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10 08:21:45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锦集【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锦集【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难点: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去过黄山吗?黄山之美,堪称中国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烟云,峨眉之清凉,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乃黄山“四绝”。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欣赏一下黄山的四绝之一,板书:黄山奇石。请齐读一遍课题。

  二、观察图画,初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

  三、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四、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区:共4画,笔顺是:区。

  滚:右边中间部分是“公”,不是“合”。

  著:要和“着”区别字形。

  状:要和“壮”区分形、义。

  五、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重点理解: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六、指导书写。

  翻:左右结构,“番”写在竖中线以左,“羽”写在竖中线右边。左高右低。

  滚: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在横中线以上。

  省:上下结构,“少”在横中线以上,“目”在横中线稍靠上起笔。

  其:上横短,下横长。里面第二横在横中线上,避免“其”写得下坠。

  七、接读课文,生评价。

  八、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九、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中了解“秀丽神奇、闻名中外、尤其”等词语意思。配乐读出情。

  十、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词。

  3.搜集有关黄山景色的图片或介绍的'文字。

  第二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记住了生字的字音,了解了黄山上有哪些奇石,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一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新授: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黄山石怎么样?生答。

  老师用“奇特、有趣”两个词来概括大家的发言,好不好?(板书:奇特、有趣)

  2、那么你觉得哪块黄山石最奇特、最有趣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哪块奇石,边读边把描写它奇特、有趣的地方画下来。当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就把它标出来,待会儿一起解决,好吗?

  3、生画。然后问:你有哪些词不理解?请提出来!

  4、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听听?介绍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你愿意结合刚才画的词句给大家讲出它的奇特有趣,就讲;如果你愿意读,就有感情地读一读;如果你能通过动作把石头奇特的样子表演出来,你就表演给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时间内画图表示出它的奇特,你就画。下面自己抓紧想一想,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5、下面谁先来介绍?(顺序依学生回答的为准。)

  (1)仙桃石:生说自己的理解。谁愿意来读读?(一生读)老师把其中一个句子改写成这样,你看看哪句好?为

  什么?(这说明作者用词非常准确。)好,谁还想来读读?别看就一句话,想读好也不太容易。谁再试试?(生读)还是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2)猴子观海: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理解。下面,谁能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一生读)谁认为自己能比他读得还好,读得更有趣?试一试(一生读)老师帮你一把,给你配上音乐来读,一定会更棒,谁想来试试?(一生读)齐读。试背一遍。

  (3)仙人指路:生说。多么奇特、有趣呀!谁能读好?试一试!找个同学比一比。配乐读。试背一遍。

  (4)金鸡叫天都:生说。课文没有插图,谁能想象出他的样子?它好象在对天都峰说什么呢?谁能把它的奇特有趣读出来?找生读。配乐读。齐读一遍。

  6、课文是不是就写了这几块奇石?在哪一自然段还写了?找生读最后一段.

  7、又写了什么奇石?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是什么样的?

  8、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黄山上的石头可真奇特有趣呀!并且还有许多石头等着咱们去给它起名字呢!现在,你心里在想什么?

  9、请你们带着对黄山的喜爱之情再来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

  10、下面用你喜欢的方式选两段你认为最好的课文背诵一下。

  11、检查背诵。

  12、同学们,黄山石奇特、有趣,黄山更美!其实,祖国大地上还有许多这么著名的风景区,课后同学们可以读读有关的课外书。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二)完成课后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背诵。

  三、教学过程

  一、读本课生词并听写。

  岩石,怪石,巨石,仙人,仙桃

  闻名,著名,名字,风景区

  二、指导背诵。

  1.你喜欢哪段读哪段,要读出语气来。

  2.指名有语气地读全文。

  3.把你喜欢的选两段试背下来。

  4.接龙背,齐背。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2.写出黄山奇石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再读句子,注意读出句中的停顿。

  (1)闻名中外的()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2)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地蹲在山头,望着()的云海。

  (3)那些叫不出名字的()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板书:

  猴子观海,一动不动,望,翻滚

  仙人指路,伸着手臂,巨石

  黄山奇石,仙桃石,像大桃子

  金鸡叫天都,金光闪闪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录音机。

  2、观察美丽的夜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兴导入,引出课题

  让学生描述一下夏天夜晚的景色。(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出美感)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范读课文,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说一说听懂了什么。(能听懂多少讲多少)

  3、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三、识字学习

  1、读准读好课文生字。(遇到困难可以找朋友帮助解决)

