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景物的作文

时间:2023-04-10 18:00:31 [第一单元]家乡的景物 我要投稿

关于家乡景物的作文五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景物的作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家乡景物的作文五篇

家乡景物的作文 篇1

  说到一条河,它就在我的屋后。也许这就是我生命的开始,也在记忆中有着深刻的念想。

  我时常会捡起一个小石子,抛向平静的河面,然后让那朵云展开一波波迷人的笑脸。

  我喜欢水木排草开的一朵朵小小的白花,也有水浮莲漂浮过来,到第二天,它们也会开出一朵大大的花,花瓣是白里带紫,和蓝天白云呼应着。水面倒映的竹子晃悠晃悠的,好像是我那时心里晃悠晃悠的各种想法。

  那时的想法很有意思。或者长大了做什么,或者我可以有叔叔的那把铅子枪,然后去竹园里打麻雀。

  水桥边多的是柳条鱼。淘米时,这些鱼都会游过来,猛地把米箩拎起来,还真能捞上一两条。它们跃跳着,似乎在说“把我放回去,把我放回去”。

  河的主要元素是水。水这东西,事实上是这自然万物中最神秘、最空灵的东西。水给人带来滋润柔绵,无论是心灵感觉还是视觉直感,都会有它的窈窕和凝滞,这在一个人于春花秋月里修养抒情之时,于夏雨冬雪里志凌云天之际,水是勾勒人心和向往的一枝笔,成为灵魂的素描。但是,水也是游如烟岚,也是过眼云烟。它有它的无畏和抗拒,有它的冷峻和漠然。它能溺人覆舟,也能溺欲覆情。

  河水、或说河里的声音是随着你自己的心情而区分的。晚上,水里小鱼窜跃在水面上发出的声响,风吹岸边草木发出的声响,还有竹林子里那种悉悉唆唆的声音,都会叫人胆战心惊、一阵阵肉麻的。

  河的'两岸,生长着许多麻草,家乡人把这种草叫做“毛柴”。它们疏疏密密的,似乎是河的两道眉。这些草在春天里长出,随着田里的麦子一起长高。远远望去,河水清澈的表面,镶着两道耀眼的绿色,在阳光下波动、浮艳。麻草的叶尖尖长长的,很硬忍。这种草,牛羊不去食用,人们只是到秋天把它们割下来当柴烧。剑长的几片叶子中间,有一根毛针,很容易地就能拔出,拨开外面的一层裹叶,就是一条白白嫩嫩的麻草蕾,放入嘴里一嚼,甜甜的,糯糯的,伴有一丝淡淡的清香。一起的好多孩子,都会去拔毛针,然后把衣服袋子装得满满的,坐在河岸边专心致志地吃起来。这时相互一起还会比较谁采的毛针嫩而肥,谁采得多,这样叽叽喳喳的,一直到太阳西沉。

  这条河向西便弯折向南。转弯的地方,河面略显宽阔,上面有一座渠道桥,槽形的那种,用钢筋水泥建的,用于农田灌溉。桥上面搁置着一块块水泥板,也就用作人行了。在非灌溉季节,桥渠里没有了水,便成为我们玩耍的地方。伙伴们在这个地方玩耍,免不了就是一身泥灰的,也免不了被大人呵斥一番。不过,我们在一起吵吵闹闹的声响,是那种欢快的声响,总在渠道里穿梭和回荡。渠道桥两头连着长长的水渠,会长满杂草野花。好多草在我们那时的叫法都很好听、或很有乡野味道,我是在那时认识这些植物的,一直到长大,和这些草的规范的名称对应起来,在脑海里就有了清晰的概念。譬如,渠道里最见多的是黄花郎,后来知道,它就是蒲公英,那时折下一枝它的茎干,轻轻一吹,那些种子就迎风飘去,一直可以飘到河的对岸。

  还有癞蛤蟆草,后来知道这叫车前草,还可入药。这种草也有一根长长的草茎,我们摘下来玩拉力游戏,我两手拿一根,你两手拿一根,谁先拉断谁就输。这个游戏还在我多年以后的一次活动中浮现起来。那是在新疆的阿瓦提,我们在葡萄架下用餐,当地的维人热情地招待我们,喝酒时用两个熟鸡蛋对碰,谁的先碎谁就输,得饮酒一杯。我想,这多像我们小时候玩拉草茎的游戏,同样有着那份自然的欢趣。还有那种野菠菜、野韭菜、野菊花……这些,堪称是我们和自然相融相亲的第一个朋友!

