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时间:2022-09-08 17:10:10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小学数学想要学好,那你就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数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1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数学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现在,有些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二、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数学。在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

  三、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四、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掌握概念的过程一般以认识具体实物为起点,先形成表象,然后抽象概括得到概念。针对学生这一思维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遇事问个为什么,更要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动手演练,进行验证,在实践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规律和乐趣,这样长持以久,多思勤动的习惯就会在乐中逐步形成。

  五、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六、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笔、尺等,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如果是做假期作业,应先制订做作业的计划,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拖拉,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做作业要字迹工整,答卷时卷面要洁净。 许多学生做完作业,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这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在学生的学习中,应把这种积极性逐渐引导到自我评价上来,使他们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做完作业,先验算,发现问题再看书,看例题对照检查,做出正确与否的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教师和家长长期这样要求,就能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七、 课外阅读的习惯

  要学好数学,光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教学中,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总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辩清是非。由于学生年龄小,往往分不清习惯的好坏。因此,教师和家长,要经常引导学生分清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良习惯,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引导学生丢掉学习上的依赖思想,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克服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养成全神贯注的好习惯;引导学生丢掉粗心大意的坏习惯,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小学数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2

  读题三遍,认真理解题目要求

  1、第一遍:看清每一个字。

  孩子用手指指着题目文字,老师领读一句,孩子跟着读一句。

  太长的句子可以断开分两三次读,学会断句。

  2、第二遍:完整地读一遍题目要求,说出题意,勾出关键字词。

  3、第三遍:正确理解之后再读一遍,加深记忆和理解。

  然后动笔做题。

  独立解决,自己检查,对自己的答题负责

  1、理解了题意以后,让孩子自己答题。

  2、答完题后,自己对照题目要求进行检查。

  三种改错的方法

  ① 粗心的错误。

  ② 方法、知识点错误。

  ③ 无法理解的问题。

  有错必改,错误不过夜

  发现错误后,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将其题型或问题归类,举一反三,试看问题是否还会出现,尽量保证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记录作业所用的时间

  在做题精确性保证的基础上,不断追求答题的速度,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还能帮助孩子在学习更难的知识时游刃有余,轻松迎解。

  小学数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3

  1、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阅读为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的机会。阅读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边读边思考老师布置的阅读思考题,边读边思考每个字、词、符号和图表的内在意义,边读边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找规律、抓本质,而不能只去死记硬背公式、定义、法则或只是机械模仿计算的方法、分析的过程,只有积极、主动地思考,才能弄懂、学会知识,掌握思维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2、手脑并用的习惯。

  ①划:划出概念、术语、公式、法则等,以便查阅和记忆;划出语句中的重点字词以便在适当的时候提醒自己;划出阅读中不理解的地方,以便质疑。画出直观的线段图、平面图形等示意图,变抽象为直观形象,帮助自己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②算:数学知识是以计算为基础的,因此,阅读中,边看、边想、边算,在算中比较找规律、在算中尝试探索、在算中验证推理的结论等。

  ③操作:阅读中,依据教材提供的信息,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可以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的感知。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边读边运用割补、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这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积累了感性材料。

  3、勤问的习惯。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学生阅读中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刚开始,有些学生不会提问题,提出来的问题往往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幼稚的,但这是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善待,这样,学生才敢思、敢问,才会逐渐产生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4、自省的习惯。阅读后,要养成总结、自省的习惯。问自己阅读了哪些知识?哪些是自己独立理解的?哪些是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弄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如何处理?找出成绩和不足,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小学数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4

  在三年的教育生活中我深切的体会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培养呢?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我谈几点粗略的看法。

  一、听课习惯

  我们常常引导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课堂上,精力要集中,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看老师演示、板书和表情、动作,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如表扬某个小朋友坐得端正,听得认真等,让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而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二是注意听同学们的发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积极参加课堂上的讨论活动。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表达”的习惯。

  二、思维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所以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如:老师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要求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请大家折一折,试一试,你能找到哪些方法?”学生很快找到了对折、斜折等三种方法: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看看还能否找到其它的分法,学生经过努力,又找到了新的分法。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像加满了油的发动机一直不停的进行运转;第二,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这样类似的问法去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课前学具准备习惯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课桌上只摆放学习用品,如书、本、笔、尺等,这样做可以避免在课堂上出现铅笔盒掉地发出叮当作响的声音。进而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四、阅读习惯

