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游记作文

时间:2023-11-13 17:13:23 游记 我要投稿

【精】黄山游记作文4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山游记作文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黄山游记作文4篇

黄山游记作文 篇1

  在山顶用餐,对比出在山下吃得有多好:小戴夫人自制的白斩鸡,酥脆豆瓣,当地野菜马兰头,鸭板菜,徽菜中特有的臭桂鱼。

  山顶上无法享用到这些美味了。

  休息一宿之后,大家发现,小腿大腿和膝关节都有些不听使唤了,按照计划还得走一天山路呢。昨天的西海大峡谷全程穿越将近5个小时,有些透支额体力哦。

  早饭后先去步仙桥—一座小小拱桥在两座峭壁之间悬空而架,桥下是万丈深渊,它将西海景区和天海、白云景区连接在一起,作为绕谷路线地标,是很多爱冒险的游客必到之处。

  那段路可能用了40-50分钟,平坦路段很少,要么上,要么下,把人折腾得浑身湿透,遇到凉风再吹干。小戴和黄老师先后放弃去目的地,留在半途给我们看行李,我差点也想放弃了。

  记得有段路几乎垂直而下,可看见前面三峰的山腰,两座小桥穿洞相连,最绝的是第三石峰是一小平台,一巨大石头狮子屹立悬崖边。过了桥到这三面临海的'峰顶平台上,我们遇到一个森林防火警察,便坐下来喝茶顺便聊天,警察说他住在半山腰,每天都上来一趟(单程1小时不到),一个月才下山回家一次,他已经习惯了,待遇是每月3千多,在当地算可以。说话间孩子发现上空出现巨大蛋形云,他也掏出手机拍起来。

  临近中午我们去迎客松的一路上游客特别多,百步云梯上远看全是人——百步云梯在莲花峰西北麓的峭壁上。离“莲梗”不远处有两块巨石,一形如龟,一形如蛇,两石平行。在石壁上凿成的一百余级窄道从两石间穿过下行,从对面鳌鱼洞观看,窄道下临深渊,象靠在峭壁上的长梯,有云雾缭绕,十分险要。

  附近的流动厕所很臭,丫头憋不住去上了一下,出来就干呕不止。

  天都峰正实行封山,莲花峰照常开放,可是我们都爬不动了,只能从下面的幸福大道通过——莲花峰海拔1860米,我们已经多次远观她的美丽姿容:似一朵即将盛开的莲花,爬莲花峰的游人形容就像在莲梗上数莲瓣,到达峰顶有香沙井,可一览众山小,是鸟瞰黄山壮丽全景的理想之地。我们对着她望洋兴叹——来了也攀不了,全都败兵残将啦。另外我很纳闷:这里大多山峰都是硬线条,刀削一般,为什么莲花峰独显出弧线的柔美,巨型鹅卵石堆砌一般,难道风雨的侵蚀有啥不一样吗?

  到达迎客松时一看全是游客,我们打消了在此用餐的念头。同事赵问:“这大名鼎鼎的迎客松在黄山不是到处都是吗?有什么稀奇呀?”我也不知其所以然,黄山松一般都是在向阳面长出平行枝干犹如迎接客人的手臂一般,沿途更见过二连体,三连体甚至四连体的奇松,这两颗迎客松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独特之处。倒是石壁上朱德元帅的题字“风景如画”让我有些意外,印象中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的元帅书法其实不坏啊。

  因人多体乏我们决定不按计划玩到傍晚下山了,提前就在迎客松下面的玉屏索道下山。

  缆车内我们观赏到前山的全景,也算是劳累后的快乐。

黄山游记作文 篇2

  在以后的行程里,为公平合理起见,我们确定了三人每人轮着做一次决定,一人提出,一人附和同意即可决定的了,这真有趣,这事和做法或可能闻所未闻的。

  黄山雄踞在华东安徽省长江以南。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154平方公里,素有五百里黄山之称。黄山自然景色集国内众多名山风光美之大成,如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峨眉山之清凉,黄山兼而有之,山中群峰陡峭险峻,挺秀呈奇,海拨1800多米以上的天都峰.莲花峰和光明顶为黄山三大主峰,高耸云天,1864米的莲花峰为黄山最高峰,周围有72峰错落有致,形成层次丰富,波云诡谲的峰海。

  上黄山有几条路和方法的;一是坐缆车,最省时省力,40元一人,从云谷寺到飞鹅岭,全程十多分钟即到。二是步行上山去,南线即前山可从黄山大门――白庞桥――慈光阁――半山寺――鲫鱼背――一线天――天都峰,东线从云谷寺――喜鹊登梅――黑虎松――始信峰。两线一般都要花两个多小时才能上到去。我们第一次上黄山则放弃导游,不坐缆车从南线由慈光阁这线上去,目标是登天都峰,天都峰是黄山次高峰,级很陡,路很险,有一段梯级最窄处只20公分,一人还要侧身才能过,但偏最多人登这个峰,也许是慕名而来吧。我从小学课外读物推介的书本上看过一篇作文,就是叫《登天都峰》作文描绘了那小主人公登天都峰的经过和产生的感悟而使他的思想和意志力得以升华。我背着逾十斤重的器材和吃物用品,融在成百上千的登山者中,见有男女老幼,一样是逐级逐步往上爬。而我,并不比他们差,多困难,多辛苦,自己都一定要战胜它,不能输给一个老者,弱者或小孩,望着他们,见到无数的挑夫,真是有点励志,使我浑身是劲,超越了无数的人。到了鲫鱼背,这里挤满了排队过鱼背的人流,鲫鱼背这名也起得太贴切了,一米多一点宽的背上,两边虽有铁链,但也给一些胆子少一点的游人给吓唬住了,有些畏缩不前,有些闭上眼扶着铁链小心慢行。这长二三十米的背上两边深不可测,终年云雾翻滚,不看尤可,一看是有点心寒的。

