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的作文

时间:2024-02-13 08:41:47 收获 我要投稿

收获的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收获的作文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收获的作文

收获的作文 篇1

  No pain , No gain。英语的意思是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很多事情,努力的过程也是充满痛苦的。付出努力和汗水,经历痛苦,这样的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例的。这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是一样的。

  大家都请想一想,那美丽的蝴蝶,那在树上欢唱的蝉,都是经历了怎样的痛苦?绝对不是一帆风顺吧!它们都从丑陋的虫子,经历了蜕变的痛苦,但是他们坚持到了最后,最终它们变成了蝴蝶,变成在树梢展翅高歌的蝉,正是因为它们经历了痛苦,所以他们才会变成它们想要的'样子。这是上天对他们经历痛苦最好的回报。

  每逢过年,人们经常说一些祝福的话语。比如万事如意之类的。这是人们美好的祝愿而已。其实这个世界上哪有万事如意的事情。很多如意的事情,前面都是经历过痛苦,经历过坎坷。站在冠军领奖台上,那辉煌的时刻是怎么得来的?是经历了,默默无闻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不懈的苦练。但是人们常常忽略了这些,常常只看到那辉煌的时候。

  在英语的课测上,我常常得到第一。这个时候常常有人羡慕我,这种感觉,正如站在冠军领奖台上,是很美好的。但是没有付出与努力的痛苦,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真正的成功者,是他自己用1%的天赋和99%的汗水组成的。”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付出努力,经历痛苦有多么重要。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经历了三次高考才考上北京大学,容易吗?梅兰芳练功,摔得鼻青脸肿,最后成为名噪一时的艺术家,容易吗?周杰伦小时候妈妈拿着藤条站在他后面,监督他练琴,这容易吗?成功人士闪闪发光的背后,有着巨大的努力和痛苦。无论是谁,在万丈光芒的背后,都藏着一次次学习的,磨练的心酸与痛苦。

  记住,no pain,no gain.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吧。同学们,不要惧怕痛苦,要勇往直前,拼出我们最好的人生。

收获的作文 篇2

  暑假刚开始,爸爸就把他小时候最爱读的《张天翼作品选》翻出来,说这本书对我们少年儿童的成长大有好处,让我认真阅读。书中包含了五篇文章,分别是《大林和小林》《朋友俩》《罗文应的故事》《不动脑筋的故事》《蓉生在家里》。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长篇童话故事——《大林和小林》,我被书中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深深吸引住了,更重要的是从大林和小林身上得到了一个很大的启示。

  故事讲的是:大林和小林出生在一个穷人家庭里,大林从小就一心要做一个“吃得好,穿得好,又不用做事的有钱人。”而小林与哥哥的想法不同,他认为“一个人总得干活”,“穷人都是好人,不像财主老爷。”后来,小林和好朋友乔乔克服了重重困难,进行了顽强的反抗斗争,打倒了压在他们头上的“四四格”和他的狐朋狗友,在中麦爸爸的帮助下,当上了火车司机,为穷人服务,过上了幸福而有意义的生活。而大林做了大富翁叭哈先生的儿子,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由于什么事也不用做,什么事也不会做,什么本事也没有,最后饿死在富翁岛。

  大林和小林兄弟俩最后不同的结局,其实在他们最初的`愿望中就可以映射出来,愿望不同,那么他们为实现目标所走的道路就不同,目标实现后的所作所为就不同,自然,结局也就不同了。例如,在小

