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记忆作文

时间:2023-05-11 11:40:01 记忆 我要投稿

有关家乡的记忆作文合集9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记忆作文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家乡的记忆作文合集9篇

家乡的记忆作文 篇1

  我的家乡它没有香山红叶的火热,却有着沁人心脾[注: 沁:渗入。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的清新;我的家乡它没有江南水镇的秀甲,却有着塞北山村的朴实。

  我爱去的地方,就是这样一个在中国地图上很难找到的小山村,它却让我一次次陶醉,使我一次次感动,叫我一次次回眸。

  不会忘记,盛夏的夜晚,静寂中月亮悄悄地爬上云端,深广的夜空中,迷人的月亮成了光的剪影,把秀美的小山村,映衬得更加富有诗意。

  不会忘记,我曾站在庭院里,仰望星空想着古人的诗篇,心中一种萌动;庭院外爷爷、奶奶与街坊邻居在闲聊,爽朗的笑声,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注: 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不会忘记,院子外大家还在谈论着那件让我激动的事情:十几年前的一个夜里,大雨倾盆,雷声不断,清晨起来,百年不遇[注: 一百年也碰不到一次。形容很少见到过或少有的机会。]的洪水冲断了村前的几代人走过的小桥,也冲走了人们的`便利与希望。望着眼前的自然灾害:庄稼被毁、破房倒塌……村里人曾一度陷入极度的恐慌中。

  洪水无情,人有情。来自山外的“爱心”,被源源不断[注: 形容接连不断。]的来到这偏远山村。

  北汽福田公司资助,爷爷带领村里人设计、施工,很快一座钢筋水泥铸造的“爱心桥”,屹然横跨在村前的沟壑上,村里人的心从此敞亮了。

  听着老人们的笑谈,不知不觉[注: 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中,我已经有了困意,带着一种由衷的自豪与幸福,我进入了梦乡……

  清晨起来,依然抑制不住心中的那种兴奋与激动,我信步登上村后的小山:旭日东升,信号转播塔高耸入云[注: 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新建的电影院、老人娱乐中心更是辉煌壮丽,油黑发亮的柏油公路更象一条蜿蜒的长龙,伸向远方……

  青山、绿水、碧空、彩霞;朴实的山村,同样沐浴着党的光辉;熟悉的庭院,留下了我许多童年的回忆……

  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既不堂皇亦不繁华的小镇,就是这样一个平凡变化、平凡发展的小镇,让我一次次的为之陶醉、为之动情。

  我的童年,驻地在家乡。

家乡的记忆作文 篇2

  小村子和外界并不隔绝,相隔很近,隔这里不远处的小镇上,车水马龙,喧闹嬉戏,如果你驻足观看,会发现一个个美丽的女孩子描红黛绿,金银珠宝,花枝招展地穿梭在街道上,看得人目不转睛,这就是二十一世纪非常小的一个镇上的风景,楼房左右两侧对立着,有瓷砖和水泥的,西洋式和哥特式的,水乡风情的街道,或者是最新的桂花和银杏的北方风格的大道。玲琅满目的商品,在道路两侧数不清的店铺中成列着,来往的人拥挤着,大部分人手里都提着一包,显示着生活的富足。

  但是小村子就僻静得多,这里像一个世外桃源,但实际上它不是的。村里有一些猪在猪圈里,哼哼唧唧地吃喝声不时传出来。牛儿是在树下被拴住自行吃草的,发出咩咩的声音,羊也发出类似的声音,不过羊一般不拴。一个外乡人,骑着一辆机器车赶过来,这是来帮忙做活的,过来做活的人通常会受到主人家的款待,丰盛的一顿饭是少不了的。这里人好客,热情,大方,也常常有城里面的人来玩耍。

  生长在此处的我已经十多岁了,我的生命中,不可割舍的是我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还有许多对我好的亲戚和同学。我喜欢鱼仙花,鱼仙花是这里经常有的.一种漂亮的路边花,花朵大而艳丽,像野菊花,但是比野菊花花朵大些。这种花被我移栽在一个小花盆里,加了一个花盆的盆底托住水份,之后这个鱼仙花就开得非常的好了,大朵大朵的花朵紫黄紫黄的,开得好像假花一样。

