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作文1400字

时间:2023-03-08 01:18:19 重阳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重阳节的作文1400字合集9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重阳节的作文1400字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阳节的作文1400字合集9篇

重阳节的作文1400字 篇1

  今天早上起得很早,一大早(大概才六点吧),我穿好衣服,走出房间,看见爸爸妈妈还在酣睡,心里想:怎么还在睡觉啊,我都起来了!我想当然地把他们推醒。爸爸妈妈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得出来,他们还很困。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还是挤出了笑容:“哟,起来啦。恩,我们也该起来了。你先去洗脸刷牙吧。”

  刚洗漱完毕,爸妈就走了出来。爸爸马上就在厨房里忙开了。我走到镜子前:“妈妈,快来帮我梳头啦!”“来了,来了!”对着镜子,看到的是爸爸忙得不可开交的身影和妈妈认认真真、小心翼翼的帮我梳头的情景。“唉呀,你看你,都多大了还不会自己梳头,以后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可怎么办啊!……”妈妈絮絮叨叨地说。

  梳完了头,我坐在桌前,望着丰盛的早餐:热牛奶、香甜的果酱配上可口的面包、剥好的鸡蛋……这时,妈妈又坐在我旁边,边看我吃早餐边说:“慢慢吃啊!多吃点,你现在正在长身体,要多补充营养……”我在一旁大口大口地吃着,心里想:唠唠叨叨真是烦死了。吃完了早餐,说了声“拜”就拿起书包往外冲。妈妈还在后面说:“上课认真听,过马路当心点,作业认真做……”“唉,啰嗦啊!”我在心里长叹道。

  到了学校做完早操的时候,教务处主任说什么今天是什么什么节,我没认真听,回过神来,听见了三个字——“敬老节”。我不由得心里一怔,什么节?敬老节?敬老节就是重阳节吧。我从小便没见过我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也是在我六岁时去世的,所以我对他们没什么印象。但在我心里,他们一定都很慈祥,今天又是重阳节,心中不免有点想他们。这时,我陷入了沉思中,今天是重阳节,爸爸妈妈是我们的长辈,我们也应该尊敬他们,为他们做点事,让他们开心。想到今天早上,妈妈那么关心我,我心里还嫌她烦,真是不应该。

  难熬的一天终于过去了,我一出校门,忽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妈妈!真没想到妈妈会来接我!当我牵着妈妈的手时,一阵温暖涌上我的心头,可妈妈的手却不像以前那么柔软了。跟在妈妈身后,忽然瞥见妈妈两鬓上的白发。咦,妈妈的头发什么时候白了,妈妈的手什么时候变粗了?记得小时候,妈妈的手白白的、嫩嫩的;头发黑黑的、亮亮的。想到这,一阵酸楚涌上我的心头,我强忍着泪回到了家。

  到了家,爸爸正忙里忙外地烧菜。一会切肉丝,一会炒青菜……这么多年来,爸爸本来并不会烧菜,但因为我,每天都在学烧不同的菜——为了我能补充营养。

  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了,一个人偷偷跑进房间。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流。我翻出了我平时攒的零用钱,决定要为爸妈做点事,让爸妈感到高兴和欣慰。我借口说有事要出去一趟,一出门,就往花店奔去。我买了3种不同的花,加上“满天星”来点缀,用漂亮的包装纸包好,最后用一根红丝带扎紧,附上一张心形卡片,在上面写上“爸爸妈妈我永远爱你们!”;然后直奔点心店,买了一些精致的糕点带回去。在回家的`路上,我憧憬着回到家时的情景……

  回到了家,发现爸妈不在家,觉得有点奇怪——这时候他们能上哪去呢?不过我充分利用了爸妈不在的这段时间:为妈妈冲上一杯果汁,为爸爸泡上一杯清茶,在桌子当中放上一盘糕点。这时,爸爸妈妈正好回来,原来他们是看到天黑了,而我又出去了那么长时间不回来,很担心我,就出去找我了,看到我在家,才舒了一口气。

  我的眼睛里顿时有了一层雾气,我双手捧着花:“爸,妈,这是送给你们的,重阳节快乐!”“恩,重阳节?”妈妈一脸疑惑。“是啊,今天就是重阳节啊。这三朵花分别代表我们一家人,‘满天星’包围着这三朵花,代表着幸福包围着我们,红丝带把它们紧紧扎在了一起,说明我们是一家人,是永远不会分开的!”

