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贝多芬的励志故事

时间:2022-04-12 14:14:10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名人贝多芬的励志故事

  导语:一个失聪之人,却能写出人类最动听,最振奋的音乐篇章,这是贝多芬自励人格的不朽传奇。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贝多芬的励志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名人贝多芬的励志故事

  名人贝多芬的励志故事 篇1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是欧洲音乐史上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1770年出生在德国的波恩,在贝多芬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对他的期望非常高,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莫扎特式的音乐神童。在贝多芬才4岁的时候,父亲便把一堆的曲谱放在贝多芬面前让他弹奏,有时候贝多芬把小手都练肿了还是不敢休息。

  一天,教堂的钟声都已经敲了12下了,贝多芬还在练习,他必须等到父亲回来检查他的曲子才能睡觉,母亲看着眼睛眯成一条缝的贝多芬,垂怜的对他说:“孩子,都12点了,先去睡觉吧。”

  “不行,爸爸等会回来看见我没有练琴,会打我的。”

  妈妈对这个酒徒的丈夫也没有办法,只好抱着贝多芬在琴边流泪,很快,贝多芬在母亲的怀抱睡着了,妈妈便把他抱上了床。

  当钟声再次敲响的时候,贝多芬的酒徒父亲回来了,“那个小兔崽子呢,怎么不练琴了?”

  “你不看看都几点了,还让孩子练琴,你要把他弄死才肯罢休啊?”

  对,你说的对”贝多芬父亲一边说着,一边来到贝多芬床边,把贝多芬提了起来,母亲怎么拦也拦不住。

  贝多芬迷迷糊糊的在琴上一边弹,一边闭着眼睛,尽管如此,贝多芬的琴声还是十分流畅自然。

  “行,这还有点莫扎特的样子。”父亲在一边高兴的说。

  名人贝多芬的励志故事 篇2

  著名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一个人:“物质生活的窘迫毫无改观。他贫病交加,孤立无援,——但他却是个战胜者:——人类平庸的战胜者,他自己命运的战胜者,他的痛苦的战胜者。”是的,作家口中的“他”就是指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这段话出自于世界名著《名人传》。

  《名人传》讲述的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一生,其中我最崇敬的伟人是贝多芬。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家里贫困交加,展现出音乐才华的他被父亲视为“摇钱树”,父亲不惜打骂,使贝多芬有个不幸的童年。贝多芬长大后更是痛苦万分,可一次又一次的挫败都没能使他屈服,双耳失聪的他同样在生命的57年间完成了100多件作品。

  “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我想,即使没有人看到、听到贝多芬的努力雨艰辛,但是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正如晚年多获好评,至少受人尊敬的贝多芬成功了。

  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这就是贝多芬的童年。今天的我们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有是为什么要假装造作地在一旁“痛苦呻吟”呢?贝多芬的毅力、顽强不惜的斗志、宁死不屈的精神我们永远都无法体会……

  就让贝多芬的精神继续在无数文章与音乐史中流传、发扬光大,把他深深烙印在心中。

  “用痛苦带来欢乐。”没错!这个人就是音乐巨人——贝多芬!

  名人贝多芬的励志故事 篇3

  贝多芬是西方古典音乐中的`恺撒。可有谁知道,贝多芬25岁时患耳疾,45岁时失聪。贝多芬的音乐给后人带来了无尽的享受,可他却不能在生前享受到自己创作的作品。

  请注意这个天生的音乐家

  1770年12月6日,贝多芬诞生在波恩市的一个音乐世家。他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8岁起就登台演出,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这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

  17岁时,贝多芬去拜访音乐大师莫扎特,受到热情接待。莫扎特在听完贝多芬弹了几首钢琴曲子后兴奋地说:“各位,请注意这位年轻人,不久的将来他就会博得世人的称赞!”莫扎特还答应给贝多芬上课。可惜此后两个月,贝多芬母亲突然去世。对此,贝多芬父亲意志消沉,终日酗酒,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再次回到原来的歌剧院当钢琴师。

  19岁那年,法国大路程爆发,贝多芬满怀激情地写了《谁是自由人》的合唱曲来表达他对自由与民主的渴望。后来,贝多芬通过人介绍,认识了李希诺夫斯基公爵。他很欣赏贝多芬的才华,收他为音乐仆役。贝多芬也很快以自己的即兴钢琴奏迷住了维也纳人,其音乐旋律时而如细水潺流,时而如惊涛骇浪,时而如鸟语鸡鸣,时而如暴风骤雨。有人曾评论贝多芬的即兴曲“充满了生命和美妙”。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30岁时,贝多芬爱上了一个伯爵小姐朱丽叶.琪查尔迪,但她父亲嫌贝多芬出身低贱,硬是把女儿许配给一个伯爵。这给了贝多芬极大的精神刺激,据说他的名曲《致爱丽丝》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创作的。

