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1-09 14:29:0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九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九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设计理念

  1.有意识地开发和整合包括教材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作文前引导学生广泛查阅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积累;作文时引进相关资料进行补充阅读,加强感性认识;作文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强化认识,深化感情。

  2.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自读自悟,在读议练的过程中掌握赠言的一般规律。

  3.提倡合作学习,在互评互赠中提高写作水平,陶冶情操。

  二、教学目标

  1.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能分辨出赠言的优劣,并能说出它优劣的所在。

  2.能根据同学的特点,用比较生动、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3.能感受同学之间真挚的友谊。

  三、重、难点

  重点:能分辨出赠言的优劣,并能根据同学的特点写赠言。

  难点:能选取合适的内容,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意。

  四、课前准备

  学生:广泛搜集、阅读有关赠言,选择几则自己喜欢的赠言背诵下来;制作一张精美的赠卡。

  教师:了解学生中流传的赠言,选择几则典型的抄录下来,制成录音;准备几则自己写的或从其他资料中找到的优秀赠言。

  五、教学流程及设计(节选)

  1.激情导入 ,出示课题

  你认为在毕业临别之前,什么东西最能表达你对同学的情谊,最具有纪念意义?(小礼物、贺卡、赠言等,根据学生讨论,相机出示课题——毕业赠言)

  2.通过课前的阅读,你认为毕业赠言该写些什么?(怀念、劝勉、警戒、希望、回忆等)

  [这个提问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阅读资料所完成的知识的初期建构,以便调整学生的学习进程。]

  3.提出听辨要求:

  我从同学们的毕业赠言中选了几则,请大家听听,哪几则写得比较好,哪几则写得不够好?为什么?(播放录音,附录音内容:)

  (1)丁侃:

  你的文章“凤头豹尾”令我钦佩不已,相信进入中学以后经过努力,你的口才也能像你的文笔一样清新、流畅。

  同学 俞康康

  (2)叶凯航:

  我送你一个168,祝你财源滚滚,一路发!发!发!

  (3)王政达:

  愿你是航船,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

  愿你是水晶,永远保持一颗纯洁善良的心;

  愿你是雄鹰,经得起生活中狂风暴雨的考验。

  同学 胡世能

  (4)胡舒婷:

  今后的学习就像山路一样坎坷,你不要被困难打倒,要用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相信自己,你一定是最棒的!

  同学 张和清

  (5)邵韦蔚:

  祝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这里选取的都是同学自己的赠言,具有更近的真实感,能够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

  4.听后同桌自由讨论。

  5.全班交流,教师从旁相机点拨。

  总评:第1、3、4则抓住了同学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写出了对同学真诚的希望和祝愿。

  第2则不符合小学生的身份,挣钱不能作为学生努力的方向。

  第5则是套话,没有抓住一个人的个性特点,针对性不强。

  小结:从刚才几则赠言中,你认为赠言可以写哪些方面的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和节约爱储蓄的好习惯。

  内容分析

  1、 重点:使学生明确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难点: 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做含意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利息计算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学生上网去查寻或向父母了解有关的储蓄知识;

  2、银行定期存款凭条;3

  教学课件

  教学策略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学会搜集整理资料

  教学模式

  导入 依提纲自学 小组交流自学体会 师生补充说明

  教学程序

  一、启发谈话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每个月的工资都做什么用了吗?剩下的暂时不用的钱呢?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那么怎样计算存款的利息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问题。(板书课题:利息) 学生自由谈。 检查学生课前的调查情况。

  二、自学教材 领悟新知

  三、小组讨论 解决疑难

  四、排疑解难 学后测查

  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自学提纲,独立自学教材38——39页的内容。屏幕显示自学提纲:

