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读后感

时间:2020-10-22 18:10:0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有一天》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一天》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一天》读后感

《有一天》读后感1

  近期幼儿园老师推出亲子阅读活动,我和贝贝阅读的第一本绘本是《有一天》。读了这绘本后,心里有种简单的幸福,有种期待、有种祝福还有种牵挂。孩子有着美好的童年,还将慢慢长大,经历人生的各种美好,各种酸甜苦辣。只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幸福快乐!

  绘本像诗一样优美感伤的语句,简单柔和的线条画面,结合在一起充满了爱和真挚的情感。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喜欢,让我想起自己的妈妈辛苦养育我长大,现在自己也身为人母,当自己的孩子长大的时候,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这不仅是给孩子读的绘本,我觉得更多的是给天下的爸爸妈妈读的绘本,特别适合家有女儿的父母细细品读。文中深深的母爱无需用华丽的词藻就能描写的生动感人。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传达出母亲深深的爱?当初雪飘落时,母亲把婴儿高高举起;当孩子熟睡时,母亲会开始畅想,畅想有一天孩子会独自去体验成长中的种种酸甜,有一天会离开家,有一天会感受到坚强的脊背上所负担的小小重量。而当孩子满头白发的那一天到来时,她会想起母亲的爱。就是这样简单质朴的语言,能传达出如天空和海洋般辽阔的母爱。无论是孩子,还是为人父母,抑或扮演着两种角色,都无法抗拒这朴实而深情的梦想所带来的感动。短短数百字,诗歌般的语句,既饱含关切,却又不无感伤,仿佛是一位母亲在喃喃自语。轻柔舒畅的节奏中,流淌着最浓厚、最真挚的感情。

  每次读到最后的画面,母亲化为窗口花瓶旁的一幅照片,贝贝就问:妈妈,我的妈妈呢,我的妈妈去哪了,等我长大了我还有没有妈妈?从孩子的疑问中,我体会到的是她对我深深的爱,正如我也是那么的爱她一样。

  我心目中的大爱并非把孩子捆在自己身边,为她安排好一切,甚或事事为其代劳,培养永远长不大无法自立的“啃老”一族;而是希望能引导她不断去学习,尽早学会人格独立,乐观,坚强,放手让她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和幸福。

  读了几遍,现在贝贝自己都会看着绘本的画面讲述着里面的故事情节了,那一天,初雪飘落,我把你高高举起,看雪花在你柔软的肌肤上融化……

《有一天》读后感2

  书中的内容可能宝宝们还看不懂!但是作为妈妈的我们看完后真的会心酸!特别是公主们的妈妈!看完真的是很心酸啊!在读这本绘本之前,我给儿子写啦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写给25年后的阳仔》但是画这本绘本的的作者比我更用心,她用画笔简单的描绘啦她对女儿的成长包括女儿慢慢成为妈妈和变老的记忆!作者在绘画时候的心态真的更让作为妈妈的我心疼!

  作者用简单但感性的一句话开启啦绘本的序幕,接着,用母亲那慈爱的眼光看着熟睡中女儿,开始啦她幻想中女儿的一生!有一天在孩子眼睛里会充满喜悦、忧伤、兴奋和激动。孩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长大,离开温暖的家,离开妈妈慈爱的怀抱,妈妈在一天天老去,用着时间的转换漂亮的女儿也有属于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宝宝,妈妈眼中可爱的女儿也有啦自己漂亮的女儿,妈妈看到自己的女儿也温柔的给自己的孩子温柔的梳着头发·····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这位妈妈感到很多种的滋味,在书中我们能看到女儿的各种感受和心情。在画面外,我们看不到的是妈妈亲切注视的目光。女儿的每一步成长和每一种情绪都狠狠的牵动着这位妈妈的心。即使有一天,孩子也老了,妈妈不在了,作为妈妈她仍然会从天上看着她

  《有一天》这本书即是展望孩子的人生,同样也是大人们回顾着自己的人生,因为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也是自己亲爱的母亲眼中的宝。想想妈妈们的眼里满满的都是你的宝贝,可同样我们的妈妈的眼中也同样满满的是我们啊!天下所有的妈妈都是如此。妈妈们永远在孩子更胜过自己。妈妈对孩子倾注太多的关爱,有时会让孩子们感觉是一种负担,有时会产生厌倦和不理解妈妈的心情。这本书会让孩子们理解母亲的心情,让自己少一分倔强多一份认同!简单的画面,寥寥数语,真的包含着关切,无尽的伤感,这仿佛是一位妈妈的喃喃自语。但是传达出如海阔天空般的母爱,母爱的伟大在轻柔舒畅的节奏中缓缓流淌·····

  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母爱!请各位妈妈们不要再把全部的精力投注到孩子身上啦!也要回头去爱自己的妈妈吧妈妈辛苦了!我爱您,我的妈妈!

