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作文

时间:2022-11-10 21:28:34 心理 我要投稿

心理的作文四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理的作文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心理的作文四篇

心理的作文 篇1

  就在上一周的星期三的晚上,我们46班举行了第一次心理班会。既然是第一次举行这种活动,而我作为一个其中的参与者,在心理班会结束后也是有着非常多的感触呀!

  在这一次的心里班会活动中,我也为班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参与班级组织的节目,所以我也是很了解这次在心理班会上出演同学们的付出。早在心理班会举行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都多多少少的拿出自己的空余时间来排练节目,而在我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有几个同学才下课饭都没有来得及吃就赶忙跑来进行排练了,让我甚是感动。

  同时,在这次心理班会中还有一些一直活动在观众席与舞台中间的人,他们是节目的策划者,布置场景的人,为这次活动去借场地的人,置办活动所需物品的人等等,他们都在这一次的心里班会活动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演出开始之时,也是他们退场之刻。所以说,在这一次的心里班会活动之中,团队的巨大作用就豪无保留的体现了出来,而我作为当时的一个参与者,此刻的旁观者,已经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4班是一个集体,是一个团队,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虽然大家平时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但等到真正需要我们的时候,大家都能积极的发挥自己的力量。团体这两字在此刻凸显无疑,能够看到这一点,我感到十分的高兴,而这也是我在心理班会举行之后所看见的。

  其次,关于这一次心理班会的表演与内容,在我个人看来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一开场就是以个关于梦想的.情景剧,而剧中也我们带来有梦想与没有梦想的人,他们以后不同的未来,以此来告诉我们要做一有梦想的人,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不要虚度自己的光阴。期间我们也做了许多的小游戏,与同学们进行互动,活跃了下班会的气氛,让大家能够在轻松的状态下来参与这一次的班会活动,同时也有其他的各种表演,唱歌等等之类的。当然,表演之中也是有着一些问题,但我认为有问题是可以改正的,毕竟我们也是第一次举办这种活动,同学之间的协调性还不够好。

  最后,我也想感谢学姐与学长抽出时间来观看我们的演出,还有来进行节目录制的人员。

  我想信,以后,我们一定能够做得更好,能够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心理的作文 篇2

  甲:炼铁需要矿石,酿酒需要粮食,一切物质生产都离不开原料。精神生产虽然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但同样需要一个以“原料”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儿童作文,首先必须拥有与作文有关的材料。没有材料,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一切都无从谈起。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儿童获取作文材料的心理问题吧。

  乙:好啊!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本事再大,没有米也是无法做饭的。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儿童一提到作文就愁眉苦脸。他们害怕写作文,原因是什么?不少人说:“没什么可写的。”到了作文课上,这些孩子就两眼盯住天花板,皱着眉想啊,想啊,怎么也想不出来。没有作文材料,这个作文的确是没法写的。

  研究作文材料的来源,探索儿童获取作文材料的心理,提高他们获取作文材料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很有现实意义。我想,老师们对这一问题一定都很关心,很感兴趣。

  (一)儿童作文反映的是儿童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甲:作文的材料从哪儿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早已做了明确的回答:人的意识,从本质上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作文是其主体——儿童的意识活动的产物,不管是客观的记实叙事,还是主观的议论抒情,从根本上说都只能来源于客观现实。

  乙:记得南宋朱熹有这样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说,池塘明净清澈,是因为有源头的活水不断地流进。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如同源泉,文章是溪水。如果把作文比作蓄水的池塘、溪流,那么在作文这个池塘、溪流里要想贮满清清的活水,则需要生活的源泉不停地涌来。生活是广阔的海洋,在儿童生活的海洋里可供他们作文的材料真是太多了!

