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小鸡吃食教案

时间:2024-01-10 09:08:40 志升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鸡吃食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小鸡吃食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鸡吃食教案(通用11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鸡吃食教案 1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耐

  3.发展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得数是10 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整理出10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小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动物,今天这些小鸡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景图)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

  师:说得非常好,谁能列式解答?

  二、探究新课

  1.10的加减法。

  师:这些小鸡跑到盘子那开始吃食了,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又能发现什么?

  师:说说你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这么多呢,大家帮着解决一下吧,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10的组成。

  学生小组合作在计数器上拨10个珠子,然后分成两部分,

  看有哪些分法?填在教材第43页的表格里。

  3、巩固练习

  课本44页的“练一练”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9 8 7 6 5 4 3 2 1 0

  作业设计:

  连一连,合成10

  ② ⑦ ⑤

  ① ⑨

  ⑥ ④

  ⑤ ⑧ ③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鸡吃食教案 2

  活动目标:

  1、感知4以内物体的数量,并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实物并说出总数。

  2、能够一边操作一边讲述,能有序的整理操作材料。

  3 、增强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草地背景。小鸡,小鸭,小猫,小狗,小兔等卡片(数量1—4)若干,小虫,小鱼,骨头,萝卜等图片各若干。

  2、小碟若干。

  活动过程:

  1、数数小动物:鼓励幼儿逐个讲述每张卡片上动物的'数量,帮助幼儿获得确认物体数量的基本方法是手口一致地点数,进一步体验最后一个数字表示被数物体的总数。

  教师:草地上有许多小动物,看看他们各有几只。

  幼儿数一数说一说,草地上有1 只小黄鸡,2只小黑鸡等

  教师:用什么来表示小动物各有几只呢?

  幼儿用点卡表示小动物的数量。

  2、小动物找朋友

  教师:小动物要找朋友玩,找谁呢?小动物要找和自己一样多的动物作朋友。

  幼儿操作,将一样多的小动物摆放在一起。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概括:他们都是4只小动物。

  3、喂小鸡吃食。

  喂小鸡吃食。

  教师出示虫子。

  教师:小鸡肚子饿了,它喜欢吃什么呢?每只小鸡吃一条虫子,谁愿意来喂它们。

  请个别幼儿示范喂一只,鼓励幼儿边喂边说:1只小鸡吃1条虫,2只小鸡吃2条虫。

  幼儿可以自主地选择活动:

  教师鼓励幼儿先数数每张卡片上有几只小动物,再喂食物,边喂边说:例如:4只小鸡吃4条小虫子。

  送小鸡回家。培养幼儿从小养成有序整理学具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喂鸡吃饱要回家了,我们先把小虫子放到小碟子中,再把小鸡放到盘中。

  3、换组活动。

  4、唱儿歌活动结束。

  儿歌:《数小鸡》

  鸡妈妈数小鸡,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一只小鸡在吃米, 两只小鸡抢东西, 四只小鸡叽叽叽, 躲在妈妈怀抱里。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鸡吃食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小鸡吃食的数学问题,能够用简单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动物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小鸡吃食的数学问题,能够用简单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发现规律。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小鸡吃食的图片或实物,以便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

  2. 学生准备:

  学生准备好纸和笔,用于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小鸡吃食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小鸡一天吃多少粒米?”“小鸡三天吃多少粒米?”等。

  2. 学生探究:

  学生根据图片或实物,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可以用纸和笔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

  3.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解决方法,互相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4. 汇报展示: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解决方法,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

  5. 总结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小鸡吃食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让学生明确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6. 巩固练习:

  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完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反思:

  1.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发现问题的规律?

  2. 学生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3. 学生在总结归纳过程中是否能够明确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鸡吃食教案 4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认识和书写数字1-10。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一些小鸡吃食的图片或卡片。

  2. 教师准备一些食物的图片或卡片,上面写有数字1-10。

  3. 教师准备一些数字的手写体卡片。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知

  教师出示小鸡吃食的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动物?它们在吃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问:“你们能数一数有几只小鸡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数字1-10的手写体卡片,让学生读出数字。

  Step 2:学习数字的大小关系

  教师出示食物的图片或卡片,上面写有数字1-10,让学生观察并比较数字的大小关系。教师可以提问:“哪个数字比1大?哪个数字比5小?”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指指向相应的数字,加深记忆。

  Step 3:练习数字的书写

  教师让学生拿出纸和笔,模仿教师的示范,写出数字1-10。教师可以逐个指导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纠正他们的错误。

  Step 4: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小鸡吃食的图片或卡片,上面写有数字1-10,让学生根据图片上的数字,将相应数量的食物放在小鸡面前。学生完成后,教师可以让他们互相检查答案,并进行讨论。

  Step 5:拓展活动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小鸡吃食的.游戏,让他们在纸上画出小鸡和食物,然后编写游戏规则。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游戏,增加互动和竞争氛围。

  Step 6:总结反思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数字的大小关系和书写方法。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教学延伸:

  在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如写出数字的顺序、比较数字的大小等,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应用数字,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鸡吃食教案 5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多”和“少”的概念。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数量多少。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

  1. 通过故事引入“多”和“少”的概念。

  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比较物体的数量多少。

  3. 练习比较不同物体的数量多少。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小鸡吃食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多”和“少”的`概念。

  2. 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两个数量不同的物品(如小石子或小豆子),让学生比较哪个多,哪个少。

  3. 操练:

  教师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物品,然后两两比较数量的多少,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比较数量的方法。

