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近闻名的名人故事

时间:2021-01-21 19:22:59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远近闻名的名人故事

  不少孩子都喜欢听一些名人故事,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远近闻名的名人故事,欢迎阅读!

  远近闻名的名人故事【1】:

  1934年夏,季羡林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德文专修科毕业,成绩是4年全优。从1933年下半年开始,季羡林就经常忧虑毕业之后的去处,在《清华园日记》中,他多次写道:“要不择手段去抢一只饭碗。”但由于他学的专业就业机会很少,所以到1934年秋天,季羡林的“饭碗”还没有拿到手。他曾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我大学一毕业,立刻就倒了霉,留学无望,饭碗难抢;临渊羡鱼,有网难结;穷途痛苦,无地自容。”后来,他回到了济南,在母校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一份在中学教书的工作。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半年多,仍没有找到工作。无奈之际,他给自己崇拜的一位化学家写信,请其帮助找一个能够挣钱的差事。过了些日子,又寄去一张明信片,再次恳求帮忙。但这个化学家根本没有理他这个茬,连信也不回。一年以后,在大学同学格罗斯曼父亲的帮助下,爱因斯坦才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找到一份专门审查各种新发明的技术职位,终于摆脱了可怕的失业阴影。爱因斯坦一生都念念不忘这位同学的帮助。他多次说:“这是格罗斯曼为一个朋友所做的最伟大的一件事。”

  法国“银行大王”恰科早就立志要当一个银行家,但他大学毕业以后,把当地所有的银行都跑遍了,却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就在他第52次被拒绝的那一天,走出银行时,看见大门前的地上有一根大头针,便弯腰把它捡了起来。没想到,这家银行第二天就给他发来了录用通知。原来,恰科弯腰捡大头针的行为,恰好被该银行董事长看见了。董事长认为,精细小心正是银行职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远近闻名的名人故事【2】:

  1847年的一天,美国俄亥俄州小小的米兰镇上,一个婴儿哇哇落地了。他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发明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爱迪生发明了电话,给人类带来了方便,小朋友家里的电灯都是他发明的。但你知道吗,爱迪生小时候可“不听话”了,他看到鸡可以孵小鸡,他也去孵,结果半天都没孵出来;他看到煤会燃烧,他也去试,结果着火了……但爱迪生为什么可以成为这样伟大的发明家呢?因为,爱迪生有很多很多的问号,很多“为什么”,然而每次问“为什么”的时候,他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我喜欢爱迪生那勤奋、好学、爱思考、努力、坚持和勇敢的本领,我也很佩服他是那样聪明。看完这本书,我得出了一句话,这句话,我将一生都不会放过它,这句话就是:“不懂就要问!”

  远近闻名的名人故事【3】:

  1930 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 20 篇论文。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以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

  华罗庚把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华罗庚把数学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远近闻名的名人故事【4】:

  哈里·胡迪尼是享誉国际的匈牙利脱逃艺术家,他能神奇地从绳索、脚镣及手铐中脱困,是杂技和魔术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1881年,当时只有7岁的胡迪尼跟着妈妈去镇上玩,见识了著名杂技大师林恩的街头巡游表演。胡迪尼不禁对杂技产生了兴趣,哭着闹着非要拜林恩为师不可。林恩看他筋骨健壮、身形灵巧,觉得他是一块练杂技的好材料,也有意收他为徒。胡迪尼的妈妈虽然有些舍不得,但林恩毕竟是远近闻名的杂技大师,能跟着他学习也是一件荣幸的事情,就把孩子交给了他。

  胡迪尼跟着林恩大师练了几年基本功以后,开始练习叠椅子,人站在椅子上一把一把地往上叠,同时人也一步一步地往上登。因为他勤奋苦练,到了15岁的时候,在不借助任何外力条件和保险措施的情况下,他已经可以往上叠8把椅子了!

  后来有一次,林恩给所有的徒弟来了一场测试,以便掌握徒弟们的技艺水准。胡迪尼表演的自然是他刚刚练成的叠椅子。他小心翼翼地一把一把往上叠,叠了8把椅子之后,他还在椅子的顶端做出各种极富挑战性的动作,在往下降的时候,胡迪尼又是小心翼翼地一把一把往下面的师兄弟手中抛椅子,然后自己一步一步地往下移动。一切似乎都非常顺利。在拆到倒数第二把椅子的时候,胡迪尼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心里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不禁开始飘飘然起来。就在这时,他却一个不小心,一屁股从椅子上摔了下来,痛得哇哇大叫!