  林与四四格的斗争中写到,“可是力气使得太大了,铁球一直往上飞,尽飞尽飞,不知飞到哪里去了。直到上午三点的时候,才掉到四四格的脚边。”可见小林对四四格的仇恨有多大,为打倒四四格不惜全部力气,正像他自己说的,“只要没有了四四格,我们就都能过好日子了!”小林当上司机后,站长不让他运救灾粮食,而运富翁官僚们的香粉香水,小林叫起来:“我们不干!不让我们运粮食,只叫我们运这一车废物,那我们不干。”“说完,把机车开走,再也不来理会这一列漂亮讲究的专车了”。可见小林的态度非常明确,认为应该做有意义的事,应该为穷人着想、服务。文中写大林吃饭这一情节也非常精彩:二百个听差伺候着,无论要吃什么,都不用自己动手。第一号听差把菜放到他嘴,第二、三号听差就分别扶着他的上颚和下巴一合一合地帮他咀嚼,之后,第四号听差再拨开他的嘴,第五号听差用玻璃镜往里一照见嚼好了,第六、七号听差又分别扶着上颚和下巴扳开嘴,就由第八号听差用棍往里一戳,把食物戳到食管里去。你想,连饭都不会自己吃的人,他还能干什么呢!完全成了金钱下的一个废物,最后饿死在富翁岛也在情理之中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我们长大后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学小林自食其力,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还是学大林做一个不劳而获的可耻的寄生虫呢?我想,还是选择前者吧。那么,我们从小就应该锻炼自己,自主、自立、自理、自强,不做温室里的花朵,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自觉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努力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脚踏实地地做人、做事。我相信,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大林和小林》这个童话故事真的不错,爸爸推荐给了我,我再推荐给同学们,同学们读后也一定会受益匪浅。

收获的作文 篇3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张洁在《我的四季》一文中写道:“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

  你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会?请以“收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解析

  “收获”是什么? 是成功、掌声、笑脸、鲜花、喜悦、敬佩、满足,还是经历、感悟、快乐或者忧伤?可写的内容很多,但这是一则材料式命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对我们的写作内容往往有提示、导向甚至限制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应该对材料进行分析,提取观点。

  材料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写我收获微少,可是我却欢乐、大笑;第二层写我欢笑的原因——“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

  由此提炼出观点:虽然我收获微少,但是我已经经历过、奋斗过、付出过,所以无怨无悔,这就是人生。所以收获可以是一种心态,可以是一种付出,也可以是一种人生态度。

  1.收获是一种感悟。

  有时,从短时间看,也许是失败了,因为没有成功就是失败。但是,要想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要想从失去中获得,就要总结教训,就要思索人生,这些思索与感悟,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收获远远大于果实本身,当我们辛勤付出而得到果实时,我们会惊喜的发现,收获原来远远超过了我们当时想得到的希望!那些不是果实的部分——经历、经验、教训、感悟,乃至汗水与泪水,那才是最宝贵的收获!

  2.收获是一种付出。

  不懂得付出的人,永远不会明白什么是生活的真谛。其实生活就是,我们在每天的付出中,获得收获与喜悦,如果不懂得付出,你就永远也无法明白这一道理。付出是快乐的,就像收获时充满着的喜悦之情一样,因为只

  有付出,才会收获到自己劳动的成果,才能感受到收获的喜悦。甚至可以这么说,喜悦的心情也是一种收获,关键是首先要付出!

  3.收获是一种人生态度。

  生活是甘甜还是苦涩,是精细还是粗糙,是丰厚还是干瘪,是美好还是艰辛,是艰难付出后的'收获,还是精心播种后的无奈,全在于一个人对过程的感悟。一时一事的得失,别太在意;一点一滴的收获,千万珍惜!当然,没有经过艰辛劳作的人,是不会真正懂得收获的“滋味”的。从这一角度行文可以使文章具有思考的深度。

  本次作文,我们可以选取的角度、可以运用的材料很多,但要想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只有自己亲身实践,才会有大的收获,所以行文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另外,这次作文要出彩,在技巧方面还需要多加揣摩与运用,要写出个性与特色。