  1、存款的意义

  2、存款的种类和形式

  3、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含义

  4、存款的利息计算公式

  5、小丽整存整取的年利率为2.25%,年利率2.25%的含义

  6、利息的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教师巡回指导,并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把重点的地方画下来。师:大家在自学过程中都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也可能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自学提纲把自己自学所获得的知识及遇到的问题带到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解决。若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暂时保留。(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倾听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及解决办法。理解有误的与同学们商讨解决。使学生从悟中学。)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小组讨论中遇到的疑难发现的新问题,师生共学生自己读书。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画。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生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解疑的能力。培养学生会读书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

  同商量,研究解决。(也可利用学生上网查找的资料来共同解决)

  师:下面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看屏幕小红1999年10月1日在银行定期存了200元钱,如果存整存整取二年期的年利率是7.92 % ,到20xx年10月1日小红一共能得到多少元? (读题,给学生思考时间,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上前板演,其他人在练习本做)

  1、拿出存款凭条,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指导学生填写并算出你将获得的利息。(选几个放展示台展示)

  师:你还知道存款的哪些知识或常识?

  1、基本练:选择题 (略)

  2、提高练:应用题 (略)

  3、思考题 (略)

  依自学提纲进行总结复习,说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做。学生观察。学生自己填。汇报搜集到的资料。学生自由说。 资料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自学情况。锻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锻炼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应用——利息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00×7.92%×2×(1-20%)+200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学具准备】

  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盒子、铅笔、书。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上课之前,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4把椅子,请5个同学上来,谁愿来?(学生上来后)

  师:听清要求 ,老师说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好吗?(好)。这时教师面向全体,背对那5个人。

  师:开始。

  师:都坐下了吗?

  生:坐下了。

  师:我没有看到他们坐的情况,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我说得对吗?

  生:对!

  师: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下面我们开始上课,可以吗?

  【点评】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抢椅子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有3枝铅笔,2个盒子,把3枝铅笔放进2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3,0) (2,1)

  【点评】此处设计教师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师:5个人坐在4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3支笔放进2个盒子里呢?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是:是这样吗?谁还有这样的发现,再说一说。

  师:那么,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4,0,0)

  (3,1,0)

  (2,2,0)

  (2,1,1),

  师:还有不同的放法吗?

  生:没有了。

  师:你能发现什么?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有

  师: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

  生: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师:就是不能少于2枝。(通过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

  师:把3枝笔放进2个盒子里,和把4枝笔饭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

  师:哪一组同学能把你们的想法汇报一下?

  组1生:我们发现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能结合操作给大家演示一遍吗?(学生操作演示)

  师:同学们自己说说看,同位之间边演示边说一说好吗?

  师: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

  生众:平均分

  师:为什么要先平均分?(组织学生讨论)

  生1: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先平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生2: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盒子至少有几枝笔了?

  师:同意吗?那么把5枝笔放进4个盒子里呢?(可以结合操作,说一说)

  师:哪位同学能把你的想法汇报一下,

  生:(一边演示一边说)5枝铅笔放在4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

  生:6枝铅笔放在5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

  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

  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

  :

  你发现什么?

  生1: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一样)你们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说一遍。

  【点评】教师关注了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物体个数必须要多于抽屉个数,化繁为简,此处确实有必要提领出来进行教学。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只要放的铅笔数盒数多1,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放进2支。通过教师组织开展的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学的有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2.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5只鸽子飞回4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

  (2)交流、说理活动。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

  生1:如果一个鸽笼里飞进一只鸽子,最多飞进4只鸽子,还剩一只,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笼里。不管怎么飞,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

  生2:我们也是这样想的。

  生3:把5只鸽子平均分到4个笼子里,每个笼子1只,剩下1只,放到任何一个笼子里,就能保证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笼里。

  生4:可以用54=11,余下的1只,飞到任何一个鸽笼里都能保证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一个个笼里,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笼里的结论是正确的。

  师:许多同学没有再摆学具,证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用的什么方法?