  爸爸妈妈显然非常惊喜,而且桌上的东西让他们感到很欣慰。爸爸妈妈欣慰地说:“孩子长大了,懂事了……”看着我们一家人围在一块一起吃着晚餐,这种幸福真是难以言喻的。

  望着爸爸妈妈,我在心里默默地说:“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我一定会好好努力,以后报答你们!我以后不会再惹你们生气了!……”

  后记

  第二天一早,爸爸妈妈还是很唠叨,但此刻,爸妈的唠叨却不再感觉烦人,而它在我心中多了一份温馨,一份快乐,一份满足……

重阳节的作文1400字 篇2

  出生在深秋、日渐寒冷的季节,母亲说,我的家就是爸爸的集体宿舍,天越来越冷,没有暖气,一个小小的火炉远不能为襁褓中的我御寒,妈妈怕我冻着,就把一个灌满开水的盐水瓶子包上毛巾塞进我的被窝,毫无育儿经验的母亲哪能想到,毛巾是会被蹬掉的,结果,惨剧发生了:我的小腿被严重烫伤……看着被烫的血肉模糊的伤口,母亲的心都快要碎了,她说,那一刻,她恨不得将自己撕碎了,来弥补自己的过失和大意,邻居们都说,这孩子够呛,就是活下来也一定会留下残疾,然而,奇迹发生了:在父母精心的呵护照顾下,我的伤好得出奇的快,而且一点残疾也没有留下,只是一个隐隐的伤疤,记录了当年带给父母的撕心裂肺。

  我八个月大的时候,因为感冒发烧,到医院打了一针,回到家没多久,母亲发现了我的异样,当父亲听到:孩子嘴发青,脸苍白,呼吸有点快…..的描述,第一个念头就是:不好,药物过敏…….听母亲说,当时爸爸下楼时绊了一跤,都没来得及站起来,他是连滚带爬,爬下来的,把我抱到医院,医生的诊断应验了父亲的判断:青霉素过敏迟发反应,。医生说,幸亏发现及时、抢救得力,否则….邻居们说,这孩子命大,将来必有后福,事实证明,我的福,就是让我拥有了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家庭。

  六七十年代,别说人们没钱,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物质的匮乏是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无法想象的,记得那时候,每个人的早餐就是一个馒头或者一块大饼,能吃到白面馒头就是一种奢侈,相比同龄人来说,我的父母还真没让我体会过忍饥挨饿是什么滋味,可就在那个时候,我偏偏得了贫血,为了给我补充营养,母亲规定我每天必须吃一个鸡蛋,可我偏偏不识抬举,坚决不吃,尽管母亲软硬兼施,就是不能打消我对鸡蛋的厌恶无奈的母亲后来居然不再强迫我吃鸡蛋了,我暗自庆幸,以为自己胜利了,哪想到,为了能让我吃上鸡蛋,母亲居然将鸡蛋“隐形”了,——她把鸡蛋和在面里烙成饼让我吃。鸡蛋饼,在现在可不是什么好东西,然而在那个年代,它可是妈妈硬从全家人嘴里省出来的,那每一个鸡蛋饼都是妈妈瞒着我,趁我熟睡的时候“偷偷”烙出来的,无法想像劳累一天的母亲还要在晚上为我熬夜开小灶,做偏食,那里面凝聚着的该是多么浓厚的母爱啊,后悔的是,这一切在当时我却全然不知,直到有一天弟弟嚷嚷:为什么我姐姐的饼比我的好吃?我仍然不知其中原委,“偏心眼”的母亲仍然极力掩饰:瞎说,明明是一个锅里做出来东西,哪来的一个好吃一个不好吃?难为了我的母亲,竟然将这个秘密保守了四、五年而我不吃鸡蛋也只是心理障碍而已,不懂事的我,硬是这么折腾了母亲好多年,。今天,当我想象当年母亲熬夜为我做偏食的情景,忍不住愧疚、泪流......

  好朋友们常常会责怪我:看你!丝毫也不像个老大,就好象是你家的老小似的,!朋友的责怪不无道理,因为从小爱哭,父母从未大声批评过我,就连跟弟弟打架也是先批评弟弟,记得有一天我儿子问母亲:姥姥,我妈妈小时候挨过打吗?母亲嗔怪的说:你妈妈啊,我大声批评她一句都会哭上半天,哪能打她…..母亲说,女儿就是要娇惯着养。

  尽管缺乏挫折教育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够坚强,可就是这宠爱里面凝聚的.又何尝不是浓浓的母爱。

  在同龄人穿着布衣服的时候,我的母亲让我在全班同学中第一个穿上了的确良衬衣,日渐长大后才知,那件粉红色、绣花的的确良衬衣,是妈妈托回上海探亲的同事捎来的,别的阿姨都是给自己捎,唯独我的母亲把漂亮给了女儿。前些时候带母亲去买衣服,竟然发现母亲的背驼了,腰也弯了,那一刻,忍不住伤感,妈妈啊!女儿还没好好报答您呢,你咋就在不知不觉中老了!

