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风·黍离》诗词鉴赏

时间:2022-09-20 15:39:28 诗经 我要投稿

《诗经·王风·黍离》诗词鉴赏

  《王风·黍离》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王风·黍离》诗词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诗经·王风·黍离》诗词鉴赏

  原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1.黍 :俗称“小米”;

  2.离离:茂盛的样子。

  3.稷 :高梁。行迈:远行;

  4.靡靡:迟迟、 犹疑不决。

  5.摇摇:心中愁闷难忍。

  6.悠悠:遥远、渺茫。

  7.噎 :食物塞住咽喉。

  [译文]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生出苗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烦闷方寸乱。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抽出穗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昏乱如醉酒。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结出粒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郁闷如噎食。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赏析

  西周末年,周朝遭到来自北方的犬戎的入侵和蹂躏。周平王继位之后,丰镐残破不堪,被迫东迁雒(今河南洛阳),建立东周王朝。东迁之后,丰镐旧有的宗庙宫室全都荒废,长满黍稷。旧臣行役路此,不禁伤怀悲怆,连呼苍天不已。这首诗就反映了这种情景,充满了缠绵悲戚的情绪。

  第一章写诗中主人公悲怆慨叹丰镐一片荒废,长满一行行的黍子,一行行稷苗;脚下的步子慢吞吞地迈着,心里显得十分不安。路上碰到了人,理解他的,说他心里有沉重的忧愁;不理解他的,说他在寻求什么。他不禁发出呼喊,高高在上的苍天啊,这是谁造成的呢!

  第二、三章内容和第一章意思相同,只不过把第二句的“苗”换成“穗”和“实”,把第四句的“摇摇”换成“如醉”、“如噎”,既表示时节的推移又表明主人公的忧愁越来越沉重。全诗充满了缠绵悲戚的气氛,表现了对西周王朝的灭亡悲悼的伤感,对本阶级的没落的伤感。因此,这是一首伤感西周王朝的衰落的诗。主人公发出“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的慨叹,既表现了他对西周王朝衰亡后一片荒废的惊心休目,更显示出他对西周的衰亡深感已经无可挽回。

  全诗通过主人公的所见、所忧、所喊,塑造了一个感伤国家衰亡的人物形象,刻画了人物的“行迈靡靡”,“摇摇”、“如醉”、“如噎”的“中心”(心中),加上两句“谓我”的.点染,“悠悠”两句的呼喊,使这个悲怆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其次,全诗三章反复咏叹,造成缠绵悱恻的气氛,令人感到悲痛欲绝,产生了极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关于《王风·黍离》一诗的背景,《毛诗序》说:“《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可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还有蓝菊荪的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诗经国风今译》),程俊英的难舍家园说(《诗经译注》)等。说法虽多,诗中所蕴含的那份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是无可争辩的,虽然从诗文中无法确见其具体背景,但其显示的沧桑感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值得细加体味的。另一方面,从诗教角度视之,正因其为大夫闵宗周之作,故得列于《王风》之首,此为诗说正统。若要弄明白闵宗周之诗何以列于《王风》之首,先得弄清何为《王风》。《郑笺》云:“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周,王城也,谓之东周。幽王之乱而宗周灭,平王东迁,政遂微弱,下列于诸侯,其诗不能复《雅》,而同于《国风》焉。”可见《王风》兼有地理与政治两方面的含义,从地理上说是王城之歌,从政治上说,已无《雅》诗之正,故为《王风》。作为京畿之地,其从容大度的尊贵之气、朴素雅致的平民之风、平王东迁王室衰微的无奈和悲怨交织在一起,形成独具风尚的文化心理。此诗若如《毛诗序》所言,其典型情境应该是:平王东迁不久,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即所谓宗周,满目所见,已没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有了都市的繁盛荣华,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也许偶尔还传来一两声野雉的哀鸣,此情此景,令诗作者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衫。因这样的情和这样的景,故化而为诗。

  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黍之离离,与稷之苗,以兴行之靡靡,心之摇摇。既叹时人莫识己意,又伤所以致此者,果何人哉?追怨之深也。”“稷穗下垂如心之醉,所以起兴。”“稷之实,如心之噎,故以起兴。”

  清代牛运震《诗志》:“悲凉之调,沉郁顿挫。”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此专以描摹虚神擅长,凭吊诗中绝唱也。”

  清末吴闿生《诗义会通》:“起二句满目凄凉。结句含蓄无穷,欷歔欲绝。”

  清末陈继揆《读风臆补》:“开口着一彼字,见他凄凉满目。结尾着一此字,见他怨恨满怀。”

  后世影响

  《王风·黍离》历代流传,影响很大,后世文人写咏史怀古诗,也往往沿袭这首诗的音调。后世历次朝代更迭过程中都有人吟唱着《王风·黍离》诗而泪水涟涟:从曹植的《情诗》到向秀的《思旧赋》,从刘禹锡的《乌衣巷》到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无不体现着《王风·黍离》的兴象风神。而“黍离”一词也成了历代文人感叹亡国触景生情常用的典故。

【《诗经·王风·黍离》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全诗赏析04-01

诗经黍离的原文翻译04-08

《诗经·豳风·破斧》诗词鉴赏04-13

黍离诗歌03-24

黍离诗词阅读题及参考答案02-17

解读诗经国风王风十篇03-10

诗经《鸱枭》鉴赏03-09

诗经的豳风解释03-08

《诗经》国风郑风03-13