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让我明白了作文

时间:2021-07-16 15:55:46 1200字 我要投稿

论语让我明白了作文1200字(通用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让我明白了作文1200字(通用1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让我明白了作文1200字(通用15篇)

  论语让我明白了作文 篇1

  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读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他不仅教会人们应该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己,以行动来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后人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的宝藏。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知道如何翻译成现代文,但是在注释的帮助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诉我们的。觉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现在都还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希望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锋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扞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可以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议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一些优柔寡断毫无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知道理解吗,他们觉得他们真的是在理解别人,并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不是这样的。

  理解不仅仅只是你需要别人来理解你,根本就不是同路人为什么要逼迫别人理解你,难道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怜悯?这样作难道不会太悲哀了吗?于是,终日沉浸在观察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之中,优柔寡断,碌碌无为。不再努力改造自己的生活,不再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却只是追求理解。理解不是牵强的,是需要别人有和你相同的东西然后互相共鸣而产生的。就算不被理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我们能在某些方面理解了别人,想必别人也一定能理解你的吧。孔子很早就这么说过了,不担心别人呢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不光为理解而活!

  “理解万岁”?不被理解又有何妨。

  论语让我明白了作文 篇2

  孔子说:"己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睹诚信在一集体的生涯中所占的分质。

  不过,古返今来,不知有多多人不道诚信,却都仿佛活得很自由。

  岂非,诚信居然是一种不切理论的理思吗?昔地咱们还需不须要诚信?

  诚信是中国儒家思维中最中心的理念之一。在整部《论语》中,我们可以瞅到很多对于诚信的阐述。

  孔子有这样一句话,他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一个人要想坦坦荡荡走功终生,凭的是他为人的正直。正直的人就能安身破命,这个人的毕生理所应该走得遥。但是,那些不正派的、不守信誉的人,那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他们不是也活下来了吗?这是怎么归事呢?孔子说,这鸣"幸亏免",他们是幸运遁脱了良多标应当产生的责奖才磕磕绊绊地活下来的,他们早晚要摔跟头。

  人要凭着正直去生活,假如是靠脚踏两船、不取信誉去生活,那只是侥幸避过了灾害。

  在这么长远的年代,中邦儒野提出的诚信的讲德理想,抬到今天,它还有价值吗?

  在昨天的这个社会中,信誉对每一个人去是一弛无形的通言证。兴许信毁并不直交写在你的档案面,然而信誉是一个人的心碑,一个人干事如何替我如何,这皆会反应在口碑中,所以每一个人都能够在口中掂没信用的分量。

  我们天天都生活在语言环境里,人际来往都离不启谈话,我们都在许诺,但是你说出来的话就一定可能兑现吗?你许可他人的事,就必定能作得到吗?你说的话能不能兑现,那要看你的诺言离路义有多远。如果你的诺言合乎说义,兑现的可能性就会高一点,这就是"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2007年"激动中国"的人物里点还有这样一个人,"良心医生"陈晓兰。她是上海市虹口区广中医院理疗科的大妇。她望到,这十年间病院入的医疗器材有相称多的是混充伪劣产品,有害于患者。鲜晓兰保持揭露这事。十年中,经她检举的冒充伪劣医疗器械多达二十多种,其中有八种未经过国家下文夺以废除。

  但是,这十年中,这名医生付出了什么代价呢?由于触犯了医院的好处,医院强行把她调离本来的岗位,起初又逼迫她提前退戚。丢了农息之后,她深刻到医疗器械接易的直接环节,更动摇地往揭穿更多的乌幕,所以她被许多共走责备为"叛徒"。

  对我们来说,陈晓兰的大胆实在比北魏史民高允的英勇还要有价值。这不仅仅关系到她个人的诚信,更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也就是说,她的知己成为整个社会风气的一副污染剂。就是这样一个弱母子,成了宽大患者的一谈维护屏障。

  旧晓兰,不外是普一般通的弱父子,但是你能说她们心坎的力量就薄弱吗?这种力气刚强而宏大,我信任它会有十分大的反应。这样的力量拉铺伏来,从一个人到全部社会,对一个国度影响宏大。这就是诚信的气力。

  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想,应当从《论语》动身,联合今天的事实,以《论语》中的诚信来领导今天的生活,走恶我们人生的路。

  论语让我明白了作文 篇3

  “喂,把你的那标《论语》借给我!”