  在我的记忆中,父母从未强迫我们姐弟做过什么,即便是升学选择学校、专业,婚恋、嫁娶,父母给了我们充分的自主权,爸爸常说:我们的意见仅供参考,最后的主意自己定,也正是因为我们得到了父母的尊重,我们才会更加珍惜、更加负责地经营日后的生活。

  忘不了妈妈仍然收藏着当年被我泪水打湿的书信;忘不了为了能让回家探亲时生病的我按时归队,爸爸专程护送我回学校;忘不了为了能让我如期赶赴外地执行任务,妈妈派弟弟专程来接走我的孩子,好让我工作无后顾之忧;......忘不了.......忘不了......

  无以计数的忘不了,凝聚成一句话:爸爸!妈妈!我爱您们!

重阳节的作文1400字 篇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诗人王维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诗人的故里就在我的家乡山西祁县,后随父亲迁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山西位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写节日的诗,最忌落入俗套,这首诗高明就高明在避开俗套,把握住真性情。首句就用了两个“异”字,似乎脱口而出,却别有滋味地渲染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从“每逢”二字来看,加倍的孤独感不是这个节日才有,以前的诸多节日已有过。正是孤独感久受压抑,于今尤甚的情形下,诗人把凝聚在内心深处的佳节思亲情结一吐为快。由于“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语极其精警,为人人心中所有,又为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来也就引起广泛的共鸣。不过,前两句毕竟是直赋心源,尚须曲折变化,才能余味无穷。于是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晋朝周处《风土记》说:“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因为这个节日风俗,是采摘茱萸(zhūyú朱娱)花枝插头,此俗在唐朝很盛行,比如王昌龄有“茱萸插鬓花宜寿”,白居易有“舞鬟摆落茱萸房”,朱放有“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之类的句子。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摘录此类诗句甚多。关键在于此诗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从中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精心意象,展示一个颇有情趣的兄弟共乐的场面,从而把“共乐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写得令人心颤而余味无穷了。

  九月初九,称为重阳节、重九节。九这个数字,是个位数中最大的数字,称之为至数。古人特别讲究物极必反的事物规律,而其时在自然气候的征兆上,又是暑热已过,寒秋袭来;百花多数残败,树叶开始飘零;清阳之气逐渐消失,肃杀之意阵阵逼人:预示着寒冬即将来临,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所以在古人眼里,九月九日完全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此时是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天地之气交接,便会产生一种不正之气。为了避免邪气中身,便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抗衡。至迟在西汉时期,重阳节就成为固定的节目了。后来在长时期的'演变过程中,避邪习俗,逐步被注入了欢快的内容,形成了今天的娱乐形式。

  登高,古人本要是为了避邪。唐人王维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这种情景的写照。茱萸,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燃薰后可以辟虫虺。古人习惯在九月佩戴以驱邪。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乡宁县这天学校一般要放假,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登山活动。家长们往往要乘兴观看,一块攀缘。

  万荣县传统在稷王山举行庙会。赶会的人,都以登高为乐事。

  晋北地区登高习俗淡薄,九月九日,年轻人常常去打兔子或山鸡,属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骑马练射的遗风。近年来,一些青年学生,逢节喜欢相邀结伴,携带佳肴,欣然出游。登高环视,天高气爽,云淡山清,枝头硕果,田园禾熟,往往陶醉忘返。

  九九重阳节,今天成了象征老年人长寿的佳节。是日习惯慰问老人。老人们喜欢到门外遛达遛达,锻炼锻炼。体魄强壮者还要登上附近的高处,极目远舒,以壮暮志。

  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一项传统活动。金秋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古人在赏菊之时,还习惯痛饮菊花酒。今天,不少人仍喜欢在这天饮菊花酒。多数是在酒中泡点干菊花。晋北一些地方,饮酒喜在门外,称为辞青,意喻告别秋天。

  城市在九月九日前后,习惯举办菊花展览。万人空巷,齐睹胜景。山西民间却习惯采一朵野菊花。插在头顶或戴在胸前。

  旧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学董牵头,组织村民杀一只羊做饭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时商讨本村下一年的教书事宜,或继续留聘,或另请高明。今天学校教师多为公职人员,不少农村仍然习惯在这一天宴请老师。

  九月九日,农村妇女习惯休息一天,不干农活。嫁出去的闺女,习惯回娘家过节。

  九月九日吃枣糕。取意早日升高。晋东南地区及五台县等地,习惯吃寿面。晋南地区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谚,意思是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改善生活。

重阳节的作文1400字 篇4

  今天早上起得很早,一大早(大概才六点吧),我穿好衣服,走出房间,看见爸爸妈妈还在酣睡,心里想:怎么还在睡觉啊,我都起来了!我想当然地把他们推醒。爸爸妈妈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得出来,他们还很困。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还是挤出了笑容:“哟,起来啦。恩,我们也该起来了。你先去洗脸刷牙吧。”