  教学以书为本,我们应该借助教科书这个工具,在数学课中,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首先,培养学生读课本例题的习惯。按照书上的例题,从上往下一步一步地去看。先看题里说的是什么,接着看书中插图是什么意思,再看看是怎么算的,旁注是怎么写的,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是什么意思,是怎么想的,启发学生说说为什么,老师再补充讲讲。

  二看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

  三思过程,回顾整个解题过程是否合理正确。好的读题习惯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应逐步内化,使之成为稳定的学习品质,当然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教师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良好学习数学的习惯一定能养成。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让我们培养学生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给他们一份创造美丽人生的力量。

  小学数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5

  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的习惯进行培养:写好字习惯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一、学生书写规范

  语文课讲究写好字,数学写好字同样重要,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更多的是体现在数学算式和数学逻辑的书写上。在课堂上我仔细雕琢,很细心的去抓细节,在黑板上亲自把一下东西书写的很规范。像每辆小车乘4人,六两这样的小车能一次把他们送去吗?一共有25名游客去博物馆。书写应该是4乘6等于24(人),24小于25,所以不行,三句话一句都不能少。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在教学中我主要是从一下来对学生要求:

  1、从小演草做起,每次就写几个题,但是格式和字体一定要工整,虽然每周做一次,但是他们也会慢慢养成习惯。

  2、重做课本上的题(作业)做课后的题,虽然就是几个算式,但是让他们写出根据来,学生能很好的去书写和掌握。

  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1、通过家长会这个平台的作用,形成家长签字的好习惯,作业自然而然的会好很多,完成的数量和质量都会有提高。

  2、作业少布置,对题目有选择性,在课堂上能够完成一些,提高课堂效率。

  3、通过小组长,学生之间相互管理,他们之间可能更熟悉,一些东西比我们老师可能会更好。

  小学数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6

  在二十年的教学经历中,我发现小学生身上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学习时间不固定、课堂上思想开小差、不懂装懂,懒于思考,学习缺乏动力,学习兴趣不浓厚,对学习抱有应付差事的心理,作业字迹潦草、马虎、粗心等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例如:不少学生在低年级时学习成绩很优秀而到了高年级后成绩开始下滑,一般来说这与不良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因此说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有着密切关系。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培根说过“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教师教学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使小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使其终身受益,而且能使教师减轻教学负担,使家长省去为孩子学习不主动而产生烦恼和痛苦等等。

  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作为家长和老师就应该把怎样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首位。一般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准备习惯,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积极思考、讨论,提问习惯,学会手脑结合,注重实践习惯等等。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与遗传无关,而是与周围环境和教育密切相关的,是在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培养下才形成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执行的教学任务,也是父母培养孩子要履行的职责。

  (一)家庭教育

  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有的属于溺爱型、有的属于放纵型,在学习上更是放松对他们的要求,以至于孩子根本不知道刻苦努力为何事,还有的家长自己知识水平较低,所以对孩子也采取无所谓态度,认为“混个毕业证书就行”、“自己的孩子就不是那块料”等等,这都可能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作为家长要极力配合教师工作,多和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在校表现,正视孩子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去关心孩子。

  首先,要保证家庭和睦,让孩子有一个充满温馨的生活环境。

  其次,家长可以多陪孩子做一些亲子游戏,不仅能增进关系,还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例如:家长可以把孩子学习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写在纸条上,和孩子一起竞赛答题,最后比一比谁答的多且准确,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游戏过程中不要显得过于聪明,有时糊涂一点,向孩子请教更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树立他们的信心。

  (二)学校教育

  小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那么作为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课前准备习惯

  课前准备活动是一节课的开始,老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准备的模式:把上节课的课本收起,把下节课的书本放在桌子的正中,文具放进铅笔盒放在左上角,预备铃一响就安静下来,小小休息会儿,教师对学生的怎样坐,回答问题怎样站等都要给出明确要求。这些习惯的养成不是短期内就能达到的,需要老师的督促。因此,刚开始时,老师要尽可能每节课前早到教室,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做的好的及时表扬,做得不够好的要求他们向别人学习,尽量不要点名批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可以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来强化这种习惯养成,同时,老师应慢慢地将这种被动行为转变成主动行为,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并鼓励学生与以前的自己赛一赛,与同学赛一赛。我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定能够养成课前准备习惯。

