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1-27 09:03:54 小班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班教案5篇[精]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小班教案5篇[精]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认识“1”和“许多”,知道“1”和“许多”的关系。

  2、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创设电影院的情景,电影票与幼儿相同。

  2、鸡妈妈、鸡妈妈与鸡宝宝在草地上玩耍,鸡宝宝家园,群鸡争吃虫子等图片,六根青菜,小虫子若干。

  3、轻松愉快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引导谈话

  师:今天,沈老师带你们去看电影,我们一起开汽车出发吧!(放音乐进活动室)

  2、认识“1”和“许多”

  (1)发门票

  师:电影院到了,电影院不能随便进去,要有票才行。

  问:小朋友,你们手上有票吗?(没有)老师手上有电影票吗?(有)有多少?(许多)幼儿反复说三遍。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老师把电影票分给大家,接过票要告诉老师你有几张票。

  教师发电影票,发完后提问:

  刚才老师手上有许多电影票,现在呢?(没了)到哪去了?(发给小朋友每人一张)

  小结:许多张票可以分成一张一张,就是许多分成一个一个。(齐说三遍)

  (2)进电影院

  提出要求:要求进电影院时不要拥挤,老师在门口收票,小朋友把票交给老师后再进去,待幼儿全部进入后提问:小朋友手上还有票吗?(没有)老师这里有票吗?(有许多)老师手上的票是怎么来的?(小朋友一张一张合起来得)

  总结:小朋友说的对,一张一张门票回放在一起就成了许多张,所以说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幼儿齐说三遍)

  (3)看电影

  师:接下来我们看电影,通过实物转换仪在电视里播发(鸡妈妈带着许多鸡宝宝玩耍的图片)幼儿仔细观察后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幼儿分别说说(1只鸡妈妈、许多小鸡)

  师:鸡妈妈带着许多小鸡在草地上捉虫吃,出示鸡宝宝抢虫子的图片。提问:看到了什么?(鸡宝宝在抢虫子吃)为什么抢呢?(虫子有一条,鸡宝宝有许多只)

  鸡妈妈带着鸡宝宝玩了一天回家了,我们看看他们家附近有什么?

  3、别“1”和“许多”

  (1)请小朋友接着看电影:出示鸡妈妈家附近情景请幼儿观察!

  (2)它们家居住在这风景优美的地方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是什么东西只有1个?什么东西有许多?(一棵树、一座房子、天上还有一个太阳,地上有许多青菜、花和蝴蝶)

  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青菜上长出了许多虫子现在鸡妈妈想请小朋友一起到菜园里去捉虫子,你们愿意吗?

  提问:现在有几只鸡妈妈?几只鸡宝宝?

  4、游戏:鸡宝宝捉虫子(在活动室四周放上虫子)

  现在呀!鸡妈妈请小鸡每人到草地里捉一条虫子(强调每只鸡宝宝只能捉一条)

  提问:现在你们手上有几条虫子?(1条)

  师:请小鸡把虫子放进盘子里(待小朋友把虫子放进盘子后)提问:

  盘子里有多少条虫子?(许多)

  刚才草地上有许多虫子,一个一个被鸡宝宝捉去了。提问:

  许多可以分成多少呀?(一个一个)齐说几遍。

  师:一条一条虫子放进盘子里,又成了许多虫子。提问:一个一个合起来是多少?(许多)

  5、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玩了看电影游戏,学到了本领,知道了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小朋友多很能干,现在我们一起开汽车回家吧!在音乐声中开汽车出活动室。

  6、活动延伸:

  鸡宝宝累了,鸡妈妈带着它们回家了,现在请鸡宝宝回家看看家里哪些物体是1个,哪些是许多。

小班教案 篇2

  设计背景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具有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等特点,而3—13岁是人生记忆力最好年龄,从小让孩子接触古诗,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孩子们在对古诗的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增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加强幼儿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活动目标

  1、喜欢朗读古诗《咏鹅》,并能用动作表演诗歌内容,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初步了解大白鹅的外形特征。

  重点难点

  喜欢朗读古诗《咏鹅》,并能用动作表演诗歌内容,激发幼儿诵读古诗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白鹅叫声录音带、《咏鹅》朗读带、音乐带,自制正在游泳的大白鹅图片,课前事先画好的“小河”。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猜一猜。

  1、放白鹅叫声录音带,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出示大白鹅的图片。(事先把图片贴在黑板上,再用一张白纸遮住,以此设置悬念,进一步激发幼儿兴趣)。

  (二)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

  1、引导幼儿观察大白鹅的外形特征并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1)鹅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