  一

  刚洗漱完毕,爸妈就走了出来。爸爸马上就在厨房里忙开了。我走到镜子前:“妈妈,快来帮我梳头啦!”“来了,来了!”对着镜子,看到的是爸爸忙得不可开交的身影和妈妈认认真真、小心翼翼的帮我梳头的情景。“唉呀,你看你,都多大了还不会自己梳头,以后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可怎么办啊!……”妈妈絮絮叨叨地说。

  梳完了头,我坐在桌前,望着丰盛的早餐:热牛奶、香甜的果酱配上可口的面包、剥好的鸡蛋……这时,妈妈又坐在我旁边,边看我吃早餐边说:“慢慢吃啊!多吃点,你现在正在长身体,要多补充营养……”我在一旁大口大口地吃着,心里想:唠唠叨叨真是烦死了。吃完了早餐,说了声“拜”就拿起书包往外冲。妈妈还在后面说:“上课认真听,过马路当心点,作业认真做……”“唉,啰嗦啊!”我在心里长叹道。

  二

  到了学校做完早操的时候,教务处主任说什么今天是什么什么节,我没认真听,回过神来,听见了三个字——“敬老节”。我不由得心里一怔,什么节?敬老节?敬老节就是重阳节吧。我从小便没见过我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也是在我六岁时去世的,所以我对他们没什么印象。但在我心里,他们一定都很慈祥,今天又是重阳节,心中不免有点想他们。这时,我陷入了沉思中,今天是重阳节,爸爸妈妈是我们的长辈,我们也应该尊敬他们,为他们做点事,让他们开心。想到今天早上,妈妈那么关心我,我心里还嫌她烦,真是不应该。

  难熬的一天终于过去了,我一出校门,忽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妈妈!真没想到妈妈会来接我!当我牵着妈妈的手时,一阵温暖涌上我的心头,可妈妈的手却不像以前那么柔软了。跟在妈妈身后,忽然瞥见妈妈两鬓上的白发。咦,妈妈的头发什么时候白了,妈妈的手什么时候变粗了?记得小时候,妈妈的手白白的、嫩嫩的;头发黑黑的、亮亮的。想到这,一阵酸楚涌上我的心头,我强忍着泪回到了家。

  到了家,爸爸正忙里忙外地烧菜。一会切肉丝,一会炒青菜……这么多年来,爸爸本来并不会烧菜,但因为我,每天都在学烧不同的菜——为了我能补充营养。

  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了,一个人偷偷跑进房间。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流。我翻出了我平时攒的零用钱,决定要为爸妈做点事,让爸妈感到高兴和欣慰。我借口说有事要出去一趟,一出门,就往花店奔去。我买了3种不同的花,加上“满天星”来点缀,用漂亮的包装纸包好,最后用一根红丝带扎紧,附上一张心形卡片,在上面写上“爸爸妈妈我永远爱你们!”;然后直奔点心店,买了一些精致的.糕点带回去。在回家的路上,我憧憬着回到家时的情景……

  三

  回到了家,发现爸妈不在家,觉得有点奇怪——这时候他们能上哪去呢?不过我充分利用了爸妈不在的这段时间:为妈妈冲上一杯果汁,为爸爸泡上一杯清茶,在桌子当中放上一盘糕点。这时,爸爸妈妈正好回来,原来他们是看到天黑了,而我又出去了那么长时间不回来,很担心我,就出去找我了,看到我在家,才舒了一口气。

  我的眼睛里顿时有了一层雾气,我双手捧着花:“爸,妈,这是送给你们的,重阳节快乐!”“恩,重阳节?”妈妈一脸疑惑。“是啊,今天就是重阳节啊。这三朵花分别代表我们一家人,‘满天星’包围着这三朵花,代表着幸福包围着我们,红丝带把它们紧紧扎在了一起,说明我们是一家人,是永远不会分开的!”

  爸爸妈妈显然非常惊喜,而且桌上的东西让他们感到很欣慰。爸爸妈妈欣慰地说:“孩子长大了,懂事了……”看着我们一家人围在一块一起吃着晚餐,这种幸福真是难以言喻的。

  望着爸爸妈妈,我在心里默默地说:“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我一定会好好努力,以后报答你们!我以后不会再惹你们生气了!……”

  后记

  第二天一早,爸爸妈妈还是很唠叨,但此刻,爸妈的唠叨却不再感觉烦人,而它在我心中多了一份温馨,一份快乐,一份满足……

重阳节的作文1400字 篇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诗人王维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诗人的故里就在我的家乡山西XX县,后随父亲迁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山西位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写节日的诗,最忌落入俗套,这首诗高明就高明在避开俗套,把握住真性情。首句就用了两个“异”字,似乎脱口而出,却别有滋味地渲染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从“每逢”二字来看,加倍的孤独感不是这个节日才有,以前的诸多节日已有过。正是孤独感久受压抑,于今尤甚的情形下,诗人把凝聚在内心深处的佳节思亲情结一吐为快。由于“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语极其精警,为人人心中所有,又为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来也就引起广泛的共鸣。不过,前两句毕竟是直赋心源,尚须曲折变化,才能余味无穷。于是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晋朝周处《风土记》说:“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因为这个节日风俗,是采摘茱萸(zhūyú朱娱)花枝插头,此俗在唐朝很盛行,比如王昌龄有“茱萸插鬓花宜寿”,白居易有“舞鬟摆落茱萸房”,朱放有“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之类的句子。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摘录此类诗句甚多。关键在于此诗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从中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精心意象,展示一个颇有情趣的兄弟共乐的场面,从而把“共乐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写得令人心颤而余味无穷了。