  运动还没开初,场上的氛围便轻松起来,大家慌张皇张地温习起《论语》来。唉,谁叫这次活动的规矩是:用红领巾绑住脚入言“十人十一脚”的跑步交力,再加上默写论语三十则,不靠平时自发去读去背,不诈骗老师,想赢是艰苦的!

  比赛很钝就开端了,我心里像十五只吊桶打水—心神不宁的。要是待会考到一句又长,字又难写的句子怎么办,我……我……“吁—”跟着一声哨响,第一队飞正常跑了起来,我没敢多想什么,确定不会那么碰劲吧,正好逢上我不会写的!还不几分钟,他们便成功回来。

  “怎么样,美写吗?”我着急地问。“嗯,十分好写!几秒就写赖了!”“谁说的,我写的那句话就特殊长。”每个人都有个我不共的说法,我仍是本人去领会吧!固然这么想,但心里不免有些担忧,担心……

  “第二组筹备—吁—”哨声一响,咱们像一群蠢蠢欲动的马儿,冲没了起跑线!大家全声叫着:“一、二,一、二”为大家壮胆普通。可是谁晓得,才刚走几步,我足边的红领巾随之飘了讫来,分开了大腿。没方法,只能不情愿地停下去。可一想到这是竞赛,原来就有的缓和再添上大家等候地迫切,化为慌手慌脚“施加”在我身上……终于,乘风破浪后,我们逾越了起点!

  结下红围巾,望到那红纸黑字,突然眼前一乌,头就有些领受。

  来到试舒前,我惊呆了……那个最蹩脚的成果呈现了,我终极还是赶上了又长、又难写的句子,真的有些焦急。哦,这不就是那天我成心避过组长的抽查,没背的那一句话吗?

  还记得这天老师鸣组长检查向诵,可该检讨到我这面时,老天似乎“眷瞅”我,上课铃恰好击响天然,我的违诵也就不了了之,这一响铃替尔的虚假息了完善的粉饰!功了多少地,老师答伏这背诵的情形,趁着组长早未忘却的大恶机会,我吼得最大声:“皆腹了,齐都会背了!”

  这下……只怪我从人不诚名,骗了老师,骗了同窗,更骗了自彼!谁又会知讲,那个骗人的声音竟会成为这场活动失败的代价!

  “谜底!”我突然面前一明裁判就站在我眼前他不断左瞧左看,这边走几步,那里看几眼,要不趁他走开,立刻抄一下问案吧!能填一空是一空啊!终于等到了一个佳时机,实是天佑我也!裁判长期有事,走启了几分钟,我以风驰电掣之势抄到了答案,口里末于舒坦些了!大野即归到出发点那头往!

  “喂,你写的那句话是什么?我写的特简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是啊!我写的也不难:己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你呢?写得怎么样?”忽然,几集体的眼光都集中在我身上!

  “我啊?”我只是羞怯一啼。

  “我跟你道哦!方才我看到有个人舞弊,抄什么不好,偏去抄裁判的尺度答案,真是吃了豹子胆了!我们早就背过这些诚信的句子了,他呢,这样背论语,还有什么意思可言!无耻!”

  “那应然,这不,他就在那里。嘿,还打了老师骂,真是活当!太不老实了!”大家趁势晨他瞅去,而我马上扭过火,心里一阵苦楚,一阵愧疚,我真的诚信了吗?我不就像他那样无耻无信吗?为什么那么在乎体面,不懂就不懂,干什么掩盖呀!

  想到这里,心灵好像蒙过一场洗礼,被《论语》浸礼了个别,感到我好像真的成长了良多,一个是诚信,而另一个则是坦然!

  论语让我明白了作文 篇4

  几天来我如饥似渴的读完了于丹老师所著的《于丹〈论语〉心得》一书,书中于丹老师借助自己丰富的学识与深厚的阅历,又结合当下人们的生活,围绕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比较全面的向我们诠释了论语中那些简单而又千古恒常的真理。在仔细研读于丹老师的讲解时,我体会到了,她所阐述的思想,其实《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于丹老师认为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朴素的,就好象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象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于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每每运用这些穿越了千古尘埃的简单真理来,解读现代生活中的种种困惑时,都会产生阵阵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顿悟。

  于丹老师在书中有着这样一段关于处世之道的心得: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

  有人问他:“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的回答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给出的答案让我们乍听起来有点出乎意料,其实这正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处世的分寸。