  生:用平均分的方法,就能说明存在总有一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一个个笼里。

  师:同意吗?(生:同意)老师把这位同学说的算式写下来,(板书:54=11)

  师:同位之间再说一说,对这种方法的理解。

  师:现在谁能说说你对总有一个鸽笼里至少飞进2只鸽子的理解

  生:我们发现这是必然存在的一个现象,不管鸽子怎样飞回鸽笼,一定会有一个鸽笼里至少有2只鸽子。

  师:同学们都有这个发现吗?

  生众:发现了。

  师: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运用观察、分析、思考、推理、证明的方法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同学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许多,那么让我们再来看这样一组问题。

  (二)教学例2

  1.出示题目: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2.学生汇报。

  生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如果每个抽屉里先放2本,还剩1本,这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板书:5本 2个 2本 余1本 (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3本书)

  7本 2个 3本 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4本书)

  9本 2个 4本 余1本(总有一个抽屉里至有5本书)

  师:2本、3本、4本是怎么得到的?生答完成除法算式。

  52=2本1本(商加1)

  72=3本1本(商加1)

  92=4本1本(商加1)

  师:观察板书你能发现什么?

  生1: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 商+ 1就可以得到。

  师: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生: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3本只要用53=1本2本,用商+ 2就可以了。

  生:不同意!先把5本书平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还剩2本,这2本书再平均分,不管分到哪两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师: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交流、说理活动:

  生1:我们组通过讨论并且实际分了分,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不是3本书。

  生2:把5本书平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每个抽屉里先放1本,余下的2本可以在2个抽屉里再各放1本,结论是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

  生3∶我们组的结论是5本书平均分放到3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用商加1就可以了,不是商加2。

  师: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那么怎样才能够确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个物体呢?

  生4:如果书的本数是奇数,用书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加1本书了。

  师:同学们同意吧?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71页第3题。(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小结: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我们获得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好办法,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小游戏。

  【点评】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了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数除法 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学生借助直观,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里,看每个抽屉里能分到多少本书,余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比平均分得的书的本数多1本。特别是对某个抽屉至少有书的本数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 而不是商加余数,教师适时挑出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抽屉原理。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师: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生:2张/因为54=11

  师:先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举牌验证。

  师:如有3张同花色的,符合你们的猜测吗?

  师:如果9个人每一个人抽一张呢?

  生:至少有3张牌是同一花色,因为94=21

  四、全课小结

  【点评】当学生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了具体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了抽屉原理。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课前思考】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曾经用无数个句子想解读我们的语文,诠释我们的语文,但总不如一句话来得贴切,那就是: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曾扎扎实实地训练,我们正如火如荼地感悟,这好像两阵风,把我们吹得有点迷糊。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前是训练太多,现在则觉得感悟太多,如果这样一味地感悟下去,那么不知若干年之后,我们拿什么来感悟?

  其实,课程标准一开始就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于是这样一个问题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如何使工具性与人文性更和谐地统一?我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走进《燕子专列》的课堂的。

  【学习目标】

  在品词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在相关句式的训练中提升情感,深刻体会瑞士人民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关爱,从而激发对弱小生命的同情。

  【预设过程】

  一、复习词语,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有一件事始终让我们揪心,那就是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在这件事情的叙述中,有这样一些词语,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

  2、出示:

  气温骤降

  风雪不止

  长途跋涉

  饥寒交迫

  濒临死亡

  3、师:请你自由读读这些词?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深入研读,训练感悟

  1、师:同学们,成千上万的燕子飞到瑞士时,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此时的燕子由于长途跋涉,饥寒交迫,已经濒临死亡。此刻,你觉得这些燕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同学们,轰轰烈烈的救护燕子的行动已经开始了。请你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瑞士人民的哪些举动令你感动,请你把相关的词语用笔圈出来。

  2、交流。随机出示:

  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

  指名读,评价:是呀,小小的燕子竟然惊动了政府,谁能再读这个句子,让我们感受到瑞士政府在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吗?评价:瑞士的人民已经准备行动了,谁能让人们赶快行动起来?指名读!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冒着、顶着、踏着:(当学生说出冒着、顶着、踏着时出示上面句子,并把三个动词随机变色。)请你自由地读读这句话,读了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四处寻找:其他同学有没有从不同的词中受到了感动?你看到人们到哪里去寻找了?