  九月初九,称为重阳节、重九节。九这个数字,是个位数中最大的数字,称之为至数。古人特别讲究物极必反的事物规律,而其时在自然气候的征兆上,又是暑热已过,寒秋袭来;百花多数残败,树叶开始飘零;清阳之气逐渐消失,肃杀之意阵阵逼人:预示着寒冬即将来临,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所以在古人眼里,九月九日完全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此时是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天地之气交接,便会产生一种不正之气。为了避免邪气中身,便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抗衡。至迟在西汉时期,重阳节就成为固定的节目了。后来在长时期的演变过程中,避邪习俗,逐步被注入了欢快的内容,形成了今天的`娱乐形式。

  登高,古人本要是为了避邪。唐人王维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这种情景的写照。茱萸,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燃薰后可以辟虫虺。古人习惯在九月佩戴以驱邪。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XX县这天学校一般要放假,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登山活动。家长们往往要乘兴观看,一块攀缘。

  XX县传统在稷王山举行庙会。赶会的人,都以登高为乐事。

  晋北地区登高习俗淡薄,九月九日,年轻人常常去打兔子或山鸡,属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骑马练射的遗风。近年来,一些青年学生,逢节喜欢相邀结伴,携带佳肴,欣然出游。登高环视,天高气爽,云淡山清,枝头硕果,田园禾熟,往往陶醉忘返。

  九九重阳节,今天成了象征老年人长寿的佳节。是日习惯慰问老人。老人们喜欢到门外遛达遛达,锻炼锻炼。体魄强壮者还要登上附近的高处,极目远舒,以壮暮志。

  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一项传统活动。金秋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古人在赏菊之时,还习惯痛饮菊花酒。今天,不少人仍喜欢在这天饮菊花酒。多数是在酒中泡点干菊花。晋北一些地方,饮酒喜在门外,称为辞青,意喻告别秋天。

  城市在九月九日前后,习惯举办菊花展览。万人空巷,齐睹胜景。山西民间却习惯采一朵野菊花。插在头顶或戴在胸前。

  旧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学董牵头,组织村民杀一只羊做饭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时商讨本村下一年的教书事宜,或继续留聘,或另请高明。今天学校教师多为公职人员,不少农村仍然习惯在这一天宴请老师。

  九月九日,农村妇女习惯休息一天,不干农活。嫁出去的闺女,习惯回娘家过节。

  九月九日吃枣糕。取意早日升高。晋东南地区及XX县等地,习惯吃寿面。晋南地区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谚,意思是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改善生活。

重阳节的作文1400字 篇6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我所在的城市——上海,这里没有山,仅有的也只是小山丘,即使登上去,也无法感受“重阳节秋高气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尽收眼底。”的意境,可这丝毫没有减退我们上海人对重阳节的'兴致。在大大小小的糕点店里,都摆满了插着彩色旗子的重阳糕。社区里也组织开展重阳节的活动。这次,我校欢乐团队的主题也是重阳节。在我乡下的外婆家,那儿的重阳节才叫热闹呢!到那时,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聚到大山下,开始登高。这么多人一起爬山,别提多有趣呢!

  重阳节又是“老人节”,每当此时,我都要打个电话给我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祝他们节日快乐,因为这是他们的节日,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文明遗产,我们应该继续传承下去!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就在眼前了,让我们一起开开心心地度过吧!

  又是一年重阳节

  又是一年重阳节。这是个多雨的季节,潮湿的空气里流淌着思念的味道,萦绕在心头,挥散不去。深秋的雨,透着彻骨的寒,也是人们思念的季节。

  一个让人思念的季节。我思念一切。风吹落叶轻起,远了雁的啼鸣,近了冬的脚步。几片将丝丝悲凉侵袭心房。看着片片黄叶随风而落,在秋风的肆意中时起时落,仿佛自己将要面对一腔离愁,阵阵寒意浸湿心头……

  真不知道自己为何总这样多愁,一片落叶,一丝秋风,都能勾起我满心的哀愁。看着在秋风中挣扎飘零的落叶,我是否无法读懂它曾经的情怀。不知道它是因为追风而去,还是它已没了停息的枝头。于是,真不知道是该为它追风的情怀感动呢?还是该为它被枝条抛弃而伤怀。人们说:“秋风起兮催人泪,旧梦醒时心已碎!”秋天总是梦的季节,可又是一个富有争议的季节,有人为它的累累硕果而展露笑颜,有人为它的落叶飘零而泪流涟涟……

