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作文

时间:2022-12-02 13:14:21 端午节 我要投稿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5篇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1

  睁开双眼,醒来,天刚亮,太阳还未升起。脑子里仅剩下两个字:绝望。

  其实远没有到绝望的境地,他做了一个美梦,梦里的姑娘有灿烂的笑容,娇小的身材,他向来梦寐以求的样子。她来了又去,落下满满的遗憾。

  零晨三点多钟,他知道她没睡,发个信息,“端午节快乐”,没有回信;又发了个信息,“睡了没?”这次她回信了,她说你来。

  认识六年了,有五年没见了,五年来,她第一次说你来。他懂得不来的后果,滚,这是她说的倒数第二句话,以后永远不要联系了,是最后一句话。

  他后悔自己多事,如果不给她发信息,他还会像这六年来一如既往的惦记。看她的照片,浏览她的朋友圈。

  他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她时的刻骨铭心,他还记得多少个夜晚他骑着单车去看她,他还记得她和她的朋友与陌生男人喝酒让他去接她俩,他还记得他每个傍晚站在窗前看她路过。

  再动听的言语都是空洞乏力的,他没有来,再合理的解释都毫无是处。

  那个六年来无数次在梦中相见的人,那个六年来想拥在怀中却连手都没碰过的女孩,那个在别人问他你有几个女朋友时最先想到的姑娘,那个曾经想跟她一生一世却因为怕给不了她幸福而退却的小公主,在这一刻变得如此清晰又模糊。说朋友不是朋友,说情人不是情人,说恋人不是恋人,如果现在要离开,他真想问一句:六年,你舍得吗?

  说不出来什么感觉,在端午节的早上。他说“节日快乐”,她说“祭祀死人的节日有什么快乐的?”他说“吃粽子很快乐啊,划龙舟很快乐啊”,她说“滚,我再也不想听你废话”。

  昨天晚上,他刚刚回家。他收到了她的信息,“在吗?”他问“是不是饿了?”她说“突然想喝冰镇的碳酸饮料”,他问“要不要来点西瓜?”她说“我喜欢吃西瓜”。

  这个在前些日子还说他虚情假意的女人,让他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他奋力的的奔跑正如他们初见的时候,汗水充满了身体,他在想他们有多久没见了。

  跑到一半路的时候,他问她,“可以见一面吗?”她说,“要不你别来了。”

  他把买来的东西放在她的门口,发信息告诉她,“我走了。”

  她早已删掉了他的QQ,拉黑了他的微信。这次之所以能够发微信,是因为她第三次加他。他经常有事没事的加她的QQ,他知道她不会加她,他知道看不到她的空间动态。有一次他惊奇的发现他俩的QQ达人有相同的天数,于是他不停的截图,因为截图里面有他俩QQ的头像相对而立,而且底下面那句话说的非常好,“齐头并进,你不断,我不断!”如果他们之间的爱情也是如此,你不断,我不断,那该多好,他想。66天,77天,88天,99天。

  他想把第99天的截图发给她看,“99”,它赋予这个数字的含义是天长地久。他希望他俩的爱情可以天长地久,至少他对她的思念可以天长地久。

  然而在第98天的时候,他们之间的联系中断了。他说不出来是什么感觉。

  他忘不了她曾经为自己留下悲伤地泪水,他忘不了他能感受到她给予他炙烈的爱,他忘不了樱花树的美好初见,他忘不了每天早上奋不顾身的奔跑,他忘不了她叫他老公的销魂,他忘不了每天在她的背后看着她离去的`背影,他忘不了每天晚上望着楼上窗帘的心情……

  他曾经说,“为了你,我死也愿意”。他从没有对别的任何女人说过,也许她是他这辈子最深爱的女人。有一段时间他不停的看韩剧,每每看到男主人公为女主人公死去的场面,他总是想起他对她说的这句话,每次都是泪流满面,每次都是深深责备着自己。

  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活着有什么意思。

  女人可以发脾气,女人可以任性,女人可以不讲理,女人可以颠倒黑白,但是男人不可以。他爱的深沉,痛苦一个人承受着,委屈憋进肚子里。如果不能给予她幸福,他愿意接受一切。

  不知道她的什么话激怒了他,他说,“你删了吧”,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经历了复杂的心理斗争。是像以前一样接受她的刁蛮不讲理,等到她将来回心转意?或许真的不会有下次了。