  居民们:师:同学们,在料峭的春寒中,在满天飞舞的大雪中,在冻得坚硬的山路上,出现了许许多多救护燕子的人,这其中也许会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师出示句子并读:听到消息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走出了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在这人群中,肯定还有其他人,请你想一想,你又看到谁走出了家门?能不能像老师一样填进去读一读这个句子。指名交流,评价:谁来了,还有谁也来了?

  3、(前面学生已提到贝蒂)导语:对呀,同学们,正如你们所说,小贝蒂也走出了家门,赶快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吧,想一想,贝蒂的哪些举动又让你感动了?

  (前面学生没有提到贝蒂)导语:同学们,在这救护燕子的人群中,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也走出了家门,赶快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吧,想一想,贝蒂的哪些举动又让你感动了?

  4、重点交流:(出示图片和句子)

  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儿也不在乎。

  你能说说你的体会吗?老师想和同学合作来读这个句子。对读: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

  请你再读读这段话,能说说贝蒂只在乎什么吗?出示:

  句式:贝蒂不在乎 ,只在乎 !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三、换位体验,写中悟情

  1、师:同学们,其实每个人都不在乎一切困难,只在乎冻僵的燕子。在贝蒂的帮助下,在人们的努力下,这些濒临死亡的燕子终于获救了,它们坐上了漂亮舒适的列车。(出示: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2、齐读。

  3、师: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你听到了吗?它们仿佛在说些什么呢?请你拿出作业纸,把燕子们说的话写下来吧!

  4、出示: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说:______________。

  5、学生自由写作,交流。

  四、各抒己见,提升情感

  1、师:同学们,此刻,你觉得燕子专列上装的是什么?

  2、结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梅花的美,了解梅花的不同颜色及外形特点。

  2、通过欣赏梅花图片,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3、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活动重、难点:

  通过欣赏梅花图片,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剪刀、卡纸、胶棒等工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梅花古诗课件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大家学过这首古诗吗?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呢?

  3、指名学生回答,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4、教师表扬回答问题的学生。

  5、出示课题:《梅花》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梅花课件,学生欣赏。

  2、教师提问:梅花是什么形状的?

  生:圆形,有五个瓣,花蕊是黄色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3、梅花是什么颜色的?

  生:红色、黄色、白色、粉色。

  师:老师很佩服你们的观察力。

  4、教师示范作画步骤

  学生认真观察老师作画步骤。

  三、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1、先构思,再根据梅花的特点进行制作。

  2、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教室卫生,在使用剪刀时不要伤到手。

  四、展示作品

  将自己的画摆放到讲课桌前,大家互相点评并说出理由。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同学们能认真听讲,积极动手,通过大家的作品来看,已经基本掌握了制作梅花的方法和步骤,希望大家在课后要认真学习,积极的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它来装点丰富我们的生活。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2、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一、复习回顾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最大的书》这一课,知道了我们平时读的书,书上有字、有画、有丰富的知识,读书能更好的建设祖国。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这些词语会读了吗?指名读(4名)——齐读

  师:点击“刨根问底”,谁来说说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

  师:是呀,川川就是这样不停地向叔叔提出问题,我们去看看他俩都谈了些什么?

  二、学生分角色读课文1-4小节的对话,了解岩石书

  1、师:打开19课,我们一起来读1-4小节,谁来读川川?谁来读地质勘探队员?

