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

时间:2020-11-25 10:50:0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精选10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精选10篇)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1

  “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挨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

  读完《布鲁克林有棵树》心里很复杂,不知该如何表达,我仿佛也如弗兰西一般从那无尽的贫苦中脱离出来,似乎终于可以开始暂新的生活。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喊着金汤匙出生,一辈子都享受着富贵与荣华,从不必为生活担心什么;有些人却出生于极贫穷家庭,连一顿温饱都是奢求。每一种成长方式都给我们不同的体验与感受,《布鲁克林有棵树》就是这么一部描述成长的小说,跟以前看过的《安琪拉的灰烬》不同的是《布鲁克林有棵树》描述的不仅仅是那贫苦低贱的生活及生活在其中的人对于生存的绝望与恐惧,《布鲁克林有棵树》描述的更多的是不向命运低头,不向贫穷妥协的奋斗的精神。这与《平凡的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总是受到别人的欺压,总是受到别人的侮辱,他们的身世是如此的不幸……她的成长如同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她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一个生活在布鲁克林穷人区的贫困女孩,一个经常挨饿、整天吃发霉面包的女孩,一个整天被别人嘲笑、捡拾破烂的的小女孩。她的的身世是如此的不幸,但她却是一个拥有梦想、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小女孩。她就是这部小说中独具特色的小主人公——弗兰西。

  她的成长令人惊讶,虽然弗兰西只有十一岁,但却做了几乎大人所做的所有的事情,她捡垃圾,购物,打工养活家庭……她的生活过于早熟,她单薄的肩上过早的承担了家庭的责任。然而生活却也从不眷顾着她,深爱着她的父亲早逝,母亲却又偏爱着弟弟,甚至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都看不起她,除了她早逝的父亲及茜茜阿姨,她几乎得不到其他的爱与关怀。她的成长就如同生长在贫民窟的那棵树,不管人们如何砍断它的枝桠,如何焚烧它的根部,只要有土,它就会坚强的活下来,生长着。

  弗兰西的坚强、毅力真的让人折服,她从不因生活的困苦而低头落泪,或是感到羞耻,她为她所拥有的胜过而骄傲,因为这样的生活给了她坚毅的心,给了她不断奋发向上的动力。在她的生活中除了书她没有其他的朋友,她也不需要其他朋友,因为弗兰西身上有种其他人所没有的乐观精神,她相信自己的双手可以改变目前的生活,她相信知识,相信教育的力量。同样她也不会去嘲笑别人的贫穷,她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因自己的处境相对优越就去歧视,欺负处在跟她曾经相同处境中的人,她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帮助穷人,光是这一点,在当时的社会就很难找到朋友。所以,书,成了她唯一的寄托,成了她最好的朋友。

  还记得弗兰西的梦想:“是的,等我长大了,有了自己房子,我不要豪华椅子,不要花边窗帘,也不要室内橡胶树。我只要这样的书桌,放在客厅里,还有白墙壁。每个星期六晚上有一本干净的绿色记事本,一排闪亮的黄色铅笔,削好放在那里随时派上用场。还要金褐色的碗,里头总放着一朵花,或是一些叶子,或是一些浆果,还有书……书……书……”这是弗兰西在图书馆借书时的思想活动,读来触动我心弦,我相信,书中自有弗兰西渴望的一切,在书中,她能体会到现实不曾有的美好生活,以及精神食粮对于物质匮乏的补充和润泽。

  读书,接受知识的熏陶,这是弗兰西的梦想,也是最重改变她命运的矛与盾。读到弗兰西毕业的那里,很受感动,我与弗兰西一样高兴,终于毕业了,拿到了第一张证书,这是家族里面的第一张证书啊,之后,她将凭着这份证书,凭着她的知识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读完整本书,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我的梦想到底是什么,我的奋斗目标又究竟是什么,我前进的动力又究竟是什么。也许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每天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听到各种各样的看法评论,每个人最初的梦想都会变质,不再如当初那样坚持,突然我想让自己回到弗兰西的那个时代,每天当手在为生活而一刻不停的忙碌时,脑袋可以空下来思考事情或是天马行空。那时的目标就如同黑暗中的明灯,就在前方亮着,让你来不及去思考除了奋斗以外的其他事情。

