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

时间:2023-07-09 14:11:22 改写 我要投稿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推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推荐)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1

  在一个小村庄,有一间小茅草屋十分引人注目,这个小屋的右边,是清澈见底的小溪,溪旁的小草绿油油的,让人乍得一看,就感觉浑身清凉。咱再说一说小屋,小屋里时不时地传来一阵欢快的笑声,这笑声竟然是一个老公公和老婆婆传出来的`。他俩聊的不是什么大事,只是一些小事而已,比如说:“昨天老李家有了一个男娃,可咱家都有仨了”,“老王家的小牛丢了,刚才看了他发现牛不见得样子,可笑死我了!我给你学一下,就是这样,哈哈……”

  咦?前面怎么有一个少年在耕地,那少年十不过八九,那刚毅的面孔上微微的皱着眉,我想他在思考者什么。胳膊上有着一块块结实有力的肌肉。每一次挥动锄头时,胳膊上的青筋好似一条条蚯蚓一般,但在远处看时,又好似一条青龙在他的手臂上环绕。双腿好似两根柱子一般,牢牢的竖在地上,锄头每一次挥舞下来时,周围好似有一种气劲,扎在土地里时,锄头已经没进去了,再往后一拉,一小片土地就被翻出来了。

  在小屋的门旁,靠着一位少年,少年脸上十分温和,如果不是手上正在编着鸡笼的,看起来就像一个温雅的书生一般,他虽然土了一点,可他手上的动作却让人咋舌不及,他的双手好似一阵小旋风,鸡笼上的竹条密密麻麻,嘴里还嘀咕着:“今天的要多做一些,要不然明天老陈结婚的份子钱不够了”。

  小溪里有一片荷花,荷叶衬托着荷花,荷花映着荷叶,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有一个小孩趴在溪边,小孩的头发弄成两个辫子,被头绳竖立着。小脸肉嘟嘟的,并且洁白如玉,好像一掐就会掐出水来。小孩肉乎乎的小手剥着莲蓬,小脸露出满意的笑容,小嘴里还说着,:“这一颗给妈妈,这颗给爸爸,那两颗给大哥和二哥。呀!妈妈的那颗弄脏了,我还得再剥一颗”。说完,小肉手又开始剥莲蓬了。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2

  在一个夏天的早晨,我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村庄里有几户人家,有一户的人家住着小茅屋,又矮又低,屋檐上爬满了瓜藤,结出了一个个又黄又大的'南瓜,像一个个胖娃娃的脸。屋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小溪里,有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小鱼儿,溪上还有许多荷叶,荷叶上有的荷花已经开了,亭亭玉立,有的含苞欲放,还有的只是花骨朵儿,小溪边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在茅屋后面有着峰峦叠翠的山,山里长满了一棵棵高大挺拔的大树。

  茅屋里,有一对老夫妻,他们喝了酒,有点醉了,用着吴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乐。

  “你看,你背都弯了,你牙都掉了,,皱纹都爬上脸啰!”老妇指着 老头笑着说。

  “那你也一样,你年轻时很漂亮,现在呢?头发摆了,长皱纹也爬上了脸。”老头也跟着笑着说。

  “你看,我们今年的收成不错,多亏了 老大老二,我们可以享福啦!”老妇笑着说。

  “是啊!这次大丰收少不了他们的功劳。”老头说道。

  屋后有块田,大儿子在田里卖力地锄豆,由于天气太热,大儿子把上衣都脱了,也还大汗淋漓。院子里,二儿子,盘腿坐着,为了给鸡一个更舒适的家,在为鸡编笼子,想到这儿,二儿子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小儿子趴在小溪边,反翘着腿,哼着小调,开心地剥莲蓬。额头上有一簇刘海,两边扎着小辫,摇着头,很讨人喜欢。

  看到这里,我写下了一首诗:

  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温?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3

  夏日的午后,知了不停地鸣叫,从窗边吹来一股又一股的热风,让人心烦意乱,辛弃疾决定去小溪边散散心。

  这条小溪清澈见底,弯弯曲曲地环绕着村庄,潺潺地向东流去,溪水里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上面布满了晶莹的水珠。溪边青青的草地上有几只小鸡正在觅食。

