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作文

时间:2023-11-11 15:27:49 端午节 我要投稿

实用的端午节的作文[精品9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的作文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端午节的作文[精品9篇]

端午节的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端午节到啦,吃完午饭后,我就开始做卡通书签。做到一半,爸爸来电话,让妈妈去叔叔家做饭,我们都要去叔叔家吃饭。我说了一句“好哒”就挂了。

  我们来到叔叔家,妈妈就去厨房做菜了。我赶忙把装在口袋的书签材料拿出来,继续做我的书签。

  终于开饭了!“吃货”已经饿得肚子咕咕叫了。我跑到饭桌旁一看,哇哇哇!今天的菜好丰盛啊!红通通、发着油光的小龙虾令人眼前一亮;那看起来美味可口的炸鸡腿更是令我们“口水直流三千尺”;还有那螃蟹,啧啧啧,那叫一个香的啊!还有不少的无名小菜……

  总之,今天我们是有口福了的!发好碗、筷、杯子后,大家就开动了。我也不例外,东夹一个西夹一个,吃得不亦乐乎,然后再喝上一大口的雪碧,舒服得不能再舒服了!我就一直吃,吃到肚子不能再撑了,才继续去做书签。

  不一会儿,书签做好了。正好我的.好朋友语语也来叔叔家玩了,我们一起聊天,还和叔叔的儿子玩游戏。游戏的规则是:石头剪刀布,赢的人写一个歌名,剩下两个输的人选出一人,那个人要做动作但不能说话,可以哼出那首歌的旋律,猜到则为胜利。我和语语配合默契,三首歌中我们猜对了两首。可惜时间有限,不一会我们就回家了。

  啊!这个端午节过得真是快乐。

端午节的作文 篇2

  今天五月初五,过端午节了。

  为了纪念屈原,我们放了三天假,我们这里有包粽子、插艾草、系五丝线(长命缕)等风俗习惯。

  我听外婆说,“端午”又叫“端五”,早在两千多年前,五月初五,屈原抱大石头跳进了滚滚的汨罗江中。为了避免鱼虾损害他的尸体,人们包粽子投进江里,喂饱鱼虾。当地的百姓也划船四处打捞屈原的尸体,演变到现在也就有了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了。

  我们利津每逢端午,小孩子的`手腕与脚裸处都系上五彩绳(长命缕)。据说,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拴住。有人说这是迷信,我看这是寄托父母对子女深爱的一种习俗,每个父母都在祈求自己的孩子能长命百岁,健健康康。它代表的是一种美好的意愿!

  我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的作文 篇3

  端午节。当你在吃粽子的时候。你会想: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所以。现在端午节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吃粽子和时令鲜果等这些习俗。

  端午节我最喜欢的就是:吃粽子和佩香囊端午节的来历就是这样。你们是不是很敬佩出过大夫屈原呀!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作文 篇4

  豆沙粽子!豆沙粽子!小朋友的最爱!欢迎品尝!”

  “香香的,甜甜的,美味又可口的'双黄粽,新推出的哦!”

  “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的……”端午节真热闹啊!不过,早在这些人叫卖之前,我们就顺着香味飘过来了。现在可热闹了,男女老少都来买粽子,我都被挤得喘不过气来了!

  如果早上听到“咚咚呛,咚咚呛”的声音,那么前面将是一场精彩的龙舟赛!赛龙舟的人身披毛巾,穿着短衣短裤,乘上龙舟,奋力地划着。看看那气势,简直是不赢不罢休!这时候,一个龙舟迷发现自己支持的那一队快输了,也不顾嘴巴里还吃着面条,大声喊叫:“加油,快划!快!”结果差一点儿把自己弄呛了。

  哦,端午节真是一个快乐的日子!我真希望天天都是端午节,那该多好呀!

端午节的作文 篇5

  “柳叶青,梅子黄,家家户户过端阳。”今年公历6月12日是又一年的端午节。到了端午节,我就不然的想起家乡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的粽子。

  说起端午食粽这一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于粽子的缘起,大多数人认为那只不过是纪念屈原这一榆木疙瘩而已。此说的依据是南朝梁吴均在《续齐谐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回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回日: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绿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回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 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也记载“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汩罗之遗风也”。 屈原死于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点争议倒不大。但是,关于“蛟龙所惮”的说法是值得怀疑的。闻一多生前就坚持认为,包括粽子和龙舟在内的种种端午礼俗,实际上与“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有关。也就是说,沉入江中的粽子很可能只是单纯地为了拜祭蛟龙,而不是作为深水炸弹去“恐吓”那些对屈原不利的蛟龙或者转移它们的注意力。所谓端午食粽是祭祀屈原,纯粹是后人穿凿附会而成的。另外,粽子作为民间比较普通的一种食品,也不一定非要到端午才吃。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还有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呢。 不仅如此,古代还有夏至食粽的风尚。《荆楚岁时记》里面就说:“夏至节日食粽。”