  甲:不错。但是,问题在于,客观现实为儿童作文提供原料,而原料不会自动地变为文章。客观现实反映到文章中必须以人的心理为中介。一切生活现象都必须转化为人的心理现象,才能体现到文章中来。

  乙:这就是说,生活为儿童提供了写作的原料,但要使原料变为作文,还必须经过主体的汲取和加工。

  甲:是的,从实质上说,儿童作文首先是一种认知活动。儿童在作文中反映的已不是客观现实本身,而是他们各自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心理学研究指出,知觉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门户。儿童作文是由搜集材料,了解事实开始的,也就是从主体对客观事实的知觉开始的。我们经常讲的“观察”则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

  乙:由此看来,我们要想努力提高儿童从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的能力就必须注意研究儿童的知觉和观察,认真探讨一下,客观事物是怎样通过知觉,成为作文材料的。

  (二)获取作文材料的知觉过程

  甲:客观事物是怎样通过知觉——信息进人大脑的门户,而成为儿童作文材料的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节口头作文课,然后再以这节课为例作一些分析吧。

  学习课文《八只小猫》以后,老师让学生带来各种小动物玩具和布娃娃,在校园的草坪上进行了一次观察、想象、作文训练——

  课堂实况 片断一

  甲:在这次训练中,陈老师要求学生观察带来的布娃娃和小动物玩具,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编童话故事。

  形态各异的玩具小动物、布娃娃,这些客观事物是怎样通过知觉——信息进入大脑的门户,成为儿童作文材料,走进美丽的童话故事的呢?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般说来,这一过程,大致需要经历三步。

  第一步:“摄取”。

  客观事物的外部属性具有可见、可闻、可感的直观特征。人们通过各感官直接而迅速地摄取。众多的信息刺激了人的感官,感官使之转化为生物电脉冲,通过神经传导输人中枢,最后投射在大脑皮层上。

  乙:这第一步,从几位学生的发言中是可以揣摩到的。譬如,那位观察玩具小熊的男同学,他首先获得的正是“浑身棕色的毛、胖墩墩。大脑袋、招风耳、滴溜溜直转的眼睛,粗壮的四肢”等等小熊的外部特征。那位编童话故事的女同学,首先注意的也正是玩具小熊圆圆的神情,小狗黄黄的动态,卷毛狗漂亮的外貌。

  甲:您说得对!

  获取作文材料心理过程的第二步是“叠印”。

  客观事物的种种信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进人大脑后,必然激起曾经感知过的类似的体验。大脑对感官提供的种种信息整理、结合而产生的直接映象与以往经验中的表象叠印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的表象。

  譬如,您刚才提到的玩具小熊,浑身棕毛、大脑袋、招风耳、粗壮的四肢,正面的、背面的、侧面的等种种信息,通过视觉感官进人那位男同学的大脑后,就被大脑整理。结合、叠印成一个玩具小动物的完整映象。

  这是一个什么小动物呢?它有什么样的个性和本领?于是,大脑就把这一知觉映象同曾经感知过的类似的体验相对照,从而识别出来了:这是一只小熊。紧接着,以往曾经在不同地方看到的各类小熊——动物园中的小熊,图画上的小熊,童话故事里的小熊等等在大脑里留下的种种表象,则同这只玩具小熊的映象叠印在一起了。

  乙:难怪那位男同学说这只小熊是森林中有名的“大力士”,经常帮助小动物们拔树、搬东西……显然,这时,他头脑中的这只玩具小熊的表象,已不完全如同客观事物那样,只是以一个永不变

  化的姿势、神态坐在那儿,而是变化不定的,是时而正面、时而背面,时而拔树、时而推车的,一个新的、完整的、生动活泼的想象中的形象了。

  甲:您分析得不错。叠印,主要就是指某一具体事物(或某一类事物)多侧面多角度地多次作用于人的各种感官而在大脑皮层上留下的印记,是具体对象多种形象信息的概括。

  乙:从陈老师课上几位学生的发言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客观事物通过知觉成为作文材料的第三步是“筛选”。

  譬如,那位编童话故事的女同学,面对色彩纷呈的玩具,众多的信息通过知觉涌人大脑。让哪些信息成为作文材料呢?她是有思考、有比较、有选择的。环绕着“为圆圆过生日”的中心,她着重抓住了小熊圆圆欢乐的表情,小狗黄黄演奏的动态,小狗菲菲、卷毛狗金金、小黑熊贝贝恬静、喜悦的神情,编了一个有趣的童话。她没有像画工笔人物肖像画那样,细致得五官俱全,发须齐备。