  不知不觉,辛弃疾来到了一座又矮又小的茅草屋旁,只见屋檐下坐着一对夫妻,头发花白,手中握着酒杯,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夫人,看看咱们的儿子多孝顺啊!我们两个什么都不用做,坐在这里喝着小酒。”“是啊,儿子们都很孝顺,而且勤劳能干。”夫妻俩越说越开心。

  “看看咱们的大儿子,一刻也不闲着,这么热的天,他还在豆地里锄草呢!”顺着老翁的手势,辛弃疾看到一个光着膀子的年轻人,头戴草帽,双手不停地挥动着锄头,锄着地里的杂草呢!“这么热的天,也不休息一下,喝点茶水。”老妇人心疼地说。

  辛弃疾走了过去,老夫妇俩连忙搬来板凳,邀请他同饮几杯。老翁指着一棵大树,说:“别看我们二儿子身子瘦弱,力气不大,但他担起了家里所有杂事。”辛弃疾向那边瞧去,果然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子正盘腿坐着,手飞快地上下舞动。密密麻麻的竹条,跟随着二儿子灵巧的双手,很快变成了一个鸡笼。“我们的鸡可以住进新家了。”老妇人语气里充满幸福的味道。

  “唉!我们的`小淘气到哪里去了?”老妇人站起来,四处张望。辛弃疾指了指溪边,说:“那个孩子是不是?”夫妇俩一看,笑了。那个孩子正横卧在溪边,两条腿有力地蹬着,一边剥着莲蓬,一边跟溪中的鱼儿嬉戏,与青蛙比赛歌喉。“我们的小儿子确实很调皮。”

  这时,小儿子用荷叶包着什么走过来,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颗颗雪白的莲子。辛弃疾也拿起一颗尝了尝,看到了夫妻二人眼里荡漾着的幸福。

  回去的路上,辛弃疾满心欢喜,手里还捏着一颗莲子,好像捏着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4

  夏日里,幽深的竹林透着勃勃的生机,茂密的青草地毯似地铺绿大地,散发着阵阵清香。远远的群山连绵不断,隐约可见一条清亮的小溪静静地流淌着,红红绿绿的小鱼在小石子间轻巧地穿来穿去,好一副令人如痴如醉的画面。

  这是一个偏僻而清新秀丽的山村,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的美好生活。潺潺的小溪旁,有个又低又小,简陋而又温馨的茅草屋。一阵轻微的交谈声从屋里传来,说话声轻轻的,带有幸福的.气息。屋里坐着两个刚刚饮了些酒的老夫老妻,他们略带醉意,用吴地的方言逗乐着,脸上荡漾着慈祥的笑容。只听那老翁说:“如今的生活多好哇,我们丰衣足食,天天聆听着小溪奏响的歌儿!”那老媪笑了笑,眼角旁多了几条皱纹:“是啊,现在什么也不愁,全靠那三儿呀!老大、老二都孝顺,替我们做了不少事。老三同样乖巧、懂事!”一阵笑声又回荡在小茅草屋中,两人的目光落在了屋外的三个儿子上。

  虽然烈日炎炎,身为长子,老大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挥汗如雨。他卷起裤管子,戴着顶草帽,时不时地用脖子上挂着的毛巾擦擦汗,认真地锄着草,那弯着的背影写满了辛勤。二儿子年纪不大,可他也没有闲着,看见兄长在田地上劳动着,也丝毫不敢怠慢,坐在树荫下纺织鸡笼,任何杂音都无法干扰他,还真是入神啊!三儿子最小,他横卧在溪边一会儿逗逗水中的小鱼,一会儿又剥食着莲蓬。小小的手慢慢地剥着,看起来有些废力,他喃喃道:“这个给妈妈,这个给爸爸……唔,大哥最辛苦,给大哥多些!二哥也不错。”三儿子悄悄地看了正专心致志纺织鸡笼的二哥一眼,“这些给他……”这么小就会为他人着想,那调皮的样子怎不惹人喜爱?