家乡景物的作文 篇2

  我的家乡在四川,我家门口有一条长长的河,名叫祈雨河。

  听说很久以前,这里是一条长长的小溪,常年溪水不断,但是每年干旱,小小的溪水根本就解决不了两边庄稼地的旱情。于是,先人们就在小溪下游筑了埂坝,便把小溪拦成了小河。河面清澈明亮,上面放置了许多网箱,养鱼人推着渔船在河面上自由自在地喂鱼,河两岸有许多农闲的人们在钓鱼,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或叹息声。

  每到夏天,这里便成了乐园,大人小孩个忙各的。大人们用抽水机抽水浇灌农田,农民们累得满头大汗,脸晒得黑黑的,但他们总是笑呵呵的,即使再苦再累,天再干,今年的收成不会改变。小孩们有的在帮大人抽水,有的.在游泳,有的划渔船,到处欢声一片。

  这就是与家乡人民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祈雨河。

家乡景物的作文 篇3

  家乡的风景

  如果你要问我哪儿最美,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的家乡最美!”她虽然没有浩浩荡荡的黄河,也没有险峻的华山,但是我家乡的大河坝却有着一种古朴的美、独特的美。

  初到我家乡的人,一来到大河坝,就感觉像是到了世外桃源。你瞧,那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宛如一条绿色的丝带,蜿蜒曲折,环抱着一座座大山。一根根竹子紧紧相依,密密麻麻,刚劲挺拔。我们最喜欢在竹林间的小路上来回奔跑,凋落的.竹叶铺了厚厚的一层,踩上去十分松软,好像漫步在软软的地毯上一样。阵阵微风吹来,竹叶应和着微风,发出“沙沙沙”的声响,像是在跟我们打招呼。偶尔,竹叶还会随着风儿在空中翩翩起舞,不经意间,竹叶飘落在我们脸上,让人感到十分惬意。

  不远处,在竹林的掩映下,一座古朴的石桥映入我们的眼帘。这让人不禁睁大眼睛,加快脚步,想要去看个究竟。你看!一座石桥横跨在大河上,似乎正对着静静流淌的河水诉说着她那古老的历史。石桥没有栏杆,是一座真正的石板桥。它的桥面是两块完整的厚厚的大石块。如此厚重的桥面,全靠桥面下方的几块巨大的石柱支撑着。这些石柱站立在河水里,用自己顽强的身躯支撑起整座桥。多少年来,它们为当地的老百姓架起通向外面世界的桥梁。现在桥面已经被人们踩踏得凹凸不平,桥头边也长满了青苔。而这些不正是石桥历经风雨沧桑的体现吗?

  沿着石桥边的石板小路来到河边的沙滩上,我们迫不及待地把鞋脱掉,光着脚丫在沙滩上玩耍。有的被大大小小的贝壳吸引住了,正弯腰细心地挑拣自己心仪的贝壳;有的在沙滩上堆城堡;有的在沙滩边的浅水中打水仗。在大河坝,我们最喜欢打水仗。一下水,我还来不及欣赏清澈见底的河水,更来不及和河里的鱼虾打个招呼,就早已被伙伴们洒了一身水。我也赶紧捧起一捧河水,边跑边洒向伙伴们,点点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一串断了线的珠子滑落到河水里。昔日宁静的大河坝顿时热闹起来,到处都回荡着我们的笑声、歌声、尖叫声……

  我想:我要是画家,我会用我五彩的画笔描绘你;我要是诗人,我会写出最美的诗篇赞美你;我要当歌唱家,我要用我最甜美的歌声歌唱你——家乡的大河坝!

家乡景物的作文 篇4

  刚下火车就大吃一惊。导游介绍西安的第一句话竟是:“没有到过西安就不算到过中国!”不*哑然,我竟做了十八年的不是中国人的中国人。再看周围,稍感安慰,同一团中有数位五十多岁的团友,他们竟做了半个多世纪的“假”中国人。话虽有些不妥,但西安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尽在其中。

  西安人很喜欢叫这座城市为“古都”,抑或直接呼其古名——长安。更有甚者要求国家更改城市名称,叫“长安”或“西京”。我想,这就是西安特有的文化内涵,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沉淀。尽管有高楼大厦、有高速公路、有商业中心,但西安保留着全国最完整的古城墙,为了保护地下文物,他们甚至放弃建设地铁。这种对文化传承的坚持在过于重视经济建设的今天尤为宝贵。

  西安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古老,继而,我发现了她的坚持。

  第一站是西岳华山,初中时就读过“山河表里潼关路”的诗句,华山之险,历来称颂。在周围黄土高原的大背景下,华山的岩石变得十分突出。黄土的中心竟是一座石垒的高山,怎能不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凭借索道,我们轻而易举地征服了北峰。但相比于其余的东、南、西、中四峰,北峰不过是半山腰上的一个平台。也许是古人知道华山难爬,所以称此为北峰,聊感安慰而已。抬头望去,海拔2187米的南峰高高在上,刚刚还埋怨这来回110元的索道费太贵,现在才发觉值得,否则爬死也到不了山顶。