  失恋固然令他伤心,但更令他伤心的是他的耳朵开始发聋。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到:“我过着一种悲惨的生活……要是干别的职业,也许还可以;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最可怕的遭遇!”贝多芬曾竭力治疗,却无济于事,他搬到维也那乡下去疗养了两年。结果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了,就连窗口对面的教堂钟声都听不到了。

  绝望中,贝多芬多次想到了死,但他不甘心就这样离开人世,他坚信只有音乐才能拯救他。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到:“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不容它毁掉我!”贝多芬立志要在余生中从事音乐创作。从此,维也那的官廷乐会少了一位出色的钢琴弹奏家,但世界乐坛却诞生了一位不朽的作曲家。

  贝多芬从32岁起开始音乐创作,在近两年的彷徨与探索后,他终于创作出第一部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作品《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音调跌宕起伏,时而沉静凝思,时而愤慨咆哮,令人情绪激愤。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本来是想献给拿破仑的,但他听到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加冕称帝的消息时,怒不可遏,愤而涂去原来的献词,而是把它改成:《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作。

  贝多芬只有一个

  1809年10月,法军占领维也那,趋炎附势的奥地利贵族们争向占领者们献媚,其中也包括李希诺夫斯基公爵,他强迫贝多芬为法军军官弹奏钢琴听,这使贝多芬忍无可忍,他操起一只凳子向公爵扔去,并在当晚离开了伯爵家。行前留下一张纸条,上书:“公爵,您所以成为一个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所造成;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却是由于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另一次,当贝多芬与歌德一同散步时,迎面撞见了皇后,太子和一群贵族们。面对他们,歌德立刻让路,而贝多芬则坦然地说:“让路的应是他们,而不是我们!”但歌德还是摘下礼帽,躬身立在路旁,而贝多芬则背着双手,阔步向前。结果太子认出是贝多芬,连忙脱下礼帽向他致意,其侍从们也毕恭毕敬地分列两边,目送贝多芬挺胸而过。那次,贝多芬真正感到了做人的尊严。

  贝多芬54岁时,创造出《第九交响曲》(《欢乐颂》)。他前后用了六年时间来创作、修改这部曲子。1824年5月7日,《第九交响曲》首次在维也那卡德剧院演奏。贝多芬亲自指挥演奏,他既不看眼前的乐谱,也听不见丝毫的琴声。他全凭自己的记忆来指挥这场演奏。结果听众们兴奋若狂,不时爆发出热烈的喝采声,鼓掌次数多达五次!而皇族成员出场也不过鼓掌三次。

  贝多芬自励人格的心理分析

  从心理学上讲,贝多芬之所以会在极度困苦的状况下,一再创作出辉煌无比的音乐篇章,这与他的自励人格有极大关系。自励人格的突出特点是能很快将生活中的压力转化为自我励志的动力,并在不断的奋斗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自励人格的人还很善于升华个人的精神痛苦,他们会把每一次生活挫折都当成个人成长的契机,从而磨练个人的意志。

  贝多芬的可贵在于他每每生活失意时,都会在音乐创作中寻求内心的平衡。例如,贝多芬因失恋而谱写出《致爱丽丝》,因向往自由而谱写出《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因失聪而谱写出《第九交响曲》(《欢乐颂》),他的音乐创作都饱含对人生的深刻感受,又充满了激情。他最大的名言是“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用一生的努力去向世人证明他有这个能力!

  贝多芬的可贵还在于他永远傲视达官显贵,不因自己出身卑贱就去刻意巴结他们。他在音乐创作当中也突出体现出他的傲骨,他谱写的旋律可比惊涛骇浪,可如气壮山河,充满了个性特征。

  一个失聪之人,却能写出人类最动听,最振奋的音乐篇章,这是贝多芬自励人格的不朽传奇。

  扩展资料: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毕业于波恩大学,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等,被后世尊称为“交响乐之王”。1827年3月26日,他在奥地利维也纳逝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770年12月16日,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1775年左右,4岁的贝多芬被父亲逼着学习钢琴、小提琴,其父愚蠢地想用强制性手段将他培养成莫扎特式的神童。