  他删了她,在他的微信里再也看不到她的头像,心里面有一种感觉,那种感觉叫做说不出来什么感觉。

  他一个人走在昏暗的路上,柳树上的知了毫不体谅人的肆无忌惮的聒噪。他捡起地上一块石子,用力的扔到了湖的中央,泛起一道又一道的波纹。这个渴望爱,渴望被爱的男子,这个心里面充满着对爱情憧憬的男子,这个拥有童话般纯净的男子,彷徨着,苦闷着……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2

  端午节到了。当粽子成了地地道道的商品之后,这个节日失去了它固有的气息,悄然出现在我面前。那天午后,听着窗外哗哗的雨声,我忽然有些心慌,有些失神,关于故乡端午节的记忆,就那么散散地飘出来……

  在家乡,每年端午来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采集艾叶和菖蒲,艾叶都是整条枝干剪回来的,而菖蒲则巧妙地做成了一把宝剑,这两者一起被悬挂在门框上,它们下方的门上则贴着五毒符,门槛下方,古老的青砖上盘着一圈粗粗的蚊香,正飘出阵阵青烟(不知道什么材料做的,看起来像用极细长的纸筒装了木屑然后盘成的),而厨房的大铁锅里,粽子的清香正随着白腾腾的蒸汽弥漫开来——所有的这一切,混成了一种特殊的味道,打上了故乡的标签,刻在了我记忆的深处。

  端午节的时候,老人们总会用五彩丝线编一些好看的手绳,给调皮的孩子系在手腕上,再小一些的孩子,还会挂上漂亮的小香囊,据说是辟邪驱毒的。记忆中,只有邻居家的奶奶给我系了一次,更多的时候我都是羡慕地看着别的孩子,心底不明白为什么我家就没有这种五彩丝线。我之所以羡慕,并不是我有多喜欢这种五彩交错的丝线镯,仅仅是因为,好多小朋友都有,而我竟然没有。

  只是,我并没有因此不喜欢端午节,相反,我特别期待它的到来,不仅仅因为有粽子可以吃,还因为这一天相对于一年中的其他日子是不一样的。对于这一点,我一直都觉得奇怪,好像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已经非常清楚有一些日子是特殊的,这种特殊一年才能轮回一次,而一年,在那时候的我看来,是极其漫长的时间。

  我们家从来不曾种过艾叶,所以每到端午,妈妈不是跟别人家要点,就是让我去寻找野生的艾叶。我喜欢去野外寻找,也知道有那么几个地方,每年都会长艾叶。每次剪回一把艾叶杆子的时候,我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我也尝试过寻找菖蒲,据说那是长在水里的,但是除了茭白,我没见到过跟它相似的东西。每次都是邻居从野外取了回来,我拿现成的来做宝剑。这一度成了我心头的大遗憾。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粽子,关于粽子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莫过于祭奠投身汨罗的伟大诗人屈原,也由此似乎粽子应该带着一股浓重的.悲情色彩。但是我从来没有感受到过这种氛围,对我来说,粽子就是粽子,有区别的也就是它的各种味道。只是想起数千年前的这位爱国诗人,心中还是不免唏嘘,这纵身一跃,是何等悲壮、何等绝望啊!

  每次要裹粽子,妈妈总会提前两天用酱油、黄酒等调料把肉腌上。我呢,需要剪一些棕榈叶回来,这个也是有讲究的,要挑老嫩适宜的叶子,并且只要中间那三分之二,回来把叶子中间硬硬的茎去掉,再撕成一厘米左右宽的细条,然后放至半干,再首尾相连接成长绳,绕成一个线球,最后跟粽叶一起浸泡在清水里。端午节那一天,我就帮妈妈一起拿着糯米、粽叶、粽绳等去池塘边,清洗干净回来再用井水冲一遍。然后我开始一项曾经很讨厌的工作——剥蚕豆,把那些或青或黄的皮剥掉,露出淡黄色的豆瓣,偶尔还需要掰开,把里面那个黑色的豆虫给取出来。妈妈则用一个大木盆开始拌米,此时肉已经浸到深红色了,散发着一种很独特的香味,把其中的酱油倒出来,再加上些调料跟米拌匀了,放在一边让米慢慢吸收。最后就是裹粽子,妈妈总是很熟练地拿两张叶子,少量对叠,然后两手一窝,就形成了一个长条的槽,用一只手轻轻托着,另一只手依次放入糯米、豆、肥瘦搭配的肉,再盖上豆和米,然后再那么轻轻地折上去,小心地左右一抹,上头多余的叶子往下再一折,一个细长的粽子就成形了,用粽绳一匝一匝紧紧地缠好,就等着下锅煮了。家里用的是大铁锅,满满一大锅,翠绿的粽子,清澈的水。灶膛里大木柴燃得火焰旺旺的,粽子的香气也一点点地变浓……