  孔夫子在这里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

  他当然不赞成以怨报怨。

  而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

  在两者之外,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坦然面对一切。”

  阅读到这一段时,不由的在脑海中闪现出班上那几个被家长娇惯的已无任何道理可讲、“无药可救”的学生来,纵使各科教师多么耐心地循循善诱,不计前嫌,也无法祈得他们的改变,老师们只能被他们的不可理喻一遍遍的践踏着的尊严,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总是想,我是老师呀,我怎能和孩子一般见识呢?于是在继续的关爱中,继续遭到这几孩子的践踏,懂事的孩子有时会来劝我,“老师别和他生气,不值得。”

  片刻一阵惊醒,孔夫子在两者之外的第三种态度是多么的恰如其分啊,老师也是有尊严的人呀,为什么对待如此这般的学生要无谓的浪费你的情感、用不值得的仁厚对待那些有负于你的人呢。这样的人当然也包括学生啊,我想孔子的这个在态度就是要告诉,应该把有限的情感,用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吧。

  心里暗想,下学期不妨就来尝识一下吧,这第三种态度的教育理念,看看到底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在我的极力推荐下老公也开始拜读起这本书来,一天茶余饭后两人便交流起读书的心得来,他说,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孔子提出的三不,即所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他说,自我比照了一下,觉得自己好象做不到也做不好,我笑道,那是。聊到兴头,我也将这两天自己的思考和盘托出,在刚刚嘲笑老公的瞬间和述说自己思考的同时,我突然反问自己,这第三种态度,夹乎于两者之间,你真的能把握得到,把握的准吗,在运用这样一种态度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其实也会是一不小心就非左即右的呀,就这么一个字“直”,也决不是那么简单的和易于把握的呀。,

  又想起了于丹老师的话,孔子特别强调做事情的分寸,“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那么简单的真理,到底又该如何把握呢?我想,也只有在漫漫岁月的实践中,慢慢的去顿悟吧……

  论语让我明白了作文 篇5

  《论语》是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很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题目,这对当代人具有鉴戒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以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早晚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题目上强调最多的题目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进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以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意义。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回仁焉。”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欺侮,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诚信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召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当然,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助培养仁德。而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希看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即:我天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夸大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夸大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做人要全面发展呢?这里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社会性的熟悉,以及个人修养的相互制约作用,他说:“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诗歌可以振奋人的精神,礼节可以坚定人的情操,音乐可以促进人们事业的成功。所以,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发展显得极为重要。说到这,大家是不是认为孔子的学识博大精深呢?那就让我们向孔子学习吧!

  论语让我明白了作文 篇6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的确是悬挂在古今世界的明灯,照亮了暗暗的时代,像是一颗启明星,在黑暗中带给人们希望。他曾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写春秋,又为中华民族留下中华圣经《论语》,为中华所做的贡献不可数之。

  过去的孔子周游列国,广收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用行动影响了一群又一群人,如今的孔子以仁为矛,《论语》为盾,用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便是其中之一,并收获颇多。

  我与孔子的偶遇要由邢老师说起。记得那是初二,运动会结束后,邢老师带我们去文庙祭拜孔子,走进文庙,每次落脚都十分轻盈,脸上露出庄严肃穆的神情,生怕打扰了在这里休息的神灵。走到孔子圣像面前,仿佛全身流过从未有过的严肃感和压迫感,令人对孔子无比敬仰。再看那孔子圣像,一袭布衣,却掩盖不住满身金光,垂耳微笑。如果说记忆是海滩上的散沙,那么我与《论语》的美丽相遇便是最美妙的贝壳了,我读《论语》的琅琅声就是贝壳鸣出的`动人心弦的海之声吧。

  回到家,已是夜晚七时,顾不上吸尘除垢,径直打开《论语》,迫不及待接受思想教育,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我无法不为这句话而感动。让人尊敬是有条件的,读了不少书,明白了不少知识,并不代表你有素养,只有学会承担,才真正能被人真心相敬。我的境界又高了一层。

  而那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又令我怦然心动。匹夫尚不能被夺志,那么我呢,三军将帅可夺,那么各种职业怎么能一步青云呢?想不到当代的生存精神早已被古人演绎。