  4. 巩固: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估计图片中的物品数量,然后数一数,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5. 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找一些家中的物品,比较它们的数量多少。

  教学方法:

  1. 故事引入法:

  通过讲述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2. 实物操作法:

  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量的多少,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正确理解和掌握“多”和“少”的概念。

  2. 通过学生的实物操作,看他们是否能正确地比较物体的数量多少。

  3. 通过学生的作业,看他们是否能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鸡吃食教案 6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鸡吃食”的数学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小鸡吃食的过程。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通过观察小鸡吃食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小鸡吃食”的数学概念。

  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小鸡吃食的过程。

  教学方法:

  1. 实物教学法: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小鸡吃食的过程。

  2. 实践教学法: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小鸡吃食的.过程。

  教学步骤:

  1. 引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小鸡吃食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小鸡吃食的过程。

  2. 新课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小鸡吃食的过程,然后引出“小鸡吃食”的数学概念。

  3. 实物演示:

  教师向学生展示小鸡吃食的实物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小鸡吃食的过程。

  4. 实践操作: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学生需要准备好小鸡、食物等实物,然后模拟小鸡吃食的过程。

  5. 实践反馈:

  每组学生完成实践操作后,需要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模拟的小鸡吃食过程,并解释他们的操作步骤和理解的“小鸡吃食”的数学概念。

  6. 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理解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7.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小鸡吃食”的数学概念,让学生明确掌握。

  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的展示和解释,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教师的点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情况。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鸡吃食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小鸡吃食的数学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多”、“少”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动物的情感,让学生体验到帮助小动物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理解“多”、“少”的概念。

  2. 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多”、“少”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

  小鸡吃食的图片、实物(如小鸡吃食的玩具等)。

  2. 学具:

  学生自带的小鸡吃食的玩具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小鸡吃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2. 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鸡的食物少了,小鸡会怎么样?如果小鸡的食物多了,小鸡又会怎么样?通过这种方式,引出“多”、“少”的概念。

  3. 操作实践: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小鸡吃食的玩具或图片,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多”、“少”的概念。

  4. 小结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多”、“少”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多”、“少”的含义。

  5. 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多”、“少”的例子,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多”、“少”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多”、“少”的含义。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鸡吃食教案 8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的加法概念。

  2. 通过小鸡吃食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

  1. 通过小鸡吃食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的加法概念。

  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讲述小鸡吃食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有一天,小鸡在吃食,它先吃了2个米粒,然后又吃了3个米粒,那么小鸡一共吃了多少个米粒呢?”

  2. 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引出数的加法概念。例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我们用‘+’来表示加法。”

  3. 教学新知:

  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的加法。例如:“如果我们有2个苹果,再拿3个苹果,那么我们一共有几个苹果呢?”

  4. 学生操作:

  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数的`加法运算。例如:“现在,我给大家每人发2个糖果,然后再发3个糖果,你们看看自己一共有几个糖果。”

  5. 练习巩固:

  教师设计一些加法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例如:“如果有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有2个球,那么一共有多少个球?”

  6.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复述数的加法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实物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数的加法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鸡吃食教案 9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 "小鸡吃食"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多”和“少”的概念。

  2. 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的符号来表示数量多少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一些小鸡和小虫的图片或实物。

  2. 准备一些大于、小于的符号卡片。

  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一张画有小鸡和小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里有多少只小鸡?有多少只小虫?”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小鸡吃得多还是小虫吃得少?我们应该怎么表示这个关系呢?”引导学生思考并用大于、小于的符号来表示。

  步骤二:新知识讲解

  1. 教师解释大于、小于的意义,并展示大于、小于的符号卡片。

  2. 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比较不同数量的小鸡和小虫,学习使用大于、小于的符号来表示。

  步骤三:实践活动

  1. 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给出一些小鸡和小虫的.图片或实物。

  2. 学生们自己比较数量,用大于、小于的符号来表示小鸡吃食的情况,然后向全班同学报告。

  步骤四:巩固新知

  1. 教师出示一些数量不等的物品图片,让学生用大于、小于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数量关系。

  2. 学生们互相检查对方的答案,讨论并纠正错误。

  步骤五:课堂小结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再次强调大于、小于的意义和用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比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

  1. 布置一些关于大于、小于的应用题,让学生在家中完成。

  2. 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找出一些大于、小于的例子,并在下节课上分享。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鸡吃食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数到1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数的顺序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小鸡吃食的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理解数的顺序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理解数的顺序关系,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

  2. 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践,理解数的顺序关系。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

  小鸡模型,食物(如小豆、小米等)。

  2. 教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

  教师拿出小鸡模型和食物,引导学生观察小鸡吃食的情景,引出数的概念。

  2. 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数到10的数的卡片,让学生读出这些数,然后让学生按照数的顺序排列这些卡片。

  3. 教学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小鸡吃食的情景,理解数的顺序关系。例如,当小鸡吃1个小豆时,它的食物是0;当小鸡吃2个小豆时,它的食物是1;当小鸡吃3个小豆时,它的食物是2,以此类推。

  4. 练习巩固:

  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小豆或小米等食物来模拟小鸡吃食的情景,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数的顺序关系的理解。

  5. 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尝试用数来表示它们的.数量。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的顺序关系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的顺序关系。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鸡吃食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小动物吃食》10-14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08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23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2-23

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案07-21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21

小班数学教案:小鸡捉虫07-13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最新12-25

一年级数学上册《快乐的家园》教案08-30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