  (2)大白鹅的脖子长得怎么样呢?(长长的)

  (3)这只大白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向着天空在唱歌呢,我们听一听它是怎样唱的。(放白鹅叫声)

  (4)我们也来学一学白鹅唱歌吧。带领幼儿模仿动作,伸长脖子学白鹅叫声。(引出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4)大白鹅最喜欢游泳,它是怎样游泳的呢?(引导幼儿用双手模拟划水的动作,引出诗句“白毛浮绿水”)

  (5)大白鹅小脚的颜色真漂亮,是什么颜色的呀?(红色)那么大白鹅游泳时脚又是怎么用力的呀?请幼儿自主创编动作,然后集体模仿(引出诗句“红掌拨清波”)。

  (三)听一听,读一读。

  1、放《咏鹅》朗读带,幼儿欣赏。

  2、教师有感情配乐朗读,边读边模拟动作表现古诗内容。

  3、教读两次。第一次拍节奏读,第二次边读边模拟动作。

  4、跟读一次。放录音朗读带,幼儿边跟读边用动作表演。

  (四)音乐游戏:快乐的大白鹅

  1、放音乐歌曲《咏鹅》。

  2、教师带领幼儿扮演大白鹅,边听音乐边表演,来到“小河”里尽情的嬉水玩耍。

小班教案 篇3

  目标

  1.能跟随老师念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及欢快的情绪情感。

  2.产生喜爱上幼儿园的情感。

  准备

  1.在桌面上分别用纸箱设置幼儿园、家庭的简易场景。

  2.丁丁、爸爸、妈妈木偶各一个。

  过程

  1.看看丁丁的家。

  ――教师出示木偶丁丁及简易场景。这是丁丁,这是他可爱的.家,这是他喜欢的幼儿园。自从他上了幼儿园后,他就有两个家了。

  ――原来他喜欢幼儿园就像喜欢自己的家一样。

  ――我们一起来看看丁丁的家吧!

  2.观看木偶表演。

  ――教师借助木偶和简易场景,边念儿歌边表演。

  ――早晨,丁丁是怎样离开家的?他高兴吗?你是怎么离开家的?

  ――到了幼儿园后,丁丁做了些什么事?他高兴吗?你在幼儿园会做哪些事情呢?

  3.学念儿歌。

  ――老师把丁丁的事编成了儿歌,你们听!

  ――教师完整朗诵儿歌一遍。

  ――教师以欢快的情绪带领幼儿学念儿歌。

  ――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朗诵儿歌,念到“家”时加重语气。

  ――教师引导幼儿边自由地做动作,边完整地朗诵儿歌一遍。

  建议

  1.让幼儿体味儿歌所表现的积极情感,并产生喜爱幼儿园的情感,是本活动的重点。

  2.用两拍子的节奏来朗诵儿歌,较宜表现儿歌的韵律及欢快的情绪。在“家”处加重语气是为了增强幼儿的朗诵兴趣。

  附:幼儿园也是我的家

  亲亲爸爸,

  亲亲妈妈,

  高高兴兴离开家。

  做做游戏,

  听听故事,

  幼儿园也是我的家。

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在幼儿的生活经历中,从家庭到幼儿园是一次较大的环境变迁。幼儿离开自己的爸爸、妈妈来到陌生的环境,难免缺乏安全感。同时,幼儿从“小太阳”变为群体中的一员,这种角色的转换要求他们改变以往的某些习惯做法,学会在集体生活中要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本次系列活动旨在为幼儿及时提供帮助,使他们尽快熟悉并喜爱幼儿园的环境和集体生活,带给幼儿有益的尝试和生活经验,从而积极主动适应生活环境,实现顺利过渡。

  活动一:参观幼儿园

  活动目标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及认识教室的不同区域。

  活动准备场地安全检查

  过程建议

  1、教师带领孩子分别参观活动室、盥洗室、寝室及玩具区、饮水区。爸爸、妈妈可陪同参观,了解其用途及与幼儿的关系。

  2、观看园内环境及了解班级的位置。

  3、大家分享见闻并自由活动。

  活动二:我的东西我认识

  活动目标认识自己的标记。知道在幼儿园有属于自己的东西。

  活动准备每个孩子的个人生活物品有不同的.标记。

  过程建议

  1、带幼儿来到饮水区,认识自己的茶杯,了解其作用。

  2、选择自己喜欢的标记贴在茶杯上。

  3、说一说自己茶杯的标记是什么样的?是否喜欢?