  胡迪尼坐在地上一边揉屁股一边看着面前的椅子,脸一红,挠挠头皮对师傅说:“我这么高的地方都不会摔下来,可为什么到了第二把椅子的时候反而摔了下来呢?我的技艺真的就这么差吗?”

  “不,并不是你的技艺差!越是在高处你会越小心,所以你不会摔下来,但是,越是到了低处,越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你越是会放松警惕,所以你才摔了下来!”林恩大师走过来扶起胡迪尼后接着说,“所以做人做事,最要紧的不是你在困难时期有多么刻苦,而是距离成功只一步之遥时的心态。你要记住,越是快要成功了,越是要付出双倍的谨慎和努力!”

  胡迪尼记住了师傅的话,并在这种人生信条下继续勤学苦练,最终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杂技大师和魔术大师。

  远近闻名的名人故事【5】:

  鉴真是唐代的一位高僧(学问很深的和尚)。他是扬州大明寺的住持,不但精通佛法,还努力钻研医学、建筑、文物、书法等方面的学问,受到人们的尊敬,远近闻名。

  当时,我国的东邻日本正在发展时期,非常羡慕和崇尚中国的.文化,派了许多人到唐朝留学。有两个日本僧人也到扬州向鉴真学习,并请求他派人到日本传授佛法。鉴真的弟子们听说去日本路途遥远又要渡过大海,都不愿意去。鉴真就决定自己去。但是他5次渡海都失败了,眼睛也失明了。他没有动摇,终于在65岁那年渡海成功,到了日本,被请到奈良东大寺。

  日本朝廷请鉴真主持授戒,连太上皇、皇太后也来让他授戒。鉴真不但传授佛法,主持佛事,还热心传播中国文化,按中国建筑风格兴建了唐招提寺;把中国的雕塑、书法、文字、语言传播给日本人。他还不顾年老失明,亲自用中医药为日本人治病,教他们制作豆腐。日本人民至今尊鉴真是“日本文化的恩人”、“律宗太祖”、“医术之祖”、“圣僧”,连豆腐房也奉他为始祖。他去世后,日本佛教徒为他建造了墓塔。

  鉴真东渡日本,不但促进了日本文明的发展,也使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大大增强了。

  远近闻名的名人故事【6】: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后来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可清朝政府对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人主持。詹天佑尽管有才干,也只能当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因为他们知道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国,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他们以为中国人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有人对他不放心,说他自不量力,说他胆大包天,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细心勘探,大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终于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原来那些瞧不起中国工程师的英国人也表示对他由衷敬佩。

  远近闻名的名人故事【7】:

  苏武是汉朝时候的一位官员。有一年,他作为汉朝的使臣到北方匈奴人那里办事。不料,匈奴人违背诺言,不放苏武返回汉钥,扣留了他,还劝他投降。苏武严辞拒绝,说:“我奉国家命令出使匈奴,丧失气节就是污辱了使命,丢大汉朝的脸。我如果那样,还有什么脸见人!”匈奴人用刀威胁他,他索性把脖子伸过去,宁死不从。

  匈奴人把他放进地窖,不给吃喝,他就吃羊皮,吃雪,顽强地活着。匈奴人又把他送到遥远的北海(今贝加尔湖),叫他放羊,说不投降就让他在那里待一辈子。苏武没有忘记自己是汉朝的使臣,代表着国家。他坚决不做有辱国格的事,宁肯每天挖野菜,吃田鼠,受冷挨饿,也不向匈奴人央求什么。而且,那根代表汉朝、表明使者身份的“使节”(一根长棍,上面挂着穗子),他一直放在身边,放羊的时候也拿在手中。天长日久,“使节”上的穗子都掉光了,他仍然紧握不放。

  苏武在匈奴度过了19个年头,始终没有屈服,匈奴人只好放他回汉朝。他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受到人们的尊敬。

【远近闻名的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用远近闻名造句08-24

远近闻名的近义词02-02

名人读书故事02-23

名人青春故事02-23

幽默名人故事02-24

名人智慧故事02-24

著名名人故事02-24

关于名人故事09-11

金岳霖名人故事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