  现在早已是深秋季节。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峰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雾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

  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银河的繁星在此刻却灿烂不起来。这时,秋风萧瑟的吟颂,弹奏出一曲秋的哀怨。无意中摇曳着路两旁静静地垂柳,述说着她的忧愁和凄凉,告诉我,秋意已浓到及至。

  我的愁思就好像这个深秋季节,她谱写着我的心歌,带着我放飞的鸽子任意飘荡,飘向天堂……

  飘向我记忆的深处……

  曾经想在秋风中,给自己一个承诺,将自己如水的情怀在深秋尽情释放,然后在梦幻中沉醉。当秋风凉了深邃的夜,流走了所有的梦幻。我才明白,原来所有的承诺都来随风飘散。当风过无痕的悲凉浸入心扉的时候,那风中的承诺便没了曾经的踪影,没有丝毫印记。那时,我是否只能把最美的承诺放在我诗篇的首行,让那跳跃的醒目时时勾起我不想淡去的记忆,然后用心书写今生最感动的故事……这自然界的生生死死,不过是红尘的一瞬。那一菩提,一壶酒,还有这一磐明镜,一个沉浸湖底的凡心,将尘埃惹尽。俱往亦,万事云烟忽过,尘土两相依。

  人不过也如此……

重阳节的作文1400字 篇7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诗人王维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诗人的故里就在我的家乡山西祁县,后随父亲迁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山西位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写节日的诗,最忌落入俗套,这首诗高明就高明在避开俗套,把握住真性情。首句就用了两个“异”字,似乎脱口而出,却别有滋味地渲染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从“每逢”二字来看,加倍的孤独感不是这个节日才有,以前的诸多节日已有过。正是孤独感久受压抑,于今尤甚的情形下,诗人把凝聚在内心深处的佳节思亲情结一吐为快。由于“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语极其精警,为人人心中所有,又为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来也就引起广泛的共鸣。不过,前两句毕竟是直赋心源,尚须曲折变化,才能余味无穷。于是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晋朝周处《风土记》说:“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因为这个节日风俗,是采摘茱萸(zhūyuacute;朱娱)花枝插头,此俗在唐朝很盛行,比如王昌龄有“茱萸插鬓花宜寿”,白居易有“舞鬟摆落茱萸房”,朱放有“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之类的句子。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摘录此类诗句甚多。关键在于此诗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从中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精心意象,展示一个颇有情趣的兄弟共乐的场面,从而把“共乐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写得令人心颤而余味无穷了。

  九月初九,称为重阳节、重九节。九这个数字,是个位数中最大的数字,称之为至数。古人特别讲究物极必反的事物规律,而其时在自然气候的征兆上,又是暑热已过,寒秋袭来;百花多数残败,树叶开始飘零;清阳之气逐渐消失,肃杀之意阵阵逼人:预示着寒冬即将来临,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所以在古人眼里,九月九日完全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此时是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天地之气交接,便会产生一种不正之气。为了避免邪气中身,便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抗衡。至迟在西汉时期,重阳节就成为固定的节目了。后来在长时期的演变过程中,避邪习俗,逐步被注入了欢快的内容,形成了今天的娱乐形式。

  登高,古人本要是为了避邪。唐人王维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这种情景的写照。茱萸,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燃薰后可以辟虫虺。古人习惯在九月佩戴以驱邪。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乡宁县这天学校一般要放假,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登山活动。家长们往往要乘兴观看,一块攀缘。

  万荣县传统在稷王山举行庙会。赶会的人,都以登高为乐事。

  晋北地区登高习俗淡薄,九月九日,年轻人常常去打兔子或山鸡,属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骑马练射的遗风。近年来,一些青年学生,逢节喜欢相邀结伴,携带佳肴,欣然出游。登高环视,天高气爽,云淡山清,枝头硕果,田园禾熟,往往陶醉忘返。

  九九重阳节,今天成了象征老年人长寿的佳节。是日习惯慰问老人。老人们喜欢到门外遛达遛达,锻炼锻炼。体魄强壮者还要登上附近的高处,极目远舒,以壮暮志。

  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一项传统活动。金秋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古人在赏菊之时,还习惯痛饮菊花酒。今天,不少人仍喜欢在这天饮菊花酒。多数是在酒中泡点干菊花。晋北一些地方,饮酒喜在门外,称为辞青,意喻告别秋天。

  城市在九月九日前后,习惯举办菊花展览。万人空巷,齐睹胜景。山西民间却习惯采一朵野菊花。插在头顶或戴在胸前。

  旧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学董牵头,组织村民杀一只羊做饭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时商讨本村下一年的教书事宜,或继续留聘,或另请高明。今天学校教师多为公职人员,不少农村仍然习惯在这一天宴请老师。

