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读后感

时间:2022-04-12 16:31:3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道士塔》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道士塔》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道士塔》读后感

《道士塔》读后感1

  《道士塔》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历史悲剧,一个沉重的文化史实。它所揭示的问题让人心痛,让人揪心,让人不禁为那个时代,也为我们的民族,发出一声声无能为力的叹息。

  全篇围绕敦煌莫高窟展开,说的是在20世纪初,莫高窟由一位无知的道士掌管,因为无知,他自作聪明地将窟中的珍贵壁画粉刷,甚至挖凿,代之以灵官塑像;因为无知,他将窟中无价的国宝向慕名而来的西方学者换回历历可数的银元;因为无知,祖国的瑰宝受到糟践,不幸流失,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

  国宝外流,我们发自内心地遗憾、痛恨、愤慨。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让我们在今天,在这个觉醒了的民族当中,开始做一些事对遗失的文化进行补救。于是,在遗憾、痛恨、愤慨之余,我们直截了当地想抓住罪魁祸首。那么,元凶是谁?是犯下了强盗行径的西方学者?是目光短浅、愚昧无知的王道士?还是旧中国,那个没落在闭关锁国中的“天朝”?或许真如古人所说的“慌不择路,饥不择食”,自身的落后让我们已无心理睬一下被搁在西北荒凉之中的文物们,只好让强大的势力来替我们保管?想想旧中国所背负的“东亚病夫”的耻辱,想想“落后就要挨打”这铁一般的真理,我的心在滴血,我的民族自尊心在哭泣,我感到往事不堪回首,它令我感到那样恐慌与不安。仿佛有一枝利箭从历史深处射来,刺痛了我的心。

《道士塔》读后感2

  “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随处可以见到的一个中国平民。”这就是那个令我悲愤的道士王圆篆!

  在余秋雨的《道士塔》这篇文章中,我深刻地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竟然丢失得如此不容分说。王道士偶然发现藏经洞后,被斯坦因通过宗教精神的交流所俘虏,最后竟然将饱含着中国文化的经卷卖给斯坦因。这是一个多么愚昧无知的农民道士!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但我好恨我没有出生在那个年代,出现在那个地点,或许,我还可以去阻止,去尽我的绵薄之力。当然,连作者余秋雨都说:“几辆装载古代经卷的车,怎样才能通过?怎样才能到达?”我又有何本领。去完成这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民族大业呢?

  但是,我的内心告诉我说:“我好恨,我好恨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如果当时的清政府依旧可以像他们的祖先一样,也许,普通百姓也不会这样无知,也不会去做这样丧尽天良的事情。

  也许,会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痛恨王道士呢?”我也很好奇,我告诉我说:“王道士,不应该被我所痛恨。”在网上查了查,他的确不应该为我所痛恨。因为,王道士曾经数次为了保护这些经卷,做出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包括涉险送这些古籍到地方政府,最后冒死写奏章给慈禧太后......

  所以,恨,我只能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那些趁虚而入的外国人我也不应去恨,因为如果清政府还存在一丝正气,这些外国人就不会得逞,王圆篆王道士,我只能以悲愤相待。

《道士塔》读后感3

  首先想到道士的无知。你看,那么多珍贵的文物的遗失,不就是因为道士的无知吗?设想,如果道士知道这文物的价值和对国家的意义,他一定会舍命保护它们。可他什么也不知道啊精美的壁画在他手下变为白墙,优雅的雕塑在他锤下化为乌有。恨,恨他的无知。

  无知的不止道士一人,政府官员们也很无知。由此联想到中国的文盲。中国的成人识字率和初、中、高等教育入学率低于许多发达国家。试想,一个文化无法得到普及、到处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的国家,怎么能强大得起来?怎么能与外界竞争?当然留不住价值连城的经文和画卷!

  又多读了几遍,就开始恨起政府了。的确,王道士的疏忽导致了直接的损失,但清政府有更大的责任!

  在道士不得不因为落魄不已而无奈用文物换来少得可怜的银子时,政府哪儿去了?来看看清政府都在干什么好事

  慈禧依旧每天一百道菜,依旧年年挥金如土地祝寿;颐和园依旧在热火朝天地修建,这个老女人依旧在惬意地腐败!

  真是天子万年,百姓掏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呵!

  有这么多闲钱享盛宴,祝大寿,修园林,区区一点运费都出不起?笑话!

  清政府腐败得无药可救!恨,恨清政府的堕落!