  孔子是圣人,《论语》是圣书,很荣幸的,人生路上我遇到了孔子,碰见了《论语》,从而改变了我的人生。

  课下的时候,每仰望头顶的孔老夫子,都不禁为他的一生而慨叹他以有教无类做宗旨,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做道路,以知其不可而为之做行动,以不亦说乎做动力,创建儒家,将仁,义传承了下去。

  孔子不仅是我的老师,也是我心中的精神领袖。

  我总感动于孔子的有教无类,在孔子三十而立的时候,开办学堂,广收学徒,肯学便授,走进他的学堂,到处洋溢着融洽的气氛,不远处望到众弟子围坐到老夫子旁,闲情雅致,令人动容。

  我总感动于他的道之以道,齐之以礼。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各国的人民都受尽了压迫,只是唯有孔子,关心民生,反对刑罚,坚持道与礼,政者,正德者,得也。孔子真正做到这样,却遇到的只是战火和昏君,但我相信,一切都无法掩盖他的正气和仁义。

  我总感动于他的不亦说乎,以事事为乐,生活在快乐之中,总是乐以忘忧,正是这种乐观的精神,才支撑着他写完自己的一生。

  他的执著,他的仁德,他的和乐,走过了两千多年,走到我的心中,带来一句句叮咛。想必孔子就在不远处,隐身在天空中,静坐在香书里,与我心灵相通,携我同行。

  我读《论语》,感到心中的一丝升华。我相信我与孔子的缘分会走下去,永不停息。

  论语让我明白了作文 篇7

  《论语》,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儒家经典著作,每个初中以上的学生能流利地背诵几条。然而最近,社会上掀起了一阵阵的“传统文化热”。电视上出现了很多以“名人讲解《论语》”、“领略千百年前的《论语》“等为题目讲解《论语》的节目,同时荧幕上也多了许多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有一部分人说:这是好事啊,普及传播传统文化。可是我不这么认为。

  其实,普及传统文化,让人们去重新回味已经遗忘好久的经典文化,固然很好,这是妇孺皆知的。然而,他们传播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吗?我看未必。

  举一个我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实例吧。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讲解名著的节目,当讲论语时,竟然说:“《论语》虽然只是孔子说的一些话,却句句引人深思——”天哪,这是犯了个多么大的错误!我们做为初中学生都知道,《论语》记载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并非是孔子单单一人的言行。如今,那个节目早已找不到了,希望不要再有类似误导世人的节目。其实,不单如此,还有许多错误的说法,弄得当时初学国学的我晕头转向。

  再说说历史电视剧的事。因为传统文化热,最近许多历史电视剧开始热播。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二十出头的姐姐,正捧着手机,津津有味地在看着什么。我见她如此入迷,便十分好奇,于是向前瞅了瞅。呀,这不是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吗?一向喜欢历史文化的我不禁有些兴奋,便壮着胆子问:“姐姐,这个电视剧叫什么名字啊?”她回答了我,眼睛却不离开屏幕。我想,看来我遇到同样喜欢历史文化的人了!可没想到,当我正想下车时,却听见她喃喃自语道:噢,男主长得多帅啊,真是看不够!瞬间,我僵在原地。原来,她只是对男主角的相貌感兴趣!一刹那,我仿佛看透了这类事件。原来,人们看历史文化的电视剧,大多是追求紧张有趣的情节,或是喜欢主角们的英姿而已。而真正去欣赏古代文化的,我想十个里不会超过三个吧?而那些剧组,也许追求的只是收视率。

  其实,如果社会并没有因为“传统文化热”而重拾古代文学,反而接受了错误的观点的话,那么这么普及传统文化并不是好事。我们不妨来看看:那些讲解论语的“文人”们,是否能完整地背诵《论语》的文学常识呢?是否能“晓古通今”,是否能将“青鸟殷勤为探看”的“看”读成四声呢?——知道他们的答案后,也许你就知道这个“文人”,是真的历史文化爱好者,还是错误知识的传播者了。

  不得不说,曾经的《论语》到了如今确实变了味。但这变了味的并不是《论语》本身,而是因为某些人的错误传播。我多么希望《论语》不再被错误传播!愿这错误的“传统文化热”能早日变为正确的“传统文化热”。

  愿人们都能正确传播古典文学,让《论语》给人以借鉴和启迪,给人以感染和熏陶,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让古典文学这颗中华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永远耀眼!