  2、结合课文内容,灵活多样地识记生字。

  3、了解自学情况。

  ⑴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识记“莲、根”等字,组词并能说句话)

  ⑵做动作学习生字。(识记“趴、爬、哭”等字。)

  4、交流识字方法和经验。

  四、学习书写生字

  1、认读生字“送、过、时、让”。

  2、说一说识记的方法。

  3、生自己写,师指导写法和姿势。

  五、巩固字词

  1、读文中有生字的6个句子。

  2、用字扩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夏天的夜晚,公园里静悄悄的,一只小蚂蚁不小心掉进池塘里,是谁救了他?(引导学生回顾课文)

  二、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画出觉得最动人的句子。

  2、把觉得最动人的地方读给同学听,说一说为什么?

  三、质疑解疑,指导朗读

  1、找出睡莲救小蚂蚁的句子:读一读,指导读好感激的词句。

  2、接受别人帮助时应怎样做,说一说。

  3、找出小蜻蜓、萤火虫帮助小蚂蚁的句子,说一说他们可爱吗?

  4、体会“飞机”的含义,讲解引号作用。

  5、说说小蚂蚁回家时的心情。(引导体会高兴不仅是因为到家,更是因为有了大家的热心帮助。)

  6、讨论体会夏夜景色美在哪里?

  四、学习书写生字

  1、读生字“她、他”等。

  2、举例讲解“她”与“他”的区别。

  3、指导书写,学生练写。

  五、复习巩固

  1、填上恰当的'词语:多美的()高兴地()静悄悄的()……。

  2、做“找朋友”游戏。

  3、课外延伸,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身边的夏夜美景。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4、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目的1、2

  教学难点:目的3、4及背诵、默写

  教学方法:诵读法

  所在班级情况 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29人,其中男同学15人,女同学3人。学生思想表现良好,在学习方面,大部分同学很认真,只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班中学生基础良莠不齐,学生成绩参差不齐。要想提高本班复习效果,针对上述情况,必须夯实基础,以本为本,加强语文“双基”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深理解、加深认识,力争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的高度,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力争使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中有吟诵边塞风光的(如王维的《使至塞上》),有叙述边关战事的(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有借以倾诉思乡之情的(如范仲淹的《渔家傲》,更有畅谈从军壮志抒发爱国之情的(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这两首诗歌又是从哪方面来反映战争的.?

  一、交流资料

  乐府诗:乐府,原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规模较大。后来将其演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二、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

  1、诵读:可教师范读、学生诵读、自由散读、全班齐读

  2、诗歌大意:

  《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一位衣衫褴褛、鬓发全白、手拄拐杖的老人茫然地站在曾经是那么熟悉,而今却家破人亡的,绝望地望着东方……这首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三、讨论探究:

  1、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所喜欢的诗句,及喜欢的理由。

  2、诗歌是怎样揭示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板书)

  3、你是怎样看待战争的?

  四、学生小结

  五、推荐阅读

  王昌龄——从军行(一、二)

  王翰——凉州词

  六、作业 背诵默写

  板书:

  兵役的残酷

  无限的凄凉 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不尽的悲哀

  第二课时

  导入: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始终有战争在相随,无论是哪一个朝代都有战争的刀痕,印在文学的诗词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便不可封盖地长成为一颗艺苑奇葩。其中无论是用剑和心抒写的豪情,还是用弓和刀叙述的征战,或是用白发和眼泪表达的思念……都像晶莹、细润的珍珠撒在诗海的托盘上,让人长吟,使人苦叹,让人流泪,使人感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出塞》。

  一、交流资料

  1、王昌龄(689—757):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人。安史之乱,避难江淮,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他是盛唐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有“诗家天子”之称。七绝与李白齐名,被视为“神品”。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等。

  2、飞将:指汉代飞将军李广,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因其英勇善战,匈奴称其为“汉之飞将军”。

  3、阴山:即阴山山脉,起自甘肃,延绵内蒙古,是古代中原地区北方的屏障。

  4、互文: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

  二、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

  1、诵读:可教师范读、学生诵读、自由散读、全班齐读

  2、诗歌大意:

  《出塞》一诗描绘了边关无良将驻守,致使匈奴频繁入侵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

  三、比较探究:

  1、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所喜欢的诗句,及喜欢的理由。

  2、这两首诗歌各是从什么角度出发来写战争的?(板书)

  四、学生小结

  五、作业

  1、背诵默写

  2、搜集关于反映战争的诗词

  板书设计:

  十五从军征——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出塞——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教材分为三个部分,导读先以我们课文里学过的一些历史故事引出《上下五千年》。然后介绍了作者的身份,接着说明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

  阅读《上下五千年》,旨在落实《标准》关于“少做题目,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让学生在“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过程中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和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上下五千年》及作者,了解《上下五千年》对弘扬中国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2、通过导读,让学生继续学习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

  3、通过自读,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教学重点:

  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过程中体会与享受读书的快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读书做笔记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学生各买一本《上下五千年》;

  学生各准备一本读书笔记;

  课前预习:

  选择阅读《上下五千年》中的一个故事,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的大概内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一学期学习的朝代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吗?(幻灯演示)

  2、过渡:五千年历史长廊,风云变幻;

  五千年文化长河,源远流长;

  五千年人物长幅,千姿百态;

  五千年战争长卷,硝烟弥漫。

  就是这样的五千年,演绎出了多少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了多少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就有这些历史故事吗?你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学生讲,老师可相机演示:《大禹治水》《卧薪尝胆》《李广射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三顾茅庐》《郑和下西洋》《虎门销烟》等故事的幻灯。)

  3、这么多的历史故事,串成了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其实,它们还只是这长河里一朵朵小小的浪花。还有更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都汇聚在一本书里,知道是哪本书吗?

  (板书:《中华上下五千年》)

  二、简介《中华上下五千年》及其作者。

  这样一本好书,相信有许多同学已迫不及待地对它进行了了解,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学生可能会说:

  1、我浏览了一下书目,发现书中的内容是按时间顺序编排的。与我们所背诵的朝代歌的时间一样。

  2、《中华上下五千年》有各种版本。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上下五千年》出现了很多版本,时间也延续到了辛亥革命,甚至建国初期。

  教师相机演示:

  (1)最早版本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主要内容。

  《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阅读其中一个个历史故事,就能使我们具体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多么的悠久,祖国的文化是多么璀璨。在这套书中,作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裁剪,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以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上下五千年》按历史顺序编写,涉及的时间从远古到清朝的****战争前。我读书我快乐阅读《上下五千年》教案设计相关内容:海伦凯勒说课稿《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狼牙山五壮士》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登飞来峰》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别教案金蝉脱壳教案《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精彩教学实录中华上下五千年五年级活动设计查看更多>>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最早版本的《上下五千年》的作者林汉达教授。

  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汉达教授,他是一位教育家和语言学家,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教务长、教育部副部长。他在写历史故事方面,是下过一番工夫的。他把历史故事作为对:“新语文的尝试和对旧故事的整理。”他所写的历史故事“风格独特、脍炙人口”

  板书:林汉达。(学贯中西、著作等身)

  …………

  三、归纳读书方法。

  (一)你打算怎样读这本书中呢?

  1、学生汇报自己所学的读书方法。

  (1)读通故事全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读懂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3)知道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

  (4)品味并积累好的语言,好的段落;

  (5)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6)常读常新,读而不厌,寻找新知。

  (7)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8)坚持写读书笔记(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

  …………

  2、过渡:同学们总结了这么多的读书方法,很不错。但同学们还发现这本书与我们所读的其他书有什么不同吗?针对这本书,同学们还有什么读书方法吗?

  可引导同学们再从这几个方面说:

  (1)《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有许多的历史知识,跟我们所学的语文知识的关系十分密切。如事情发生的朝代,人物,主要事件等有关的历史知识,所以我们不但要读,有时也应记一记。

  (2)成语是我们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很多的成语就源于这些故事,所以我们也应多积累成语的来源,成语的喻义等。

  (3)这是一本历史读物,展现了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拼搏不止,一代又一代,涌现出的许许多多伟大的历史人物。读这本书,我想我们更应该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但在中国历史上也出现了不少像*臣秦桧、窃国大盗袁世凯那样的民族败类。所以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还要学会把历史当作一面镜子,多借鉴,多思考,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4)这本书不能作为历史教材来学,如果还想知道有关具体的事件的介绍,会有许多的资料可查,如:把《上下五千年》这一书中的内容与网络结合起来,查找收集资料,筛选整理加工成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读书卡片,相信对于这本书来说,也是一种好的读书的方法。

  (二)归纳总结读书方法:

  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

  文章内容应理解

  读书感受能标注

  好词佳句常积累

  历史知识要记牢

  遇到疑惑善提问我读书我快乐阅读《上下五千年》教案设计相关内容:海伦凯勒说课稿《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狼牙山五壮士》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登飞来峰》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别教案金蝉脱壳教案《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精彩教学实录中华上下五千年五年级活动设计查看更多>>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多读多思知识多