  甲:您分析得好。

  作文的确不同于工笔画,它无需面面俱到、处处交待清楚。这就需要作者善于筛选。您刚才讲的是筛选中的一种情况,在知觉事物的过程中,作者主动筛选。

  作为客观事物通过知觉成为作文材料的第三步——筛选,还有自然存在的另一种情况。

  心理研究告诉我们,人在感知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映象,当事物不再作用于感官的时候,并不随之消失,而是立即以

  形象记忆的方式贮进人的大脑。心理实验证明,就在感官脱离具体事物的一瞬间,这一事物在人脑中的印象便立即开始淡化,部分地失去了原有的丰富性和鲜明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表象便无可避免地受到遗忘的淘汰和筛选,但同时又受到新的.映象的辉映和烘染,从而发生一系列变化。一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可能被削弱、冲淡、消失了,而另一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则可能被加强、浓缩、凸出了,长期贮存在记忆系统之中,成为库存的作文材料。

  乙:在同学们讲的童话故事中,提到了许多细节:小狗黄黄的精彩演奏,小黑熊贝贝的甜蜜回忆,小鹦鹉焦急的呼唤,熊大夫为“闹闹”打针治病……等等。看来,实际上都是他们以往知觉后留下的种种表象,经过时间的筛选后,贮存在记忆中的库存作文材料。作文时,又根据各自作文的需要被重新组合,编进了童话。

  袁老师,从您对“摄取——叠印——筛选”这一心理过程的分析中,我想,老师们一定都会深深感到:知觉、观察不仅是获取作文材料的第一步,而且直接影响着记忆的效果,真是太重要了。

  (三)影响儿童知觉的心理要素

  甲:前面说过,知觉、观察对获取、积累作文材料具有极重要的意义。知觉的材料越具体、越直接,知觉映象越鲜明、强烈,记忆表象就越清晰、深刻,就越有助于获得与作文有关的材料。

  正因为这样,为了提高儿童获取作文材料的能力,除了要探讨客观事物通过知觉成为作文材料的心理过程,我们还必须进一步考察在这过程中,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受到哪些心理因素的影响。

  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主要是知觉定势。

  所谓知觉定势,简单地说,就是在知觉客观事物时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基本包括这几种因素:l.主体先前的经验;2.主体的需要、动机、情感等。

  儿童感知觉的经验性较强,且兼受成人教育的较大影响。同一儿童在感知不同事物的时候,其知觉水平,主要取决于他原有的经验,经验中有的,感知水平就高,反之则低。

  乙:从这一点来看陈小平老师的教例,她选择动物玩具让学生编童话故事,是具有心理学意义的。玩具、小动物和童话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他们的记忆中贮有许多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因此,在这次作文训练中,观察、想象、描述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甲:儿童初入学时,知觉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兴趣,随着年级的升高,由于教育的影响,儿童逐步学会从需要出发,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感知觉。需要产生动机、激起兴趣,动机和兴趣调动注意,注意的光斑投射在某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位,那一事物,事物的那一部位就会被显著地凸出来,被优先地、充分地知觉。

  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对他所知觉的许多事物是无所谓的。只有那些与儿童的需要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事物,才能使儿童产生情感。只有那些被情感体验过的事物才能拿来作文。相反,没有经过他们的情感体验则不能作文,即使写了,也不会有真情实感,不会动人。

  乙:陈老师这次作文训练饶有特色,其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感到其中重要的一点则正是,她注意调动了需要、动机、情感这些心理因素对知觉的积极的影响。

  陈老师选择了学生喜爱的、饶有趣味的玩具动物,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里观察、描述的方法,鼓励学生变一种摆法,编一个童话。这对满足儿童选择性模仿的需要,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都起了很好的效果,有助于儿童获取作文材料。

心理的作文 篇3

  乙:从陈老师这一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陈老师很注意引导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以中心思想为标准区分主次。