  再请一位小朋友来读叙述部分。 其它小朋友有一个任务,边听边想,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师:读得真不错。从刚才的对话中,你们知道了什么?(岩石就是一本书。 这本最大的“书”就是岩石。)

  师随机板:岩石“书”。

  2、认识岩石书,朗读指导。

  师: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这本“岩石书”呀?点击课件,这就是岩石书,多么神奇啊!谁来读读这句话。

  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男女声比赛读——评价

  三、感知“书”的内容。

  1、生分角色读课文5-8小节。

  师:当川川明白岩石就是一本书后,好奇心可来了,他又向叔叔提了什么问题?下面就请两位小朋友来读读5—8小节,谁来读叔叔的话?谁来读川川话?小朋友读叙述部分。

  2、师生共同研读“书”的内容。

  师:你们读得真投入!读了这本书,你们知道了什么?

  (1)如若生回答:我知道了这书中有雨痕、波痕,还有矿物。 引出“字”

  师概括:其实这些就是书中的“字”(师板书 字:雨痕、波痕、“矿物)。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雨痕、波痕吗? 那你们想象一下,这雨痕、波痕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你们太会想象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它们的庐山真面目呢?

  师:(师点击课件)这三幅图你能认出哪个是雨痕,哪个是波痕,哪个是矿物吗?

  师:我们看看答案吧,真棒,全找对了!看,它们多有意思啊!谁能用书上的文字来介绍一下它们呢?( 两位学生介绍)

  师:真能干,介绍得非常流利。

  下面谁来读读书中叔叔的话呢? 老师来当川川,读 川川认真地问:“这上面有字吗?” 生:“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

  师:哦,你这个叔叔当得有板有眼的。 (再请一组学生朗读,一生读川川的话,一生读叔叔的话,师评价:你看,“认真”一词读得真有味道,这真是一位充满求知欲望的小男孩!)

  引:这本厚厚的书上除了有字,还有什么?

  (2)生:书上有树叶、贝壳、小鱼。

  师:这些树叶、贝壳、小鱼,就是书中的“画”。(师板:树叶、贝壳、小鱼)。

  师:你们看,(出示课件)这岩石书上的画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树叶、小鱼、贝壳有什么不一样呢?(这里的小鱼没有鳞片。这里的小鱼是死的,看不清楚。这里的小鱼是不动的,好像凹进去了。平时看到的树叶是绿色的。平时的贝壳可不是这样的。 …… )

  师:孩子们,这里的树叶、小鱼、贝壳,本来也有美的颜色,也是活的,可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他们被包了起来,死后没有腐烂,埋在地底下,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很多年以后,这些动植物就成什么呢?(指名回答:“化石”。)

  师:你怎么知道的? 对该生进行表扬

  师:(出示句子),谁来读读这些化石呢?

  生:读“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师:是呀,当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化石心情是怎样的?很激动,好,请你也带着这份激动读读发现的化石……

  (3)拓展

  师:孩子们,其实像这样的图画,岩石书里还有许多,想不想看?

  师:(师点击课件,出示各种化石),你们认识这些有意思的东西吗?

  师:对!这么有意思的东西,能不能也像刚才那样介绍呢? (出示句式:你看,这儿有( ) ,有() ,那儿还有( ) 哩!),小朋友先试着说一说

  师:现在你就是地质勘探队员,我来作川川,向你请教,谁来和我合作。师生对话表演。

  师:这上面有图画吗?

  生:有,你看,这儿有乌龟,有蝴蝶,那儿还有可爱的对虾哩!

  师:大大方方的,挺不错。 ……

  师:谁如果能一边介绍一边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生边介绍边指着画面(3位)——同桌介绍师:小朋友介绍的真投入。

  (4)师:川川此时真的被岩石书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可不明白这些神奇的字、画,又能说明什么呢?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此时你的脑海里似乎出现了怎样的一幅幅画面?(师配乐朗读第10节)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描述各种画面……

  师:是呀,陆地变成大海,大海又变成高山,那是神奇的地壳运动,这不是一下子的事情,它要经过漫长的岁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10小节,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地壳运动要经过漫长的岁月。

  生:“很久很久”,“很多很多万年”,“慢慢”。

  师:谁来读读这些词,让我们感受时间的漫长呢? (2位)

  师:把这些词放回课文中,一定会读得更好,谁来读读第10小节?请两位学生读。(师评价: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地壳变化的漫漫过程!)