  有时候我还总是思考“布鲁克林有棵树”这里的这棵“树”指的是什么?是那棵种在弗兰西家的天堂树吗?我想不是的!这棵“树”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一种滋长在穷困孩子心中的精神,一种在贫民区中也可以顶天立地的精神!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2

  这是一本关于成长的书,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贫穷地区的小女孩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在生活中,总有这么一些人:他们的身世或许很不幸,他们的父母或许不宠爱他们或者过早去世,他们总是受到别人的嘲笑……

  弗兰西就是一个这样的女孩,她的童年如同打翻了的五味瓶:母亲偏爱弟弟,深爱他的父亲过早去世,家境贫寒,在学校受人轻视。她就如那棵长得郁郁葱葱的天堂树,顽强地在贫民区生长着。

  她是一个坚强的人。

  整本书就如同一首歌,一首古老而又婉转的民谣飘荡在夜空里,在心中的湖面上平添几分涟漪。它不是阳春白雪,只能在华丽的宫廷中歌唱;它或许是下里巴人,在贫民窟肮脏的街道上、破烂的衣衫旁,高亢地唱着生命的歌。

  弗兰西是一个孩子,但是她饱尝了大人们为生计奔波的艰辛:卖垃圾、购物、打工……是这些让她成长起来的。她养成了坚韧的性格,同时这种性格使她受益终生。

  其中有一段令我记忆犹新:弗兰西和弟弟尼雷在上学前要去打天花疫苗,但是因为他们玩泥巴馅饼而忘了洗手,手臂上十分肮脏、沾满泥巴的弗兰西受到了医生和护士的鄙夷:“这些人这么肮脏的活着,实在不应该。”但弗兰西勇敢地反抗着:“我弟弟是下一个。他的胳膊和我一样脏,请不要吃惊。你不用跟他说。跟我说好了。”

  护士很吃惊:“我真不知道我们说的这些话她居然都懂。”

  为什么弗兰西应该不懂?难道穷人家的孩子就没有“知书达理”、“有文化”的权利吗?这个护士出身于布鲁克林,可是当她飞黄腾达以后,她选择了忘本——这也是人性的一大悲哀所在。

  我在思考着:“布鲁克林有棵树”,这里的“树”指的是什么呢?是那棵天堂树吗?不是的!这棵“树”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精神,一种滋长在穷困孩子心中的精神,一种在贫民区中也可以顶天立地的精神!

  这种精神不需要有多么优越的条件,只要你的心中有这样的一方土地,书就会茁壮成长,抵达天堂——这就是天堂树。

  我们的心中,是否有这样的一棵树?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3

  昨晚,居然看到凌晨,好久没这样看书了,《布鲁克林有棵树》,真的是本好书。今天,趁着“菲特”肆虐,放假一天,于是,一边享受着凉爽,一边走进布鲁克林,一种久违的宁静与感动!

  《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是一本讲述成长的书,讲述一个个卑微的生命如何走向高贵。在贫穷、饥饿、寒冷、轻鄙中……不低头,不屈服,保持尊严,种下天堂树。

  贫穷,没有人希望自己贫穷,但贫穷不是一无事处。在苦水中泡大的弗兰西和尼雷,非常坚强、坚韧,特别是弗兰西,她的坚强超她的外婆,她的母亲,她的姨妈,她的坚强,让她超越困难,实现家族梦。以致后来,弗兰西和尼雷谈到他们的妹妹不用再吃苦时,竟然说:“可怜的劳瑞。”因为她体会不到苦中的那份甜和乐趣。

  贫穷,还赋予人类另一种财富——善良和爱。贫弱的弗兰西饱尝了大人们为生计奔波的艰辛:捡垃圾、卖垃圾、购物、储钱……但弗兰西的处境改善后,到糖果店,默默地做好事,给某个贫穷的孩子一次幸运的摸大奖的机会。小说写到,人们对待自己贫困的背景通常有两个办法:“一个通过自身艰苦奋斗走出了社会底层的人,通常有两个选择。脱离当初环境后,他可以忘本。他也可以在超出这个环境之后,永不忘记自己的出身,对残酷拼搏中不幸拉下来的人充满同情,充满理解。”无疑,弗兰西就是后一种。