  豆鸡菇是另外一种让人开心的东西,长大的豆鸡菇个头跟大人的巴掌差不多,菇腿是细细直直的,灰白色,近全白色,菇的伞比较薄,有点小伞尖,很适合煮汤哦。小的时候,爷爷奶奶会把豆鸡菇用来炖鸡汤,因为是农村啊,鸡鸭很常见的,炖鸡是生活中必须的一个插曲。这里的鸡鸭很漂亮,金黄的大鸡公被一刀抹了脖子,开水推开全身的大小毛,赤裸裸的身子来回一刀刀就可以和菇一起炖,豆鸡菇没法和松茸这些菌类相比,她娇小的美好只能是我童年时候的快乐了,我想,长大以后我会吃到松茸吧。

  桃胶是另外一种食物,据说可以美容,桃子树如果营养丰富了,就会流出油来,俗称桃胶的就是它了。这种东西半透明到透明,晶莹剔透的非常好看,我是没有吃过,但是我们一家人曾经收集过一点点桃胶,如果拿去市场上,肯定是价格不菲了。这些都是我记忆中非常美丽的存在,会伴随我很长时间。

家乡的记忆作文 篇3

  从我有记忆以来,家乡的祠堂就屹立在村子中心。我不知道它已经屹立了多久,但是我知道它见证了这个村子从古至今的点点滴滴。

  小时候,我总是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在祠堂里玩耍。年少无知无畏我们,感受不到那份属于祠堂的庄严、肃穆。古朴而厚重的木门每次推开时总是伴随着吱吱呀呀的响声,好像祖先的魂灵发出的一阵阵呻吟。若是晴天,抬头便可以看见那从屋顶投进的阳光一丝一丝地照在天井里布满苔藓的青砖上,绿得刺眼。天井里还放着一口盛满水的大水缸。下雨时,屋面檐口下的水槽让雨水从暗沟流向院内天井,也可以听见雨水掉入天井时击打青砖的轻响。小时候我,总喜欢静静地看着屋檐的水一滴一滴地掉落,静静地享受着水滴在天井里敲出的那一曲曲悠悠的江南小调。

  在我的记忆中,平日里的祠堂是冷清的,只有在过年时或村子里有人娶媳妇时才显得热闹起来。我记得,每到过年时,村子里的每一户人家都会提着自家的酒菜来到祠堂祭拜祖先以祈求来年一家人的平顺安康。祭拜时,先摆好早已备好的菜品和三个酒杯,然后用自家酿好的水酒斟满酒杯,点燃香火插在墙上的那个高高挂起的香火罐上。点香前还有规矩:三柱香要齐平一起点燃。老人们总是会从香火燃烧的齐平状况推测来年的平顺,甚是谨慎。最后点燃鞭炮,像是用鞭炮声告知祖先年关已至,以求庇佑来年的福祉安康。鞭炮放完后,领上自家的酒菜回家过年。在大人们看来,这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程序环节、仪式。我也记得,我总是喜欢在除夕那天早早地换上新衣,然后等着父亲提起装着酒菜等物品的篮子,跟着他一起去祠堂。那时太小,并不懂那样虔诚的仪式代表着什么,但还是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插上香火时向着眼前的火光拜三拜。慢慢长大了,我就会在这简单的三拜中加入一些自己心里的默愿和祈祷,内容无外乎是关于家人来年的安康平顺。

  长大后,我长年求学在外,没有在家待过多长时间,自然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的`喜欢流连祠堂。再去看它时,大吃一惊,它真像一个苟延残喘老人的样子出现在我面前。杂草遍布了墙角,斑驳的墙面坑坑洼洼,倒塌的墙体摔成了一堆堆废土,废土上又长出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草。破败的屋檐在风中摇摇欲坠,闭上眼睛,好像就能听见空气中飘荡着它一声声微弱的呻吟,心底里压抑得让人们喘不过气来。大门上不知何时贴上去的珠联璧合,不见璧合,只有褪色的珠联在随风摇曳。璧合不知何处去,珠联依旧在笑看门外那一年四季时光的变迁、人们思想观念的发展。我看到,过年时,人们不再进去祠堂里,因为它太老了,好像随时都会倒下。人们不愿意冒任何风险,于是都在门口象征性地完成过去的那套程序、仪式,过程中虔诚不在,有的是满满的漫不经心。那些我儿时见到的谨慎老者也像老祠堂一样纷纷老去,归于尘土。那些他们所坚持的谨慎和虔诚也跟随着他们离别而被掩埋在时光的尘土里。我也看到,村民的心态,会对很多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心,比如村子里谁家又挣了多少钱,买了什么车,做了什么样的房子。唯独不会对修复祠堂这件事而上心。大家都认为它太老了,像一个年迈的老人一样没有任何用处了。没有用的东西就应该让它自生自灭,不必为此费神。对于那些冷漠的声音,我想发出自己的反驳,可是我的反驳在传入他们耳朵之前,就被淹没在下一场关于金钱和财富的讨论声中。

