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科技的作文

时间:2022-10-22 06:31:49 科技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21世纪科技的作文

  篇一:21世纪的信息科技

  今天我主要谈一谈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其实,信息产业(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讲起来很简单,它有两个主要因素,就是人才和创新。在这个产业中,没有特别大的厂房,没有流水线,也没有很多的工人,所有的都是人脑和电脑。

关于21世纪科技的作文

  今天我的演讲分三个部分。首先我想谈一下整个IT产业和技术发展的趋势,包括里面的定律;然后谈一下产业技术的热点,包括移动互联、云计算和自然用户界面;最后我会谈一谈企业的管理和创新的模式,特别是领导力方面的问题。

  一、IT技术的发展

  (一)技术的创新

  看一下IT产业或者我们人类的整个历史,其实每一次革命都是由于创新,都是由于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革命。农业革命是由于耕犁技术的发明,由畜牧文化转向犁耕文化,那个时候把人的体力发挥到极限,因而人类进入了农业社会。到了18世纪,由于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我们进入了工业革命时代,有了动力(power)、有了引擎,所以人类摆脱了体力的限制。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我们进入了信息革命时代,信息技术延伸了人的智力和脑力。特别是最近20年的网络革命,消除了时间和空间对人的限制:过去看书要去图书馆,或者把书买回来,现在上网上就可以看到所有的书籍;过去交朋友可能是身边的邻居,现在大部分是虚拟的朋友;过去买东西去商店,现在网上购物,完全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里面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创新,正是创新提高了生产力,带来了新的产能。

  什么是创新?有很多种定义,我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对创新的理解。对创新最早进行定义的是熊彼特。他认为创新其实很简单,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引入新的函数,引进之后,整个生产曲线的过程和要素发生了变化,所以说创新其实就是为了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和发明不一样,发明更多的是技术性的东西,而创新是一种战略性的东西。所以创新本身是多维的,有技术创新,有市场创新,有管理创新,也有文化方面的创新。

  比如中国目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可能大部分创新是商业模式和文化的创新,技术方面少了一些。有一些企业可能更偏重技术创新,比如英特尔、谷歌、微软,它们以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而像戴尔等企业则主要是通过直销等

  商业模式盈利。企业定位可能不一样,但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具有差异化的竞争力,在竞争中才能够取胜。

  另外,技术的创新对高科技企业十分重要,但技术原创只是创新的一部分。对于企业来说,不仅仅要有原创,3A的模式,即采用(Adoption)什么样的技术、适应(Adaptation)什么样的技术和应用(Application)什么样的技术也很重要。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中国的电视产业:在1990年以前,电视几乎全部都是国外生产的,大多是日本、韩国的,到1993年之后,中国国产的电视机突然占有了最大的市场份额。我当时问海信、TCL的老总,问他们是什么原因使中国的彩电产业突然腾飞的。他们说其实很简单,一开始整个的显像管技术,包括传输、通讯、接收技术主要是来源于国外,但是他们做了一个小小的工作,就是把电视机的接收功能、抗干扰功能和稳压功能做得比国外好。因为在国外,电源本身比较稳定,信号也比较强,而在中国的边远地区却可能接收不到信号,这么简单的一个创新就使得中国的彩电占到了60%~70%的市场份额。

  另外一个例子是联想。联想在1997年、1998年之前市场份额很低。过去电脑都是戴尔、惠普等等,都是国外的品牌,但后来联想做了一个功能,就是“一键上网”,因为很多人不知道怎么上网,不知道怎么注册,联想就做了很简单的一键上网功能,第一次选好之后就可以上网。柳传志先生说就是一键上网的功能,使得联想的市场份额在两年中一下子从8%上升到17%。这种很简单的应用对于某一个市场、某一个用户群也很重要。

  另外一个就是创新的三个步骤,从战略的制定到技术的孵化,再到产品的研发,到推入市场,都需要整体的创新战略。创新有什么样的趋势?这个问题已经谈了很多年,首先一点就是越来越快速,创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像我们的四大发明创新周期上千年,后来蒸汽机是百年的周期,电报、电话、无线电是几十年的周期,现在是PC时代、互联网时代、移动时代,就是日新月异了。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第二点是技术创新越来越多的突变性。每一次突变都会带来产业的一次大地震,很多老牌的企业不存在了,新的企业起来了。过去的突变性周期是20年、30年,现在是5年的时间或者更短。前段时间一位我十分尊敬的科学家去世了,许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叫肯尼斯·奥尔森,他去世了以后,比尔·盖茨写了一篇悼词。他是比尔·盖茨最崇拜的一位专家,是美国数字设备公司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简称DEC)的创始人,小型机的发明者。DEC公司当年生产的VAX计算机,在我们读书、工作的时候,用的主要就是这个计算机。当时DEC、IBM是并列的两个最大的公司,DEC甚至一度在小型机