  这是一个多么清幽美好的山村,一个多么和睦幸福的家庭啊!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5

  在夏日的一天,晴空万里,南宋爱国的大诗人辛弃疾来到了家乡江西上饶的一个小村庄里。

  走进这个小村庄里,他放眼望去,只见远处有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青山,像一条巨龙一样。突然,看见了一所又低又小的茅草屋,这所茅草屋紧挨着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小溪里的小鱼、小虾正在水里欢乐的玩耍,小溪两侧长满了碧绿的青草,溪上有碧绿的荷叶和粉色的荷花。有花苞;有开一半的;还有完全盛开的。在茅草屋的旁边有一颗参天大树,它枝干遒劲,姿态优美。

  茅草屋后面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叶子青翠欲滴。在那所又低又小茅草屋檐的下面坐着一对老年夫妻,翁对媪说:“你看,咱们家周围的环境多好啊,空气还很新鲜。”媪又对翁说:“是啊,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个幸福、美满、温馨的大家庭。我们都很快乐、开心、高兴啊。”翁对媪说:“你看咱勤劳能干的大儿子,他每天早上早去,晚上晚归的去豆地锄地,多辛苦啊,你看他脸上那黄豆般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地顺着脸庞往下滴。可他却说一点也不辛苦。” 媪对翁说:“是啊,二儿子也很好啊,他老实、本分正在认真的`编制鸡笼呢,等鸡笼编好了,咱们这满院跑的鸡就有新家了。” 翁对媪说:“最喜欢的还是小儿子啊。”他们的小儿子正俯卧在小溪边,拿着他盼望已久的莲蓬在剥着吃呢。他一只手拿着莲蓬的杆,一只手在剥,两眼直盯着莲蓬,小腿在前后不停地,自由自在地踢着,辛弃疾看到这样的情景,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词——《清平乐 村居》:

  茅屋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6

  烈日炎炎,远处的青山在白云里若隐若现,一条小溪正舞动着自己婀娜的身姿在一个又低又矮的茅草屋前潺潺地流着,小溪周围还长着许多绿色的莲蓬和粉红色的莲花,溪边的茅草屋顶上的茅草随着微风轻轻飘动,几根茅草就稀稀疏疏地落了下来。

  在又低又矮的茅草屋里,一对白发夫妇正坐在桌边喝酒取乐,只见老爷爷带着浓郁的吴地口音说:“现在我们的生活丰衣足食,可以颐养天年,终于不用过着被金兵压迫的日子了,多亏岳将军把金兵赶跑了,我们才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啊!”说完他捋了捋胡子,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一旁的老伴接着说:“是啊,虽然我们家并不富裕,但我们家的三个儿子都挺孝顺的,如今他们已经长大了,也懂事了,能帮我们做家务事了!”说完夫妇俩一起举起酒杯把杯里的酒都喝完了。

  在溪的东边大儿子正在豆田地里除草,正是三伏天,非常热,虽然他带着草帽,但是豆大的汗水还是不停地从他的头上﹑脸上流了下来,滴在泥土里,野草在他的'锄头下一次次地低下了高傲的头。大儿子真是个勤劳的人啊!二儿子也没闲着,他正坐在屋前一颗巨大的芭蕉树下像缝纫姑娘一样心灵手巧地编织着鸡笼,他想:光靠大哥一个人来支撑全家五口人太辛苦了,我也要给家里出一份力,能让家里人过上富裕的生活。他飞快地织完了一个又一个鸡笼,一会儿就织了好多个,准备第二天去集市上卖。小儿子最小最顽皮﹑淘气,他正趴在小溪边一会儿用手拨拨小鱼,一会儿一边嘴里哼着小曲,一边手里剥着莲蓬,他舍不得吃这些剥好的莲子,所以他把这些莲子留了下来给爸妈吃。可见他们的三个儿子是多么的孝顺啊!

  这是一个清贫而又快乐的人家,他们的日子虽然过得贫苦,但他们找到了知足常乐的幸福生活。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7

  瞧,远处的青山连绵起伏;山脚下,几片树林疏疏朗朗;一大片豆田随即引入眼帘,豆田上豆苗正茁壮成长,寓意了来年的丰收。豆田前是一大片茂密的竹林,竹子挺立着,青翠欲滴。竹林前面还有一间小茅屋,屋檐低得很,需要人弯下腰来,才能进去。一条小溪潺潺地流过茅屋前,时不时唱出一支优美的歌。小溪两岸全都是绿油油的小草;小溪里长满了荷叶,这些荷叶又大又圆,碧绿碧绿的,就好似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叶上还有些小水珠,小水珠们可调皮了,它们还玩着滑滑梯呢,滑进溪里发出了“叮”的笑声;溪里还开着荷花,白里渗粉,粉里透红,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花蕊,有的才展开一两片花瓣,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要破裂似的……