  我开始不敢再去看祠堂了。我怕我会看见下雨时水滴在天井溅起的朵朵涟漪;我怕我听见它灵魂深处发出的委屈哭诉。因为我知道,那份见证、那份哭诉是它重生的梦想和希望。而作为它的见证者、倾听者,也许,我什么都做不了。

  也许,最后,老祠堂会在某个狂风、雷雨交加的夜里彻底倒下。但是,记忆里的老祠堂会一直完好地屹立在我心里。

家乡的记忆作文 篇4

  记忆中的家乡,是天空中旋转的风筝。

  在家乡桃江这个依山伴水的小村,一到春天满山坡遍地开满了不知名的小野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悄悄得绽放,悄悄的将春天点缀!当满坡的花开得正乐时,我便拿着心爱的风筝缠着哥哥姐姐带我去放。一会儿工夫,天空中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风筝,随着春风舞蹈!那时的我呢?太小,姐姐不让我放,我就只好跟在他们身后屁颠屁颠的跑,时不时被他们叫去捡落在田间的风筝。

  记忆中的家乡,是飞溅的水花溅起的笑。

  奶奶的家是小木屋房,不偏不倚,就在桃江的资江河畔。夏天,我准是第一个套上那黑色的像汽车轮胎似的游泳圈跳进那清澈的河水里的,可也是第一个被爸爸拖上岸的!爸爸是不允许我游泳的!那年的夏天,我就只能看着哥哥姐姐们在水里尽情的嬉戏,我只能嘟着小嘴在旁边看着他们,不过好在哥哥姐姐们很疼我,会趁爸爸不在的时候让我下水玩会。可笨笨的我不知道,衣服“出卖”了我。

  记忆中的家乡,是梧桐树下小小的愿望。

  小木屋前有几棵梧桐树,是爷爷的爷爷种下的。那时的我是讨厌秋天的,可不明白爷爷他们为什么一到秋天就乐滋滋的,当田间的稻子被吹成金黄色后,懂事的哥哥姐姐就随同爷爷,伯伯们拿着弯弯的刀下到田间去,任凭我在屋前叫喊。每到那时候我就孤零零的站在梧桐树下看着他们在田间挥洒汗水。不知过了多久,我抱着树睡着了。梦中,我告诉梧桐树我小小的.愿望,我还梦见愿望真的实现了。

  记忆中的家乡,是雪地里我印下的足迹。

  那年的雪下得很大,雪刚停我便冲出了小木屋,踏过白色的棉絮,印下我的一排小小的足迹,高兴的手舞足蹈,我又小心翼翼的后退,照着原来的脚印回来,傻呼呼的笑,也不清楚为什么,可能是第一次看见雪如此的兴奋吧!哥哥姐姐们带着我做雪人,打雪仗,不一会儿,雪地被踩的一片狼籍,便哭嚷着要爸爸变回来。

  不久,我便离开了那儿,除了回忆什么都没带走。

  再见,我美丽的家乡。等我再次回去时,我再拾起和你的欢乐,那曾经陪我走过耳时的小木屋,还有梧桐树。

家乡的记忆作文 篇5

  在无数个日子里,我都想着我那亲爱的家乡。那沁人心脾的花香,那清脆嘹亮的鸟鸣声,那令人流连忘返的麦田,还有那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无时无刻不想念着他们。

  可是,如今在外求学,身不由己。只有那浓浓的思恋之情……

  家乡最令我难忘的莫过于那屹立在山中的白雀寺了。它居于群山环抱之中,景色优美,令人流连忘返。

  站在山脚下,白雀寺屹立半山腰,四面都是高大巍峨的高山。如果站在白雀寺身后的'山顶,更会产生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令人抒发无限的感慨。

  从山下向白雀寺进发,首先要走一段蜿蜒的山路,夏季走在其中,处处听得见蝉鸣。如果是冬季走在其中,白雪皑皑,松涛阵阵,就是另一番情景了。

  大约有一里路,到了白雀寺,但是,不了解的都会问:“白雀寺在哪?”因为白雀寺没有大门,只是一座庙而已。来这里的人们心里都很纯洁,不会有什么邪念,所以没有必要装大门。