  师小结:是呀,只要研究这本厚厚的岩石书上的字、画,我们还真能探究地壳运动的漫长过程呢!

  四、了解“书”的作用

  师:爱提问题的川川还真不罢休呢,他又向叔叔提了什么问题?(指名读川川和叔叔的话)

  师: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生:读懂这本岩石书,我们可以找到地下的宝藏。

  师:还告诉我们地下藏着哪些宝藏呢? (石油、铜矿、铁矿、天然气)

  师:那你知道川川长大想干什么呢? (做地质勘探员)

  师:对!这真是一位有理想的小男孩。

  五、整体回味课文,引向更广的“书”。

  师:让我们再次来读读这篇课文,看,这篇课文的对话特别多,我请一位小朋友读川川的话,其他小朋友读叔叔的话,合作读。

  师:现在你能明白刨根问底的意思了吗?(生说)

  师:是呀,川川不停地提问题,不断的解决心中的疑问,这就是“刨根问底”!川川刨根问底的精神,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读懂了这本最大的书上有字、有画,读懂这本最大的书能找到地下的宝藏。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其实在我们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书”呢?你们看,(点击课件),这美丽的星空就是一本书,读懂它我们可以找到北斗七星的位置;我们居住的舟山群岛也是一本书,读懂它就知道它的发展历史;这朵娇艳的蓝玫瑰是书,读懂它就知道它的地下有铜矿;小燕子是书,低飞时就是在告诉我们要下雨了;这可爱的胖猪是书,它爱睡懒觉是因为它的大脑里有一种特殊的麻醉作用的物质,让它常处于昏睡状态。其实我赵老师也是一本书,我脸上悄悄出现的皱纹告诉你们我已不再年轻,我的穿着打扮告诉你们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孩子们,茫茫宇宙,万物生灵,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带上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一颗善于探究的心,我相信你们肯定能发现更多的秘密。

  六、做课堂作业

  1、说一说

  师: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还能怎么说?(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做一做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排等12个生字,认识等3个偏旁,会写口等4个字。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初步感受

  ㈠ 导入:我们祖国有着秀美的风光,北国的冰雪,高耸的白杨,南国的椰林,婀娜的杨柳。刚毅秀美,各有特色。今天我们就要来欣赏一下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课件出示图片)小朋友们看,江南的风光多美啊,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条河,河里有小鱼跳出了水面。天空中有两只燕子飞来了。河的两边还有很多的树、禾苗、草地,都是绿色的。远处还有几幢房子,很漂亮

  ㈡ 师:江南的风光那么美,树木都是绿油油的,那里的人也很美。你们看,谁来了?(课件演示:小朋友撑着竹排慢慢过来。)他是怎样来的呢?[

  ㈢ 板书:竹排

  ⒈解竹排的形状与用途。

  师:看图说说竹排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用处?

  (通过交流知道竹排是江南水乡重要的交通工具,也可在此联系竹排的形状来记排这个字。)

  ⒉师:在那么美的风景里,撑着小竹排,欣赏着两岸秀丽的风光,真令人陶醉。让我们也去感受一下吧!