  当然粽子的起源不止这一种说法,只不过这种说法的影响面比较广而已。关于五月五日食粽这一习俗,就不得不说一说端午的来历。端午的来历,最早起缘于上古三代的“兰浴”。 按照《大戴礼记·夏小正》的解释,“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目的是“此日蓄采众药,以触除毒气”。古人相信,五月五日这一天阳气至极,万物茂盛,正是“毒气”最旺的日子,故端午之为节尚得服药,多少有些“排毒养颜”的概念。《荆楚岁时记》里面也说:“民斩新竹为筒粽。练叶插头,五彩缕之,投之以为辟水厄。”由此可看出,角黍和角粽的本来作用是投在江河湖泊之中以镇压禳解水患,是一种原始巫术。然而,这种朴素的“天人感应”后来还是被复杂的“人人感应”所取代,以至以讹传讹。

  粽子在这两千多年的.交递嬗变中大体经过了筒粽、角黍、馅粽三个阶段。据记载,春秋时期的粽子是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为“筒粽”,所以《说文解字》才将“粽”解释为“芦叶裹米也”。后来改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制成,呈牛角状,称为“角黍”。东汉时,制粽先用草木灰水浸黍米,再用菰叶包制成四角形,因水中含碱,煮熟就成碱水粽。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周处《风土记》载:“仲夏端午,烹骛角黍。”这时不仅制作粽子的技艺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粽子的品种增多,米中还掺杂肉、板栗、红枣、赤豆等物。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元稹);粽的形状也已出现锥形、菱形等形状:“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姚合)。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时于粽里见杨梅”(苏轼);并且吃粽子已成为时尚:“门楣束艾作神人,团粽盘中节物新”(陆游)。元代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这样就突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开始用芦苇叶包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粽的品种也更加丰富多彩。清代出现了“火腿粽”:“扬州洪府制粽,取顶高糯米,捡其完善长白者,去其半颗散碎者,淘之极熟,用大箬叶裹之,中放好火腿一大块,封锅焖煨,一日一夜,柴薪不断。食之滑腻温柔,肉与米化。”(袁枚《随园食单》)

  就地域而言,南北多少有些差异。北方以一般用芦苇叶卷为漏斗状。因芦苇细长而窄,常需两、三片相叠才能缚粽。一般只有甜素馅,多用红豆沙或小枣做馅,多做成棱锥正四面体形状。南方多以竹叶、箬叶包粽,以棕叶缚粽,形状接近三角锥。馅料只用糯米,但有咸甜荤素各种口味及花色。如今的粽子早已是千品百种,璀灿纷呈。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不一而足。

  记得以前长辈们把箬叶买回家,裹上白糯米,加上豆沙、红枣等馅就成了一串串粽子。在包粽子过程中,最后的扎绳极为关键,不但要扎紧还要扎得巧。一旦扎松了,粽子就会散开的。当一只只枕头粽、小脚粽、锥形粽香飘出锅时,急得口水直往肚子里咽。现在方便了,想吃就可到超市和菜场去买现成的,省时省力,但也少了那种自已动手而为之的乐趣。

  端午佳节话粽子,也许就是那一个个饱满,香腻的粽子,才让我对家乡的端午节一直念念不忘。

端午节的作文 篇6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吃香喷喷的粽子呢?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比热闹的龙舟赛呢?

  没错,只有端午节,一个伟大的节日,一个神圣的节日。说起端午节,还得从屈原的故事说起。

  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荐能,富国强兵,力主联秦抗齐,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使屈原被谗免去职位,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报国无望,便含恨投江自尽;屈原死后,出国的百姓异常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有些渔夫则驾起船只,把事先准备好的粽子、鸡蛋扑通扑通地往江里丢,说是让鱼吃了,就不会咬屈原的尸身。流传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习惯。所以过端午节的这天,满街都是卖粽子的小贩,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样包的吗?哈,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先用一些新鲜的粽叶包住糯米,在里面放各种配料,然后用线捆扎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锅上蒸,等满屋飘着粽子香的时候就可以吃了。吃粽子的时候,要先把线解开,剥开粽子叶,里面藏着红红的粽肉,升腾着热气,散发着一种特有的粽香,两个粽子用盘子装着,活像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照耀下晶莹剔透,散发着浓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个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味道真是棒极了。