  继续前进,就出现了一座座寺庙,其中还夹杂着一些著名的故事刻画在墙壁上。,其中最让我感到的是:有一天,一个人,路过一个树林,看到一个老虎饿的不行了,就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给老虎吃。,那个人真是太善良了,至于其它的寓意,我还是不太明白。

  再往上,就到了终点,到了一个最大的庙宇。进去一看,好精彩啊!这是如来佛祖的西天吧!最中间的是如来佛祖,他的头上还站着一只大鹏鸟。环顾四周,有许多奇形怪状的人物,有的人腿长,有的人胳膊长,有的人眉毛长,各有所长。形态不一,都刻得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威严肃穆感受,让人有一种想要膜拜的冲动、更有一种无形的敬仰包含其中。

  再往上,便是一望无际的大山,那里景色更胜。使人更加的陶醉。

  这就是我的家乡,美吧?欢迎来我们家乡游玩哦。

家乡的记忆作文 篇6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原点出发的,当你呱呱落地,你的原点也开始向前驰行,这个原点的开端就是家乡。家乡的土养育了我们的生命,家乡的水浸润了我们的心灵,家乡的一点一滴都让我们魂牵梦萦,家乡的风土人情都让我们难以忘怀,我们对于“家乡”这个词有太多的感慨与记忆,我们对于孕育了自己的原点这个地方有太多的感情,无法承载我……我们的生命被家乡——千年古镇白沙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白沙,这是一个坐落在长江边上的千年古镇,文化底蕴非常浓厚,当时在二战期间,有大量的文人墨客荟萃云聚于白沙,还有一批批的爱国学生也聚集在白沙,使白沙成为了拥有文化底蕴的城镇,例如:胡适、白屋诗人等,以及聚奎书院等等,知名的院府居于白沙,白沙就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样耀眼。当时的白沙还是商贸活动中心,白沙由于坐落在长江边上,因此,交通非常发达,生产的川盐源源不断地向四面八方输送。长江水汹涌澎湃,纤夫的号子也因此更加响亮,白沙这一杯沁人心扉的酒也更加香淳,白沙是我热爱的`家乡,更是历史不可磨灭的记号。

  除此之外,我的家乡白沙还是老重庆的拍摄的影视基地。有很多抗战题材的战争片都来一白沙进行拍摄。那样深幽狭长的小巷,那样沧桑的木房,那样深远的历史,怎么不叫人为之心动呢?正是因为这一点,《闯关东》、《纸醉金迷》、《江姐》等等的剧组都选择了白沙作为拍摄基地。也正是因为白沙这一点,才更让白沙辉煌,一个朝天嘴码头,放飞了多少白沙人的梦想;一个朝天嘴码头,见证了多少历史;一个朝天嘴码头,承接了多少人的期盼,白沙的名字也因为影视基地而更加美丽。

  这就是我的家乡白沙,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白沙,长江滔滔江水在向人们倾诉着它悠久绵长的历史,小鸟们枝头对它唱着赞歌,英雄的事迹被传颂,白沙的名字更响亮!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白沙,校园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标志着白沙的梦想,白沙的梦想已启航,白沙的底蕴更辉煌!这就是我的家乡白沙,我为之心动的一方乡土,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我梦想成形的地方,我生命的原点驰行的地方!我立志一定要用我自已的双手与智慧,让白沙更加辉煌,让白沙更加富强!

家乡的记忆作文 篇7

  窗外的新芽已经吐绿,但枝头仍挂着几份寒意,毕竟还是清明节啊!看得见霏霏细雨中,陌头几垄黄土上,奠品依依, 纸钱衔泥。近处的烈士陵园里,一群群小学生肃立在青松翠桕 之间,虔诚地献出他们精心制作的白花。看到这素洁的花楼、 花海……我珍藏往事的记忆深处不禁涌出澎湃的海浪,海浪过 后,突兀出家乡后山上那座硕大的坟茔,象被海水冲刷过贝壳 那样鲜亮诱人,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那坟里埋的是赵二贵。

  山里和城镇总是有一段距离的。如果没有赵二贵每天赶着 马车把山村城镇联成一线带来山里人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一切, 那山里和城镇的距离会更大。