  一对年老的夫妻正坐在茅檐下,老爷爷柱着拐杖,老奶奶跪坐在门前。他们正在喝着酒,亲热的聊着天。“今天天气可真好。太阳当空照,晒的身上暖洋洋,空气也很新鲜。”“可不是么。瞧,我们的儿子多么能干,锄豆的锄豆,织笼的织笼。”“那我也不能闲着。趁着好天气,把衣服晒晒。”“那我帮你……

  太阳已高高挂在空中。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他擦着头上的汗,高兴地说:“看这苗儿长得多好,今年定有大丰收!”说完,他有继续努力干活。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一边编一边想:“把这鸡笼编完,小鸡们就可以不挤在一窝了。”而小儿子趴在小溪边剥莲蓬。他的脚高高翘起,不时地上下摆动,双眼盯着莲蓬,专心剥着。还想:“等我剥好了,让爹娘和哥哥们尝尝。”他剥得更用心了。

  诗人看到了这副情景,不禁陶醉其中了,情不自禁地吟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8

  夏天到了,阳光流在湖中,流在鸟儿的翅膀上,流在马车的蓬顶上……

  在这明亮阳光的底下,有一处茅屋。屋檐虽然十分矮小,但茅草在阳光下散发着金色的光芒。房前的院里,树木长得高大挺拔,在地上投下大块的树阴。屋后有一片竹林,小鸡们在母鸡的带领下觅食。屋旁有块小菜地,搭着瓜架,种着南瓜和丝瓜。它们的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门前有条小溪,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岸边的草儿青青,绿得发油。不远处,荷花已经凋谢,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小莲蓬,从水中探出头来。

  远远传来细细的说话声,侧耳倾听,原来是茅草屋里传来的。

  “老头子,今年秋收后,我们再造一间屋吧!”

  “是啊!老婆子,阿大十八了,应该要独立了!”

  噢,屋里窗下坐着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一定是他们在说话吧!老翁摸着他那又白又长的胡须,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你看!”老翁说,“我们的三个儿子,多好哇!”老妇停下补了一半的衣服应和道:“对啊,就是小儿子淘气一点!”说完,两人相视一笑。

  此时此刻,在溪东头的山坡上,大儿子正头戴斗笠,拿着锄头卖力地锄着草。日头越来越毒,大儿子头上的汗一颗一颗的滚落。太阳越来越猛,他时不时停下来,用手抹着头上的汗……院子里,大树下,二儿子正一边哼着歌,一边织着鸡笼。他的手那么灵,细细的竹篾在他的手指里翻飞,很快,一个鸡笼就编好了;最讨人喜欢的还是小儿子,他正顽皮地趴在溪头,跷着腿,剥着莲蓬,有滋有味着品尝着莲子……

  这醉人的情景全被宋朝大词人辛弃疾看在眼里,他突发灵感写下了《清平乐·村居》这首词: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9

  一片青青的草地上,有一个小村庄。村庄的东边有一座小房子,房子旁边有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房子里有一对老夫妻,他们一边喝着美酒,一边用吴地的方谈着话。老夫说:“咱们的大儿子力气大,能干活;二儿子聪明、编织技术好;小儿子才六岁,但特别听话,从不捣乱。”老妇说:“对呀,老大每天种菜锄豆,让咱们有足够的'食物;老二给我们补衣服,不会挨冻。怪不得邻居们都说咱们老大老二好。老三虽小,可是乖巧、不捣乱。”

  这时,他们的儿子在干什么呢?老大在小溪东边豆田里除杂草,老二在织鸡笼,小儿子则跑到老大面前说:“大哥,陪我玩儿吧!”老大说:“不行,小弟,我在锄豆田里的杂草呢,不锄的话,豆子就长不出来,你也就吃不成你最爱吃的炒豆了。”“多长时间可以干完?”“至少一个时辰(两个小时)。”“时间太长了,我找二哥去!”老三立刻去找老二。“二哥,陪我玩儿吧!”“不行,我得织鸡笼,否则鸡全跑了。”老二说。“多长时间可以干完?”“少说也得一个时辰。”老三只好走开。