  二、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㈠初读课文

  师:书上又是怎样来描写江南美丽的景色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小朋友们自己来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注意要读准字、词、句。

  ㈡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师:请小朋友看看上面的这些生字朋友,你都认识它们吗?赶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㈢小组合作,认记生字。

  师:现在请四人小组合作,你们想想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字,看哪组记得最多。

  ㈣ 游戏:捉气球。

  (课件演示:每个气球上标有生字,读对了就用鼠标点击生字,把气球定住。)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㈠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㈡指名朗读课文:谁愿意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㈢小组合作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㈣小组交流汇报

  ㈤全班齐读课文

  四、书写指导,掌握结构

  ㈠谈话导入:小朋友,我们已经会写了好多字,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写几个新的字,你们有信心吗?

  ㈡出示口,学生认读并组词

  ⒈仔细观察,掌握结构

  师:观察口这个字,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怎样写才好看?

  ⒉师范写,生书空

  ⒊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⒋展示学生作业,生评议

  ⒌继续写,争取比前一个有进步

  ㈢同样方法学写其它的汉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㈠ 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认读(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

  ㈡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二、合作交流,解疑质疑

  ㈠ 读读想想,鼓励学生质疑。

  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⒉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上做记号。

  ⒊四人小组交流问题,能在小组中解决的就直接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待会全班交流。

  (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密是什么意思?②为什么说江南是鱼米乡?

  ③小竹排是在水里游的,书上为什么要说小小竹排画中游?)

  ㈡ 小结:江南一带河流很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因此人们都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正因为这里很美,就像一幅山水画,所以才会说小小竹排画中游。

  ㈢ 师补充课题,生齐读课题小小竹排画中游。

  ㈣ 朗读指导。

  ⒈在这么美的地方,撑着在竹排,看着两岸优美的景色,你的心情怎么样?

  ⒉那你能用快乐的心情来读一读吗?你自己来试着读一读。

  ⒊谁来试试看,把你高兴的心情读给大家听?(

  ⒋拓展活动:评选金嗓子。(小组推荐人选,师生共同评比。)

  ⒌配乐朗读课文: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江南水乡美丽的风景,鼓励学生用适当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激发想象,丰富情感

  ⒈悟江南:小朋友都去过江南的很多地方,你能把你在旅游时看到的、听到的说给其他的小朋友听吗?

  生交流介绍,师点评并指导说话。

  ⒉画江南:在课本的江南插图上填上美丽的一笔。

  ⒊诵江南:让学生根据画的内容改编课文。

  ⒋赞江南:小竹排顺水游到了江南的其它风景名胜区,让学生进行情境说话练习,说几句赞美风景的话。

  四、课外拓展,实践活动

  收集江南风景图片在教室中展览。

  查找自己旅游时拍摄的照片,下节课向同学介绍旅游风景点的美丽风光。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课前预习,提出并整理发现的问题;动手查找资料;带着问题和资料走进教室;

  3、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透视文章的写作轨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4、结合“研讨与练习”: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拓展思维,畅想表达。

  【教学内容设计】

  一、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2、完成“读──读,写──写”。

  3、查找并搜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等的资料。

  4、在阅读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整理到学习笔记上。

  二、课堂教学内容

  第一板块: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1、导人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2、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

  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

  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

  资料投影:“昔日碧波荡漾,如今举目荒凉罗布泊变故谁能评说”(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4日电)

  资料投影:“探险家的乐园罗布泊?”

  3、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4、投影显示问题的答案: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自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第二板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

  (要求读出感情)

  2、组织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⑴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

  (训练复述能力)

  ⑵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后出示投影:

  讨论后明确:

  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4、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5、学生齐读。

  第三板块:学习作比较的方法。

  1、投影显示图表:

  2、组织学生讨论:

  ⑴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⑵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对比吗?请找出来。

  3、教师小结第2题:

  ⑴出示投影:

  过去的罗布泊: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的罗布泊: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⑵明确拟人的修辞手法。

  ⑶强烈的对比效果。

  ⑷再次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第四板块:世纪老人的述说。

  1、实物投影,展示108岁高龄的罗布老人热合曼的图片。

  2、畅想表达:“如果我是世纪老人,我该如何讲述罗布泊的百年沧桑?”