  夏季,山里的男伢不到上学的年龄,是不穿衣服的。那正 是我光着腚的洒脱年月。

  一天,马车很早就从城里回来了。“光腚”们象往常一样 蛘拥而上,然而赶车的不是二贵,车上拉着一个血肉摸糊的人。“光腚”们害怕至极,哄地作鸟兽散。

  晚上,我怀着余悸钻进被窝,半夜睡不着。

  震天响的哭声喊酲了我。我爬起床,跑到门外一看,全是 人、裹缠着白布条戴着黑纱。二贵的媳妇荷叶,眼晴象红肿的 桃子: 二贵的妈呼天抢地,二贵的爹老泪纵横,踉跄地走在送殡的人群屮,队长大富扶着他……“光腚”们这时全明白了, 昨天车上拉的是二贵!我们无不显示出惋情的神色,原因是再 也吃不到二贵的'糖葫芦了。

  山里有的是埋人的地方,且风水宝地不少。二贵的坟落在 风水最好的地方,而且造得既高又大。在“光腚”们的眼中, 那个坟可以埋得下几个人的。

  眨眼几年过去了。“光腚”们穿上了开裆裤,也正儿八经 地读起小学来。荷叶的遗腹子也成了 “光腚”,整天跟在我们 后面跑得屁颠颠的。

  二贵的坟上长满了草,很长,但不阴森,很象一个髙台。 放学归来的笫一好去处便是这里。

  似乎是快读完小学的时候,山里人不知被什么左右,大兴 开荒种地,毁林植棉。众多的坟被削平了,撒满了农家肥, 播上了 “丰收”种,独有二贵的坟没人动一根毫毛,依旧是芳草萋荽。心中很纳闷,问爹:〃为什么二贵的坟没被铲掉? ” “小伢子,懂个啥!二贵是为了救集体的那匹白马被碾死 的! ”

  虽然生产队的那匹白马已被"神牛”代替,但白马的雄姿 从未在我眼中消失。我想象到了二贵救马时的情景。人们的讲 述也证实了我想象的正确。当那疯狂的汽车快要撞上白马时, 二贵扯断辕绳,拉开白马,就在这一瞬间,汽车毫不留情地推 倒了二贵……

  每年清明时节,二贵坟前的奠祭绒钱总是最多。然而我,却没有看到荷叶哪天上坟。我心里很最纳闷。但在一个漆黑的晚上,我看到了荷叶,就在二贵的坟旁。

  当我的“学历”促使我和“光腚”们疏远的时候,我便疏 远了他们,自然我也曾做过光腚。每逢夏夜,我都喜欢一个人独自转悠。一个晚上,我在二贵坟前徘徊,听到了一个女人的 抽泣,一声长一声短的,象是被压抑着。我仔细一看,廒来是 荷叶。她哭了一会,立起身,慢慢地走了。我只觉得她的心很 苦。

  笫二天见她的时候,她的眼神是那样呆滞。面容憔悴得叫 人不敢相信她的年龄,才二十多岁的人啊! 渐渐地,我懂了。荷叶在入们心目中的地位己远不如以前了,也难怪她夜晚上坟。荷叶的多年守寡生涯,除了赢得山民 们的几缕同情或几升表示“慰问”的大米之外,便再也没有什么了。有谁能理解她那破碎了的心的孤寂?又有谁能真正理解 她失夫后和儿子相依为命的辛酸…

  岁月的流逝,白马被“神牛”代替,二贵的马鞭声为喇叭声所淹没,二贵也正逐渐被人们遗忘。二贵勇救白马的故事已经是很久很远的事了。现在的人们,还有谁能真正体会当马是 山里人命根子的年月,二贵这一行为的意义。二贵的坟作为救 马献身的标志,在雨蚀风化屮并没冇低矮一分一厘。

  荷叶的经历验证了 “寡妇门前是非多”的古训。所以她逐 渐为人所不齿。她的“事迹”也成了妇人们热衷探讨的问题。 她也只有在夜晚上坟。当毁林造田时人们播下的“丰收”的种子 长出令人发笑的苗秧时,山里人才发现他们被人耍了,也被大 山嘲笑了,于是重新植树,果树居多。二贵的坟四周也植满 了。二贵的坟也认认真真地成了人们休憩,谈天说地的场所- 不知二贵知道不?