  贫穷中“罗姆利家族”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外祖母没有读过书,母亲小学毕业,弗兰西16岁上大学去。艾薇姨妈要让她的三个孩子,拥有三个文凭;茜茜姨妈在孩子出生时已经给孩子买教育基金。即使贫穷到上顿接不上下顿,弗兰西、尼雷却拥有巨大的精神财富。弗兰西出生时,她的母亲凯蒂告诉她的外祖母,她不希望她的孩子以后像她一样辛苦。她的外祖母建议她的母亲凯蒂给自己的孩子读《圣经》,读莎士比亚,每晚都读,直到他们自己能看懂为止——多么了不起,多么伟大,在充斥嘲笑、肮脏、破烂的布鲁克林!水泥地里,香椿树(天堂树)也能萌芽。于是星期天下午,弗兰西坐到家门口的太平梯上,藏在浓浓树荫里,她在这里看着书,做着白日梦。这样的时刻,让她超脱了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困顿,她得了A,她的作文在校刊里发表……她每星期都去图书馆借书,想把图书馆的书从A到Z,看过遍。最后一次,她去图书馆还书,图书管理员和往常一样:她依然连头抬都没有抬一下。但天堂树还是郁郁葱葱地成长起来了。

  天堂树,不择环境,它何时何地都能萌芽,成长。在你我的心中种一棵天堂树吧。它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支撑。有一天,你会蓦然发现,你的身边有许多天堂树,你也是其中一棵——郁郁葱葱。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4

  最近我读了《布鲁克林有颗树》,这是一本讲述生命的书,讲述如何从卑微的生命变得高贵,讲述了知识如何改变命运,家庭的力量可以让孩子实现自己的愿望。

  《布鲁克林有颗树》主要讲述的是弗兰西,一个生活在布鲁克林穷人区的贫困的十一岁女孩,一个经常挨饿,整天吃发霉面包的女孩,可她怀有伟大的梦想,她的母亲不疼爱她,她的父亲也很早去世了,她总是遭遇到别人嘲笑。

  弗兰西是一个有自己思想、乖巧懂事的人。她的童年如同打翻的五味瓶一般。

  活着,奋斗者,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

  她的学生时代十分悲惨,她的同桌每次让煤油浸湿他的毛巾,在弗兰西的头发上涂抹煤油,弗兰西被全班的小朋友嘲笑,回家之后,它还被自己的母亲将大蒜放在身上,身边的人都躲避她。

  作者和《童年》中的.阿廖沙有相似之处,但阿廖沙的童年里虽然有黑暗,但是他的人生中也不缺乏着光明。文章中的弗兰西的童年与我们身边的人的童年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他们当中也许有的人穿过黑暗,遇见光明,但有人却会因为无法面对黑暗,从此一蹶不振。

  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弗兰西当时生活艰苦,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5

  今天我读完了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本书,这是著名作家来自美国的贝蒂史密斯写的,他的经历与这部小说主人公弗兰西十分相似。

  弗兰西与他的弟弟尼雷,他们生活在布鲁克林的一个贫穷人家,他们的妈妈是一个清洁工,靠着给人打扫卫生换取免费的厨房,爸爸是一个唱歌的人,喜欢喝酒,能歌善舞,十分缺乏赚钱养家的本领。

  虽然弗兰西家十分贫穷,但是他们却有着尊严,在这本书中,有一篇写到好多站在玻璃房里扔石头的人,明明自己也是穷苦出身,却因为践踏了别人而快乐,而当弗兰西的促进改善了之后,还不忘回到糖果店,默默做一些好事,给贫穷的孩子一次摸大奖的机会,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应该就在这里。

  弗兰西的想象力也让他脱离了生存的艰难,人们正是因为想象力才活得不那么堕落,弗兰西的想象力虽然有时不切实际,可是也让它摆脱了许多不开心的事情,弗兰西带着儿时练就的艰难与刻苦开始迈入了未知的未来在,而这个世界的色彩也在慢慢的消失。

  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6

  感恩这个词听起来好像很伟大,但感恩也可以从一点点小事做起,那我们为什么要感恩呢?也许在《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本书中就能体会到。