  ◆启示

  于细微处做文章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如果说情节结构是记叙性文章的骨骼,那么细节就是文章的血肉。有了血肉,文章才能丰满,才能愉悦人的心灵。本文最大的特色就在于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开篇的语言描写,使文章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让人一见钟情。文中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细致、真实、生动地传达出“我”在考试结束前紧张激烈的思想活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收获的作文 篇4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承载的不仅仅是成千上万的文字,更是闪烁着无数智慧的思想结晶。当翻开其目录时,首先感觉它仿佛是无边的海洋,包罗万象,再细读里面的每一篇章,初觉有些深奥,仔细品品,却很贴近我们的教学实际。今天在这里我只能撷取很小的两朵浪花,与大家共享,被小看这两朵浪花,真要是想把它们研究透、操作好,恐怕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苏的文章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概述,也有实际应用的操作范例,有的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而有的则可拿来即用。他的思想不会关注一堂课,一个课题完成或某个学段的任务。他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整个生态环境,是真正的“教育”。今天我选取来与大家交流两个方面我想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很实用的,是我们想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概括的说一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想这两个方面对于我们每一个当老师的都是最头痛的,也是最急于解决的。

  第一 要赢得学生的思想和心灵

  “教师集体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一个方面,表现为每个教师都力求激起学生对自己课程的兴趣,确立自己课程的吸引力。”

  “使学生认为你所教的课程最有趣味,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如渴望幸福一样渴望在你向他们讲的基础知识的这门科学领域里所创造,——你要把这件事请看做你的光荣。”如何达到这两点,即必须“要赢得学生的思想课心灵。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要培养在某科特别拔尖的学生,必须让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到该科的学习中来,把他们的心吸引过来,就要让它们感到其中的乐趣。比如说我们的语文, 在课本上学习了鲁迅、冰心、徐志摩、郭沫若的几篇诗文,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这些作家的人生经历,可通过其他的文字、影像资料,引起部分学生的兴趣,进一步研读他们的作品。至少可以引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来,而不至于一读书就睡觉。

  打开后进生的一把钥匙,“要唤醒莫不关心者的意识”就是要让他们参与进来,“使人终于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感到自己掌握了真理和规律。”“使学生在某件事情显示自己的知识,在智力活动中表现自己,表现个人,便能唤醒抱冷淡态度的学生,把他们从智力惰性中拯救出来”。 联系我们的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让学生先自学后展示的学习模式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应该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为什么我们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我想关键是我们没有真正的把每个孩子的这种“展示自己已知的东西,而又要寻求更多的东西”的意识激发出来,只是停留在了表象上。模式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精髓才是更主要的,我想如果我们抓住了这个精髓,形式是可以千变万化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啊。

  把苏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有经验的教师,力求使学生对所喜爱的课程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的要求多一二十倍 ,“感到有力量与在所喜欢课程的知识,是促进一般智力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之一。”而“身为优等生,却没有一门喜爱的课程,倒应引起更多的担心,多年的经验是我确信,这样的学生是没有个性的人,不懂得脑力劳动的`愉快。”

  二 怎样是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掌握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工作中最细致且研究的还很不充分还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掌握注意力,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施以非常微妙而细致的影响”请注意这个短语“微妙而细致”。

  苏的观点简单一点来讲,就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已略有所知“,“学生在阅读过程形成的思想似乎活跃起来,得到更新并与我的思想趋于一致。”这与我们平时所理解“一般手段”不一样。他在文中甚至就提到了用直观教具的危害,那就是“不仅对教学,而且特别是对智育,都是很有害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不知我理解的对否)预习是很重要的,对于集中注意力来讲,当然他不仅仅包括预习,但其核心是在每学习一项知识的前,学生的“提前认知”是很重要的。

  总的来讲,《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参考,我在这里起到的知识抛砖引玉的作用,他真值得我们好好的读一读,他的某一个观点其实都可以让我们摸索好一阵子。苏霍姆林斯基真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我们应该和他交流,体验他思想,用他的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头脑,肯定会对我们的教学起到莫大的作用,愿苏霍姆林斯基于我们同在!

【收获的作文】相关文章:

收获的作文10-15

收获的作文12-05

收获的作文06-26

(精选)收获的作文07-03

【经典】收获的作文10-04

收获作文【经典】10-05

(经典)收获的作文10-11

收获作文[经典]10-12

(精选)收获作文10-25

收获的作文【经典】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