  2.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

  课堂纪律的好坏、学生的听课状态的认真与否,直接影响到任课老师上课的心情和教学质量。

  实习时,刚进一年级的教室,小学生们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五花八门,有的趴在课桌上,有的靠在椅背上,有的歪着脑袋、抖着大腿,更有甚者爬到课桌上。这样的课堂秩序一点也不利于教学的进行,看到这样的情景,刚站上讲台的我有点被震住了,过了会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比赛。我在黑板上写上“一、二、三、四”代表四个小组,哪一组表现好的就在下面画上一个小动物,由于小学生都有集体荣誉感,看到我使出的这一招立即安静下来了。有的还提醒同桌注意,所以课堂纪律维持的很好,因此说,老师在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维持课堂秩序。

  有的小学生虽然坐的端正,但注意力不集中、易分散,究其原因,有一部分出在老师身上,如:课上的松松跨跨、无精打采,这就导致了学生思想开小差,耽误了听课。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

  (1)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

  (3)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①对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

  小学数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7

  一、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 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 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 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一)作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 计算。

  (二)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

  (三)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数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 ,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 ;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 ,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17-8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17减去 8得多少,但如果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

  (1 )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

  (2)17比8多多少?

  (3)8比17少多少?

  (4)8再添上几就是17?

  (5)17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

  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 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至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 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小学数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8

  一、课题的提出

  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早已引起世人注目。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埃德加富尔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叶胜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些经验,理论都告戒我们。作为老师。我们要给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机会,兴趣薄弱,缺乏自信,对数学的精神、思想及日常生活的价值、意义了解甚少,这就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希望通过对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积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学习,获取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的逐步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做到动力系统与情感系统,智慧系统与行为系统相整合,从而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终大的意义。

  三、理论依据:

  1、在以前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人能否成才在于他的智力如何,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决定一个人成才的条件固然有智力因素,但还有另外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动机、兴趣、气质、情感、意志、性格以及他的志气、理想、勤奋程度、良好习惯等。并且在非智力因素中习惯这一因素的影响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3、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家吴正宪曾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养成好习惯!”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言:“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了。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4、大文学家巴金说过: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

  5、、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认为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应从培养学习习惯开始。”

  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万万不可忽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孩子的可塑性与模仿性较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四、策略与方法:

  小学生学习数学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数学学习的兴趣,二是数学学习的习惯,三是数学学习的能力。有了较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不代表就能够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就,在较好的数学兴趣的基础上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形成与表现出来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定势。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其积极的态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低年级段侧重培养学生课前做好上课准备,课上端坐、静听、举手发言,认真书写,细心计算,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数学课本等良好习惯。注意纠正听课时的不良姿势和随便发言,不完成作业,不爱护书本等不良习惯。

  (一)、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知识抽象、逻辑严密的学科,小学生年龄较小,让其在短时间内明白一个道理,单靠老师的硬灌,会感到乏味,甚至望而却步。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还必须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力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接受系统性学习的初级阶段,培养兴趣尤其显得重要,因此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够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用成语、熟语、谚语、谜语、歇后语、故事等多种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诱发兴趣;引导动手操作,激发兴趣;精心设疑,诱发兴趣;通过游戏,激发兴趣和延伸拓宽,增强兴趣。总之,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生的知识与思维之间架起桥梁,让他们感到学习充满乐趣,让他们感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需要。学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知识面越来越广,人也越来越聪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寓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于教学的始终,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二)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的习惯。 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实际操作中,一开始我们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如讲统计表时,就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好同组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2、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①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③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从三方面入手:①对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③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

  专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善于捕捉学生的注意,善于巧妙提问,启发思维,引起兴趣。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和进行常规训练,注意提出明确的专心听讲的具体要求,逐条落实。

  上课专心听讲,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的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二是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此外,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是学生“听懂”数学课的关键。

  听课的习惯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老师反复练习,及时提醒和评判。同时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以建立起良好的听课习惯。

  3、培养动脑多思的习惯

  教师应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精力集中、专心听讲、勇于钻研、肯于动脑、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其做法是:①激疑启思法。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②情境激励法。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③操作悟理法。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教师一方面应利用形象的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另一方面应充分让学生有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悟算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4、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从低年级开始,先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低年级学生还比较敢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表扬。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怕问,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要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要以鼓励、诱导、启发等尊重、爱护学生的方法,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切忌责怪。对学有所长的学生,则还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则要设疑。通过经常训练,学生就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

  5、培养阅读课本的习惯

  数学书需要重读、精读、巧读。①计算过程重点读。计算教学中不仅要读算式、读法则,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阅读中间过程。②数学概念应精读。数学概念应按其结构来精读,要力求让学生学会理解概念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精读概念。③应用题要巧读。关键词语重音读;省略句式补全读;意思隐含换词读。其实施的过程主要是首先循着知识脉络初读,重感知;其次围绕知识重点精读,求理解;第三针对知识、“疑难”研读,得发展。最后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要教给学生看数学课本的初步方法。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6、培养完成作业的习惯