  吃完粽子,便来到河堤上观看龙舟赛。在这一天,每个村子都会组织一支队伍,而后拉到涟水河进行比赛。只见碧波荡漾的河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整装待发,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而站在岸边的观众比队员们还要紧张,个个屏息凝视着河面。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一般地向前冲去。顿时,河面上鼓声震耳欲聋。一千米的水道上,队员们憋红了脸,咬紧了牙,拼命地划。太好了,我们村的龙舟领先了,因为我们村的队员配合默契,所以龙舟就特别听他们的指令,行动自如。龙舟的身后留下了一条条波纹,原来平静的水面,如布满硝烟一般。尾随在后的龙舟,不紧不慢地跟着,鼓手们也使出了吃奶的劲,使劲地敲,这锣声一声接着一声,清脆而有力。别的龙舟也不甘落后,一边划船,一边和着鼓声,“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冲,那口令里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河面上热闹极了,口令声、锣鼓声、划桨声,汇成了一首激昂雄浑的乐曲,乐曲里有着浓重的端午节的气氛。

  故乡的端午节啊,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端午节的作文 篇7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七夕节、重阳节、劳动节、春节……但我最喜欢的是端午节。

  这一天早上,奶奶正在和妈妈包粽子,我一看赶紧跑去问奶奶:“奶奶,您能不能教我包粽子啊?”奶奶高兴地说:“可以,可以啊!”我一听便坐了下来,开始包起了粽子。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粽叶,弄成一个漏斗的形状。之后我把米放在里面,再放一块肉。接着,把多余的粽叶盖在粽子上面,一点米都不露。最后用绳子缠了几圈,一个粽子就完成了。我包的越来越熟练,又一连包了好几个。爷爷把我包好的粽子放在一起煮。

  大约过了1个小时后,粽子煮好了。打开锅盖,一股香味扑面而来。大家吃了我包的`粽子后,都说很棒!我不好意思地说道:“那都是奶奶的教导有方嘛。”大家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这次的端午节,让我至今难忘啊!下次,我请你们吃粽子啊!

端午节的作文 篇8

  6月16日,又一个端午节来临了。每当想到端午节,我就会想起那位值得让人纪念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的一生是坎坷的,他把自己心中的`爱国主义写成了一首又一首诗,直到后来国家灭亡,他也不屈服,身背年幼的皇帝,为国投江自杀。这感人事迹感动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他们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建立了这个节日——端午节。

  在端午节里,人们要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戴香囊。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妈妈教过我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我的家乡建湖,这里的人们也都这样。端午节前夕,就包好了粽子,插好了艾叶,戴好了香囊。洒黄酒,驱害虫,把房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喜气洋洋地迎来端午节。

  端午节时,我最爱戴香囊。那香囊的香气可香啦!让人闻着心旷神怡。我也爱吃粽子,特别是那甜丝丝的蜜枣粽子,又香又白、又嫩又甜的粽子让人吃了赞不绝口。

  知识渊博的爸爸对我说,端午也叫端阳、重五划龙舟当时是为了打捞屈原的尸体;而往江里投粽子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我听了,才明白为什么要赛龙舟、投粽子了。

  我爱家乡的粽子,爱家乡的香囊,更爱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作文 篇9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着风来到了。

  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神往。

  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青年桡手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带一块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耀耀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只支支离弦的箭,在江上来去如飞。一时间,呐喊声声锣鼓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了一起,在江上回荡,震耳欲聋。

  端午节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们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中体积最大,用料最丰富,做法最讲究的。粽内咸馅,有咸肉,买黄,烧鸡,叉烧,香菇等;甜馅有蓬蓉,绿豆沙,栗蓉。枣泥等。

  这一天还得带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镜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是丝线做成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做成索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佩戴香囊一种民俗,同时也是一种预防的方法,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的健康,用中药制成相当香囊,拴在孩子们的衣襟上。

  我非常喜欢端午节,因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端午节的作文】相关文章:

快乐端午节的端午节作文01-07

端午节端午节作文7篇01-22

端午节端午节作文15篇01-22

端午节端午节作文(15篇)01-22

端午节作文08-06

端午节作文09-06

端午节作文08-09

端午节作文08-07

端午节作文08-07

端午节作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