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作文

时间:2021-03-01 13:21:10 生命 我要投稿

【必备】生命的作文四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的作文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生命的作文四篇

生命的作文 篇1

  “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不再淘气,也不愿再让你伤心,我会牢牢记住你微笑的摸样,来世还要依偎在你温暖的胸膛”

  ——题记

  我的家在鲁甸,那里没有霓虹灯,只有星星的烛火;没有繁华街,只有泥泞的山路;没有砖瓦房,只有简陋的土房。但是这里的人们朴素善良,为了更好地生活辛勤劳作。

  8月3日,不能再普通的一天,上班族在对着电脑努力奋斗,学生在对着书本奋笔疾书,农民在烈日下挥洒着汗水。鲁甸县的人们像往常一样劳作。我————杨正权正在催促妹妹杨正巧做暑假作业,这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美好。直至下午4点30分,这样的平静被撕心裂肺的哭声打破了——大地颤抖了!

  刹那间,我家的土墙房子被这剧烈的颤抖夷为平地。顿时,漫天黄土飞扬,当时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保护妹妹”,于是我把妹妹推开,自己却被“活埋”了,全身上下,“都是大地的颜色啊。妹妹看见这可怕的一幕,不顾一切地用手刨着我不堪入目的身体。虽然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徒劳无功,但是她仍然不愿意放弃,看着她的样子,我真的好心痛,我想告诉她不要刨了让她快走。可是,我发现我说不出话来,已经远离自己的身体,半空中落下来的石头,来不及躲避,我下意识的闭上了眼睛。这,这是灵魂么,我死了么?应该是吧。”

  我的父母在田里锄地,地震后拼命跑回家,妈妈问妹妹:“你哥哥呢?”妹妹抬起头,我看见妹妹脏兮兮的小脸上,两行亮亮的眼泪格外晃眼。我的心就像被榨干了一样,痛,却哭不出来。妈妈好像明白了,那样的哭音,让天空都忍不住落泪。

  一个女孩走过来,问我的妈妈怎么了,她的身后跟着一个扛着摄像机的大叔。妈妈早已哭得泣不成声,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有断断续续的呜咽。

  我今年21岁,在当地的职业学校念高中,刚刚考上大学。爸爸在外地的螺丝厂上班,妈妈要农忙时才会回来,我每个周末都会从县城带回好吃的好玩的东西,还会辅导妹妹做作业。我的家人没什么文化,妈妈甚至连我的名字都不会写,妹妹还在念小学三年级,我知道我是家里唯一的希望,所以我一直努力学习。我是前一天才回来的,没想到居然会地震,可是一切都晚了,我已经离开他们了。

  妹妹对女孩说:“你们能不能帮帮我,找到哥哥的录取通知书,我要让他们知道哥哥考上大学了,很能干的。”“在我们心目中,哥哥就是家里的主心骨。”妹妹在女孩给的纸上一笔一画的写下了我的名字,哥哥说考上大学就可以在大城市念书,等到了大城市,哥哥要带我出去见世面,他还要我好好读书,将来也要去大城市念书。但是曾经的美好,已经灰飞烟灭。

  妹妹在和女孩说话的同时,一直没有放下刨我的动作。我顺着女孩怜悯的眼神看去,妹妹的手指血肉模糊,夹杂着泥土和碎石,隐隐约约可以看见那惨白到令人惊悚的骨头。那样的红,那血红,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的心在流泪。

  天,我做错了什么吗?我不想死,我还那么年轻,我刚刚才考上大学,我还有可爱的妹妹,还有好多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我的家乡像我一样的人还很多,这个世界上还有着我们牵挂的人,我们放不下他们,他们同样也放不下我们。

  妹妹,我们就像平行线,又不相交,也永不分离。

  细数走过的流年,一种幸福在时光的交错中,世间最美的牵挂与思念总是无言,掬一捧岁月的暧,让心中的那一抹温情,似花开芬芳,暗香盈袖,回眸锦瑟的年华,行走在生命每一个驿站,亲情,爱情,友情,浓情厚谊,从未走远,爱就围绕在身边。

生命的作文 篇2

  内蒙古,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凄凉——辽阔无垠的大沙漠;也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美好——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但至少,这里绽放着生命的奇迹。

  在这里,随处可见一些杂乱的野草,有甘草、烩菜、苜蓿草……还有许许多多叫不上名字的野草。一株株野草长得高大,能窜到一米多高,一直跑到路面上来。浓密的草丛里还藏着星星似的小野花,有的长满了刺,有的像蒲公英,有的直接从石缝里冒了出来,探着小脑袋……一丛丛、一簇簇散布在这块沙土地上。我很惊奇,荒漠上竟然绽放着这样的生命,竟然还是这样你追我赶的生长。这块沙土地上,有了他们,不再凄凉,他们洋溢着生命的快乐,许多小生灵也因为它们在这里安了家。虽然不是赏心悦目的翠绿色,但这里是一种别出心裁的墨绿色,一幅水墨画。

