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灯的由来

时间:2023-10-31 09:02:30 宇涛 高考素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孔明灯的由来

  导语: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孔明灯的由来,希望你喜欢,欢迎阅读。

  简介

  孔明灯又叫天灯,它是一种可以放飞的灯,人们对它熟悉却又陌生,奇妙而令人神往。孔明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颇具民间特色,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所发明。但是,具体关于孔明灯的来历说法不一,但大致的有如下几种:

  当年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在平阳,全军上下束手无策,诸葛亮想出一条妙计,明算准风向,命人拿来白纸千张,糊成无数个灯笼,再利用烟雾向上的引力带着它们升空,一个个小小的灯笼升起,营内的士兵高呼着:“诸葛先生坐着天灯突围啦!”。司马懿竟然信以为真,带兵向天灯的方向追赶,诸葛亮得以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相传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此得名为“孔明灯”。

  还有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在每次大战之后命人燃放天灯,祭奠阵亡的三军将士,在寄托哀思的同时,为阵亡的三军将士照亮通往天堂的路。

  如今,不仅是逢年过节,在各种比较重要的节日或场合,如生日、婚庆、庆典、旅游地等,人们都会将孔明灯用于祈福、迎祥、许愿,燃放孔明灯不仅能带来祝福,还能制造温馨浪漫,依旧是时下非常流行的活动。

  节日习俗

  放孔明灯是一种汉族民俗文化,在中国许多地区都有这个节日习俗。

  海南

  海南孔明灯又称文灯、天灯,它是用白结方纸糊制而成的,是根据热气球原理,空气受热膨胀产生的热力升空的,它携带的燃料可升空漂浮约1小时,开始时像不明飞行体,升到一定高度后就仿若星星。

  相传它是由大陆流传到海南的,演变至今已成为当地的一种很有特色的民间风俗。每逢喜庆日子或盛大的节日,人们都点起文灯来表达他们的美好心愿。点燃文灯前人们都要在灯上写出自己的愿望,与天灯一起冉冉升向苍穹,以祈求心愿能实现。

  在文昌、万宁、儋州一带的村庄里,至今民间有扎孔明灯,放天灯的习俗。由于文昌口音“天灯”与“添丁”谐音,男孩家拿着写有吉祥词语的公灯、人丁灯、首牌灯、花篮灯、鲤鱼灯、珍古灯等各式花灯自发组成“送灯”队伍,敲锣打鼓,绕村行进到村中的庙宇前,表示送去“人丁兴旺,家景兴隆”之意。放天灯时,给碎布浇上油,桶口朝下,点燃油布后,整个纸桶就会被热气充满,家家的天灯如同热气球一样冉冉上升,带上你的祝福与心愿,飘上夜空。

  台湾

  农历新年的元宵灯节将至,为庆祝佳节,台北平溪人夜晚放飞成串的孔明灯,引来众多观者驻足。

  大约于清朝道光年间,由大陆福建省惠安、安溪等县传入台湾的台北县、平溪乡、十分寮地区,即基隆河的上游。据十分寮地区父老前辈的口述表示,早年十分地区闹过土匪,由于地处山区,所以村民都向山中逃过,待土匪走后,留守在村中的人,就在夜间施放天灯作为信号,告知山上避难的村民,可以下山回家了,也借此种方式向村民报平安。由于当日由山上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农历正月十五即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的元宵节,十分地区的村民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且向邻村的村民互报平安。也因此十分地区的村民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

  结构

  孔明灯的结构可分为主体、底圈和燃料三部份,主体大都采用安全阻燃棉纸或加厚阻燃拷贝纸糊成灯罩,普通纸张因为燃点低,不耐高温,所以市场售卖的孔明灯大多都是添加了阻燃剂的安全阻燃纸,底部的支架则以竹削成的篦和铁丝组成(部分出口国外的外贸货使用的是竹条和高档防火棉线制作的底圈),超大号的孔明灯底圈大多采用玻璃钢杆和包塑铁丝作为主要制作材料,孔明灯的燃料也区分多种,最常见的是白色小蜡块燃料,主要成分是石棉和蜡油,稍微高档些的孔明灯燃料一般是纸板和棉布专门定制的棉布燃料,火力更大。

  孔明灯可大可小,一般为椭圆形,爱心形,圆柱体或长方体形状。近些年,市场也有一些新颖的款式,比如四彩款,椭圆带飘尾款的,蝴蝶款和枫叶形状的孔明灯,一般的孔明灯是用竹片架成圆桶形,外面以薄白纸密密包围而开口朝下。

【孔明灯的由来】相关文章:

孔明灯作文04-09

放孔明灯作文02-04

[精华]放孔明灯作文10-26

放孔明灯作文15篇04-01

放孔明灯作文(15篇)04-02

放孔明灯作文(合集15篇)05-08

数学的由来简介02-15

汉族名称的由来03-31

立夏的由来、习俗04-13

担担面的由来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