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开头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1-01-21 18:49:59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有关百字开头的成语故事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百字开头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有关百字开头的成语故事

  有关百字开头的成语故事一

  【成语】: 百川归海

  【拼音】: bǎi chuān guī hǎi

  【解释】: 川:江河。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

  【成语故事】:

  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袭父封为淮南王。他爱好读书鼓琴,才思敏捷,曾召集宾客和懂得天文、医学、历算、占卜等数千人,集体编写了一部数十万字的书《鸿烈》,也称《淮南子》。

  《淮南子》中有一篇《汜论训》,讲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它的基本观点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章中写道:“我们的祖先早先住在山洞里和水旁边,衣着非常简陋,生活十分艰苦。

  后来出了圣人,他们带领人们建造宫室,这样人们才从山洞里走出来,住进了可以躲避风雨寒暑的房子。圣人又教人们制造农具和兵器,用来耕作和捕杀猛兽,使人们的生活比过去有了保障。

  后来,圣人又制礼作乐,订出各种各样的规矩,使人们有了礼节和约束。由此可见,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们不是老是用一个方式生活。所以对古时候的制度,如果不再适合使用,就应该废除;而对于现在的,如果适合使用,就应该发扬。

  以上的一切都说明像千百条来自不同源头的江河,但最后都会归流入大海一样,各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为了求得更好地治理社会,过更美好的生活。

  有关百字开头的成语故事二

  【成语】: 百发百中

  【拼音】: bǎi fā bǎi zhòng

  【解释】: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成语故事】:

  这故事记载在“史记”这本书中。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对射箭很精明的人,叫做养由基。

  养由基小就精通射箭,能够在一百步远的距离,命中那些只有三、四公分宽度的柳叶,同时,只要旁人指明想射中哪一片柳叶,他都能够很快的把箭射出,而且没有射不中的。因此,人人都夸赞他的箭法,有的人说“百步穿杨”,也有的人说“百发百中”,都是用来形容他射箭的绝技。它的意思是在称赞别人做事要有绝对的把握,有时分析事情,对将来的发展也一如所料。

  虽然现代的人们,已经很少人再对射箭会发生兴趣,但是“百发百中”这句成语,可以用在不只是箭术一件事情上,很多事情都可以引用。

  例如,喜欢玩手x的人,他的射击技术很高明,他拔出手x,并不需要花时间瞄准,就可以在射程的距离内准确的命中目标,这样,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的射击术“百发百中”。

  又譬如说某人对事物的发展,因为观察很仔细,并且了解它的规律,推断很正确,我们这个时候,也可以说他是“百发百中”。

  有关百字开头的成语故事三

  【成语】: 百感交集

  【拼音】: bǎi gǎn jiāo jí

  【解释】: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卫獶,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怀帝时任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他精读《易经》、《老子》,说话常常是非常深刻的。

  西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持续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北方的匈奴贵族刘裕乘机起兵入侵。晋怀帝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匈奴军队两次长驱直入,一直打到西晋都城洛阳,但都被西晋军队击退。

  面对动荡不安的时局,卫獶决心把家迁往南方。他的哥哥卫ZAO在朝廷担任官职,母亲不忍心和卫ZAO分离,卫獶劝她要以家庭大计为重,终于说服母亲同意南迁。永嘉四年,卫獶告别哥哥,离开洛阳,带着母亲和妻子一起南下。

  卫獶一向体弱多病,一路上步途跋涉,餐风饮露,经受了千辛万苦。在将要渡长江的时候,他的神情容貌都显得憔悴不堪。他对左右的人说:“见到这白茫茫的江水,心里不由得百感交集。只要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又有谁能排遣这万千的思绪和感慨呢!”

  由于社会动荡,卫獶南迁也没有能够安居乐业。过江不久,妻子不幸亡故。他辗转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于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病逝,年仅二十七岁。

  有关百字开头的成语故事四

  【成语】: 百闻不如一见

  【拼音】: 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解释】: 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赵充国传》,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宣帝召集群臣计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

  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他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他说:“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一见。用兵是很难在遥远的地方算计好的。我愿意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确定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上奏。”

  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人的小股军队。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兵士们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如果遭到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

  部下听了,都很佩服老将的见识。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内部的情况,了解到敌军的兵x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上奏宣帝。

  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有关百字开头的成语故事五

  【成语】: 百折不挠

  【拼音】: bǎi zhé bù náo

  【解释】: 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成语故事】:

  东汉官员桥玄品行端庄,嫉恶如仇。有次,一伙强盗绑住他十岁的儿子,带进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桥玄立即拿钱赎取,遭到桥直的怒斥。不多时,官兵包围了桥家,因怕强盗会杀桥直的儿子,迟迟不敢动手。这时桥玄愤怒地喊道:我难道能因为儿子的生命而放了这伙坏人吗?催促官兵们赶快动手。结果,桥玄的儿子被强盗杀死了。人们称赞桥玄百折不挠,始终保持节操。折:挫。挠:弯曲。

  百折不挠:形容不管经受多少挫折,决不屈服、退缩。

  有关百字开头的成语故事六

  【成语】: 百丈竿头

  【拼音】: bǎi zhàng gān tóu

  【解释】: 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这位太师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

  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立起来,问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大师还了礼,慢慢地作答起来。

  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

  听讲的人发现,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头这则成语也称百丈竿头。

【百字开头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百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10-05

不字开头的成语故事11-08

狗字开头的成语故事12-07

百字开头的成语大全「带解释」07-16

作文开头怎么写,开头技巧12-22

梅花作文六百字07-12

母爱八百字作文07-28

青春作文八百字03-13

等待作文六百字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