  恨,又有什么用呢?

  只能把这次文物的流失当作惨痛的教训,化作今天研究敦煌文明的动力!

  那王道士的圆寂塔,刺痛了爱国人的心。

《道士塔》读后感4

  今天在写关于敦煌文化的论文,看到了一些观点,觉得《道士塔》可能对于王道士的评价过于偏激了,余秋雨我是非常敬佩的,或许是出于当时研究文献的限制,或许是因为余先生当时还年轻,接触的文献还没有这么多,也许是限于当时的研究水平,也许因为是一些或多或少的原因。

  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是无可厚非的,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道士塔》不失为佳作。但是作为选入中学课本的《道士塔》,它却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当时中学生价值观在逐渐形成的时候,他作为一篇感性带有幽怨的散文,激起了许多热血人士的愤慨,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愚昧无知的道士形象,这种观点深入人心,以至今天提到王道士,对于那些不愿去了解以及客观评价的人来说,异常愤慨。

  我觉得我受不了这样的一致讨伐,站在道德制高点俯视别人,是人心本乐意去阐释的东西。因此,我觉得有必要跟那些热性的人以及倾向客观的人,觉得有价值的人分享另一种声音。对于那些觉得事不关己不想了解以及自诩成熟的人,你大可以当做是无聊时的消遣罢了。

  现在是个快餐文化的时代,好多人乐意一味吸收一些东西,不去思考到底如何。我虽然不相信这是否全是真相,不过作为阐释思辨已经足够了。

《道士塔》读后感5

  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读了余秋雨的《道士塔》。

  《道士塔》是《文化苦旅》中的第一章,这本书记录了余秋雨在旅途中看到的名胜古迹以及他的感受。

  读这篇文章时,会感到心在痛,心在滴血,因为身为一个炎黄子孙,当你看到因为王道士和那些官员的愚昧无知而使的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敦煌石窟内的敦煌文物被外国人以一点点的钱才买走时,我相信,你也会感到十分难过。

  如果,如果王道士或那些官员中的其中一方能够重视那些文物,也许,这些文物现在就不会在外国的博物馆里,而在我国的博物馆里;也许,我国科学家现在就不用花大量的钱财购买拍摄敦煌文物的'胶卷,而我国科学家就能用实物进行研究。可惜,这一切,只是如果。

  为什么?为什么那些人不重视敦煌文物?为什么?为什么他们那样的愚昧无知?虽然外国学者买走了敦煌文物,但他们能保护好,而王道士却用石灰刷白了画满精美的壁画的墙壁,把精美的雕塑砸烂,做成了粗糙的天师、灵官菩萨。

  文章中说过:“当外国人运着一箱又一箱、一车又一车的敦煌文物时,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滴血。”是啊,那震惊世界的文物,本应该是属于我们的啊!而现在,却被那些外国人拿走并令他们受世人瞩目。

  敦煌文物啊,你可知我们十分想念你呢?愿你能早日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让我们一睹你的风采。

《道士塔》读后感6

  道士塔,看管敦煌文化古迹的道士塔。它的主人竟然是那个王圆箓。他将那些先辈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全部卖给了外国人。我真是想不通:一个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那么无知愚昧的人来看管!

  跟随着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敦煌文化的美丽与辉煌。但是这个王圆箓却将这些经文等便宜卖给外国人。那都是精华啊!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跟火烧圆明园又有何异?不也是一样,咱们中国的国宝被外国人抢去。所以:咱们中国历史上一共是有2起重大抢劫案。而现在咱们的专家考古学家却要拜访外国去看咱们中国的古物去研究。带着胶卷,用着放大器来研究。这是一种多么大的羞辱啊!要怪也不能只怪他,当时的中国,很多的人没文化,愚昧。换做别人,有可能还不如王圆箓呢!

  看了他的简介,我更是纳闷,当时也并不是没有有志向的人,为什么清廷就那么轻视一个文化宝库呢?他曾经给清廷写过信,为什么那些当官的文人就不能保护一下呢?治不好国就算了,连这微乎其微的小事情也不能做么?真是自私!

  读了道士塔,我的心里有愤怒也有悲伤。为王圆箓的行为而愤怒,为我们的文化被盗取而悲伤。唉!但是事情已发生,今天我们只能努力建设我们的祖国,使它真正的富强起来,把我们曾失去的都全部夺回来!