  《布鲁克林有棵树》是本成长小说,这本书也一直围绕着“感动”这个词来叙述故事。主人公弗兰西的父亲深爱她却英年早逝,母亲又偏爱他的弟弟,家境平困,饱受鄙夷……但又是在这种生活中,她就像一棵顽强不屈却又被感动环绕的天堂树。在父亲去世六个月之后的毕业典礼上,她收到了父亲生前托姨妈送来的鲜花和卡片,那卡片上写着:“献给弗兰西,恭贺毕业,爱你的爸爸。”在这之前,弗兰西的父亲曾带着她和弟弟还有邻家小女孩在午后乘着小船去钓鱼,却一无所获,最后买了两条鱼骗妈妈。即使生活再怎么贫困艰难,弗兰西的父亲仍然想着家人,仍然在船上自由地唱着歌,爱着自己的孩子们。“这才是生活,远离尘嚣。啊,有什么能和坐船出海比呢?我们远离了一切。”最后,他意味深长地说。这也是美国人的象征,乐观的心态,苦难中的感动。

  也许你会问,感恩和感动有什么联系?其实,我们的生活很平淡,每天都在重复,但正是感动让我们倍受温暖,你可曾想过,在深夜,你努力学习,父母悄悄躲在门后,温柔地注视着你。这时,你有没有被打动?想过将来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伤心时,朋友的一句安慰,有没有让你找到前方的希望,紧紧握住朋友的手,感谢他与自己同甘共苦?在献血车上,不断有人奉献赤红的鲜血,而那些获得新生的人也在感恩,也在传递温暖,传递感动……所以一切感恩都建立在感动之上,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之上。因为感动,所以感恩。

  人生之路还很长远,所以不要错过那些给过你帮助的人,用同样的爱心去回报他们。因为赠人玫瑰所以手有余香,因为活着所以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以及一切悲欢,在悲欢中生活,在生活中感恩,在感恩中成长,那么知足和感恩是快乐的源泉。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收获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

  同样,播种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收获一种快乐,在快乐中成长,就会收获一种乐观,那么在以后的人生,就会勇往直前,劈荆斩棘。所以,年轻的我们,不要错过感恩的机会,感恩,使亲情更加温暖,是友情更加亲密,是社会更加团结。在此刻,在布鲁克林,有天堂树,唯一一棵能在水泥缝里成长的树,被感恩浇灌着,为世人洒下一片阴凉。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7

  花了三天时间经历了一场感动之旅,看完《布鲁克林有棵树》,我的读后感是——如果有什么可以带你走出人生低谷,那就是乐观和坚持。

  弗兰西,一个生长在美国布鲁克林穷人区的小女孩。那里的环境有着我所能想象到的一切恶劣:混乱、肮脏、贫穷、罪恶。街道上都是酗酒的人,角落里都是罪犯的身影。这种环境不得不让人发出恶心。长在污泥之中,我们的弗兰西尽管穿着破旧的衣服,住着简陋的房子,却拥有一颗闪亮的心,清清白白地生活着,奋斗着。

  当我看到弗兰西小小年纪就要像大人一样四处奔波:卖垃圾、用极少的钱购物、给别人打工……真为这个懂事的小女孩感到敬佩和心疼。可是她却说:“活着,奋斗着,爱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是要经过生活多少的磨难,才能令一颗幼小的心发出这样乐观释然的感慨?有多少大人能够做到?我想,很多人只是身体长大了,灵魂还是却没有变成一个真正的大人。在弗兰西面前,我们是不是该自惭形秽呢?

  当我看到弗兰西和弟弟因为手臂上的污泥而被医生护士耻笑,贬低他们不配活着的时候,我感到愤怒。弗兰西勇敢地反抗了,难道贫穷的人就没有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了吗?生活丢给弗兰西的垃圾,没有把她压倒,相反,她得以踩在垃圾堆上,从而更接近阳光,就像布鲁克林的那棵天堂树,茁壮成长着。弗兰西喜欢阅读,她坚持着,相信着,总有一天会存到足够的钱买下喜欢的书,在阳光下静静地享受。

  我们都该从弗兰西身上学习乐观与坚持,这也是我从这本书里收获的最有益处的读后感。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8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本书是美国的贝蒂·史密斯著作的,是一本成长小说、文学经典,还多次入选美国中学课本,是纽约图书馆的“世纪之书”,亚马逊书店“20世纪最佳青少年读物”。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给我的感触。