  突然,老三看到了几只野鸡:“对,爪几只野鸡,回家做鸡肉,爹娘一定会表扬我的!”老三立刻去抓野鸡。但野鸡用“车轮战术”,一只跑不动了,另一只接着跑,让老三消耗体力不少,老三跑不动了,野鸡也全跑了;老三突然又看见河里蹦出几条鲤鱼:“抓几条鲤鱼也行!”他立刻回家拿来渔网,想把渔网撒进河里。但是,他不会撒网,不但没抓住鱼,反而把自己掉水里了!幸亏网的另一头挂在了岸上,老三才得以爬上岸来。

  老三想,还干什么呢?突然,一个莲蓬从河的另一端漂了过来,于是,他抓起莲蓬趴着剥了起来。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10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走进吴地的一座小山,沿着慢慢流淌的一条小溪水向上走,伴着溪水里一群群欢快地游着的鱼儿,就看到了不远处几间房檐又低又小的茅屋。奥,到了,这就是我要说的村居里的一户幸福的人家。

  嘘——轻点声,听,有两个人喝醉了,正在愉快地聊天——带着喝醉了酒的那种声音聊天。他们在聊什么呢?正在聊天气的好坏?聊孩子们的懂事?还是在聊一会儿要到哪里去游玩呢?

  轻轻走到茅屋的门前,只见一对老夫妻正躺在庭院里的躺椅上,端着酒盅,晒着太阳,满脸的.惬意。再看,他们的两鬓已经花白,在阳光下闪着光,是不是因为拉扯孩子和为他们操的心呢?不过,看两位老人现在这么得意自在,孩子们应该都已经懂事了,没有让这两位老人家失望吧!

  那孩子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拨开小路的杂草,只见老人家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正在做农活呢。大儿子的农活最重,他正在小溪的东边挥舞着锄头锄豆子,满脸的汗水从脸颊滴下来,可大儿子没有半句怨言,他是大哥,大哥不会让弟弟们干重活的。这时候,他锄一点就仔细检查一点,这里的土太硬,松松;那里有杂草,拔拔;另一边缺水,就浇浇。看着锄好的豆田,大儿子快乐地放声高歌。二儿子在一旁,正全神贯注地编织鸡笼。这活儿是精细活儿,马虎的人可做不了,织错一步还得再把错的那步拆下来,会浪费不少时间。所以,二儿子争取一步不错,正在专心致志地编他的鸡笼。那小儿子在哪儿呢?看,他正躺在小溪边,看着蓝天白云,听着小溪潺潺的流水声,手中不停地剥着莲蓬,那莲蓬一粒粒地蹦进身边的五个小碗里。奥,他应该是要分给一家人的吧?

  看到这些,我也不禁幸福地笑了。大儿子勤劳,二儿子细心,小儿子可人,老人家开心,这就是一家人的幸福呀!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11

  “哗……哗……”流水在歌唱。“快了,快到了。”我走进小村庄,真是一片美景。金灿灿的稻田闪烁着光芒,榆树叶像蚌壳一样闪闪发光,小河流穿过稻田,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怎么样?再喝几杯吧!瞧你的脸,跟苹果一样红!呵呵呵……”忽然,从一个小小的茅屋里传出了一阵相互逗趣的笑声。我走近一看,院子里有一对老翁老妇在那儿自斟自饮。酒杯在叮叮当当地碰撞。“爽啊,好酒!”他们谈笑风生,都有几分醉意,脸颊红彤彤的,笑容像酒一样醇厚甜美。

  “看!”老妇人叫过老翁,“咱们的大儿子多勤快,锄豆锄得真好!”我向溪东面望去,一顶斗笠掩映在青翠欲滴的豆苗中。豆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微风吹来,豆苗摇曳着,碧波翻腾。我看到老夫妻的大儿子了。他头戴青黄色的斗笠,像一朵蘑菇,披着灰色的麻衣。他正靠在锄头上喘着气,凉风吹拂着他清秀的脸庞。真勤快的儿子啊!