  小时候家里边穷,吃肉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妈妈总也舍不得把粽肉切大块了,总是细细的一条,上面的肥肉在煮的过程中会溶成油渗到米里边,只留下小小的一块瘦肉,极香,却总是在我还没吃出味道的时候就没有了。我总喜欢在一旁看妈妈裹粽子,妈妈总会给排骨粽做上我才认得的记号,还会特意包一个放好几块肉的粽子,专门留给我吃。如今,再也不用为吃到肉而雀跃了,对我来说,吃肉跟吃青菜一样,都是补充营养的。于是,肉不再美味异常。可是记忆中的香气,依然挥之不去。

  我的大学是在北方念的,那儿的粽子基本上都是甜的,做法极简单,而我一向来不喜甜食,所以怀念家乡肉粽的情结,从那个时候就开始积累了。一年又一年,这种思念终因无法缓解而愈来愈刻骨铭心。这个端午节,我终于开始动手,亲自复制妈妈的味道。虽然小有遗憾,但基本上还原了妈妈的手艺,当那一缕熟悉的香咸软糯在嘴里蔓延开来的时候,我又想起了妈妈的那一句宠溺批评:“你这孩子,什么都不学,将来想吃了可怎么办呢?”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包了一个放了好多肉的粽子。到了昨晚,粽子吃完了,却不知道被谁吃到了。当几个朋友坐在一起讨论究竟是谁吃了这个爱心粽子的时候,哈哈的笑声里,我忽然间明白,曾经那个专属于我的粽子,我自己是永远包不出来的。就像记忆中的端午节,永远都封存在那个已逝的年代了。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3

  一年的端午节,又到了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季节里,我怀念起了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是木兰溪上的一个小镇,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中学生作文《初中写端午节的作文》。

  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 记得每年五月初二,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脚上,顺着叶子的纹路扯成一条一条的',末端还是连在一起的,用来捆粽子。洗好的粽叶和糯米端过来,还有调羹和筷子,一切准备就绪,就搬来小板凳开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边蹦来蹦去的,不停地问什麽时候才能有粽子吃。看着一片片粽叶在母亲灵巧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粽子。没多大会的功夫,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就那样提着棕叶的梗一并放进大大的锅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开锅,一股浓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 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据说是小孩在这一天吃螺会变得聪明。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五分钱就能买一盎,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初三这一天,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孩子们吃了螺,留下螺壳,就屋顶上扔,弄得旧瓦片喀啦喀啦作响,其乐无穷。 オコ跛囊辉纾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能避邪。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就成了药。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胀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干艾叶放在锅里煮。蒸气冒出了一股好闻的香气,在屋里绕来绕去,冷却后让胀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时肿鼓鼓的肚子就会渐渐瘪下来。 初五是过端午节的高潮。家乡民俗认为,五月为恶日,悬挂艾叶如旗、昌蒲似剑,可驱邪除秽。每当五月五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晨去采带露水兰草、金银花、铁芒箕、番石榴叶、榕叶的“五味草”,当然还要在午时上井里打一桶甘甜的清泉。这水,都是泉眼里流出来的,没有任何污染。在端午节这天,水最凉,喝起来也最可口,喝了这天的水,可以保佑一年健康。用“五味草”和“午时水”煮鸭蛋,剩下的水给小孩洗澡,换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划龙舟。据说是水乡蚊虫多,用“午时水”洗澡可防叮咬。