《有一天》读后感3

  一口气看完了韩国畅销书《有一天,妈妈老了》,感慨万千。一边读一边对比自己。书中96岁的妈妈和72岁的女儿与我和妈妈又太多的相似,让我又回味了我们一家几十年的生活及情感经历。

  书中的妈妈大字不识,活到七十多岁才开始自学写字,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写下了八本日记,她用朴素的语言记述了她与六个子女的血脉亲情,因为真切,所以动人。尤其是她老年生活的孤独寂寞,盼望亲情又不愿去打搅孩子们的心里描述,以至于她90多岁了还爬在地里干活。承受孤单才能享受自由,从老年人的角度看,我是认同这个观点的。她的一生坎坷多磨,为了六个孩子的成长,她顽强的抗争着,她是一位伟大的妈妈。当然,孩子们对她也孝顺有加,尽量尊重她的意愿,让她自在的生活。

  我的妈妈同样是一个顽强的女性,一生为了五个子女忍辱负重的生活着。妈妈在85岁那年因摔跤而卧床不起,十年来反反复复十余次受伤,使勤劳坚强的她一步步失去自理能力。今年又一次摔倒,又一次颅内出血,经过两个多月与死神的搏斗,生命力超人的妈妈似乎又有可能起死回生。

  如果妈妈还能好好活一回,我们将会以千万倍的小心去呵护她,再也不会让她摔倒。我想象着让辛劳一生的妈妈住进即将投入使用的宽大的新房子的模样。哪怕只能坐在轮椅上,只要她活得不算太痛苦,我们还是想她多活几年,到我72岁,妈妈正好100岁,有妈妈陪着我一同慢慢变老的感觉一定不错。

  有妈的地方就是家,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么多年来,妈妈就是我们心中的太阳,她住在哪里都会吸引着我们奔向她。每次离开,她都会泪眼婆娑,依依不舍。天下的妈妈大概都是如此,需要子女的陪伴又不忍心太苛求,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在矛盾中老去。

  应该多去陪陪妈妈,虽然她说不出话来,但从她的眼中我感觉到了她的需要,亲情,是不能用金钱、物质、保姆来替代的。

  愿天下的妈妈都健康长寿,愿天下的儿女都孝心长存,不留遗憾。

《有一天》读后感4

  还记得我们年幼时,是谁牵引着我们的小手,一步步往前走,又是谁为我们遮风挡雨,呵护我们成长?从青春年少到耄耋之年,为我们付出,从不索取回报。如果有一天,当她们站都站不稳,走也走不动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像当年她们牵着我们一样,陪着她们慢慢地走,就像《有一天,妈妈老了》封面所言: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说:妈妈,我还会再来看你的。

  或许是巧合,母亲节当天,我读到了96岁妈妈和72岁女儿合写的'《有一天,妈妈老了》,这本感动韩国亿万读者的动人家书,她是一位普通的韩国母亲,七十多岁时通过自学学会了识字写字,开始每天记录家庭日记,十年之后,被子女们意外发现。她在所剩无多的人生时日中,带着一种对世事和生活的淡然和眷恋,写家中的琐事、自己的子女、父母兄弟、日常劳作,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下对家人的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行千里母担忧”,那种浓浓的亲情在这里蔓延……

  对照自身,我既是母亲,又是女儿,这些年总认为孩子较小,需要照顾,自己对孩子的关注点多于父母,每当家里有事,我总是打电话给妈妈,让她来我家,帮忙照顾孩子,静心想想,自己确实有点自私,总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是否为父母考虑过?妈妈来我家里,爸爸一人在家怎么办?又是不做饭,简单凑活吃点,身体行吗?扪心自问,我平时陪父母的时间有多少?电影《桃姐》中讲述的一个个老人,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而是子女的陪伴,一个电话,一个问候足以。在凡事追求效率的时代,我们失去了很多,我们不会再像以前,用煤炉子做饭,需要几个小时;我们不会再像以前,在家里一坐几个小时,陪父母拉拉家常,现在动不动在饭店吃饭,有什么话饭桌上说完,也就算回家了,追求速度的同时,我们失去了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渴望居者有其屋,谁来照顾空巢老人?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父母不再年轻,他们年事已高,趁着他们还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有事没事常回家看看……