  四、运用读书方法进行阅读

  1、过渡语: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大家都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现在就看看用得怎么样了。(板书:课外活用)

  2、指导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读。如:《苏武牧羊》,《王猛扪虱谈天下》、《王戎评李》、《诸葛恪添字得驴》、《白痴皇帝》、《指鹿为马》等。

  (也可全班学生选择一个故事,共同阅读)

  3、指导学生选做读书笔记。

  书名篇名

  精彩词语

  精彩句子

  主要内容

  感想体会

  4、学生结合所做的读书笔记汇报读书所得。

  (学生可能会汇报故事的内容、积累的成语、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提出自己的疑问等方面来交流。)

  5、指导学生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五、明确读书要求,制订读书计划。

  1、明确读书要求: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灿烂文化的民族。了解祖国的过去,才能更加热爱祖国的现在和将来。只要同学们读完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介绍,一定可以开阔眼界,启发智慧。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小组讨论怎么有效读完一本书。

  明确目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坚持每天阅读半小时,坚持1—2个月读完一本书。

  (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3、在扉页上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

  4、鼓励学生每周精选一篇故事,写读后感,持之以恒,做好读书笔记。

  (在归纳方法的空白处补上板书:读书笔记需坚持)

  六、小结:

  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七、作业

  课后继续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书中的故事,为《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交流会作准备。

  教后记我读书我快乐阅读《上下五千年》教案设计相关内容:海伦凯勒说课稿《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狼牙山五壮士》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登飞来峰》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别教案金蝉脱壳教案《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精彩教学实录中华上下五千年五年级活动设计查看更多>>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①会认“具”等11个生字。

  ②默读课文,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德。

  课前准备

  ①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②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①出示第一幅插图,引导看图:这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谁在干什么?(学生说话)

  ②随机教学四个生字三个新词:“玩具”“柜台”“售货员”。

  ③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带红领巾的男孩。导入课题: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①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借助“鱼”和“海螺”里的拼音,把字音读正确。

  ②开火车读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a.注意后鼻音的字“芒”“兵”“抢”和前鼻音的字“咱”“品”。

  b.出示词语:玩具、柜台、售货员、光芒、药品、咱们、抢着说、富裕。

  (重点引导学生结合字议识记“裕”的字形,并给“富裕”找个反义词,其他生字和词语让学生在读文中多次复现来巩固)

  ③说说你在哪里遇到过这些生字。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①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课文中生字新词大家都认识了,把它们放在课文句子中会读了吗?请小朋友再读课文,把课文每一句话读正确,读流利。

  ②引导合作读书。同学之间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③开火车指名朗读各段。引导学生评价,注意正音,朗读困难处,师生互相帮助。

  ④相互交流。说说:你觉得小兵是个怎样的孩子?

  再读课文,加深感悟

  ①朗读感悟第8-13段。

  a.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课文,找到你最受感动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学生读文)

  b.指名朗读,并引导全班学生读好下面的句子。

  “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男孩抢着说。

  “不,谢谢,我不要。”男孩拉着妈妈的手,走出了商场。

  孩子的.妈妈叹了口气,说“他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

  (体会“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指的是哪些东西)

  c.分角色读好8-13段。(老师扮作妈妈或售货员阿姨)

  ②朗读感悟第1-7段。

  a.过渡:课文中的这位朋友什么也不让妈妈给他买,是不是他不喜欢玩具?是不是他不喜欢穿好看的衣服?

  b.引导学生读课文,从课文内容中感悟小兵喜欢玩具的心情。

  出示句子:柜台前有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

  采用多种形式读好这段话,并理解“目不转睛”。

  看着课文插图,说说小兵喜欢玩具汽车的心情。(目的是引导学生把课文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分角色朗读第1-7段。

  ③朗读感悟最后两段。

  a.指名朗读。

  b.交流:读了这两段,你想说什么?

  默读课文,升华情感

  ①请同学们再次静静地默读课文,读后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②学生交流,老师参与总结:是啊!愿大家都学会关爱父母,关爱身边的每个人。

  课后作业

  ①把小兵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②平时做孝敬父母的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19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09-17

(精选)语文教案09-24

(经典)语文教案08-01

(经典)语文教案11-30

语文教案[精选]11-26

《语文园地》教案02-26

语文园地教案03-07

语文识字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