  二十世纪初的纽约布鲁克林,是一片宁静又欢乐的土地。在这里,本应无忧无虑的小女孩弗兰西却要被迫去面对艰苦的生活,体会成长过程中的百般无奈:母亲偏爱她的弟弟,父亲深爱她却英年早逝,家境清贫,在学校饱受鄙视……面对如此崎岖坎坷的人生,她也曾经苦闷、忧愁过,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信念:尊严和知识改变命运。通过不断的努力,最终家境改善了,生活变好了,过上了没有烦恼的生活。

  弗兰西每个星期六都会去图书馆,她打算按照字母顺序把全世界的书都读个遍。虽然她承认有些书很难啃,但是她天生喜欢读书,逮到什么读什么:垃圾作品她读,经典作品她也读,连时刻表和饰品店的价目表她都读。借完书后,弗兰西会带着零食、冰水和书坐在太平梯上的树阴下,读着书,吃着零食,饮着冰水。上小学后,她立志做一个作家,她便开始每天记日记。长大后,弗兰西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体现着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书中有一段话是我深有感触的:“一个通过自身艰苦奋斗走出了社会底层的人,通常有两个选择。脱离当初环境后,他可以忘本;他也可以在超出这个环境之后,永不忘记自己的出身对残酷拼搏中不信落下的人充满同情,充满理解。”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同情和理解。书中写到了许多“站在玻璃房里扔石头”的人,明明自己也是穷苦出身,却以践踏同类为乐。书中还写到了一个布鲁克林的护士,本来自己出身也很贫寒,却附和着势利眼的医生,骂穷人的孩子。

  弗兰西后来处境改善后,回到以前她经常来摸奖的那个糖果店,默默的做件好事,买下了一个布娃娃,给某个幸运的穷孩子摸中一次大奖的机会。弗兰西和那个布鲁克林的护士,都是从贫苦中脱离出来的,护士选择了忘本,弗兰西却选择了同情和理解那些穷孩子。

  弗兰西的信念是正确的,命运是由自己改变的。这本书不愧是美国各个图书馆假期推荐的必读书呢!同学们,快来看看,让这样的外国经典文学陪伴我们一生吧!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9

  在众多书单中,我选择了一本一直想看的书——《布鲁克林有棵树》。半个月读下来,感慨颇深。

  这是一本关于成长的书,主要介绍了主人公弗兰西整个家族的成长经历,描写她们一家生老离别、爱恨别离的故事。作者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弗兰西和尼雷姐弟俩的童年贫苦生活。那场景活灵活现,我总会情不自禁地代入自己的童年生活。特别是对弗兰西尼雷姐弟俩拾破烂的经历的细致描绘,让我想起小时候和弟弟妹妹一起捡啤酒瓶、纸箱子的情景。

  那时候,爸爸会帮我们把捡来的“宝贝”整理好,等邻村一个叔叔过来收。每逢周日,那个叔叔总会摇着拨浪鼓,挑着担子,一边放着回收的废品,一边放着可以兑换的商品。每到这时,我们就把“宝贝”拿出来,换一些家里需要的东西,如火柴、针线等。偶尔,叔叔还会有几粒糖果发给我们。当一粒粒圆圆的糖果五颜六色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的眼睛都会放光。小时候没有零食吃,能吃上几粒这样的糖果,那也是一种奢侈。

  那时候家里穷,爸爸收入微薄,所以就种了很多田地以增加收入。为节约开支是不会请人工的,就靠我们自己一家起早贪黑。每年暑假,“双抢”就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每天天还没亮,妈妈就会叫我们起床,饿着肚子出门,或割稻谷或拔秧苗,往往要劳作两个小时才回家吃早饭。即使上学,也是回家后便要寻猪草或者扒柴。没有闲着的时候,只有下雨的时候可以休息,所以那时候特别盼望下雨。

  辛苦的童年练就了我坚韧的毅力,也感受到了在学校读书的无比快乐和幸福。所以弗兰西的童年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童年,而我的孩子们,他们是不用过靠卖废品贴补家用的日子。虽然现在也会收集旧箱子、塑料瓶,但是永远也无法体会我们小时候经历的那些美好。

