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家乡作文700字

时间:2022-10-10 08:38:50 家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700字

  导语:家乡的味道,在舌尖上跳跃,在血脉里流淌,在心中舞动。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700字

  篇一:舌尖上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萍乡,这座古老的小城历史悠久,物产丰富,这里有许许多多的美景和美食,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小小美食家,我来向大家介绍家乡的美食吧。

  来过萍乡的人都知道萍乡人善于吃辣更不怕辣,虽然我不太吃辣,但不能阻挡我对萍乡美食的热爱。萍乡小炒肉、冬笋炒腊肉、上栗手撕狗肉、莲花血鸭、源滨小河鱼和豆腐、辣炒田螺和龙虾,这些以辣为主的菜其色、香、味、形俱佳是萍乡的家常菜,也是萍乡人的最爱,到萍乡人家里做客都会品尝到这些美味,相信吃过的人都会大赞好吃,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恨不能多吃三碗饭。

  当然,除了这些菜肴外,萍乡还有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特色小吃,像萍乡炒粉、萍乡米面、艾米古、米豆腐、霉豆腐、扣糯等美食都备受当地人的欢迎。就拿艾米谷来说吧,我奶奶最拿手了,我们全家去乡下摘下新鲜的艾叶,拿回家先用大火蒸煮30分钟煮出汁,然后将艾叶与面粉和起来,放入蒸锅,出炉即可使用。纯天然制作,老少皆宜,我一次能吃四五个呢。妈妈喜欢吃百年老店杨胡子米面和北桥的搓菜炒粉,爸爸喜欢吃姥姥做的霉豆腐,爷爷喜欢吃香甜的扣糯……你们看了是不是也直流口水了。

  差点忘了还有我们小朋友喜欢的萍乡零食:花果、盐果子、萍乡凉水、酸枣糕等等。暑假的时候我自己还和奶奶试着做过凉水,放蜂蜜、姜水、醋等,凉凉的好吃极了;纯手工制作而成的花果色泽鲜美、造型独特,口感甜脆,加工后不破坏原有的营养物质,特别是一些用橙皮、薄荷、紫苏等做的花果,还具有祛寒止咳、清热解毒、健脾开胃的治疗保健功效。是名符其实的绿色保健食品。小朋友看了是不是嘴馋了?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中央电视台的《舌尖上的中国》吧,我被里面的美味所折服,我想要如果萍乡能有一个美食入选其中该有多好。我长大后无论在何方都不会忘记家乡的美食家乡的味道!因为我深爱着我的家乡——萍乡!

  篇二:舌尖上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河南濮阳,这里有很多特色小吃,最有名的莫过于洛阳的水席、开封的包子、郑州的烩面了,这里面,我最喜欢吃的就是烩面。

  烩面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城市工作节奏的加快,烩面已成为中原地区有口皆碑的佳肴,经营羊肉烩面的饭店林林总总,遍布华街冷巷,乡镇、农村也陆陆续续开起了大大小小的.烩面馆。

  烩面如此美味,制作起来当然甚是考究。烩面的面选用优质面粉加以盐碱,用温开水和成细腻润白,比饺子面还要软的面团,待筋道十足后,放置若干时间,制成四五指宽、十几公分长的面片,外抹食用油防粘,片片码齐,也可用塑料纸加以覆盖。

  烩面的汤更是自成一家,独具特色。羊骨劈开,外加嫩羊肉,大火猛滚,小火细炖,因骨油熬出,汤色嫩白如玉,外有七八味中药,遂唤“白汤”,营养价值极高。

  到了中午或晚上吃饭的时间,随便走进一家烩面馆,几乎家家客源爆满。这时,你得快点找个座位,要上一两个小菜,配以酒类或者饮料,慢慢的用着,然后再点上一碗烩面,十几分钟过后,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烩面就端上桌来。

  你看,碗里面那嫩白如玉的骨汤,长宽均匀的面,上面在撒点绿色的香菜,红色的枸杞、黑色的木耳、粉白色的羊肉片,再外带一碟辣椒油、糖蒜。这哪是一碗面,分明是一幅画。

  芳香四溢的面,让人垂涎欲滴,肚唱空城计,馋虫勾引来。拿起勺子,先喝一口汤,油而不腻,鲜而不厌,润滑的要从嘴中滑出,真是赛过琼浆玉液。再挑起一根粗细均匀的面放入嘴中,筋道的更是有嚼头。

  旁边桌子上的人,特别是干重活的打工一族,那个不是一下夹起好几根面,往张得大大的嘴巴里送去,满嘴油光光的,丝毫不注意形象,有的甚至几分钟的功夫,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烩面就被他们连渣都不剩的一扫而光,齿间存有的余香,时不时地还砸吧着一下嘴,真叫“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啊

  水一样的温柔,火一样的激情,小南风一样的柔和,细细品味,河南三大小吃之一的烩面,确实当之无愧。

  希望它像一颗明珠,永远闪烁在中原,绽放在中国,走出国门!