  培养学生细心的作业习惯,首先要求要具体明确。作业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准确、完整。其次要树立作业榜样。在作业前,有意识地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典型看齐的向上心理。还要及时反馈、认真纠错。

  (1)审题习惯。小学生因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的现象严重,特别是中低年级十分常见。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儿童识字量少、理解水平低,思维缺乏深刻性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学生作题急于求成,不愿审题有更直接的关系。如低年级计算中,学生加减误算、乘除误算的情况较多;在中年级常有学生把很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作一步应用题解答,或者两步只作一步,漏掉一步。出现这样的错误,是由于没有审题的结果。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审题习惯与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同样重要。我们要求教师从低年级起,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如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等,把审题摆在解题过程的第一位。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求整体把握题意,逐词析义,以求审题准确无误。长期这样坚持,可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2)验算习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热心于作题目,一旦作完,便万事大吉。至于正确与否,已无心顾及了,不愿回头验算。如(8)÷8=64、(500)-700=200,一只大象重5千克等,其实只要稍作验算,就会发现自己的错误,一些学生还重复出现类似的错误,说明他们还没有树立验算的观念,更谈不上验算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验算习惯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中把验算作为解题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加以强调,让学生知道验算的意义和重要性,持之以恒地养成解题验算习惯。

  (3)总结习惯。学生学了某一类习题的解答方法,学完一个课时的内容,学完一个单元乃至全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总结,总结一类习题的解题规律及方法,总结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小学毕业阶段还要指导学生对知识的“块”和知识的“线”进行概括、总结等。这种习惯一经养成,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从整体上去掌握知识要领,形成数学能力。

  7、参与合作习惯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与人合作。①启做议练。即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组织讨论,发表意见,进行练习,以达到巩固的目的。②点化自学。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学,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加以迁移运用,深化提高。

  8、准确表达习惯的培养

  在低年级,要训练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语言来叙述图意,复述题意,说明计算过程和回答问题,要求他们逐步做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随着年级的升高,要训练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说明算理,分析数量关系,理由充足地与他人讨论数学问题,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不严密的数学语言。

  9、课外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后要培养学生预习、复习、多思的习惯,预习复习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有效果,必须天天布置预、复习作业,还要指点方法,经常检查完成的情况。对中、高年级,还要培养学生课后看学习小报、参考书、习题书、有好的内容随时做些摘录,常整理知识,动手做学具等习惯。

  10、快节奏有条理习惯的培养

  要做到提高效率,必须加强做事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养成做事有条理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做到教学方案设计合理,组织严密,环环相扣,提高教的效率,还要想办法提高学生学的效率。①竞赛训练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竟赛、游戏等方法,训练做题又准又快的能力。②手势会意法。教师运用事先与学生约定好的,学生能够自觉接受并领会的手势信号来传递信息,以提高效率。

  (三)培养数学学习的能力

  数学离不开实际的生活,素质教育含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更是责无旁贷,同时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培养学生操作、创新、倾听、质疑、思维、口算、计算、解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阅读和表达等能力。

  1、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在认知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的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素质也回得到和谐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首先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应用性操作的情境或条件,使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数学能力。例如学习了面积单位后,让学生测算书本、课桌、黑板的面积,既促进了面积单位的掌握和运用,又为下一步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学习奠定基础。其次是组织数学兴趣活动,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比如学习了平均数问题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专题,展开活动,如测量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年龄,全校各班的平均人数、教师平均年龄,附近菜场某一蔬菜的平均价格等。让他们互相协作展开活动,就很好地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是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可布置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菜场买菜或购物,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要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要把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必须要强化动手操作,从而把数学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体味到数学的魅力。只有体味到它的魅力,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兴趣去学习数学,研究数学。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无时无刻不得到发展。这一提出理应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做到:让学生体味到“我们也能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在学生弄清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之后,让学生画出一个圆心中不同半径和直径的若干个圆,并做好记录,然后观察,自己发现规律,从而获取新知。

  在教学“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一节内容时,由于这三种数的互化是在学生学了“百分数的意义”、“小数和分数互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知识既是新课的生长点,又是学生学习和探究“三种数”互化的条件。可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构建知识体系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因此,教师可设计“用现有的知识,你能直接比较4/7、57.1%、5.7的大小吗?要比较它们的大小,我们首先需要做些什么?”等问题,引发学生探究创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只要我们从每一堂课、每一个练习设计、甚至每一个提问扎扎实实地做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只是一句口号。