  内蒙古,地势高,降水少,地上都是细如面粉的沙土。在这里,雨水比油还要珍贵。即使下雨,强烈的日晒很快就蒸发掉,大部分水也都渗入地下了。阳光好似让地面起了一层火焰,几乎要把人蒸发掉,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些植物“疯狂”生长呢?是生命力,是顽强的生命力。再狂的风沙,再毒的日晒也压不垮他们,他们把根扎到地下一米多深,吸取水分,装点着这块中国西北部的大地。

  他们演绎着生命的精彩,在荒漠上谱写一曲昂扬的生命赞歌!

生命的作文 篇3

  刚才,还是黝黑黝黑的天,转瞬间就蓝得让我触目惊心,蓝得让我想起似乎还没有走远的爱情故事。

  硕大蓊郁的白杨树冠一动不动,好像贴在天空上,树上的月亮淡得像一个光明的洞,一直通向天庭深处。人,要进入这个洞,究竟要走多远?能够找到些什么?向西望去,遥远的天边疏淡着几颗星,那光的洞穴很纤细很渺小,仿佛只能容得下几只萤火虫吧。

  书房里,现代化的音响正传出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钢琴曲子。这清新恬静的早晨,是多么的令人感到惬意而美好啊!

  渐渐地晨风徐来,树叶开始婆娑舞动,那美妙的旋律走进画里,月亮变得像一张洁白的纸,一定是谁用白纸糊住了月亮的洞口,进去的人怎么出来?好在这纸越来越薄,阵阵清风吹来,要把它吹成碎屑的样子。

  云蒸霞蔚中,朝阳从东山巅峰那边冉冉升起来。早晨即将过去,白昼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而这丽日晴天也终将随着时光的无情流逝而最终与我们挥手作别。

  黄昏打着一柄雨伞,穿着很绅士的雨靴,踢达踢达地缠缠绵绵在霏霏细雨里。临窗的灯光把楼檐下的雨帘洗得晶莹,五光十色的路灯将纵横交错的街道擦得明净。

  抬头仰望,谁家的袅袅炊烟,在升腾的写意中轻慢悠然地散去,渐渐地融进这浓郁的夜色里,竟让我的双眼情不自禁地感到湿润。

  趟在水里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雨和黄昏把人们封闭在屋子里,让我怡然自得地走在寂静中,心里自然就感觉到非常的惬意,边走边想着许多无法记下的什么,心里就盛满了对于生活的无限感激。

  想试试风,伸出手去,没有风。

  走上一座桥,偶尔有自行车从身边驶过,语言穿过霏霏细雨的间隙,在我的伞下,避了一会雨,就走开了;南行的列车放大嗓门,徐徐地穿过桥涵,全没有了昔日其势汹汹、风驰电掣般的生猛派头,是被这柔情的雨夜感化了吧?雨夜多么美好。

  心情在淡泊的底色中升华出相思的花朵,漫山遍野的相思树是哪个痴情人种下的?真想挥笔记录下因为欢笑而惹起的含泪欲哭的真切感受,可连身边这满目的青山、盛开的鲜花、和谐的人流、宽阔笔直的路面......都难以描写。

  想想远方,看看迎面而来的陌生脸庞,抚今追昔,心中油然涌起一种时间的酸楚和哀伤,相思多么美好。

  闲下来,躲进书房,让自己彻底的放松身心,就这么一动不动地沉思,进入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我真的忘记了自己,像虔诚地堕入到了“心斋”和“入定”的感觉。但总会有一个时间蛙鸣或者楼下的什么人把我唤醒。现实是多么美好啊!

  有时,也走进林子里去,在洒满阳光的草地上坐下来,悠闲地点上一支烟,看天看云看山看树看人,回望屈原、李白、刘禹锡、苏东坡、辛弃疾,当然也包括薛涛、李清照......待到香烟在不知不觉中烧了手的.时候,才突然明白,自己已经在历史的天空中遨游了一番。

  谁能说司马迁不比《史记》中的人物活得更加清醒和沉重?再进一步深思,一刻钟,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一刻钟而已,甚至会没有意识到时间的流逝,而对于那些深刻的思想家来说,却是千年万年的光景。古诗里的“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年忧”,实在是没有什么道理的。