  因人多,我们三人走散了,事先没约定该怎样行动,上到天都峰顶也没能会合在一起,我坐在天都峰顶刻有“登峰造极”,周围铁链栓满了连心锁的石板上,风很大,天很蓝,白云飘飘,我环视四周,极目远眺,黄山景色尽入眼底,在此真正领略到黄山的“四绝”。黄山的“四绝”,即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黄山的松扎根于悬崖绝壁之上,虬枝盘曲,苍翠奇特,如人如物。著名的迎客松.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黑虎松.卧龙松.梦笔生花等都是黄山奇松的代表。黄山的峭壁.石林.石柱等构成了奇怪独特的地貌,许多怪石酷似大自然的'人物,禽兽,形成一些唯肖唯妙的景致如:仙人指路、观音渡海、丞相观棋、猴子观海、松鼠跳天都、金鸡叫天门等富于神话色彩的景象。第三绝是云海,一年有200多天烟云缥缈,变化无穷,蔚为壮观,故又称“黄海”。玉屏楼、北海清凉台、白鹅岭、排云亭、光明顶这五处是看云海的好去处。黄山的温泉又叫“汤泉”、“朱砂泉”它终年喷涌,温洁明净,可饮可浴。

  此时此刻,站在这里,远望群峰,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觉,望那近乎垂直的百步云梯,穿得五颜六色的游人无数,煞是好看的。

黄山游记作文 篇3

  今天的我格外兴奋,因为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时节——春天,爸爸妈妈带我去游黄山。早就听说黄山风景秀丽、迷人。

  汽车抵达黄山市后,就隐隐约约也看到连绵起伏的群山,我便开始激动起来,终于见到了心目中高大雄伟的黄山。进入景区那一座座山峰耸立在路的两旁,有的像忠诚的士兵,有的像娇羞的新嫁娘,有的像步履蹒跚的老人……真是姿态万千。不上光明顶等于没来黄山,我们向光明顶进发!站在又高又陡的台阶前我有点害怕了,看着台阶上比我还小的小妹妹在勇敢地往山上爬时,我也鼓足勇气向山顶冲锋。好久,我们才爬到光明顶。站在光明顶上,一股冷气扑面而来,不禁打了一个寒颤,热汗直流我们顿时觉得一片凉爽,光明顶真的就像一架大空调。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黄山的松了,人们都说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我看呀,这黄山松才是“天下第一奇松呢!”或许是有这奇松才有这奇山吧?黄山松中,最有名的就是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顾名思义,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迎客松为三大名松之首,它是安徽的标志。它姿态奇特,长得旺盛,它有一丛长长的斜伸出去的枝干就像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就好似一个绿色的巨人,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像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似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黄山的云海也是很特别的!不过它的神奇,我觉得还是留给你亲来欣赏吧!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构成了神奇的黄山。难怪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发出这样的感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啊”

  太阳渐渐入山,夕阳映照的黄山更加妩媚动人,可我们也不得不离开了山顶。黄山——我还会再来的!

黄山游记作文 篇4

  五一节,我们一家人去游玩了黄山。在去黄山之前,我在网上查了一下黄山,黄山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以怪石·奇松·云海等景点著称。

  虽然在来黄山之前在网上查过,但到了黄山之后才真正领略到黄山的魅力。当我还在沿途欣赏黄山美景的时候,就被爸爸拽到了黄山的最高峰-天都峰的.脚下。爸爸告诉我第一天的任务就是挑战黄山最险最高的天都峰。

  从山脚往上看天都峰高耸入云,看不到峰顶。我满怀兴致的往上爬,刚爬了不到十分钟,体力就跟不上了,我问爸爸:“是不是到了半山腰?”爸爸说:“才刚开始”。爸爸看见我上气不接下气,知道我累了,就不断给我加油打气,我也看见比我小的小朋友在我前面爬,我又鼓起勇气继续爬。不知道过了多久,回头看了山脚下,山下的树子变得很渺小了,妈妈告诉我这才到半山腰。抬头看了下山顶,发现离我越来越近了,加上爸爸妈妈不断给我加油,我又鼓起勇气继续往上爬,越往上爬路越来越窄,坡越来越陡,有的地方需要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不一会儿就真正的到了山顶啦。周围的山峰都感觉在我们的脚下,这才让我真正感受到一览众山小的情景。站在山顶往下看的感觉和挑战险峰成功的心情只有你真正爬过才能体会到。

  除了天都峰黄山还有很多好玩的景点,这么好玩的地方,你想来玩吗?

【黄山游记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游记黄山作文08-23

(经典)游记黄山作文09-05

游记黄山作文07-30

[精选]游记黄山作文07-31

游记黄山作文06-22

黄山游记02-06

黄山游记作文【经典】11-12

【热】游记黄山作文11-08

(精华)游记黄山作文09-24

黄山游记作文(经典)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