  端午节前,村里的小孩都会缠着母亲或祖母给打个“蛋兜子”。“蛋兜子”是用五色丝线结成一个精致的网络子。用“五味草”煮鸭蛋,会把鸭蛋染得黄黄的。装进网络子里,挂在胸前衣襟的纽扣上,胸前的衣服通常也被染上一圈黄渍。出门一碰上小伙伴,就把鸭蛋掏出来,对碰撞,谁的蛋壳先破了,谁就输了,就剥了壳吃掉,有一种淡淡的五味草的清香。小孩子对于鸡蛋很感兴趣,并不是因为他们特别的喜欢吃,而是因为他们特别的喜欢“斗蛋”。带上几只蛋,早早的来到教室,几个一群在课桌上拿蛋对撞,谁的蛋被撞破谁就输了,好胜的小孩们玩得可开心啦。 龙舟竞渡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民间活动。我家乡龙舟竞渡据说也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端阳的下午,四乡八邻小孩们穿上新衣服,佩带“香囊”和“蛋兜子”,高高兴兴地跟着大人们观看龙舟竞渡。岸上人头攒动,翘首瞻望;溪面龙舟灿烂,一字排开;船队服色分明,沿岸彩旗飘扬;一声炮响,船如箭发。执旗手站在船头,挥动令旗,助威呐喊;锣鼓手敲起锣鼓,节奏声声,扣人心弦;划桨手赤膊上阵,齐心协力,溯流奋进。竞渡完毕,夺标龙舟披红绸,插红花,放鞭炮,摇头摆尾绕江向观众致意,似英雄凯歌颇自豪…… オダ肟家乡好多年了,隔着遥远的时间和空间我仍能嗅到那股棕叶的清香。妻子和我都 是从家乡出来的,每年端午节,妻子也会用“五味草”煮一些鸭蛋,也会从市场买一点螺煮给女儿吃。现在,超市可以买到各种的粽子,有包红枣蜜饯的、有包蛋黄果肉的;妻子也会包一些粽子,但我怎么也吃不出母亲包的感觉,怎么也感觉不到端午节那个闹烘烘的气氛。 20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怀念家乡的故土,怀念家乡的人——勤劳善良的人民,简单而古朴,充满生活情趣的人,永远忘记不了家乡的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4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一)

  “端午节”由来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午节又叫“龙舟节”。说起这些节日,还有一段悲凉的故事!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周围的人纷纷走到江边划船打捞。人们争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捞了很久以后,人们还不见屈原的尸体,就回家拿米团扔往江中,不让江中的鱼、虾、蟹、等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于是有了现在的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糯米做成。把糯米,还有包粽子的竹叶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叶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个角放上大枣或花生,为的是不让米溢出来。粽子包好后,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后,打开锅,芳香四溢,竹叶的香味,粽子的清香,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

  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用艾子叶驱蚊。以前医疗不发达,有些体弱残疾的人被蚊虫叮咬后会死亡,把艾叶放在门上有一种避邪的作用。人们还在端午节这天绑许多五彩线。用一些小果壳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中间有一个小孔,将五彩线把小果壳穿在一起,绑在孩子们的手脚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华民俗源远流长,这不是迷信,而是传统习俗。我们应该去尊重它、保护它。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的和谐,为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二)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端午节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列如赛龙舟,挂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啊!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三)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拿着桨,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水手们听了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非常壮观、热烈。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5

  端午节未到,我却已经嗅到了清新的粽子香。楼下街口拐角处的那个著名大超市里,粽子早已摆满了柜台、货架。形态不一样,风味迥异,包装精美,林林总总,目不暇接。徜徉浸润在温馨的氤氲里,我的耳边自然回响起那首美丽的歌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想起这首歌谣,往昔那些醉人记忆就轻轻地走到眼前。

  童年时,我根本不关心端午节的来历,不明白今夕何年,屈原为何人。因为那些事情对我来说遥不可及,也不重要。我最关心的是,每逢过端午节,能否恣意享受一番舌尖上的幸福和欢乐。此刻看来,当年我的要求是那样小,甚至可怜。套用一句今日流行的话说,那根本不是个事儿。但作为七零后,我的要求在当时就是一种奢望,一种渴求。