  没有爬到顶端,我便打起了退堂鼓。第一站就遇到了本次旅游的第一大遗憾——没有征服华山。但是,看过了“自古华山一条路”的险峻,相信不虚此行。

  如果要评一个“最名不符实奖”,我想西安将有两样东西入选。一是羊肉泡馍。来西安前总认为它是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象征,一见之后,不过是将羊肉汤浇在碎面饼之上,遂大失所望。另一个便是钟楼。初到西安,问当地人何处最好玩时,十有八九都推荐了钟楼、鼓楼。它的地位就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世界之于上海。记得当时有人到上海来玩,总会被问“大世界去白相过吗?”去过,那很好。没去过,哎呀,你怎么大世界也不去?可惜啊。于是,我对钟楼、鼓楼也充满期待。

  钟楼位于西安市的正中心,周围车水马龙,因此钟楼就好象车流中的一座孤岛,需要由地道才能抵达。沿着地道走了一大圈,方找到钟楼的入口。拾级而上,才发现那不过是一个二十多米高的平台。所谓“一览”西安市区根本不可能,更不用说“鸟瞰”了。匆匆游览一圈便走了下来,心中还暗自庆幸——还好没有买钟楼、鼓楼的套票。第二天,从买套票的团友之抱怨声中,我更觉庆幸,似乎还有些幸灾乐祸了。

  到中国就一定要来西安。

  来西安又怎能不去看兵马俑?

  今年年初,上海博物馆展出了数座由陕西空运来的兵马俑。那时也没觉得如何,不过是几个泥人罢了。然而,当真正站在兵马俑博物馆的一号坑前时,成百上千的“泥人”所构筑起的气势丝毫不逊于千军万马。我想,很少有人能不心潮澎湃。周围有不少外国游客,大多数人对中华文化少有涉猎,但他们同样在那里啧啧称奇。他们所感到的,不是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不是秦朝工匠的精湛技艺,而是那股不可抗拒的气势。人们说音乐是无国界的,它的旋律能感动世上几乎所有的人,兵马俑有何尝不是如此?

  在兵马俑博物馆内参观了一圈,已觉双脚无力,心想秦始皇也够猛的,光陪葬的`军队就怎么多。然而,当看到几十平方米的秦陵复原模型角上一小块标着“兵马俑遗迹”的模型时,我真有些惊呆了。我已经找不出词语来形容秦始皇以及这座偌大的陵墓,剩下的只有可惜与愤怒——为这座陵园的荡然无存而可惜,为项羽当年的暴行而愤怒。

  如今仅存的只有秦始皇的墓地,一座兀然孤立的土丘。据说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而没有进行发掘。因此我们只看到了根据《史记》记载复原的墓内情形。豪华、奢侈等词已不能描绘其中的装饰,我也只能再次发出一阵阵惊叹。看过模型,却已再无气力爬上那座土丘(昨日华山之行已消耗了太多的体力)。于是有了此次西安之行的第二大遗憾——没有将秦始皇踩在脚下。

  旅游途中,听到了一副有趣的对联。上联:翻身要靠共产党。下联:发财不忘秦始皇。横批:感谢老杨。“老杨”即是1974年发现兵马俑的四位姓杨的当地农民。巨大的陵园因项羽而付之一炬,堆砌如山的珍宝只有一小部分仍伴秦始皇长眠地下,另一大部分却似乎鬼使神差地到了当地人民手中。因为旅游业,秦陵、兵马俑所在的临潼区已成为西安最繁荣的地区之一。这,是可笑,抑或是可悲?

  曾有一种说法:看近几年的中国要去广东,看近几十年的中国要去上海,看近几百年的中国要去北京,看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则要去西安。似乎一个“古”字足以成为西安的定语。

  但是,我为西安鸣冤,因为西安有华清池。且不说当年姓蒋的“督战”时住的五间厅,单是骊山山腰上的一座小亭就足以见证中国的五十多年历史。自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它的名字历经“总统蒙难亭”、“捉蒋亭”、“兵谏亭”的变化,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段历史。如最后的“兵谏亭”是近几年为缓和海峡两岸矛盾所改的。历史总是由小处折射,由此可见一斑。

家乡景物的作文 篇5

  谁的家乡都很美,不管是高楼大厦,还是乡村。我奶奶家有一条小河,河岸有一条船,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奶奶家玩,爷爷带我们去坐船打鱼,每游个2米就有一个鱼网,由于污染,只有一些小鱼和小龙虾,我感觉坐在船里很凉快。

  奶奶家种了黄瓜蔬菜,好像一个小农园子,门前有一棵梨树,上面有大大酸酸的青色的梨,让人真想吃,我吃了一个,酸溜溜的.。

  隔壁有一个稻草搭起来的房子,里面是小鸭子,以前这里是有一个大大胖胖的猪,和小猪宝宝,现在已经不知道卖给谁家了。右旁隔壁家,有一只只大公鸡,红色的鸡冠,让一群群公鸡们好像在争先恐后地说:我的比你更漂亮!

  嘿嘿!

【家乡景物的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景物的作文12-24

家乡景物作文05-22

家乡的景物的作文12-09

《家乡景物》作文01-11

作文家乡的景物02-08

家乡景物的作文03-17

家乡的景物作文01-04

家乡的景物作文11-03

作文家乡的景物08-20

家乡的景物作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