  因家境贫困,妈妈准备让弗兰西辍学,让弟弟尼雷继续读。弗兰西因此与妈妈争执,她非常难过甚至愤怒。但最终还是与妈妈一起劝说弟弟继续上学。看到此,我也能深深体会那种挣扎的痛苦。我也是家里的老大,为了让弟弟多读一点书,希望能劝说我不要继续读高中。但是爸爸却悄悄地借着高额的利息供我上学。他说,只要我自己不主动放弃读书,就要全力支持我读下去。我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归功于我爸爸不遗余力地支持。

  其实,书中让我佩服的还有弗兰西的母亲和外婆。弗兰西的母亲靠一己之力顽强地保护了自己的家人,且有力地护住了整家人的自尊。弗兰西母亲的智慧是从外婆玛丽。罗姆利那里继续学习来的。她把学习而来的智慧加以润色加工,传给自己的下一代。弗兰西外婆不识字,却教育孩子们要多读书,一定要上教育,这让我也想起自己的外婆。

  我的外婆是特别支持我上学的,她会悄悄给我准备读高中的热水瓶、棉被和水桶。虽然现在外婆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但她抱着棉被、桶子来到我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我无比怀念她,怀念她的体贴与和善。她总是全力帮助村里人,左邻右舍有困难,她都会帮忙照顾,家里来客人,她宁愿自己喝粥吃青菜,都要给客人做红烧肉、煎鸡蛋的,哪怕是一个乞丐上门,她也要盛一碗饭给人家。从来不说别人的不好,也从未与人争执。我的外婆使我懂得爱人,也懂得感恩。虽然小时候日子清贫,但只要想起这些,我就觉得幸福无比。

  总而言之,这是关于弗兰西的成长小说,也是关于我们很多人的成长小说。愿我们都活着并奋斗着,爱着生活馈赠给我们的一切悲欢。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10

  我刚拿到《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本书时,我就想:布鲁克林是什么、为什么布鲁克林会有棵树、而这棵树又和其它的树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使我对这本书的兴趣越发浓厚了。我迫不及待的读了下去,读完后我发现用“感动”这个词来形容这本书是再合适不过了。

  纽约的布鲁克林是一片宁静的乐土。而在这里,一颗本应无忧无虑的心灵,却要面对艰辛的生活。她才11岁,却要背负起养家的责任。捡垃圾卖钱,打工挣钱,做家务。她的母亲偏爱弟弟:尼雷。而她的爸爸深爱她,却英年早逝。家庭清贫。她在学校也受人的嘲笑……她看起来是多么的可怜,可是也就是在这种的环境下,她也有自己的梦想考大学,最终在她的坚持下,她考进了一所不错的大学,成就了自己的辉煌人生。他就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弗兰西。

  谈到弗兰西,还有一个人物必不可少,那就是弗兰西的爸爸:约翰尼。尤其是在弗兰西毕业时,她收到了一年前,去世的父亲为她准备的花儿:“

  她将花拿起来——两打暗红色的玫瑰插在一束蕨叶中。弗兰西像其他女孩儿一样,将花捧在怀里,仿佛这就是她自己的鲜花。她在卡片上找花主的名字,怪了,是她自己的名字!她的名字!卡片上写着:献给弗兰西,恭贺毕业。爱你的爸爸。

  爸爸!

  笔迹是他那工整漂亮的笔迹,是用自家橱窗里的黑墨水写的……”读到这儿,我感到:虽然父亲不及母亲那样伟大,甚至还是个醉鬼。但——父亲是深爱着弗兰西的,这时无论是弗兰西还是我都会为之感动!

  当我在读佛兰西这个人物时,我也追忆小时候的我。而,我的童年却比弗兰西幸福。小时候的我,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在田野里追蝴蝶;在夏日里游泳;有时我在想,如果弗兰西有一个幸福的童年。那该多好啊!

  布鲁克林的那棵树承载着“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和奋勇拼搏”的精神。我希望人人心中都有那棵树。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精选10篇)】相关文章:

最后一棵树作文(精选15篇)01-22

历年山东淄博中考作文真题:有那么一棵树07-21

当我变成一棵树作文02-08

变成一棵树想象作文01-17

一棵树作文(15篇)01-13

我想变成一棵树作文(精选6篇)03-27

历年淄博中考作文题目及范文:有那么一棵树03-08

心灵是一棵开花的树作文04-06

一棵树优秀作文(15篇)03-14

一棵开花的树作文(15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