  提示:

  1、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2、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3、从出生~20岁:

  (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

  (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100岁:

  (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三、课后拓展学习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学习目的:

  1.把握本文采用倒叙讲述故事的结构方式。

  2.学习本文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进行肖像、语言描写的特点。

  3.学习本文通过曲折动人的情节,刻划人物性格的写法。

  学习重点:品味和积累精彩语言。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进行肖像、语言描写的特点。

  教具:幻灯机

  学习过程:

  一、把握语脉

  1、学生各自诵读全文,回答:故事是怎样开头、发展、结束的?(幻灯片投影)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故事从二战时,盟军进攻法国前期24小时在诺曼底地区空投伞兵,其中一美国伞兵空投地点错误,误入敌人控制区开始。情节发展采用了波浪式结构:美国伞兵发现自己的处境后躲入一法国农家中,但被德军搜出,且枪毙了男主人,美国伞兵侥幸逃脱,不过当时外面的情况又迫使他再次逃回小院,女主人再次藏起他。故事以诺曼底地区解放,美国伞兵得以重返部队结束。

  2、作者在本文中提到了两种勇气:美国青年伞兵的勇气和法国妇女的勇气,两位主角的勇气各是怎样的?作者更看重哪一种勇气?为什么?(幻灯片投影)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美国青年具有拼命的勇气,法国妇女具有不怕牺牲的勇气,作者更看重法国妇女的勇气,因为美国青年具有的勇气是为了给自已找一条活路,而法国妇女所具有的勇气随时可能让自已丢掉性命。)

  二、品味语句

  1.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并指导朗读:这一段主要叙述了讲这个故事时的情况及描写了讲这个故事的人。用平缓的语气朗读。

  学生各自朗读。

  2.学生齐读第二、三自然段。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当时情况?(幻灯片投影)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时间,盟军开始大规模进攻法国的前一天;地点,诺曼底地区;当时情况,天快亮了,美国伞兵投错地方,必须找地方隐藏。

  学生各自朗读第四至第十八自然段。问:

  1描写法国妇女肖像的话,2有何作用?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她长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善良而镇定”、“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提示:第一句突出她虽外表不美,但她有内在的优秀品质;第二句说明她仍沉浸在失去丈夫的悲痛之中,从侧面烘托了这位法国妇女不怕牺牲的精神。

  ②比较美国妇女所说的两种句:(幻灯片投影)

  “哦,当然啦。”

  “哦,当然啦,快!”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两句话都简练,都能突出那位法国妇女勇敢善良的品质,但两句中的“当然”有不同含义,第二句表达出这位法国妇女虽刚刚失去丈夫,但为了自己的信仰,仍愿意藏起这个美国伞兵,且多了一个“快”字,更能表达她不怕牺牲的精神。

  学生再次体会这两组句子。

  4.教师指导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第十九自然段是叙述,用平缓的口气;第二十自然段中对表现美国伞兵和法国妇女精神的词语“拼命”、“抓住了”、“勇敢机灵”、“不会”、“有福气”应重读;第二十自然段有一个疑问句,要读出疑问的口气;第二十一自然段的“有福气”是对前面所说话的重复、强调,同样要重读。

  点名朗读。

  问:文中那位空军将领对那位法国妇女的评价是:“她是一个有福气的女人”,“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这两句怎样理解?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那位法国妇女热爱和平,坚信战争能够结束。

  三、小结:(略)

  作业:

  1.将短语“单枪匹马”“寥寥可数”“干净利落”“毫不迟疑”抄写在卡片上,并领会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熟读文章最后五个自然段。

  3.从文中再找几处语言来欣赏品味。

  4.选印有关二战的其他文章给学生课外阅读。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九篇】相关文章: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4篇03-06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8篇10-13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九篇07-16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十篇09-23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8篇06-21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9篇06-15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7篇03-03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8篇02-28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9篇02-12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6篇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