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易懂的幼儿哲理故事「精编」

时间:2022-10-02 18:48:35 哲理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简单易懂的幼儿哲理故事「精编」

  导语:哲理小故事,不仅能够带给孩子们精彩的阅读体验,同时,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也可以收获知识。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简单易懂的幼儿哲理故事「精编」

  【篇一】

  爱因斯坦的父亲和杰克大叔去清扫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于是杰克大叔在前,爱因斯坦的父亲在后,一级一级地爬上去;下来时,杰克大叔依旧在前,爱因斯坦的父亲跟在后面。于是当他们走出烟囱的时候,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爱因斯坦的父亲身上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看见杰克大叔的模样,新想自己的脸肯定和他一样脏,于是就到附近的小河里洗了又洗;而杰克大叔看见了爱因斯坦父亲干干净净的样子,就只草草洗了洗手,然后大模大样地上街了。街上的人笑痛可肚子,还以为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哩。

  这是爱因斯坦16岁时,他父亲给他讲的一个自己经历过的故事。父亲说:“其实,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如果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父亲的故事照亮了爱因斯坦的一生。爱因斯坦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自己,终于映照出了生命的光辉。

  【篇二】

  被誉为“创业教父”的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曾一度将高尔夫作为他的理想。随之诞生的高球场上“一杆定乾坤”的故事,更是成为商界广为流传的一个传奇。现如今,早已功成名就的马云,更是将高尔夫作为了他生活和生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玩出了名堂和故事,并在长期的挥杆、球落中,悟出了他独特的“云式高球哲学”,就是两个“永不”:永不抬头、永不后退。

  永不抬头,就是要控制自己,摒除杂念,心中只有目标。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

  不妨重提那一杆挥就10亿美元的辉煌经典,2005年5月某天,时任UT斯达康(中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吴鹰,电话邀请不会打高尔夫的马云一起“去练练”。商业嗅觉敏锐的马云立即料想其中必有深意,于是欣然前往。果不其然,等在加州卵石滩高尔夫球场的,正是包括雅虎“酋长”杨致远在内的一些硅谷投资界、互联网界人物。

  打球之始,有人就提议让同样不会打球的吴鹰和马云一起比赛打定点,看谁打得远,且是一杆定胜负。两人的身材相貌,自成了众人下注赌谁赢的理由。吴鹰身高一米八零,身体壮实,一副英雄健将架势:而马云身高不足一米七,身体瘦弱,俨然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以貌取人”的那些重量级人物,绝大多数人都赌吴鹰胜出,唯独杨致远一个人押马云赢。但见马云神情淡定地低头站到球前,按照杨致远指导的要领,屏气、转肩、挥杆……嗖的一声,白色小球高高飞出。而吴鹰却在一片加油声中,挥杆打空了,小球纹丝不动。结果,吴鹰输,马云赢。就是这一杆,不仅让马云赢了球,还赢来了雅虎中国给阿里巴巴注入的10亿美元。

  马云之所以会赢,就赢在了他的目标专一,他的气定神闲,赢在了他对寻求合作机会的全心把握,以及排除外围干扰的专注定力。正如马云语录所言: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只兔子,一会儿抓那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

  永不后退,就是要坚持自己,不到最后,心中就留有希望,誓将想好的事情一做到底。

  学习高尔夫之初,只在练习场练了三次的马云,就直接下了球场。因为他觉得,高尔夫并不难,老在练习场也很枯燥。起初,马云打得并不好,但他还是坚持跟着朋友下了场,虽然有时只是拿着球跟着别人走。但学会高尔夫的终极目标,一年左右的锲而不舍,促使马云很快就实现了从150多杆到110多杆,再到稳定于95杆左右的骄人成绩。

  马云对这一成绩的取得,有他独到的体悟:高尔夫是一项不断追求进取的运动,打高尔夫要永不后退。要坚持打完18洞。不管是低于标准杆,还是100多杆,你都不能后悔。就像生命,一旦开启,不管好与坏、顺与逆、痛苦与悲哀,都只能向前。正如马云语录所言: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马云的这一高球哲学,同样可以作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指南。永不抬头,用专注的意念,抵制路旁一切花花绿绿、纷繁世象的迷惑与困扰,心无旁骛地沿着既定的道路前行;永不后退,用顽强的坚持,笑对路上一切牵牵绊绊、沟沟坎坎的挫折与磨难,矢志不渝地朝着唯一的目标冲刺!

【简单易懂的幼儿哲理故事「精编」】相关文章:

哲理小故事「精编」10-11

关于古代人物的哲理故事(精编)10-12

编一个哲理故事10-05

简单易懂的谜语大全及答案10-09

简单经典哲理故事10-05

【精】编童话故事作文08-22

编童话故事作文【精】08-22

孩子必听的睡前故事精编01-17

简单道理-哲理故事10-04

简单道理的哲理故事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