  论语让我明白了作文 篇8

  不得不承认,我对孔子的认识总是被历史强烈地影响着。只因为孔子先生真的应了那句话: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从秦到汉,他的主张被改造,被消灭,到最后成为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期间儒学变化了多少,适应了多少;再到后来在新文化运动中“被打到”,历史不断强调着儒学对于政治的适应,一谈到儒学,也无非是两三句话带过:他的主张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孔子当年的“克己复礼”是多么的不符合时代潮流……历史会告诉我们时代,却从来不会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儒学。种种原因,孔子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么地模糊,是个恪守旧礼的老人?还是真正的圣人?直到读了谢然的书,我对孔子的看法才有了很大的改变。

  对于孔子在历史中不断地被改造,以及现在国学热的浪潮,谢然用了“发烧”的说法,“新文化的影响也在病态地膨胀,发烧。”但只是发烧是不够的,谢然还说了“高烧后,发发汗,一定要给足够的时间来发发汗!”,用这样的一个角度说社会上由于文化断层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看完这篇,咂味许久,我禁不住地想再读下去。还有那“克己复礼”的古板,“因为周礼能使天下安定!”再在一篇篇中让人渐渐了解到孔子为什么如此崇尚周礼……

  是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了。谢然提醒着我。

  谢然并非在一个有多么高远的角度来对待孔子,她很真诚,真诚地就像把孔子把圣坛上请了下来,坐在你的旁边,但这样的孔子又不是浅薄的,他哪怕说一句话,也是一句有利的话,让你思索良久。又因为他坐在你的身边,所以他的话可以很贴近生活,又可以是“治国平天下”用的。在生活中,孔子可以是“天下第一情圣”,可以是“帅哥”,是个好学者,是个会火大骂人的老头,是那个不想见别人而耍小心思的人,但这小心思耍的,又是那么的有意思。而孔子关于社会、关于人际的大道理呢,谢然放在我们现在的生活里,如孔子的“敬鬼神”,谢然不那么简单地看,她把孔子的“敬”和现代人的“敬”分开,孔子的“敬”是心中敬畏,不是历史讲的逃避、恐惧,相比起现代人的“敬”,那不是真正的“敬”,而是一种临时抱佛脚的心态。书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暗示着我们,孔子的话到今天依旧是格言,依旧有着它无穷大的作用。

  也正是这种真诚,谢然在整本书中也并没有对一些正处于变化中的事物做很肯定的判断,她不强求你知道,她做的只是引起你的思考,而这不也恰恰切合着孔子“中庸”的道理?正如谢然说的:“这一个‘中庸’之道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的行事和处世”。

  孔子在论语中并没有告诉我们他的思想核心“仁”到底是什么,谢然也没有告诉我们,而只是用她的笔,让我们渐渐地接近答案,但与此同时,我们却更产生无穷尽的思考,就像一次次回到原点,却又是新的原点,每一个结束都像是开始。我对孔子的误解,对《论语》的不了解,像一条冰封的河,因为谢然的书而开始解冻,重新认识。这并不是结束,而是我对孔子理解的入门级,推着我去成为一个真正的少年,只因为《不读论语枉少年》。

  论语让我明白了作文 篇9

  读《于丹〈论语〉心得》,让我领略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一种处理领导关系、同事关系的心态,是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读到于此,想到曾经读过的《菜根谭》,两者皆有: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处,着得眼高。

  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正所谓“性定菜根香”。书中有一段对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分析,很是经典。“神于天,圣于地。”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很多的规则和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区进行他行为的拓展。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而不是现实主义者。”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

  其实,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就自然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是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教材的学生,他们一样东西还没懂另一样东西就要学了,这边刚学会,那边又忘了。如今,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

  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时时刻刻让当年我眼中所谓的“差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延续着。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

  论语让我明白了作文 篇10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更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理想对于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说的是一个人的志向决定了他一生的发展和努力方向。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理想呢?

