前的边角时间来进行碎片阅读。的确,这样的阅读方式更广博,可以让大家进行海量的咨询浏览,也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可这些断断续续的碎片化阅读却无法带领人们领略“完整”的美好,同时碎片阅读也渐渐在冲击着代表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经典书籍。

  然而,在我家的大书橱中却依然保存着琳琅满目的书籍,每天我都打开书橱去看看它们,我总爱翻翻书本的扉页,感受书本自身巨大的知识内涵,更喜欢漫步在书香的丛林中,吮吸着它那墨香的气味,沁人心脾。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汤姆叔叔的小屋》……。我全神贯注的阅读,也能直抵书本灵魂的最深处。从书中,我读到了勤劳,善良与正义,也读到了历史的心衰与人间的不平等。

  往往这些碎片化的阅读会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碎片化了的阅读方式,也同时让我们的生活碎片化,我们想对大家大声说:“放下电子产品,远离碎片化阅读,让我们碎片化的生活重新完整,享受真正的纸质阅读,享受正真阅读书籍的人生。”

  每一天,人们都依赖着电子产品,在那分分钟短暂的时光里,都要拿出电子产品上网进行阅读学习……可以说,只要人们一空下来就会想到网络,这也使得我们原本丰富多彩的生活被剪成了碎片。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使用电子产品去查阅资料,阅读书目,导致越来越多的经典书籍被尘封在历书店的角落里,正在渐渐地被人们遗忘着……

碎片化阅读作文9

  碎片化,是什么?是把大把大把的时间分割成无数快,我相信,许多人都在经历着,当然,我也不例外。

  一天中午,我在教室里看一本书,正当看的起劲的时候,班主任老师说:“宣同学,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我只能恋恋不舍地对那本书说拜拜,班主任一看到我来了,就笑着叫我进去,并让我统计期末成绩,我好不容易的把期末成绩输入电脑并统计完成,心想:这下总可以看书了吧,不料我刚走到教室,“叮铃铃”!上课了,我只能赶紧坐在座位上,专心致志的听老师讲课,下课后,老师毫不留情的布置了一大堆的作业,我做啊做啊,一直做到回家也还没有做完,回到家,我点了一份外卖,突然,来了一个电话,“现在房子很火,请问需要我给你介绍下么”?“不需要”我一口回绝,我还有一大堆作业要做呢。刚挂了电话拿起书,门铃又响了,原来是外卖小哥来了。吃完饭想着这下我总可以看会书了,刚拿起书,妈妈进来了,“现在已经是学习最紧张的时候了,你还有闲工夫在那儿看乱七八糟的闲书”!我只得放下我的书,去做练习题。终于做完了练习题,我赶紧拿出我的书看了起来。可是前面看的什么我都快忘记了。

  我们就是这样,把自己的时间分割成了无数快,还美其名日“碎片化的阅读”来掩盖我们无法专注的做某件事的事实,我们不但欺骗自己,还要形成理论来说服自己。碎片化阅读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如果我们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一本书,其效果也不会很差,坚持一本一本地读书,读完一本以后再读下一本,这也是读书的一种好方式。任何事情经过反复的练习都可以掌握更加牢靠,特别是背英语单词,每天用零碎时间积累单词碎片,日积月累,单词量就会不断的累加,重复的复习又可以放我的大脑深刻的牢记单词,只是在每天的反复看单词,那些碎片在大脑中一次次留下痕迹似乎成为条件反射,组成大脑的一个系统。这可能是碎片化学习带给我的最大的价值。

碎片化阅读作文10

  在当今社会的快节奏下,我们已然进入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能从各种电子设备上接触到大量不同板块的信息,似乎一切都触手可得,阅读也看似轻松愉悦。对此,人们的态度各持一端。有些人认为,碎片化阅读使生活变得丰富,阅读也因此变得轻快了许多。也有人认为垃圾信息泛滥成灾,传统的阅读习惯正渐渐淡去。在我看来,碎片化阅读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点缀,而同时也使真正的阅读变得困难重重。从阅读的历史来看,碎片化阅读具有普遍性。它使阅读变得家常化,人人都享有阅读这项权利。电子设备上的知识信息能使众人同时共享,对当今社会的信息传播速率有了极大提高。同时,碎片化阅读为人们提供了交流想法的平台。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几乎在任何的消息栏下都有供人们自由评论的发言区。这使陌生人之间也能产生思想碰撞,即使是素不相识也能洞悉对方的想法。碎片化阅读带来的是层出不穷的各类信息,使人们即使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天下事。