  方面超过了IBM,但后来就消失了。所以,特别是对于高科技产业、IT产业,每次突变,许多老牌的企业就会消失。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就是全球化。中国加入WTO后,也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现在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这时候人才、市场、技术、个人竞争与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特别是人才和技术基本上跨越了国界,比如,我所在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有300多名外国人,总部的西雅图公司有3000多名中国工程师。现在我们可以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可以使用美国的技术,美国也可以使用中国的技术,技术是不分地域的,只分有没有专利,是谁的技术。

  从人才和技术来讲,世界是越来越平的,但是很多方面还是有地域性的,其中一个就是文化和管理,包括产品、服务,这是有很强的地域性的。四个现代化,技术人才是全球化,产品是多样化,市场是本地化,服务是个性化,所以世界是平的,世界又不是平的,是四分之一平的。

  有一次我和《世界是平的》的作者弗里德曼聊天,我说这个书名写错了,世界还不是平的,你这样是在误导大家,正确的名字应该是《世界四分之一是平的》,他说我要是那样写,就没有人买我的书。但这个观念很重要,一个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历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差异,不管是跨国企业到中国,还是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一定要考虑文化、管理、战略、市场的不同。许多跨国企业到中国,有的没有成功,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但我认为他们最终不成功的原因都是自己的原因,因为有很多跨国公司成功了,为什么你不能成功?有的人拿中国的监管、体制当问题,其实这都是借口。

  (二)IT产业发展趋势

  下面我们进入主题,IT产业的发展趋势。IT产业的整个周期基本上是10~15年,每10~15年有一个大的变革,现在正处于一个新的变革节点,我的一本书《变革中的思索》,谈到了发展的趋势,有哪些新的趋势呢?

  第一个趋势,从PC时代走向互联时代。包括像微软、英特尔,过去都是传统的PC公司,但它们要拥抱互联网时代。当然,到了互联网时代并不是说PC就消失了,或者不重要了,恰恰相反,PC的定义、功能在不断地拓展和延伸。

  第二个趋势就是PC走向PC+,PC不仅仅是个人计算

  (Personal Computing)中心,还是个人通讯(Personal Communication)和个人控制(Personal Control)的中心;PC不仅仅是一个计算的工具,也是一个通讯的工具、控制的平台和娱乐的中心。另外,计算的PC进入了各式各样的地方,PC正变成一个钱包,变成一个电话,变成一辆汽车,变成一个电视,

  可以说PC是无处不有,无所不在。有电的地方都有计算,有计算的地方都有智能,有智能的地方都可以联网。现在人和人相连,人和物相连,物和物相连。有互联网,未来还会发展物联网,各种各样的传感器(Sensor),可以把所有的信息都传送到云当中。

  第三个趋势就是计算的架构将从“端”(Client)走向“云+端”

  (Cloud+Client)。 云计算是我们这两年听到的特别火的字眼,但究竟什么是“云计算”,它能做什么,它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会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云+端”的变化对整个IT产业,包括整个服务业是一个巨大的震动。另外,产业的模式也在变化。过去最早的时候,软件和硬件是在一起的,还没有软件这个产业,当时是大型机、小型机,软件为硬件服务,每一种机器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开发工具,不同的用户界面,到了PC时代才真正产生了软件产业。所以我经常说,比尔·盖茨最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一个新的产业,让软件和硬件相对地独立,有操作系统,有应用平台,有应用软件,现在加强服务后又有新的模式。但是过去几年,软件主要的模式是作为一种产品,可以在网上买,现在正在发生变化,走上产品加服务的模式,而且在很多情况下甚至是免费的。

  最后一个趋势是IT整个范围或者地理发生了变化。在上个世纪,美国、欧洲和日本是主导的国家和地区,现在我们看到中国、印度已经成为了不能说是最重要的,但是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区域。特别是中国巨大的市场,在手机、游戏、PC、服务器、通讯等方面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市场,所以对整个IT产业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我经常用三大战役做比喻,来解释IT产业的一些发展和变化。过去的这些年,IT信息产业的.一个最重要的战役就是平台之争和操作系统之争,在PC时代有三种操作系统,一个是比较封闭的苹果系统,一个是完全开放的开源免费系统;另外一个是半开放的,也就是微软的Windows系统。在PC时代微软的体系是占主流的,一直占90%以上的市场份额,现在整个产业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未来的5~10年会有三大战役,就是三大平台的激烈竞争,谁掌握了三个平台谁就将在IT产业占有更大的空间。

  第一个大平台是云计算的平台,云的平台目前在美国有三个公司做得最大,一个是微软的Azure(蓝天)品牌,一个是亚马逊的Amazon Iss3品牌,一个是谷歌的APP Engine品牌。别的国家现在还处在对云的平台的研发阶段,每个国家都有机会,云里面有技术和产业,但更多的是服务,服务业有很大的区域性,所以我想将来可能会有10~20个不同的云的平台,但是平台之间可以相互沟通,所以中国在这方面有很多机会。