  譬如,在布置要求时,她说:“如果以‘温暖的集体’为中心思想,应该重点写哪些材料?”在学生思考回答后,陈小平老师小结道:“一个突出老师,一个突出同学,作文以这两个材料为重点就把中心思想突出地表现出来了。”自始至终强调以文章的中心思想为确定重点材料的标准。

  甲:陈老师这样的安排是符合“比较”的个性特征的。心理学研究指出:有一定的标准才能进行比较。人排队以个儿高矮为标准。文章材料的排队,得看文章的中心。如果没有标准就谈不上比较;如果标准不明确,“比较”,也就不会有什么结果了。

  (三)比较过程——一种特殊形态的分析与综合

  乙:从陈老师这一教学片断中,我们还可以剖析出儿童在比较阶段的心理过程。

  譬如,当老师提出“如果以‘温暖的集体’为中心,确定重点材料”的要求后,儿童为了找出最能突出中心的重点材料,他们首先得把与中心有关的所有材料具体地加以分解,弄清每一个具体材料的实质意义。

  甲:这实际上是一种分析,是对一个个具体材料的`再认识。

  乙:紧接着,儿童还需将这些材料的意义与已确定的中心联系起来,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弄清哪些材料与中心关系最密切,找出重点材料,确定它们之间的主次关系。可以说,这实际上又是一种综合。

  甲:对!从心理学角度看,比较,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分析与综合。

  儿童只有以文章中心为依据、为标准,同时又深人分析每个材料的意义,通过综合比较,才有可能正确地确定材料的主次关系。我们的教学就应顺应儿童这一心理过程,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能力和习惯。

  乙:在刚才的教例中,陈老师的提问与小结,则正是顺应了这一心理过程。这对发展儿童通过比较确定主次的能力,培养他们以文章中心为标准,进行分析、综合的习惯,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甲:当心理活动进入比较阶段的时候,学生可能遇到新的问题:比如感到对已选取的材料不满意、不满足。这反映了在取舍阶段的认识还不够深人,分析不够细致。这是思维深化以后,常常碰到的事。 发生这种情况,就要重新认识有关材料,以至重新搜集这方面的材料,直到满意满足为止。这又是对所取材料深化认识的过程。

心理的作文 篇4

  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我一直有很多的话憋在心里,但又不知道怎么表达,这样越积越多,我的心都快撑爆了。今天,我就要一吐为快。

  每次考试结束,总是我最害怕的时候,不仅是因为分数。而是因为我害怕你们说我。我每次拿卷子给你们看时,你们那脸憋得像关公,令我毛骨悚然。你们看了看卷子,一样的`话又交织在我的耳际:“这儿不该错。这儿也不该错,那儿更不该错,这不都是你粗心犯的错。” 这些话听起来简简单单,却让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知道,每一个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平常的事,爱也许就是这样。但我的压力有 多大,我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你们知道吗?有时,我只想简单地说一声:“我好累。”

  “学习,学习,学习。”这是你们口中永远的词。有时,我在房间里学习,想放松一下,但不知为什么,心中不禁有一种害怕感,也许是怕你们斥责我不好好学习。想到这,我便只好呆在房间里努力学习。有时,我会趴在窗口大喊,有时,我会羡慕鸟儿在天空自由地飞翔,也会被自己弄得疑惑不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只是一个动作,一个想法吗?今天,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是我的心快“闷”死了。

  但如果说起来,你们也不算差。在我生病的时候,是您!妈妈,冒着雨去给我买药,还细心地照顾我。在我遇到困难时,是您!爸爸,鼓励我勇往直前。在我孤单时,你们会来陪伴我。所以,我也要对你们说:“爸爸妈妈,谢谢你们,你们那质朴无华的爱让我正确地选择了人生的道路。”

  总之,两句话:“爸爸妈妈,请你们多给我一点空间,不要让我夹在狭窄的石缝中。”“你们辛苦了,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我衷心地向你们说一声谢谢。”

【心理的作文】相关文章:

心理的作文12-15

(精选)心理作文08-12

心理的作文【经典】10-13

心理的作文07-21

心理作文07-27

心理作文(精选)08-03

心理作文【经典】09-23

【经典】心理作文08-29

心理的作文[优选]12-09

写心理的作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