  咦,在苍苍的榆树阴下,好像有人在织鸡笼。一看,原来是老翁的二儿子。看,他的`手艺真巧,麻藤穿梭来穿梭去,不到几下子一个鸡笼就粗具规模了。

  我忽然看见,在矮矮的茅屋檐下,一个小朋友正在剥莲蓬。他趴在小溪头,两只小脚淘气地摇着,多可爱。“嗯,这个莲蓬这么大,这么绿,肯定很好吃。苹果不也是越大越红越好吗?”他自言自语,剥下一个莲子就往嘴里塞。“哎呀,好苦!”他皱着眉头,赶紧把莲子吐在地上。原来,他忘了剥掉莲心了。老翁老妇看到这情景哈哈大笑起来,我也跟着笑起来。

  我走进路边的酒家,点了几盘菜,喝着小酒,回想着刚才的一幕幕,不由得诗兴大发,挥毫泼墨,写下了《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12

  午后,我悠闲地漫步在乡村小道,无意间,看到了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茅屋后面种着一棵棵苍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峦屹立在眼前。茅屋旁有一条迂回清澈的小溪,河水清澈透明,犹如一面镜子,连河里的游鱼都看得清清楚楚,在阳光的照耀下,河面波光粼粼。一阵微风吹过,河面泛起一圈圈涟漪。

  白云高高地飘在天上,环绕在青山上。这时,屋里传出一阵阵笑声,似乎还有逗趣声,他们说的是当地的方言,所以,我不太明白他们在说什么,但是,看着他们满脸皱纹的笑脸,听着他们互相逗乐的话语,我知道,他们一定非常恩爱,他们也似乎被这乡间美景所陶醉,脸上泛着红晕。

  屋外烈日当空,他们的大儿子正在远处的山脚下,赤着膀子,挥着锄头,在豆田里锄草,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上滚了下来,但是,他似乎完全没有觉察到。我不禁在心里感叹道:多么能干的小伙子啊!”

  二儿子在树荫下专心致志地编织着鸡笼,你瞧,他的手多么灵巧啊!左手拿着编了一半的鸡笼,右手抓住一根竹条,一抽,一拉,一拽,再轻轻一绕,一圈又一圈,不大一会儿,一个精致的.鸡笼编好了。哈哈,我想,公鸡母鸡一家住在这样的笼子里,也一定感觉很温馨吧!

  溪边,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正趴在溪边,向上翘着的两腿不停地晃来晃去,他正专注地盯着手中那碧绿的莲蓬,然后,小心翼翼地剥开外面的皮,接着,用左手轻轻挖出里面的莲子,呵呵,好可爱的小家伙!

  宁静、温馨的一幕幕画面,让我思如泉涌,不由提笔写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13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小村庄,一轮红日慢慢升起,光明和温暖撒向大地,一阵微风吹来,暖洋洋的,令人心旷神怡。溪里的荷花亭亭玉立,像一个娇滴滴的公主被映照红了脸,正散发着迷人的芳香。溪边,是一座低矮的茅草屋,屋旁的一棵大树像一把大伞,放眼望去,高大挺拔,树叶十分茂密。茅草屋上几个金黄色的大南瓜,让人垂涎三尺。此情此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屋内,似乎有人在说悄悄话,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老爷爷趁着酒意笑着对老奶奶说:“你哟,可真是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哟!”老奶奶听了,可乐坏了,说:“甭说这个,是不是今天又喝多了呀,嘴巴像抹了蜜似的……”屋内说说笑笑,充满了一种温馨,一种浪漫。

  这时,太阳高照,显示着自己的威力,强烈的阳光火辣辣地射向大地。而在农田里,老夫妻的大儿子却瞒不在乎,只见他紧紧握着锄头,嘴里一边哼着自编的小诗,一边卖力地锄草,不一会儿已是汗如雨下。但他并不为这枯燥的生活而烦燥,每当他锄头下去挖时,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因为他在想:今年一定是个大丰收年,到了秋天,我要给爹娘和弟弟们一个惊喜!从早上到中午,田里一直映着他忙碌的身影。

  二儿子则在大树的呵护下,编织着鸡笼。他想:小鸡没有一个舒适的家怎么能行呢?于是他加快了速度,突然,竹签不小心戳到了手指,顿时鲜血直冒,但他不顾疼痛,继续编织鸡笼,小鸡似乎看出了二儿子对它们的.一片苦心,走过来友好地啄了他的脚丫子,弄的二儿子忍俊不禁。

  咦?小儿子呢?原来趴在小溪边剥莲蓬啊!他是那么调皮、可爱,晃着头,摇着脚,看着那硕大的子粒儿,偶尔还偷偷摸摸地吃上一颗,清香可口,一脸惬意的微笑。不知怎的,小儿子的行为令人哈哈大笑。