  北师大的于丹教授说:“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这说明现在重要的不是我们终究的理想有多么高尚,多么伟大,而在于眼前拥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往往我们并不缺乏宏图伟志,而缺乏在到达那志愿之前的道路。

  《论语》中有一篇关于理想的,非常有名的文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讲的是有一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着孔子,孔子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理想。子路抢先答道:“如果让我去治理一个既受到别国侵略又遭受饥荒的大国的话,不到三年,我就能让百姓有勇气抵抗外国侵略,而且知道为人的道理。”孔子只是笑了笑。冉有说:“给我一个小城,我也只用三年时间,可以让百姓富足,至于让他们懂得为人的道理,就让比我有才能的人去干吧。”公西华说:“我不敢说能胜任什么职位,但我愿意学习。在祭祀祖庙,或是诸侯会盟共同朝见天子的时候,穿着礼服,带着礼帽,当个小司仪罢了。”当孔子问到曾皙时,弹奏琴瑟的声音渐渐稀疏,然后放下瑟直起身子幽幽的说:“我和他们三人的观点不太一样。当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的时候,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洗澡,到舞雩台上吹风乘凉,然后一起唱着歌归来。”夫子叹曰:“吾与点(曾皙)也。”我们看到,前面三人的理想看起来都比曾皙理想高尚,远大。但孔子认为,子路说的话并不谦让,无法用“礼”来治理国家。不符合孔子“为国以礼”的要求。冉有的话与子路没有什么区别。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司仪,不能做大事。而曾点设想的因实行仁政而出现的太平盛世的图景,是孔子“为国以礼”的要求。所以得到了老师的认可。由此可以看出,曾点是一个从容不迫的人。他的理想符合了《论语》中提倡的“温,良,恭,俭,让”的人生之道。这也就是孔子的理想之道了。顺便一提,这篇文章也出现在高中一年级第一册的语文课本上,但是,我在学校学习这篇文章时,老师只讲解了课文表面的文字意思,并没有告诉我们这篇文章教给我们的空子怎样的理想之道。看来,我国所谓的“素质教育”与理想之中还有很大的差距。

  于丹教授认为:“理想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在乎的东西,是一种心灵的寄托。”《陋室铭》的经典就在于它写出了理想的最高境界。即是——大家在一起谈论的是不同的志向和共同的寄托。如果大家能在丝竹之间,在交流中有了心心相通在共同寄托的大事上,有共同的理想,那么,谁还能注意到陋室之“陋”呢?所以孔子云:“何陋之有?”

  于丹教授说:“什么是真正的理想,理想之道是给我们一个起点,给我们储备一点心灵快乐的资源。”所以,内心的感悟才是《论语》所倡导的理想之道。

  论语让我明白了作文 篇11

  论语让我明白了要诚信做人孔子说过:“民无信不立。”

  由此可见,诚信是支起我们人格的阶梯,是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塑造我们不朽不烂品德、建立我们立身处事的根本。诚信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之一。俗话说:“国无信不威,业无信不成,人无信不立。”一个有序的世界,一个辉煌的国家,一个成功的企业,一个倍受信赖的人;他们靠的是什么?是势力,是金钱吗?……都不全是。这只不过是我们肤浅的眼光看待,是这两个字——诚信。它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更是世界生存的意志。

  诚信能营造和谐、温馨的气氛,有一句名言“真诚是处世行事的最好方法。”人与人之间诚实是不可缺少的道德品质,把诚实看作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高尚的品格。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要诚恳待人。

  “民无信不立”何止是单单一个民族,而是多个民族的魅力所在,是这些民族富强的动力源泉;民强则国强,这就是一个国家富强的阶梯。

  诚信是古老的东方文化瑰宝。做人、做事都要讲求良知,讲诚信。人,行为不正,不被人信服;言语不诚实,不被人相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诚信品德是一个人立足的根本。如今,作为新世纪的莘莘学子,养成和培育诚信精神,弘扬我们诚信的传统,做一个诚恳待人之人,是我们的必修课程。孔老夫子把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寄托在我们身上,让我们完成任务,他把他一生的人生教给了我们,把他的哲思传承下来给我们,这就是善良、真诚的孔子。

  这是一个“诚信力量”的故事,也是关于一位伟人的故事。

  一天,父亲递给这位伟人一把斧头,让他将果园里影响果树生长的杂树砍掉,而且再三叮嘱他不要砍伤正在结果子的果树。

  突然,他一不留神,砍倒一棵樱桃树。他害怕父亲知道了生气,便用杂树把树盖了起来。傍晚,父亲来到果园,看到地上的樱桃,就知道结果了,但他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还夸了他。

  听了父亲的夸奖,这位伟人脸红了,他向父亲承认错误后,父亲说他虽然应该受到批评,但他没说谎,并且说:“我宁可损失一千棵樱桃树,也不愿意听到你说谎!诚实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德,只有一个诚实的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