  4、认标记拿自己的茶杯喝水。

  5、告诉孩子口渴时可自行取杯喝水。

  活动三: 有趣的饲养角

  活动目标知道幼儿园里有可爱的小动物,愿意亲近它们。

  活动准备饲养角里饲养小兔、鸽子等小动物,并准备动物的食物。

  过程建议

  1、幼儿来到饲养角,看一看可爱的小动物的家。

  2、摸一摸小兔、鸽子等小动物,说说自己的感觉。

  3、给小动物自由喂食。

  延伸提示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幼儿园生活的基本规则,如午休时不吵闹。

  2、要求家长带幼儿参观几所幼儿园,丰富幼儿的经验。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

  2、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达动物之间的对话。

  3、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情感。活动准备·小兔子、小鸡、小猫黏贴画,叶子黏贴画。·大叶子一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引入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是什么天气呀?

  (1)晴天,那如果是雨天,我们来上幼儿园的路上要带什么呀?

  (2)雨天,今天来上幼儿园的时候,小朋友们拿什么来挡雨呀?

  二、中间部分

  1、教师讲故事第一段。我们可以用雨伞、雨衣挡雨,可是啊,森林里下雨了,小动物们没有伞,他们该怎么办呢?(出示小兔子的画片)小兔子没有伞,雨好大,她想了一个好办法,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啊?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老师只讲一遍,故事讲完之后请小朋友们告诉老师,故事的题目是什么?故事里的小兔子用了什么好办法?(到“这下可好了,淋不到雨了。”为止)小朋友们,这个故事叫什么啊?小兔子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不让雨淋湿?如果你是小兔子,你会怎么做呢?

  2、教师讲剩下的`故事。小兔子想了这么好的办法,淋不到雨了,可是还有许多别的小动物没有伞,小兔子会怎么做呢?请小朋友听老师把故事讲下去,然后告诉老师,小兔子遇到了哪些小动物,她是怎么做的?教师提问,小兔子走着走着,遇到了谁啊?他有没有带伞啊? 小兔子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小鸡(小猫)又是怎么回答的? (小鸡小鸡,快到叶子底下来吧;谢谢你,小兔子)2种动物。

  3、深化意义。教师再讲一遍故事。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只小兔子好不好?喜不喜欢她?为什么呢?

  4、一起回忆一下整个故事。教师讲叙述的话,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动物之间的对话。下面,老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讲故事。

  5、情景表演。

  (1)教师扮演另一种小动物,小狗。老师请所有的小朋友扮演小兔子好不好?哎呀哎呀,下雨了,我没有带伞,这该怎么办啊?引导幼儿集体说:小狗小狗,快到叶子底下来吧!刚才啊,xx小兔子说的最好了,我请他来做小兔子,来遮别的小动物。

  (2)某一幼儿扮演小兔子(头饰),请别的小朋友来扮演不同的小动物, 我们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进行3次)。

  三、结束部分: 发散思维。小朋友们,故事中的小兔子很聪明,用叶子挡雨。老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我们没有伞,又下雨了,可以用什么来挡雨呢?(可能会说蘑菇,因为故事中有提到。任何成立的答案都可以。)小朋友们,雨停了~小兔子和小鸡、小狗、小猫开开心心的做游戏去了,今天我们的课也上到这里~请小朋友们解小便洗手。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家长说说,遇到没有带伞的小朋友,我们该怎么做呢?

  附:故事

  《下雨的时候》 小白兔在草场上蹦蹦跳跳,一会儿看看花,一会儿采蘑菇,玩的真高兴,忽然,刮起风,下起雨来了,小白兔急忙摘了一片大叶子,顶在头上,当作雨伞,这下可好了,淋不到雨了,它走呀走呀,看到前面走来一只小鸡,小鸡被雨淋得“叽叽叽”直叫,小白兔连忙说:“小鸡小鸡,快到叶子底下来吧!”小鸡说:“谢谢你,小白兔!”说完,就钻到到了叶子底下。 小白兔和小鸡一起顶着大叶子往前走,又看到一只小猫被雨淋得“喵喵喵”直叫,小白兔和小鸡一起叫:“小猫,小猫,快到叶子底下来吧!”小猫说:“谢谢你们!”说着,就走到了叶子底下。 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小白兔,小鸡和小猫三个好朋友在一起做游戏,玩得真高兴!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经典】11-06

(精选)小班教案11-18

[精选]小班教案08-13

小班教案(经典)09-04

小班教案[精选]08-03

【经典】小班教案08-08

小班教案(精选)12-05

(经典)小班教案12-16

小班的教案04-08

小班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