  篇三:舌尖上的家乡

  家乡的那个的味道在舌尖上游荡,每个人的心里都怀念着家乡,都思念着奖项那些难忘的味道,那个只属于家乡的味道。我出生在瓯江北岸的一个小村庄,小河安静地从石桥底下缓缓流过。今天,依然保留在我身体某个角落的是某种熟悉的味道,那是一种如蒸饺般大小叫作番薯黄夹的东西。

  关于这种小吃,我曾一直以为它就跟米饭面条一样,普通得全国人民都知晓。可是直到它被我带到教室,好友们用惊异的眼光打量它且叫不出名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这个名为番薯黄夹的东西,只流行于我所生活的那一带农村里。我们村,隔壁村,隔壁隔壁村,总之,不超出一个小县城。

  五月五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很多年前,我问母亲几月几吃番薯黄夹,她笑着摸摸我的头说,想吃就做,哪来日期限制。

  农村妇女都有一双巧手,母亲也不例外。我亲眼看过母亲是如何制作番薯黄夹的。过程看似挺简单。首先将番薯去皮煮熟,滤掉汤水,再掺入番薯粉搅匀至无颗粒状,然后用手撮取少许擀成皮备用。至于馅,通常是由猪肉、豆干、香菇、葱或韭菜等拌匀合成,当然也可依个人喜好放少许虾皮、萝卜丝等,最后包成饺子样放入蒸锅蒸熟即可。母亲并非此道高手,每次她做的番薯黄夹个头都特大,皮又厚,做了很多遍之后还是没有“瘦下身来”。我记得请同学来家吃的时候,她指着这黄溜溜的番薯黄夹惊讶地叫道:“哇噻,这是史上最大的饺子吗?”

  作为一道历时百年之久的小吃,通常认为番薯黄夹起源于乐清翁垟。翁垟是离我家不远的一个镇。时至今日,那儿的番薯黄夹口感依然最纯正,卖相也最好。

  印象中,我第一次吃这种地道的番薯黄夹,它姜黄色的.皮,油亮油亮。隔着层塑料袋,似乎也能闻到番薯的清香味。稍稍吹凉后一口咬下去,馅汁流出来,沾得满嘴是油,略带弹性的皮跟油多却不腻的馅儿在嘴里一起咀嚼,那叫一个美味呀!还来不及下咽,紧接着再咬第二口,把整个嘴巴塞得鼓鼓的。

  车主用方言喊着“番薯黄夹呀,卖番薯黄夹”,一遍一遍,回荡在来来往往的人们的耳边。舌尖上的家乡,我最爱的番薯黄夹的味道!

  篇四:舌尖上的家乡

  “安子”你知道是什么吗?其实“安子”就是樱桃,我家乡的土话,所以我已经叫习惯了,因为这里面还有一段浓浓的情感。安子在舌尖上的味道就是家乡的味道……

  老家就有两棵安子树,是爷爷在我5岁的时候种的。我已经忘了爷爷当初种下时树的模样,只记得我家的树很高、很大,最高的地方,已经攀到了两层楼的窗户。

  5月,当安子长得橙黄,却还不是火红的时候,我和弟弟就按捺不住了,放学丢下书包就往后院跑。弟弟比我矮,采不到,我就搬条凳过去,站到上面,粗鲁地把枝条拉下来,采到一颗就递给站在下面望眼欲穿的弟弟——我家的安子就是和别家的不同,颗粒小,但是非常甜,汁水又多,很好吃。

  树上有毛毛虫,不过我们哪会放在心上。采了一把,我们就一股脑儿往嘴里送,然后“噗”地把核吐出来,抹抹嘴,笑着看看对方。

  6月初,是安子完全熟透的季节,果实红得像要烧起来,有些甚至连皮都绽开了,露出里面水嫩水嫩的果肉。我和弟弟争着要上去采,爷爷走出来,一边告诫我们别急,一边找出一架梯子,支在墙壁上,然后由我们扶着,他提着篮子爬上去。

  爷爷采了满满一篮子的安子,鲜红鲜红的。我们抹抹早已流到嘴边的口水,抓起来就往嘴里塞。爷爷看着我们,笑笑说:“慢点吃,没人跟你们抢。”

  过了会,爷爷从篮子里倒出一些安子到塑料袋里,我们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分给邻居吃啊。”“为什么要分给邻居吃,我们自己吃都不够!”我和弟弟去抢他的袋子。“乖,吃完了爷爷再上去给你们采。”

  后来,因为家里要造房子,地基不够,那两棵安子树只能被砍掉。我和弟弟抗争许久,终究没能如愿。那天放学后,我们看见两棵安子树已被砍倒在地,叶子蔫了,只剩下几颗未被采摘的红红的小安子,孤零零地挂在枝上。

  现在,每到五六月份的时候,我和弟弟都会想念老家那两棵高大的安子树,想念安子的味道。好在,热心的邻居们会准时在安子成熟的季节给我家送来安子。洗得干干净净,用大碗装着,红扑扑,别提有多诱人了。而直到这会儿,我们才终于明白爷爷当年的`用意——安子树是你家的、我家的,但终究是大家的。

  因为,我们都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每次吃安子,都会有一种熟悉的亲切的味道在舌尖,因为安子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700字】相关文章: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12-12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09-15

舌尖上的家乡的作文范文10-21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13篇12-12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14篇12-19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15篇12-23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9篇12-21

舌尖上的家乡美作文范文07-16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5篇09-18

舌尖上的家乡作文11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