  他曾经说过:“我希望我将具有足够的坚定性和美德,藉以保持所有称号中我认为最值得羡慕的称号:一个诚实的一个诚实的人”。

  我很钦佩这位伟人——华盛顿。但我更仰慕他的父亲。父亲以他一生做人的原则,告诉儿子道理,而不是当时就责备华盛顿,如果当时责备他,又是什么样的结局呢?父亲用一生哲思,使华盛顿成了一代伟人。

  其实这些告诉我们诚实是一个人起码的品德,也是每个人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诚实做人,坦然面对一切,无所愧疚,这样才是生命存在的意义。

  让我们与《论语为政》里孔子以及一代古人一起建立诚信,把诚信的内涵发扬光大,带着他们的寄托和希望,振奋我们民族精神。

  论语让我明白了作文 篇12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对封建帝王的影响深远。《论语》作为一部经典著作,不仅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而且也让我明白了许多学习、做人以及交友的道理。

  一、温故知新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理解: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体会、收获,凭借这个你可以做人的老师了。”

  方法提炼:温故知新,是这则论语中提炼出来的学习方法。我们要经常温习学过的旧知识,巩固并加深记忆。同时,应多角度思考问题,从中了现新的知识点,并敢于和别人讨论你的新发现。

  实践感知:一次,我温习一道数学题,竟然全无思路。仔细回想,当时自己并不会做这道题,老师讲了之后才抄上去的。那时候听明白了,怎么现在又不明白了呢?我又看了一会儿,才将这道貌岸然题看懂了。然而,在思考过程中,我好象又发现了一条新轴路。于是,我立即动笔在草稿上演算起来。不一会儿,我的结果出来了,和老师的结果是一样的!我欣喜万分,享受着成功的快乐,这样的成功是需要温故知新做条件的。

  二、诚信交友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理解:曾子说:“我一天多次地反省自己:给别人办事尽心尽力了吗?和朋友交往诚信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方法提练:诚信交友是从这则论语中提炼出来的交友法则。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诚信作为交友原则,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真诚的心去和朋友交往,换得朋友的真心。

  故事延深:三国时势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本素不相识,但由于志同道合,最后在桃园三结义,以兄弟相称。他们彼此之间,肝胆相照,患难与共,诚信忠义在他们身上熠熠生辉。关羽兵败身亡后,刘备亲自出城招魂。最后,他还亲自挂帅,举兵攻打孙吴,可见兄弟情深。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理解:子贡问孔子:“有一个可以奉行终生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看书所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真谛感知: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是“恕”的含义,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把“恕”奉行为人生准则。今天,我们为人处事,也应该拥有一颗推己用人、仁爱待人的心,这也正是和谐社会的要求。

  故事延伸:三国时,刘备事事以百姓为重,因而深得民心。汉津口大败时,刘备领军民十余万,车辆、家什无数,缓缓往江陵而生。眼看曹军赶上,有人劝刘备舍弃百姓,刘备不愿意,说:“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可见刘备真是一位仁义之君!

  先师已故两千载,一部《论语》传今世。《论语》是中国文化思想的精华,是历史前行的探照灯,它像一位先哲,一直指引着我走向正确的人生之路。

  论语让我明白了作文 篇13

  论语是什么?通俗一点就是孔子和他的弟子所说过的话,高大上一点就是孔子的思想,包括教育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等等等等。但是论语却能经过数千年的洗礼而不消逝,这充分的说明论语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各个时代,各个统治者眼中的重要性。论语中所包含的思想也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承中所保留下来。不过我一直以来对于论语却没有什么“好印象”,首先论语确实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但是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却导致了国家的衰败,其次论语在我们如今的日常生活中确实很少见,最后在中学时被强迫的学习论语的内容。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明白了论语的意义。

  首先让我明白了论语中所表现出来的孔子的核心思想,也就是“仁与礼”。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一个社会急剧动荡和转变的时代,传统的封建宗法制度正日趋崩溃,周礼已基本丧失其应具有的社会控制功能,后来孟子曾这样评价孔子的时代时所说的那样: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孟子·滕文公下)。对于这样一种礼崩乐坏的无道局面,孔子首先提出了复礼与正名。礼是人的外在表现,仁是礼的内在精神。而论语其实就是记载的“仁与礼”,孔子虽然十分注重礼,但是也反对仅仅只有外在的礼而没有内在的仁,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礼的形式离不开仁的精神,人只有有了内在的仁,才能做到外在的礼。我认为仁相对礼而言更是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核心思想。仔细研究起来让我对于论语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发现论语并不只是早先接触的“学而时习之……”,论语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部可以规范我们自身行为的宝典,那就是规范我们内在的仁性、仁心。