  1778年,8岁的贝多芬师从宫廷老管风琴师H·伊登学习音乐基础理论及管风琴,同年8月26日第一次登台演出。

  1781年,11岁的贝多芬辍学,进入波恩剧院乐队当小乐师,有机会师从选帝侯宫廷管风琴师、指挥家和作曲家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布·聂弗,聂弗是位启蒙运动的参与者,对贝多芬一生影响很大。

  1783年,13岁的贝多芬担任宫廷乐队的古钢琴独奏与伴奏,但无薪俸;同年根据德雷斯勒的进行曲改编为《钢琴变奏曲》,这是他正式发表的第一首作品,由德国音乐出版家J·M·格茨予以出版。

  1785年至1786年,贝多芬转向弗兰兹·安东·里斯学习小提琴,完成《三首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青年时期的画像1787年春天,贝多芬第一次访问维也纳,见到31岁的莫扎特,其弹奏技术受到莫扎特的赞赏;同年结识比自己大9岁的华尔斯坦伯爵,他是贝多芬在艺术事业与经济上的重要支持者。

  1790年,作曲家海顿去伦敦途经波恩,贝多芬结识海顿;同年受委托完成了两部清唱剧:《为约瑟夫二世逝世所作的悼念清唱剧》,这也是贝多芬第一部与政治沾上边的作品;以及《为利奥波德二世登基而作的清唱剧》。

  1792年11月,22岁的贝多芬在海顿等人的鼓励支持下离开故乡,开始拜海顿为师学习作曲,定居于维也纳。

  创作初期

  1793年,贝多芬改向莫扎特挚友,作曲家与教师J·B·申克学习对位法及音乐理论。1794年,开始师从圣斯蒂芬大教堂阿尔布莱兹贝格学习对位法,向宫廷音乐总监安东尼奥·萨列里免费学习作曲;由于海顿忙于作第二次赴英演出的创作准备,师生两人性格不同又有音乐思想上的分歧,贝多芬向海顿的学习终于1794年中止。

  1796年8月,在《维也纳杂志》上发表了贝多芬赠送给海顿的三首钢琴奏鸣曲;同年开始出现耳聋现象。

  1796至1797年创作完成《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并于1798年在捷克布拉格首演。1799年,霍夫敏斯托于年底将贝多芬的《c小调第八(悲怆)钢琴奏鸣曲》予以出版。

贝多芬画像,作于1803年

  1800年4月,《第一交响曲》、《降E大调七重奏》在维也纳皇家宫廷音乐会首演。

  1801年,创作完成《升c小调第十四(月光)钢琴奏鸣曲》,题献给朱丽塔·吉米尔茨伯爵夫人;同年还完成了《弦乐五重奏》、《弦乐四重奏》。

  1802年,到海利根施塔特度夏,听力下降已很严重,同年10月初给自己的兄弟写下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完成《第二交响曲》,并重返维也纳。

  成熟时期

  1805年4月,《第三(英雄)交响曲》首演,贝多芬亲自担任指挥,此作是贝多芬进入创作成熟时期的重要标志;同年11月20日,歌剧《费德里奥》在维也纳皇家剧院首演。

  1806年,创作完成《拉兹莫夫斯基弦乐四重奏》、《第四钢琴协奏曲》、《第四交响曲》,以及小提琴协奏曲。

  1808年12月,《第六(田园)交响曲》在维也纳剧院举行了首演。1809年,《科里奥兰序曲》、《第五(命运)交响曲》、《C大调弥撒》相继问世。

  1810年11月,《第五钢琴协奏曲》在莱比锡首演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贝多芬因耳聋已与许多亲友疏远。

  1812年,创作完成《第七交响曲》与《第八交响曲》;翌年夏天创作完成《战争交响曲》。

  创作晚期

  大约从1819年开始,听力完全丧失。

  1824至1825年,首次公演《第九交响曲》及其合唱;1825年3月,创作完成《庄严弥撒曲》。

  1826年,《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完成并公演,歌剧《费德里奥》最后版本予以发行。

  1827年,伦敦爱乐乐团赠予贝多芬100英镑,邀请他为乐团谱写《第十交响曲》,未及完成,贝多芬于同年3月26日与世长辞,终年57岁。

【名人贝多芬的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励志名人故事02-16

名人成长的励志故事06-09

名人读书的励志小故事07-12

最崇敬的名人贝多芬作文600字04-12

适合自己的鞋励志名人故事11-07

索伦的奇遇励志名人故事07-30

何炅的幽默励志名人故事11-10

名人的励志故事演讲稿10-23

名人的励志故事作文4篇03-19

名人的励志故事作文3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