  九月九日,农村妇女习惯休息一天,不干农活。嫁出去的闺女,习惯回娘家过节。

  九月九日吃枣糕。取意早日升高。晋东南地区及五台县等地,习惯吃寿面。晋南地区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谚,意思是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改善生活。

重阳节的作文1400字 篇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诗人王维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诗人的故里就在我的家乡山西XX县,后随父亲迁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山西位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写节日的诗,最忌落入俗套,这首诗高明就高明在避开俗套,把握住真性情。首句就用了两个“异”字,似乎脱口而出,却别有滋味地渲染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从“每逢”二字来看,加倍的孤独感不是这个节日才有,以前的诸多节日已有过。正是孤独感久受压抑,于今尤甚的情形下,诗人将凝聚在内心深处的佳节思亲情结一吐为快。由于“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语极其精警,为人人心中所有,又为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来也就引起广泛的共鸣。不过,前两句毕竟是直赋心源,尚须曲折变化,才能余味无穷。于是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晋朝周处《风土记》说:“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因为这个节日风俗,是采摘茱萸(zhūyú朱娱)花枝插头,此俗在唐朝很盛行,比如王昌龄有“茱萸插鬓花宜寿”,白居易有“舞鬟摆落茱萸房”,朱放有“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之类的句子。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摘录此类诗句甚多。关键在于此诗将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从中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精心意象,展示一个颇有情趣的兄弟共乐的场面,从而将“共乐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写得令人心颤而余味无穷了。

  九月初九,称为重阳节、重九节。九这个数字,是个位数中最大的数字,称之为至数。古人特别讲究物极必反的事物规律,而其时在自然气候的.征兆上,又是暑热已过,寒秋袭来;百花多数残败,树叶开始飘零;清阳之气逐渐消失,肃杀之意阵阵逼人:预示着寒冬即将来临,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所以在古人眼里,九月九日完全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此时是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天地之气交接,便会产生一种不正之气。为了避免邪气中身,便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抗衡。至迟在西汉时期,重阳节就成为固定的节目了。后来在长时期的演变过程中,避邪习俗,逐步被注入了欢快的内容,形成了今天的娱乐形式。

  登高,古人本要是为了避邪。唐人王维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这种情景的写照。茱萸,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燃薰后可以辟虫虺。古人习惯在九月佩戴以驱邪。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XX县这天学校一般要放假,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登山活动。家长们往往要乘兴观看,一块攀缘。

  XX县传统在稷王山举行庙会。赶会的人,都以登高为乐事。

  晋北地区登高习俗淡薄,九月九日,年轻人常常去打兔子或山鸡,属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骑马练射的遗风。近年来,一些青年学生,逢节喜欢相邀结伴,携带佳肴,欣然出游。登高环视,天高气爽,云淡山清,枝头硕果,田园禾熟,往往陶醉忘返。

  九九重阳节,今天成了象征老年人长寿的佳节。是日习惯慰问老人。老人们喜欢到门外遛达遛达,锻炼锻炼。体魄强壮者还要登上附近的高处,极目远舒,以壮暮志。

  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一项传统活动。金秋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古人在赏菊之时,还习惯痛饮菊花酒。今天,不少人仍喜欢在这天饮菊花酒。多数是在酒中泡点干菊花。晋北一些地方,饮酒喜在门外,称为辞青,意喻告别秋天。

  城市在九月九日前后,习惯举办菊花展览。万人空巷,齐睹胜景。山西民间却习惯采一朵野菊花。插在头顶或戴在胸前。

  旧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学董牵头,组织村民杀一只羊做饭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时商讨本村下一年的教书事宜,或继续留聘,或另请高明。今天学校教师多为公职人员,不少农村仍然习惯在这一天宴请老师。

  九月九日,农村妇女习惯休息一天,不干农活。嫁出去的闺女,习惯回娘家过节。

  九月九日吃枣糕。取意早日升高。晋东南地区及XX县等地,习惯吃寿面。晋南地区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谚,意思是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改善生活。

重阳节的作文1400字 篇9

  九九重阳,艳阳高照,秋高气爽,薄云淡天。县老年体育运动会结束后,下午闲来无事,无人相约,背上相机,收拾好心情,独自骑着电瓶车到乡下,一个人去感受秋天美景。

  车在公路上不紧不慢的行驶,尽管路两旁的树有点煞景,阻碍了一些视线,但依然在缝隙间将秋天的景致吸入眼底。农田里,三三两两的农人,有的正挥动着锯镰刀,忙着收割单晚稻子,有的在禾桶边掼稻,有的往家挑运,忙的不亦乐乎。稻田里烟灰无风缓缓,朦胧了远处村落,逆光里倒是别有一番韵味。放眼望去,处处都是农人忙碌的身影。乡村并不宽广的水泥路成了晒谷场。晒在路边的一滩滩稻草严重影响过往车辆行驶,为保证安全,时不时鸣笛提醒前面的人注意避让。农人们正抓紧难得秋阳高照,将春种化作颗粒归仓的喜悦收获,一张张堆满汗水的脸,看不到一丝疲倦,手中的木锨起劲有节奏的挥舞,灰尘顺风而去,大扫帚赶尽杂物,留下了一堆堆金黄饱满的稻谷。