  但是仁究竟是什么到现在我也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但我想也许没有人能够真正的认识到“仁”。我的认识中仁就是一个人应该应该遵从我们的社会秩序,遵守我们的社会道德,仁是我们的立身处世之道,仁是我们的社会准则,只有一个人有了仁,他才能够真正的立足于社会,他才能真正的成为社会的一员。“仁”在孔子的论语中其实有很多的表现,不论是克己复礼还是爱人,不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恭宽信敏惠,都显现出孔子对于仁的追求。

  同时“仁”也不仅仅是对于人而言,人最终是要组成社会的,所以“仁”也是对于社会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论语·子路》中有这样一段: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所以说孔子最终的理想更是在整个社会形成一个有着“仁”的风气。

  孔子“仁”的思想其重点在于我们每个社会公民,然后组成一个“仁”的社会而论语就是用来向我们每个人宣传“仁”的思想,用来规范我们内在的“仁”的行为。

  论语让我明白了作文 篇14

  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儒家的创始人之一,他所坚持的儒家不仅仅在春秋战国时期广为流传,孔子的言行更是被其弟子们编成一部书,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流传至今。

  然而,起初我却对孔子有着极大的成见,认为他是一个腐朽的老头子,只因为孔子曾经说过:“惟小人与女子难养也”。我对这一句话感到愤愤不平,认为孔子歧视女性,还时常着孔子的母亲不也是女人么,当读到孔子的文章时,便和同学用恶毒的话来数落孔子,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是自己误会了孔子,孔子所说的:“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并没有歧视女性的意思。而古时候的语言文字和现在的语言文字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我真应该要学好文言文,以免再出现同样的笑话来,我也明白了不能够只因为个人的片面观点去评价一个人的好坏,而是要根据长久的观察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优劣。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

  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

  论语让我明白了作文 篇15

  这个暑假,我仔细阅读过了《论语》,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孔子是我国最早的、也是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几千年来,他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所谓的圣人,贤者。他的《论语》让我知道了做人的真谛,也让我明白了学习的奥秘。

  “仁”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它是“礼”的根本内容,是道德伦理观念的基础。仁者,爱人也,为人处事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能以关爱他人的心态面对生活。《论语》中记载,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刃,则以学文。”只是孔子在教导学生们说:“同学们,任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平易近人,做事要谨慎。”其次,做人诚信十分重要。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丢了诚信,他还有什么值得可信的地方呢?人没有了诚信,将寸步难行,所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样,我们才将会成为一个有诚信的人。

  “礼”是孔子思想的保守方面。“周礼”是西周以来上层建筑的集中体现,它是用来维护上下尊卑关系的。因此,孔子对春秋末期的“礼坏乐崩”抱着惋惜的态度,把破坏礼的行为看成是不可容忍的事情,所以“礼”就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礼”也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则,须顺承。”意思是说:父母是我们的长辈,我们应尊敬她们,对她们的教育,我们应认真聆听,保持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习惯。

  “知”是孔子思想的精华,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从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许多有意义,很有启发性的教育思想和获得知识的方法。他提出反复学习可以使人们的认识更加深入,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中我也明白了,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用于开阔出新的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更加丰富孔夫子的教育思想中还包括学习态度的问题。他认为学习的态度就应该是老老实实的,不懂就说不懂,努力学习,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自己就是这样,不耻下问,由于孔子抱着这样的学习态度,他的知识在当时就比别人丰富。再有,孔子教学也比较注意“因材施教”。《论语·述而篇》记载,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不到他用心思考弄明白而不得其义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想说而口里不想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交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免、能由此推出其他三个方面,就让它自己去想。孔子就是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去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

  从《论语》中,可以学到许多做人学习的道理。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做一个正直,谦逊,与人为善的人。《论语》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感悟,感悟孔子精深的大智慧。

【论语让我明白了作文1200字(通用15篇)】相关文章:

我明白了03-22

我明白了母爱作文02-22

我明白了父爱作文10-15

妈妈我明白了作文10篇02-25

或许我真的明白了作文随笔散文11-01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作文15篇03-09

那次酸让我收获了作文06-26

这次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作文(5篇)05-13

这次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作文(精选64篇)03-14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范文:我终于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