  荷叶一面为人不闻不问,她一面却愈焕发了一种青春活 力。我被家里人正告不能和她接近,说是怕她蛊惑我〃在山里 人的正气和二贵硕大无朋的坟前,荷叶不能也不敢“明目张胆”。

  山里人会用他们心目中固定不变的尺子衡量身边的一切, 并且同执地相信心目中的尺子。荷叶也无一时刻不在他们的衡量中。在我儿时记忆中,作为血肉之身的荷叶却一天天地走向哀老。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多雨的时候,我忽然想起家乡后山中那硕大的坟茔。荷叶的日子也许好起来了,她那光腚的儿子怕 也正在上中学吧。

家乡的记忆作文 篇8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家乡有座抹不去的小石桥,虽然它在城市的扩张中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但它那青石板构筑的身影依然活在我的心中,它伴着我童年的记忆度过了快乐的时光。

  在记忆中,出得北城门就有着一条百十米长鹅卵石铺就的北门外街,街两旁在七十年代前还是店铺一家挨着一家,白墙黑瓦,清一色的`门板房,可以想象这一带往昔的繁华。街的尽头是方叫龙池的偃塘,池塘内碧水清幽,莲荷密布。举水河干流上开挖的河槽连着池塘,据说在解放前可以行船至池塘不远处的码头,水可行船自然带动了旧时商业的兴旺。池塘向西汇入了护城河,护城河又绕着古老的城墙向西南方流去,然后又流入到了举水河。

  龙池上有座石桥,连接着郊外一条孤零零的剪子街,街的两旁和尽头就是乡野。桥,称之为龙池桥,长不过七十米,宽不过一丈,是座三孔的平石桥,依势横卧在池塘的两岸。它没有江南石桥的典雅,也没有北方石桥充满着豪放。但它很实在地承载着过往行人匆匆的脚步,不管流年岁月,不管多少行人过往,桥忠实地迎来送往。桥上的青石板磨得油光铮亮,足可以证明这座桥该是有年头了。

  家乡的桥,虽然少了些小桥流水的韵味,但也充满着宁静祥和的安泰。龙池夜月照天明的景致,传诵着千年的美誉;秋月静夜洒在桥上的月辉,造就了家乡的一景。两岸垂柳依依,桥下莲荷摇曳,《荷塘月色》的景致在这里也能寻到。漫步在质朴的桥上,你可尽情放眼乡野风光,还可贪婪地吸上一口稻禾飘香的清润。

  在儿时经常和小伙伴相约于桥下,一头扎进池塘扑腾一番,享受着清凉的戏嬉,钻进水里摸着鱼儿,体验收获的快乐。踩着水摘着菱角、采着莲蓬,有着儿时的乐趣。儿时的欢快留在了水里,也留在这古老的桥上。

  而今,人到中年,心中的桥没了!池塘也变成了污水池!往昔宁静的景致已不复存在,留在心中只有那无尽的遗憾!

家乡的记忆作文 篇9

  我的家在原平市的正南面,四周都是原野,周围虽说没什么宏伟的高楼大厦,也没有令人惊叹的名胜古迹。但我们这儿却有一望无际的原野,那景色你看了,就会让你流连忘返。

  春天,到处鸟语花香,充满着生机勃勃的气息。这时孩子们就会纷纷奔出家门,拿着各种形状的风筝,来到原野发疯似的狂奔起来,天空的风筝受到微风的鼓动,跳起了优美的舞蹈,蔚蓝的天空上眨眼间就镶嵌了许许多多的风筝,它们与天空构成了一幅大自然的和谐画卷。二月初,农民们扛着荷锄满怀希望的来到原野,播种着希望的种子。

  夏天,禾苗儿贪婪地吸取着养分,渐渐长大了。大约六月份麦子就收割了,地里就种上了各种蔬菜。红的绿的黄的……像是给大地准备了参加盛典的首饰。如果你此时走向原野,会感到一股喜悦之情悄然而生。

  秋天,原野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胖嘟嘟的南瓜,紫得发亮的茄子,穿着红绸裙的红萝卜与穿着白礼服的白萝卜,它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从地底下出头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玉米有着灰黑色的.胡子,乐的露出了金黄色的大金牙。整个原野美丽极了。

  冬天,白雪皑皑。大地上铺满了白色的地毯,盖在了幼小的麦苗上,它们在地毯下温暖的生活着,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家乡的原野,是个远离嘈杂的好地方,请你们来我家乡,包你心旷神饴,流连忘返。

【家乡的记忆作文】相关文章:

记忆的家乡作文10-19

家乡的记忆作文11-06

家乡记忆作文12-23

家乡的记忆-作文02-28

家乡的记忆06-01

记忆中的家乡作文02-23

题为家乡的记忆的作文02-27

家乡的记忆作文15篇03-30

作文儿时记忆中的家乡03-20

家乡的记忆作文(5篇)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