  夕阳又红又大,在天边的帷幕上,宛若一扇辉煌的门,充满了光泽和温和的微笑。它的周围干净极了,它好像很孤单也很寂寞。

  我站在兴安塔上眺望它悄然无声地慢慢坠落下去,又仿佛被什么无形的东西吞噬了。它没有一点惊慌失措,显得从容不迫,并且安详而静谧。难道它会被消灭吗?如此温和、光鲜、深沉的夕阳竟会遽然消逝?终于,它最后微弱的弧线被山岚隐去,被苍茫的暮色擦去......一切都如此不可避免,又如此平静。我感到,其实死亡也是美好的。

  只是为了攀越到高高的峰顶看落日,等到下午的时候才开始爬山。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苟延残喘地爬到山顶的时刻,天却黑了下来,落日早已经无影无踪,难免一腔失望的情绪。人的一生也许就像这一天---你吃力的爬着,奋力地攀登着,当你终于走进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境界,等待你的却是夕阳晚景,甚至,天黑下来了。

  但是,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总是需要满怀信心地奋斗和拼搏的。在艾艾怨怨中生活,放纵颓废自己的一生,一味地感伤和抱憾,终将一事无成,无所作为。

  生命啊,应该格外的呵护珍惜,属于我们每个人仅有一次的生命是多么的宝贵、多么的美好。

生命的作文 篇4

  为什么旅行?毕淑敏打了个比喻,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只不过井口的口径大小不一样罢了。去旅行可以把这个井口的口径掘的大一些。

  那为什么要带上灵魂呢?难道灵魂还会跟身体分开?借印第安人的传说来说,如果身体走得太快,要安营扎寨住上几天,等一等灵魂。

  我们没有机会去沿着作家的足迹旅行,按作家的说法,我们习惯于把旅行的花费折算成日常的米面开销,这样的观念在现在的时代未免有点迂腐。

  殊不知我们大部分人迫于生计还必须保持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便是如此,所以所到之处寥寥,“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的观念还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值得庆幸地是,有人带着我远行的愿望走了这么远,还非常地细腻地记录了下来,在一个假期里与这样的人一晤,在她的书籍里走上旅途,也算得偿所愿。作者去的地方很多,其中走过的三个地方,平常人不去,给我的震撼也最大。

  作者早年学医,当过医生,所以跟医学沾边的地方,她都每站必到,这就跟平常人有所不同。作者来到了芝加哥“国际外科博物馆”,此地陈列着历史悠久,透着古怪的各种仪器。这些仪器对比现在的精密仪器显得那么简陋和粗糙,简直就像一个个的刑具。作者详细叙述了一个输血器,描述了人与动物的换血,人与人的换血的惊悚过程,没有化验血型的换血就是“夺命”。医学的蒙昧时间里,不知道有多少活生生的人带着生的希望在刑具般的仪器下一命呜呼。

  看到这一篇的时候,我仿佛来到了医院,周围弥漫着消毒液的味道,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惶惑和担忧。医院是一个每个人都不想去但必须去的地方,它有时候日常地像一节站台,又有时高大上地联通生死,它是你绕着走却最终能绕回来的地方。当你有那么一次被安置在手术台上时,你是那么的脆弱和无助,各种稀奇古怪的仪器你并不知道它们是干什么用的,但知道它们都会作用于你的肌肤,骨骼,甚至内脏。

  作者说,什么是外科呢?就是把那些残破的无可救药的肢体和脏器,从整体上切割下来,把那些可堪补用的部分穿针引线地缝缀起来。

  想一下,截肢,换眼角膜,换肾,心脏搭桥……种种熟悉的名词确实被作者道尽外科的本质,不禁也让人背后丛生凉意。

  我想起我也曾上过手术台,有一次是因为肺炎,往气管里插管子,周围什么都能看见,但你就是不能呼吸了,四肢都被压住,你想喊,你想呼吸,但你什么都做不到。当你经历了这些从手术室里出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你身上经历了怎样的痛苦,怎么可能感同身受呢,你自己就是你自己,可庆幸地是,你还活着。

  生命本来就是一个物,部分构成整体,当某一天一个部分宣告结束的时候,整体的物也就可以结束。所以,感受一下心脏的跳动和呼吸的一呼一吸间。生命是多么脆弱地存在,存在地又多么的生动,着实值得敬畏。

  作者还非常关心西方社会的一些福利机构,作为一个作家,我想她关心的命题就是“西方人生命在即将结束时如何度过”,她来到了老人院。

  老人的形象是不分国籍的,白发,皱纹,迟缓的发音和身躯是他们的标志。衰老是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必须走完的一段路,即便你想方设法地去隐匿你的年龄,但还是掩耳盗铃,它还是非常真实地清晰地呈现出来,这是一种必然,迟早要接受的一件事。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拖着一个日渐残破的身躯还能有一颗坚强的心。