  第二个平台是端的平台,一个是智能手机的操作平台;另外一个是手机和PC互相渗入、互相竞技的平台;最后一个是手机和现在的平板、PC汇成一个平台。目前在手机的操作系统方面是“三国”演义,微软、苹果、谷歌,基本上在未

  来的10~15年,不会有新的平台,所以国内很多企业在做手机操作系统,其实风险非常大,我并不是特别看好。如果我们国家在10年前开始研发这个平台,而不是PC平台,也许会有机会,但是现在已经形成了三个大的系统。

  第三个平台可能更大,而且有更多的变数,就是基于或者跨越云和端应用的平台,包括社交的平台、电商的平台等,在云和端之上。我想这个刚刚开始,中国有很大的机会,不仅仅在国内,甚至在全球各地都有机会。所以三大平台,端的平台基本上已经定型,我不知道这三家谁会赢,微软、苹果还是谷歌,别人很少有机会。在云方面的应用平台,大家还是会有很多的机会。最近很多的投入,特别是国家的基金都放到移动的操作系统上,我个人认为这是浪费资源,有资源应该放到云上来,放到应用的平台上。

  (三)计算的四大定律

  因为我从事科研工作,希望总结到底产业有什么样的定律,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律。我们总结出四大定律,在产业界的定律往往不像科学定律那么严格,更多的是经验定律,只是一种总结以及对趋势的预测。

  第一个是摩尔定律,是对计算本身性能的一种预测,指芯片、集成电路,每18个月计算的速度就会提升一倍,30多年一直很准确。后面是修改的摩尔定律,每12个月就提升一倍,后面的10~15年可能会延续这样的定律。

  第二个是贝尔定律,它和摩尔定律相似,如果同样的芯片有同样的性能,那么12~18个月价格就会便宜一半,所以我们买的电脑也好,手机也好,12~18个月之后价格就会便宜一半。

  第三个是吉尔德定律,认为每6个月主干网的宽带就增加一倍,这基本上也是准确的,目前通讯的瓶颈是服务器输出的速度,以及“最后一公里”接入的问题。

  第四个定律更加有意思,是麦特卡尔夫定律,麦特卡尔夫是我们用的局域网或者是家庭最早用的网的发明创始人,他说的网络效应,是指如果投入是N,N个东西联在一起,那么效率就是N平方,所以叫网络效应。比如我们两个打电话,两人说话是1对1,我们的电视广播是1对N的用户,这个在网络上的效应是N平方,N平方的效应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完全地爆发出来,直到最近的两个东西使它真正实现N平方的效应,一个是Facebook,一个是Twitter,虽然这两个网站我们在中国看不到,但是在国内有很多像Facebook一样的网站,像人人网等社交网络。Twitter就像国内的微博,微博,特别是微博真正把N平方的效应发挥出来。不知道在座的领导是否用微博?我在腾讯和新浪

  篇二:21世纪十大科技发展趋势

  物质科学 向微观领域深处探索的粒子物理学,将继续致力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统一理论并期望有新的进展;向宏观领域原点追踪的宇宙学,将继续致力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并期望有新的突破;向宏观领域广度扩展的物性研究,将继续致力于非线性和复杂性的理论并期望有根本性的突破。

  生命科学 人类遗传密码的破译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提取阶段,一些危害生命的疾病会得到治疗。

  地球系统科学 对资源找寻,将逐步从地球表层走向深部,从陆地走向海洋,从单纯地注重矿产资源的找寻逐步移到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上。

  认知神经科学 了解脑的组织构造原理,攻克脑的疾病,利用人脑原理研制智能计算机,制造脑型器件和结构以及仿脑的信息产生和处理系统,开发出能识别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计算机及像人一样思维和动作的机器人。

  能源科学与技术 核能的研究与利用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可控核聚变将能成为现实;氢能和太阳能是最理想的取之不尽的能源。

  材料科学与技术 超导机理的'发现为超导体新材料带来真正的突破;利用DNA技术制备的高性能聚合物纤维具有钢材等金属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良机械性能;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将创造出最小的机器——分子机器,智能材料将会具有更强的仿生功能。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技术平台的宽度和高度,生物技术预计在新世纪会形成几个新的平台。

  信息技术 计算机存储器和处理器将集中在一个芯片内,使信息的采集、运输、存诸、处理等功能集成在一起;利用大规模并进行处理技术的超级计算机将被普遍使用,DNA计算机将有所突破。未来的网络技术将向超高速和多功能发展。

  太空科学技术 人类将继续大规模地深入研究太阳系,将以新的目标重返月球、深入考察火星,并主要在火星、土卫六和木卫二等天体上探索地外生命现象,人类将到达太阳系的边缘进行探测和研究活动。

  环境保护技术 生态环境领域将着重进行解决几大问题:长期和大尺度的定位研究,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预警系统建立,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和持续生态系统的建立,复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外来特种的生态安全对策,环境污染整治和清洁水质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