  记忆中的童年是清苦和窘迫的,那些灰色日子常常萦绕眼前。在那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我的父母和他们的同龄人一样,虽然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摔八瓣,一年到头不得清闲,却总是面露青色,贫困潦倒。地瓜干加糖精是我一日三餐的主粮。仅有过年过节才能够吃顿饺子、面条之类的好饭。因为这样,我天真地祈望各种节日的到来,仅有过节才能够改善生活,刺激味蕾。我曾天真的想,如果天天过年、过节就好了。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里就一向养着鸡。养鸡的目的不是为了吃肉、吃蛋,饱口福,或者是害怕饲料添加剂,食品不安全之类的,而是为了攒蛋卖钱,卖了钱能够买来煤油、食盐、火柴等生活必需品。对母亲来说,除了每一天上山下泊参加生产队劳动,还有一门必修的功课就是钻鸡窝,捡鸡蛋。至今,我还清晰记得母亲每一天总要把捡回来的鸡蛋细心翼翼地放进纸缸子里的样貌。每次放好后,她都要一五一十地数上一遍,尽管那些蛋的数量她烂记于心,她却每一天都要重复一边。数过后,才轻轻地在鸡蛋上头盖上一块毛巾,嘴角露出一丝甜甜的笑。每次看到母亲那份虔诚,那份庄重,且乐此不疲,心满意足的.样貌,我都觉得不可思议。偶尔,我也有吃煮鸡蛋的口福。有时候,母亲不细心把鸡蛋碰破了口子,她会心痛地掉下眼泪,不停埋怨自我毛手毛脚。碎鸡蛋到市集上是不能卖钱的,只好放在碗里蒸着吃。我是家里的老幺,美味当然由我独享居多,我狼吞虎咽吃下去,往往不明白是什么滋味。尽管如此,我还是盼望母亲天天能不细心打破鸡蛋。可惜这样的机会太少了。母亲肯定早已看透了我的心思,她抚摸着我的头说:“到了端午节煮鸡蛋给你吃。”

  母亲的话让我看到了曙光,我开始扳着指头日夜盼望端午节的到来。端午节最之后了!当母亲把凉透的熟鸡蛋分到我们姐弟俩个手中的时候,我翻来覆去数了好几遍,每人六个。看到姐姐那堆鸡蛋里有个个头儿挺大,我撅着嘴儿直嚷:“妈,你真偏心,干嘛不给我个大的”母亲无奈,姐姐却很大方,爽快地把大鸡蛋换给我。我心满意足吃了一个,又往布兜里装了两个,然后把剩下的藏好。最终囫囵扒拉几口饭飞也似地奔上学校,因为那里还有一场欢乐赛事等着我呢。

  到了学校,教室里已经陆陆续续来了不少同学。男同学不约而同从布兜里掏出鸡蛋放在桌上,聚拢在一齐,两个人一组捉对顶牛,看谁的鸡蛋壳结实。往往赢了的一方趾高气扬,欢呼雀跃,败阵的一方垂头丧气,面红耳赤。可是三五分钟后大家就握手言和了,因为无论赢输,最终的结果总有一个,鸡蛋都要填进我们的胃肠里。

  端午节除了吃鸡蛋,包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我的印象里,端午节,母亲很少包粽子的,她常做的是米包子。母亲说,包米包子蘸着白糖吃和粽子一个味。我颇不以为然,为此没少埋怨过她。稍及年长,我才明白,敢情母亲包米包子另有隐情,简单实惠,还节省时间。俗话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这个金色五月是麦子收割的时令,是一年中大人们最忙碌的季节之一。白天,父亲和母亲头顶炙日,割麦、脱粒、扬场,忙得不亦乐乎,生怕碰上坏天气。晚上,母亲忙完山里忙家里,还要忙里偷闲包一锅米包子,因为她顾忌年幼的孩子的胃口。其实她最辛苦。体谅了母亲的不容易,我觉得米包子和粽子味道一样香。当我为人父的时候,我开始为自我的无知懊悔,为当年的冲动不安,但母亲却引着那个酸楚的年代远去了。这是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纠结。

  又是一年粽子香。在这个完美的日子里,我觉得端午的阳光比平日更温暖、更敞亮、更温馨。感到莫名的畅快和惬意,是儿时那双无邪的眼睛,是那缕浓浓的亲情,是对母亲的深深的依恋,还是对痛并欢乐日子的回味。这些杂陈的感动和完美聚合在一齐,理不清,想不清,讲不清。

  我想,还是沐浴在端午的清风里,凭窗倚栏,静静地喝一杯雄黄酒,听一曲唐朝诗人殷尧藩的吟唱吧,“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记下这完美的感动吧,用我澎湃的心,研岁月的墨,书悠悠的情。我亲爱的朋友,蓝天白云下,谁与我共

【端午节的作文】相关文章:

快乐端午节的端午节作文01-07

关于端午节过端午节的作文11-22

端午节端午节作文7篇01-22

端午节端午节作文15篇01-22

端午节端午节作文(15篇)01-22

端午节作文08-04

端午节日作文11-24

端午节的作文[精选]07-04

端午节作文【精选】07-05

端午节作文[精选]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