《有一天》读后感5

  去的地方多了就想写出来,见识广了,就想要表达,不过游记并不好写。近几年游记盛行,很火,不过里面写的都是自己的感受和遭遇,想要真的动笔去写自己去过的地方,那就不容易了。写简单了,就停留在跟团导游的水平,想要写到《文化苦旅》的程度,除了对历史的深入了解,还要有相当水平的才气。

  这本书是作者写下的自己去过的地方,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中国重要的景区作者都去过了。从鼓浪屿到橘子洲,从乌镇到海南,从武当山到成都,从平遥到腾冲,从布达拉宫到维多利亚港,从白马寺到孔林……走得多了对景区就有点麻木了吧,所以都去过了以后,就想要动笔写一写。

  作者刘春晖的这本书里面很多都是回忆,并不是写自己的一次旅行,而是在走过了很多地方以后,再去对比这些旅行目的地的不同。当然里面也有很多自己的故事,讲述自己对这个地方的感受,比如说到青岛,竟然是从黄渤和林永健开始的,因为他们都出自青岛。

  应该说这里面的很多地方我也去过,去了才知道自己历史知识的贫乏,每次都是去过以后才开始恶补相关的知识,去了才知道事先做好功课有多重要。书里面虽然带了一些插图,但是感觉要是更多一点就好了,那些陌生的地方打动我们的往往是一张照片,一幅美景。

  出发去远方,并不是每个人的向往,其实还有很多人对旅行并不感兴趣,越是对远方有所了解才会越向往。对外面一无所知,出门只能跟团的人,其实并不是喜欢旅行,只是喜欢跟着别人去购物和放松。

  看完了书,对比一下自己的旅行,那些去过的地方,和作者往往有不同的经历和感受,而那些没有去过的地方,因为作者的故事而变得有所不同。是的,只要向往远方,就总有一天会出发上路,不过这总有一天却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不如放开牵挂,背上背包,独自去旅行。年轻的时候说走就走,可是现在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就多了一份责任,要考虑别人的感受,想要出发,却总是要想到还有很多事情。

  不过只要你心中有向往,那么总有一天你会去实现,离开家去远行,去寻找自己梦想中的地方,陌生的地方总是在诱惑着我们去看看究竟。

《有一天》读后感6

  当我读完《有一天,妈妈老了》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给了我一种震撼的感觉,引起我强烈的共鸣。我忍不住跑到妈妈面前,对妈妈说:“妈妈,让我牵着你的手,一直走!”

  妈妈吃了一惊,用莫名其妙的眼光看着我。我把这本书的大概内容告诉了妈妈,妈妈也很感动。妈妈把我拉进怀里,用下巴抵着我的脑袋,没有说话。

  当我们蹒跚学步的时候,是谁牵着我们的小手,一步步地往前走?又是谁为我们遮风挡雨伴随着我们成长?从青春年少到耄耋之年从不索取回报。如果有一天,当我们的妈妈站都站不稳、走也走不动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像她们牵着我们的手一样,陪着她们慢慢地走?相信不是所有的人都敢理直气壮地说一声“是”!

  在我的眼里心里,妈妈一直都很坚强。妈妈什么都不怕,妈妈什么都会,家里家外,大事小事,好像没有什么事情能难住妈妈。平时我只会要求妈妈为我做这做那,从来没有问过妈妈需要什么,妈妈累不累。放假了,就兴奋地要求妈妈带我去旅游去玩耍去购物,甚至我看到妈妈再熟悉不过的脸上有了细细密密的皱纹,我也不以为然……我是不是太没心没肺了?

  在妹妹出生之前,我以为生养一个小孩子很简单,不就是跟养一个小猫小狗差不多吗?给她吃的喝的穿的不就行了?自从妈妈生了妹妹,我才知道养育一个孩子真是太不简单了,其中的艰辛,其中的劳累,哎呀,真是一言难尽!我没有看到我自己小时候是如何成长的,但是我亲眼见证了妹妹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的过程,妈妈为此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度过了多少无眠的昼夜……

  我暗下决心,当有一天,我的妈妈老了,老得站都站不稳、走也走不动的时候,我会牵着妈妈的手,慢慢地走,往前走,陪伴妈妈走过人生这段充满温情的旅程。

《有一天》读后感7

  在茫茫书海中,有着数不胜数的好书,如《西游记》、《红楼梦》、《爱的教育》……暑假中一本成长的书《总有一天会长大》,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写了男孩约根和女孩玛丽亚暑假中多姿多彩的生活,玛丽亚今年比去年强壮了许多,也让矮小的约根十分难堪,但他们还是少不了欢声笑语。在各种各样的小事中,有开心、有兴奋、有悲伤、也有愤怒。十分形象的描写出孩子们丰富多彩的七彩童年。