  一路走走停停,快门咔咔,一路金黄未尽,灿烂颜色,金黄与郁葱交错。行驶有十几公里,至山脚下,几串挂在枝头被残绿映衬的鲜红的小果果吸引了我的目光,它们肆无忌惮充满野性对我而视,看惯了生态园里温床孕育的奇花异草,今天发现怦然心动的却是眼前饱经风霜自甘寂寞依旧不屈的红果,也许从它身上能找到我的轨迹,才会有这份留恋。我并不知晓这红果的名字,恰逢一放牛老人,在不远处大树下吸烟,我紧走几步,向他询问,老人告诉我这里的人们称之为扎刺果。果然是极具挑战的名字,于是我将它留在了记忆深处。

  因路况不好,电瓶车车已无法前行,将车停在废弃的小屋前。缓步而行,现入眼帘的是没有任何人工造作,没有任何污染,山峦环绕的天然水泊,干净锃亮,青山倒影,无风无浪,水面如镜,延伸绵远。略微失望的是没有欣赏到粼粼波光。山不在高有水则灵。正是它,滋润了万物生息。我无意中抬起头,还没缓过神来,却见岸边树上的翠鸟,还未来得及张望,已惊恐飞去。

  水泊旁一片翠绿草地,两头老牛悠然啃着青草,一个牛犊不安本分的奔来奔去,一会东一会西,漫无目的,搅乱了山谷里的宁静。几个老者拿着牛鞭不时吆喝着什么,两只白鹭站在老牛背上,是否在吟唱不得而知,老牛身旁的几只白鹭如闲庭漫步走来走去,并不在意和理睬突然出现的.不速之客。也许是它们天天和这里的人们打交道习以为常的缘故吧。

  路渐窄,坡渐陡,每走一步气喘增一分,汗水毫无顾忌爬满脸颊。两旁的树依山势成林,片片落叶多了些萧瑟。几十公分宽的碎石小道蜿蜒而上,行路的就俺孤家寡人,偶尔飞过眼前的彩蝶成了我沿途的伴侣,心中一丁点恐惧感都没有产生,全是那些斑斓野菊和时不时映入眼球的不知名的绚烂野花渲染了心境。再往旁边看,潺潺小溪顺坡淙淙而下,流向远方。唯一的惊恐是,平日里从没有见过的一只大山鸡突然在树丛里掠起,并咯咯咯嘶鸣了几声而远走高飞,吓得我差点跌入陡坡。

  终于站到了高处,心中有了一丝欢呼雀跃的冲动,极目远眺,辽阔裸露,这山尽管不高,风光也并不奇特,但美不胜收的景色却依然清晰映入眼帘。山川融秋,一座座小山峰延绵,没有了距离的遥远,还是那大片大片金黄,还是那青翠郁葱,色彩铺陈如画,斜阳里尽展恢弘博大,浩然正气奔涌而来。相机举在手里,忘却了汗流浃背,忘却了气喘吁吁,定格了今朝永恒。

  重阳登高我是第一回,不过绝不会是最后一回。尽管途中因体力不支差点鸣金收兵,半途而废,但有永不放弃的信念支撑,咬咬牙坚持,陶醉其间,心中胜利的喜悦无以言表。行走重阳,登高望远,享受秋天,几多感怀。岁月更迭,记忆里也就多了一页新的亮点。有人说与春天相比,秋天给人的感觉总是哀怨和忧思。可我觉得,秋天有秋天的韵味 ,秋高气爽的时节,仰望天空,看着一行行依依不舍向南飞翔的大雁,便会勾起人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无限眷恋。看着小桥下涓涓的流水,凝望着那片片漂浮的落叶,一桩桩一件件往事就会涌上心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多姿多彩的季节,也是富有诗意的季节。烂漫之秋就像一幅油画,不仅勾勒起几多忧伤和回忆,更多地是勾勒出一幅幅快乐图景。

【重阳节的作文1400字】相关文章:

重阳节作文750字-重阳节作文01-25

重阳节作文10-31

重阳节的作文07-22

(精选)重阳节作文07-12

[精选]重阳节作文07-10

(精选)重阳节作文07-08

重阳节作文[精选]07-09

【精选】重阳节作文07-15

重阳节作文【精选】07-08

重阳节作文[经典]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