  这样安静、美好的生活,谁路过这里都羡慕不已。谁也不会打扰这充满温馨、和谐的家庭。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14

  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里,四周青山环抱。村子里绿树成阴,鸟儿在枝头欢唱。五彩缤纷的花儿遍地开放,空气中荡漾着迷人的花香。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过这里,像一条白色的带子飘向远方。小溪边,在青草和野花编织的花地毯旁边,有一座矮小的茅草房。

  茅草房里,有人用柔和的南方口音在相互逗乐。原来这里有一对白发老夫妻,正在喝酒聊天。他们都喝醉了,谈笑声从屋里传出。老爷爷脸上红红的.,身子靠着窗户,笑着说:“我看呀,老伴,你真是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喽!”老奶奶笑了,脸上的皱纹变成了一朵绽开的菊花。“老了,不中用啦!看看咱儿子!”说完用手指向窗外。

  这两位夫妻膝下共有三子,三个儿子都很孝顺,也很懂事,都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瞧!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拿着锄头除草。太阳火辣辣的,他又累又热,汗流浃背。但是大儿看着这一片茁壮成长的豆苗,他感到自己的辛苦没有别费,脸上露出了微笑。二儿子坐在树荫下编织鸡笼。只见竹条在他手里飞快地上下翻动着,不一会儿,一个精致的鸡笼就在他手里诞生了。他的动作是那样熟练,态度是那样认真,真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呀!

  小儿子跑哪里去了?原来,调皮可爱的他年纪太小,只好趴在小溪旁的“天然地毯”上看着连成片的荷花、荷叶,唱着儿歌。忽然,他看见了翠绿的莲蓬,就伸手摘了近处的一个,仔细地剥开,取出莲子,不一会儿,他身边就堆起了一小堆剥碎的莲蓬。他把莲子交给妈妈熬汤喝,然后又来到溪边,把剥碎的莲蓬捧起来,向空中抛,还喊着:“下雨啰!”莲蓬砸在他头上,他就咯咯地笑起来。他又把莲蓬抛进小溪里,看着小鱼惊慌失措的样子,他又笑了,那样可爱,那样天真!

  这真是幸福的一家呀!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15

  这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辛弃疾为了到远方去拜访一位朋友,已经走了三天三夜。这三天三夜里,辛弃疾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经历了千辛万苦。

  这一天,辛弃疾路过一个绿树掩映的小山庄里,只见那一片竹林中还有这一户人家,这户人家有一个茅草屋,这个茅草屋又低又小,脏的不堪入目。虽然茅屋简陋,但茅屋旁的景色却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陶醉不已。

  茅屋的前面长满了一丛青翠的小草,后面是一片大竹林,竹叶青翠欲滴,茅屋旁边有一棵苍劲挺拔的参天大树,茅屋的'前面还有一条小溪,清澈见底的小溪里还有一朵朵粉红粉红的荷花,荷花千姿百态,有的还是一个花骨朵儿,花骨朵儿胖的好似一个人的啤酒肚,有的才展开两三片,好似一位羞答答的姑娘。有的全盛开了,花蕊散发出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还有的已经谢了,只剩下一个漏斗式的莲蓬。

  屋前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谈话他们彼此之间都非常亲热。一位老翁说:“老伴儿,你看我们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勤劳节俭,将来给他找个媳妇,过上好生活。”一位老年女子说:“老头子,你看咱们的二儿子,心灵手巧,织的鸡笼美观又结实,把鸡笼卖了一定能卖个好价钱,还有咱们的小儿子顽皮又可爱……”

  辛弃疾把视线移开,只见她们的大儿子正在溪头给豆锄草,二儿子正坐在门前编织鸡笼,最令人喜欢的小儿子顽皮又可爱,他在小溪旁边躺着剥莲蓬,一边剥一边津津有味的吃。

  辛弃疾看着他们一家,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随即应出诗来: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改写作文】相关文章:

《清平乐·村居》改写02-05

改写《清平乐·村居》02-05

清平乐村居改写02-05

改写《清平乐·村居》作文02-05

【精】改写《清平乐·村居》07-04

改写《清平乐·村居》(精)07-04

改写《清平乐·村居》作文优秀09-01

改写清平乐村居作文08-21

《清平乐·村居》改写_450字01-06

改写《清平乐·村居》作文(精选50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