  约根自卑又胆小,是一个喜欢布娃娃的小男孩,玛丽亚是他最好的朋友,她热情、勇敢,是一个喜欢汽车的小女孩,他们的成长有烦恼和快乐。玛丽亚看见比她小一截的约根,从未嘲笑或讽刺约根。相反,她在约翰害怕退缩时不断鼓励他,给了约根前所未有的勇气;她在约根受侮辱时,勇敢地冲上去,大声指责本来就错误的大个子马丁。玛丽亚外表坚强,但她却十分孤独,她没有什么朋友,约根友善,温和,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因此他们在一起每一天都很有趣。

  故事中玛丽亚和约根靠自己的善良让马丁接受了他们,而马丁也知道了持强凌弱的行为是不对的。他们都在成长中学到了道理。最后玛丽亚和约根在夜晚爬上了一座约根从来不敢爬的巨大的岩石,这都是他一步步长大的过程,约根看到了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他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长大。

  有七彩童年还源于他们的父母,面对胆小、懦弱又爱玩布娃娃的约根,和大大咧咧、冲动又爱玩汽车的玛丽亚,父母并没有指责、讽刺他们男女不分。而是呵护,默默支持他们,让他们自由的成长,不去拘束他们,让他们有个快乐的童年。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在成长中,有父母老师的呵护,有朋友的支持,但最重要得靠自己,勇敢的突破自己。我们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勇敢的迎接各种挑战。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对自己充满信心。成长的路上有无数个大岩石,勇敢的往上爬吧!因为我们总有一天会长大!

《有一天》读后感8

  今年暑假,我欣赏并写下感想的书比以往都要多。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数这本书——《总有一天会长大》了。

  这部作品围绕“长大”一题,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从胆怯、软弱到勇敢、坚定的成长故事。主人公约根虽然只有七岁,但我还是从他身上寻找出了自己的影子。他自卑、弱小、喜欢布娃娃,这实在不像一个男孩子的样子。随着故事的发展,他才渐渐发生了许多变化。另外一位主人公是约根的好朋友玛利亚。她和约根有着天壤之别:一个胆小敏感,喜欢娃娃;一个勇敢乐观,喜欢小汽车。正是在妈妈的理解呵护与朋友的带领和鼓舞下,约根才从黑暗中一步步走向光明。

  约根的妈妈十分善解人意,她在约根有困难或难堪时总是为他着想的。由于他天生瘦小软弱,就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负与嘲笑,大人也把他看作小小孩来看待,约根心里是非常无助与委屈的。这时就是妈妈为他支撑起幼小的心灵并打开了心扉。另外,玛利亚也默默无私的帮助他了许许多多。最令我深有感触的,是“夜登大岩石”这件事。要知道,以约根这样的性格和藏在内心深处的勇气,要登上2~3米高的岩石已经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了。玛利亚鼓励他爬大岩石时,他的内心其实是在打退堂鼓的。但当玛利亚如此坚定的说出这样一句话时,他还是鼓起勇气答应了:“你和我,我们两个人今年夏天一定要爬上去,这件事我们一定要干,你听见了吗?”听听她的口气,瞧瞧她的决心。约根也是幸运的,有她这样的朋友,成长路上才不孤单。

  但除了他人给予约根的勇气和信心,自我突破才是最重要的。他并不是突然在一天内长大的,但他是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克服困难、鼓足勇气来面对每件事后才逐渐成长的。那,怎样才算真正长大呢?通过阅读,我发现:懂得分享是长大,乐于助人是长大,学会做某件自己曾觉得十分有难度的是也是长大。像文中那个恃强凌弱的马丁,虽然很高大,但仍然需要成长。

  在约根成长的过程中,他完成了“接纳自己、突破自我、建立信心”。仔细想一想,成长路上那些各种各样的困难不就是那块大岩石么!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毫不畏惧,并勇于去“爬”,就一定能跨过障碍,取得成功!