  中国有个词叫“老小孩”,是啊,老人像小孩一样脆弱,像小孩一样需要人的照顾。老了,老了,孩子长大了,相伴一生的伴侣也随着老了,没有多少能力去爱别人了,但却更需要别人的爱。

  但人啊,爱子女容易,爱父母难。抚摸光滑的孩儿面容易,抚摸散发着味道布满皱纹的皮肤难。

  西方的高科技竟然发明了一种洗澡机,只要坐进去,关上舱门,就可以自动洗澡了,但是没有哪个老人愿意去洗。作者说“在孤寂的震荡中,独自体验着自己的衰老和残疾,是一件残忍的事。”

  等你老了,脸庞上可以继续浓墨重彩——西方的老人还注重装饰;居室也可以四季如春——西方的很多老人住在别墅般的屋舍里;但中外相同,心灵的温度是无法靠孤寂加温的。《十一块宝石婴孩的项圈》这个故事里,老奶奶带着一个串满了宝石的项圈,每一个宝石代笔她的一个孙子或孙女。老奶奶向客人们炫耀这个光彩夺目的项圈,但是孩子们,“来过,可是,已经很久不来了……”,这则故事的寓意,跟一首中国歌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首歌叫做《常回家看看》。

  《奶奶是没有翅膀的天使》中,四十多岁的米绍博士化装成70岁的老妇人,来到老年服务中心住了三天,还到了一家医院,竟然没有人认出她不是真正的老年人。不是因为化妆技术夺么高超,是因为压根就没有人认真地看她一眼。

  再看看社会上诸多因为赡养老人问题,兄弟姊妹反目成仇,家人大打出手的事件,孩子们因为什么赡养父母,不是因为反哺之心,是因为房子,财产。老人们稍有偏向,稍有处事不公,姊妹们利益一旦不均,就立马变成了不赡养老人的理由。父母爱你们的时候,有理由吗。而孩子们,你们的赡养难道都要找个理由?

  家人的冷漠,社会的冷漠……难道每个孤单的老人都要带着绝望对抗这样的冷漠?一个真正文明的社会,一定会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让老人也活的有尊严,这是中西方共同的命题,也是人类文明的命题。

  作者还来到了临终关怀中心。

  猝来的重症让人提起步入死亡之谷,此生已有太多值得偏执的事,要放下怎不会恋恋不舍;也有很多人惊醒以前并没有真正活着,那么告别是多么痛苦和不甘的事情。

  《艾滋之椅》告诉你,面对死亡,心态的安然还需要学习。——等你已近末路,你要学会看到阳光和树叶的静好,你要学会告别,学会宁静和安详。

  老人和临终病人,两类人的处境说的其实是同一件事:人需要关怀,而且是有温度的关怀。

  《斯特朗的地毯鞋》中,风烛残年的老人把对生活的期待,编织成一件件工艺品,作者买下了一件工艺品,并不只是为了纪念旅行,是为了让制造者有成就感。

  《让死亡回归家庭》中,护士索菲在病人最后的时间里,抵达病人家中,一直陪伴病人到最后。

  作者说,“现代化剥夺了人死在自己熟悉的安全的家里的权利。让死亡回归家庭,让濒临死亡的人,享有最后的安宁与尊严。”

  我想到生活中,人们却忌讳人终了时在家中,认为这是很不吉利的,中西观念的碰撞中,可见,死亡也应该尊重,生命本身是有尊严的。

  作者的这些视角和思考都让我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感受着孤独、煎熬,也在这样的世界里看到了爱的微光。

  正像周国平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正因为由己及人地领悟到了别人的孤独,我们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

  当合上书页之时,对待世间的不幸,多了些悲悯,老人拖着拐杖行走的声音仿佛就踏在心上,立即想上前扶上一把。面对孩子童真的面孔和日渐茁壮的生长,多了些感慨和感动,每一个亲吻和爱抚都变得郑重起来。面对一只图片里睁着眼睛垂死的羔羊,突然明白我们不过是天地间的过客,还存在谁高于谁的问题吗。

  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每个人带着尊重与爱在世间行走。灵魂据说只有21克的重量,它如此轻盈,所以才不会让肉身沉沦泥潭吧。

【【必备】生命的作文四篇】相关文章:

【必备】生命的思考作文4篇05-03

【必备】热爱的生命的作文7篇12-28

【必备】热爱的生命的作文八篇12-27

【必备】热爱的生命的作文6篇09-24

【必备】热爱的生命的作文四篇08-10

【必备】热爱的生命的作文3篇08-02

【必备】热爱的生命的作文10篇07-02

【必备】热爱的生命的作文六篇12-07

【必备】热爱的生命的作文三篇10-15

【必备】热爱的生命的作文9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