  3、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数学教学以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为主,数学课很难像语文课那样生动、有趣,因此,要想在数学课上激发学生听的欲望,就要求我们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要设计好教学的环节,并设置好鼓励和激励的措施。尽管数学课程有一定的枯燥性,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把音乐、游戏、情景剧等引入课堂。如复习“小数的加减法”时,可设计一个“争当模范营业员和顾客”的游戏,把教室模拟成一个小超市,并请部分学生带一些实物,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开展活动。如买一支铅笔0.2元,一块橡皮0.3元,一支水笔1.6元,一共要花多少钱?给你5元应找回多少钱?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优胜者可以做下一轮的营业员或顾客。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着数学课堂的“妙趣横生,其乐无穷”。我想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善于适时引导,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锤炼学生的倾听能力,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使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

  4、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这就要求我们彻底丢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的观念和思想,而是真正从观念上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真正做学生的朋友。在课堂教学中起组织、引导、控制及解答等作用,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课堂中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保护学生中勇于争辩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发言,敢于提问,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或提出一些新颖的设疑题,制造认知冲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中产生疑团、形成悬念,置其于积极探索的疑境之中。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把123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不断交换位置,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通过老师创设情境,学生心中产生疑问。这样水到渠成,学生强烈求知欲望自然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为学习新知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结束语: 我相信,只要教师能持之以恒地进行引导和训练,学生会逐渐把握合理的学习过程,他们也会逐渐养成一种勤于思考、勤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主动地学、积极的学、紧张地学、高效地学。

  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习惯是一种能力,小学生学习的习惯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的质量,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从思想上进行“软着陆”,也需要从行为上进行“硬加工”,既需要指导,也需要训练。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波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小学数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9

  习惯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一种不变的行为倾向。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包括独立分析,认真仔细,有条不紊等。在教学中我常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完成作业,遇到困难要敢于钻研不怕失败;要克服盲目顺从,敢于提出质疑。这些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学习新知识阶段,我重视加强操作感知迁移的指导,从整体到局部设计有层次,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系列问题和操作要求,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想问题、寻方法、作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例如,我在教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在结合计算,复习了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后,把演示竖式中的积擦去,在乘数上添上百位数3,使学生呈现新问题。

  接着,教师提出自学探讨问题:

  ①现在乘数增加了一个百位数,应该怎样继续乘下去?

  ②乘数的百位上的数是在什么情况下去乘的,它是怎么样去乘的?

  ③它和用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去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④为什么百位上的数乘被乘数所得的积的未位要与百位对齐?在教师的明确指导下,学生的自学思考过程进入到一个有意义的,有序的信息系统中,然后在展示观察、分析、综合、比较、议论、动手尝试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计算数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相应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良好思维品质。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

  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

  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

  近几年,在优化小学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中,把质疑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能顺应儿童的心理特点,给儿童发展思维能力的时间和空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要通过恰当的思维训练,让全体学生经理概念的形成过程,法则的归纳和演绎过程,定律、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过程,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自主、充分、和谐的发展。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这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精心巧设有指导性的课堂练习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学习过一个新知识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从这几个方面精心设计练习:

  ①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

  ②针对易混易错知识设计对比性练习;

  ③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变式练习;

  ④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训练、巩固基础知识,克服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10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当是多层面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学习习惯培养,二是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三是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下面就具体谈一谈。

  一、传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这一层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前预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实际操作中,一开始可以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如讲统计表时,就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好同组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2.认真听讲的习惯

  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二是说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

  3.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从小就养成:

  (1)规范书写,保持书写清洁的习惯。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

  (2)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3)认真审题,仔细运算的习惯。

  (4)验算的习惯。

  二、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进入新世纪,时代的发展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计算技术和解决常规问题为重点的数学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必须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比获得了多少知识更重要。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在参与、经历数学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中,善于发现,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质疑问难,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2.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

  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获取新知。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联系?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操作自制的活动角,边操作、边观察、边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就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赞可夫有可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言语,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如:一位老师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要求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请大家折一折,试一试,你能找到哪些方法?学生很快找到了下面三种方法: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看看还能否找到其它的分法,学生经过努力,又找到了下面的分法: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习惯。

【小学数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02-01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文11-18

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02-21

小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01-17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01-18

养成良好的习惯作文02-08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作文12-25

学好初中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01-28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文900字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