《有一天》读后感9

  读完这本书,我一直在想:年幼时,是谁拉起我们稚嫩的小手,带我们一步一步往前走;又是谁为我们遮风挡雨,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从小到大,她们为我们一味地付出,却不图任何的回报。我们成功时,她鼓励我们不断地努力;我们失败时,她安慰我们不要沮丧……

  这是一本感动亿万读者的动人家书,是九十六岁的母亲与七十二岁的女儿合写的。她只是一位普通的韩国母亲,七十多岁的时候通过自学学会了写字,每天记录家里的事,她记的这些足足有八本,是她的女儿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的。如果不是这些日记恐怕我们永远体会不到作者的真正情感!她写的日记让我感受到她对孩子们的爱。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说:妈妈,我还会再回来看你的!”这句话是文章最主要的一句话。平时我们只知道要求妈妈为我们做事,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妈妈需要什么,平时放假还要求妈妈带我们去旅游玩耍,想吃什么就要求妈妈给我们做,但我从没有想过她想要什么,我觉得很愧疚。父母是容易孤独的,当他们打电话给孩子的时候,就是在发出思念的信号。他们也许怕打扰到我们的工作或学习,只会说“没什么事,只是很久没通电话了”之类的话。但当他们开口说想念,让我们回家看看的时候,他们是真的想摸摸我们的头了。很多时候,我都无法理解,为什么妈妈总舍不得丢掉残旧的东西。对待物件的态度永远是坏了就修,破了就补。现在才晓得,在那修修补补的背后,是她对生活的感恩,也是对往事的重拾和再现。

  书中,作者的妈妈在日记里写道“有那么多女儿真幸福!要是当初我只生了一两个女儿该怎么办啊?幸好生了那么多孩子,现在才不会那么孤单。要不然我肯定会觉得孤独无助的。人老了,得多说说话,才能战胜孤单。几个女儿轮流来陪我说话,真幸福啊。”我越来越担忧,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已经长大,而长大后的我们陪在他们身边的日子也越来越少了。会不会有一天,他们也会像作者的母亲,感到孤独,只能把动物植物当朋友,跟它们交流。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谁都会老,尊重老人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事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记住,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说:妈妈,我还会再回来看你的!作文

《有一天》读后感10

  放假时,领导布置学习任务,要假期每人读一本书,并写出读书笔记发到博客上。我带着任务到图书馆买了四本书,利用间隙读完了一本书。

  这是一本韩国的96岁的妈妈洪荣女和72岁的女儿黄安娜合写的一本书。这两个年龄段我都没有达到,对韩剧的痴迷以及韩国女人的秀美,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很大的阅读兴趣。

  妈妈,作为这本书的主人公,在人生的晚年七十多岁时开始学习认字写字,并通过写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了生活的点点滴滴。女儿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妈妈的衣柜的抽屉里发现了她的日记本—足足有八本。在妈妈的日记中,有对于家人深深的思念和感谢,有她热爱的美丽大自然和悠闲生活,有相逢的欢喜和离别的痛苦,有每个人都具有的天生的孤独,还有她剖析、反省自己内心世界的智慧。

  读这本书,恍若穿行乡村,沐浴到了最干净最暖和的阳光。妈妈洪荣女七十多岁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离开首尔独自一人到离家一个多小时车程的乡下种菜,这一做就是二十多年。文中虽然写的是异国他乡,让人感觉到就像自己小时候生活的场景:小小的庭院里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悠闲地觅食、炎热的夏天人们在树荫下乘凉谈天说地、庭院的后面长着绿油油的菜苗。一幅田园般的生活场景浮现在眼前,一位老人不辞辛苦地在田间劳作,为的是让子女能吃上自己做的泡菜和酱引子。她难道不想念子女和儿孙,文中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和期盼,她把这种大爱深深地埋藏在心里。独自享受那份孤独。孤独的人只要具有爱心,他仍会有孤独中的幸福,如雪莱所说,当他的爱心在不理解他的人群中无可寄托时,便会投向花朵、小草、河流和天空,并因此而感受到心灵的愉悦。每天早晨和晚上,妈妈会到菜园里看看蔬菜,浇浇水,除除草,那种感觉,跟当初养孩子的时候一模一样,心里满满的全是幸福和满足。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书中的妈妈是一位坚强的妈妈,人老心未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无论什么年龄段的人,都要让自己的生活诗意一点,忙中享受其中的乐趣,闲时分享其中的惬意,富时享受物质的多彩,贫时不忘现时的拥有。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爱的心,我们都会领略生活中不同的景象,领略旅途中不同的风景!

【《有一天》读后感】相关文章:

《突然有一天》经典观后感范文11-08

《有个性的羊》读后感07-01

2016绿野仙踪有英语读后感11-15

《如果远方有奇迹》读后感11篇08-11

官有达芬奇密码的英语读后感08-28

爱一天赚一天的哲理故事09-21

《猜猜我有多爱你》读后感(精选51篇)03-18

开心的一天07-12

一天军训作文04-10

寒假一天作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