  阅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变得轻盈。读者不必再去刻意地背诵经典,不必去翻阅厚重的词典,也不必“千里迢迢”地跑去图书馆,在茫茫书海中寻找一本合适的书籍。这一切,都可用一个电子阅读器来代替。同时,不可避免地,这种获取信息的便利使人们不再珍视阅读的严谨。海量的趣味性信息越爱越受读者欢迎。段子文化的兴起,不能与碎片化阅读脱离干系。这类段子文化往往使人们的阅读不加思考,从而失去阅读本身的趣味性。

  因此,碎片化阅读在使阅读变得轻快的同时,也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变得困难重重。我们每天面对着“来势汹汹”的消息,不得不成为了一个个被动的接收器,在阅读的同时不断地进行筛选,这就使我们失去了阅读的志趣,再也无法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书中精华。传统的书刊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而碎片化的信息则是散乱无序的。当我们在阅读时,很难保证我们的思想保持独立性,不随大流走。如果我们无法保持一定的理性判断,就会变为一只无头苍蝇,在冗杂的信息中迷失方向。

  这样看来,碎片化阅读只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小点缀,而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取代传统的阅读。作为学生的我们就更应该深入研读,不被碎片化信息蒙蔽了双眼,也只有这样,才能领悟阅读的真谛。

碎片化阅读作文11

  文字是思想的映射,中国语言更是深藏奥妙。我们总是能够找到一片书海来安放和重启疲惫的心灵。然而,当我们无暇捧着茶杯欣赏冗长的文章时,碎片化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车水马龙,纷纷扰扰。每个人都加快着脚步穿梭在街头。如果每个人的目的地都和他连着一条丝线,那各处就都会交织着千丝万缕的网。在越来越繁忙的生活中,还有几个人能坐下来,就着刚好的阳光读一天书?想必是微乎其微了。那么碎片化阅读,不就是用来洗净蒙尘的心的甘露?在这个时代,碎片化阅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然而,如果抛开时代的繁乱,单就碎片化阅读本身而言呢?

  我想人们依然不会放弃碎片化阅读。如果不是为了弥补缺乏书籍的空洞而进行碎片化阅读,那么不难发现,阅读的碎片化,本身就是一种绝美的境界。

  读罢“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不知乘月几人回,落月摇情满江树”这般从月出到月落的佳作,会像是感受了一段清幽美好的故事,冗长而清雅。而不可否认,“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是另一种简短而含蓄的绝妙佳作。短小而不枯乏,似是言犹未尽,无限美好。

  某天某时,街上的霓虹伴雨初亮,某天某时,静静地看着行人匆忙的背影交织成风景,一时涌上心头的凄美,便不是娓娓道来的长篇大论能说得清的,唯有一句“万丈迷津,遥亘千里”才能与之相配呼应。后来,也不记得哪一段话出自何处,只记得这句话的含蓄有力,那句话的凄美清丽,它们不知不觉走进了灵魂,带着人们体会更孤独,更清晰也更唯美的境界。如果说长篇是清口的白粥,那么碎片化阅读便是陈年的老酒,总是在一瞬间触及人的灵魂,让人更快的领悟,更快的成长。

  开卷有益,碎片化阅读也是大有所长。当有人沉迷于一本小说无法自拔,碎片化阅读却能实现很广的涉猎。周国平说,与其花费精力沉溺于书,倒不如写自己的书,来抒发属于自己的体会。这样看来,涉猎别人的看法而不是盲目接受和认同,让自己有理性思考的空间,形成自己的观念,便是碎片化阅读的又一精华。

  碎片化阅读同整体化阅读一样是应当提倡的,也是一样需要深入体会的,所长补所短。如果因为不能体会其中之奥妙而妄加褒贬,便是大愚之论了。

【【热】碎片化阅读作文11篇】相关文章:

碎片化的阅读作文10-18

碎片化阅读作文(15篇)08-21

碎片化阅读作文15篇05-25

碎片化阅读作文8篇03-13

碎片化阅读作文13篇03-08

碎片化的阅读作文9篇03-07

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5篇)01-29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优秀作文08-30

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0篇02-19

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0篇)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