《道士塔》读后感7

  她走在熟悉又陌生的街道,零散的记忆如昨,她把每一个他们曾一起去过的地方都不由自主地走了一遍,每一步,都是那么踏实,又那么心酸,像是要花尽了自己全部的气力,才能小小填补那份空缺,却又只是一点点的空缺!现实和浪漫哪个更重要。另一位则显得非常焦急,不时捶捏长者的后背,看样子,轮椅上的老人怕是坐不住了。

  是啊,侵略者的车轮已深深的勒进了中华民族的脉搏,他也在雕刻历史的耻辱与悲怆。

  王道士啊!您这是愚昧还是无知啊?墩煌多少灿烂都丢在您的手里。您望着远去的客人,难道就不怕呼啸的黄沙卷走了您的美梦吗?

  这些千里迢迢赶来的侵略者,他们做好了舍弃生命的准备,为的就是这价值连城的经卷。我们愤恨他们,憎恶他们,就如同那个青年面对已成灰烬的圆明园:我好恨,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离开如云的战阵,决胜负于城下。

  被我拦住的车队,究竟应该驶向哪里?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他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我好恨!

  拦住的车队真的就只能停留在沙漠中吗?任凭狂风的肆虐吗?

  泪也流出了我的双眼,那就用我的泪水暂且凝固松散的黄沙,让这可怜的经卷先安宁一会,等待我们这些后来者去保管他们吧!

《道士塔》读后感8

  道士塔,看管敦煌文化古迹的道士塔。它的主人竟然是那个王圆。他将那些先辈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全部卖给了外国人。我真是想不通:一个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那么无知愚昧的人来看管!

  跟随着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敦煌文化的美丽与辉煌。但是这个王圆却将这些经文等便宜卖给外国人。那都是精华啊!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跟火烧圆明园又有何异?不也是一样,咱们中国的国宝被外国人抢去。所以:咱们中国历史上一共是有2起重大抢劫案。而现在咱们的专家考古学家却要拜访外国去看咱们中国的古物去研究。带着胶卷,用着放大器来研究。这是一种多么大的羞辱啊!要怪也不能只怪他,当时的中国腐败,很多的人没文化,愚昧。换做别人,有可能还不如王圆呢!

  看了他的简介,我更是纳闷,当时也并不是没有有志向的人,为什么清廷就那么轻视一个文化宝库呢?他曾经给清廷写过信,为什么那些当官的文人就不能保护一下呢?治不好国就算了,连这微乎其微的小事情也不能做么?真是自私!

  读了道士塔,我的心里有愤怒也有悲伤。为王圆的行为而愤怒,为我们的文化被盗取而悲伤。唉!但是事情已发生,今天我们只能努力建设我们的祖国,使它真正的富强起来,把我们曾失去的都全部夺回来!

《道士塔》读后感9

  你看到西边的日落了吗?这是一个古人流血的伤口……

  当为数不多的车辆、几十个箱子、数百卷文物被运往其他国家时,谁知道,那是我们中国不断受到的创伤。

  愚笨的道士自认为很聪明,当他把山洞壁画画成他认为很漂亮的样子时,他并不知道他在破坏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当他把那些优美的雕塑砸到心满意足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抛弃了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当他贪图小利,把洞里的东西都送出去的时候,他不知道,他已经成为一个罪人了……

  我们应该批判一个无情地送出我们古老文明的道士的愚蠢,还是批判当时统治者的短视?一个无价的石窟怎么能由一个道士看守呢?而那些文人其实知道这些文物的价值,为什么不舍得当时的一点运费呢?

  正如作者所说,“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与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前来收集的外国学者相比,这是多么悲哀啊!

  当我看到我们的文物被运往其他国家,我的感觉不仅仅是愤怒,而是愤怒和仇恨。

  一位日本学者说过,“我想纠正一个过去的说法。这几年的成果已表明,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是的,敦煌在中国,敦煌研究在中国,但是文物却不在中国。当自己的东西到了别人手里的时候,当研究自己的东西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并且要用胶片来研究,这只是用悲伤就可以总结的吗?

  伤口总会愈合,但伤疤,却擦不掉……

【《道士塔》读后感】相关文章:

乌塔读后感作文04-08

乌塔读后感15篇12-14

乌塔读后感(15篇)02-09

《乌塔》读后感集锦15篇09-28

《乌塔》读后感(集合15篇)03-14

《乌塔》读后感作文1000字04-04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15篇02-15

塔克的郊外读后感8篇10-19

棒针编织儿童塔塔蛋糕裙的方法09-15

美丽的广州塔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